孔子的贫富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贫富观》
一、儒家思想中的“人生观”
贫就是贫穷,富就是富裕。
儒家思想是入世的,他们肯定要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社会的繁荣发展结合在一起。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碰到几位隐居的人。
隐居的人认为世界太乱,不如明哲保身,我自己找个偏僻的地方,耕田,自食其力算了。
不要管这个混乱的天下。
孔子遇到这些人,就讲一段话,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无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我要不跟人类在一起,我跟谁在一起?这儒家思想的入世性格,只有他了解人的生命的全面的发展,每一个人生下来都在家庭,在社会里面,才有可能成长。
那么他成长之后,也就在社会里面,希望能够以个人的努力来带动整体的繁荣。
所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那么如果你有入世的精神,你对于人间的价值自然就要肯定。
你不能说我一方面肯定入世,另一方面我反对富贵,其实富贵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只不过问题是手段是不是公平,也就是竞争的手段,是不是能者、有德者可以得到富贵。
如果是的话,这个世界就安定繁荣,否的话社会就在混乱之中。
儒家的理想是非常正面的,看待社会。
孔子有一次带学生到了卫国,他提到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人口很多,儒家肯定人的生命,要值得设法去珍惜他,反对自杀。
所以人口多的时候,怎么做呢?让他们发财,有钱不是坏事,有钱你就自由,把那个自然而然的去表现出来。
西方谈到私有财产,像黑格尔就说,人的自由来自于私有财产。
否则我说你从这儿到北京,你可以坐飞机,可以坐马车,可以走路,你如果没有钱,你可以坐飞机,等于白讲。
因为你没有钱,你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所以这个自由,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说,需要以金钱作为它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它也不可能作为人生唯一的最高的目的。
他只是一个中间的阶段,一个必要的条件。
孔子讲的第三句话就是要,教之,就是要让他们受教育。
人口众多,大家发财,受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代表你有正确的人生观,知道人生的目的何在。
儒家就是这样的一套人生观。
根据孟子的记载,孔子过世以后,他的弟子舍不得离开他,就在他墓边盖了很多房子,守墓,守上三年。
当然三年根据荀子的说法是25个月,三年之后,同学们痛哭一场,各自回家,继续自己的生活跟事业。
子贡,回到墓前,盖个房子,再住三年。
前后50个月,问题是子贡为什么可以住50个月,除了对孔子的敬爱之心,非常深刻之外,他还需要有点钱。
没有钱的话,你这样住怎么活得下去呢,所以子贡是孔子学生非常特别的一位。
年轻的时候很穷,后来做生意发了财。
所以个人经历过贫穷跟富裕。
孔子曾经也提过子贡发财的事情,他说子贡这个学生,没有得到官府的允许,就自己做生意,当时做生意需要官府的特许,但是春秋时代已经开始乱了,有时候也没有人管,没有特许,你也可以做一点生意吧。
子贡就是这样的人。
结果,他做生意做得好极了,他猜哪种物价会上涨,每次都猜中。
所以子贡发财了,发财之后他才有办法,后来再陪孔子三年。
这赚钱不是坏事,只要所赚的是正当的。
二、有关财富的三点考虑
1.财富的命定性
命中注定的,孔子也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有命和后面的天也是一种很难掌握的,好像有天意,冥冥中在安排,什么叫命运呢。
有些人是主张积德也积财,生下来的时候口中含着金汤匙,这一生,要什么有什么,这是因为他命好。
也有些人命很苦,生下来什么都没有,孔子属于这一种,生下来,非常的贫穷。
他后来当然很有成就了,别人称赞他,就问子贡说,你们老师是不是圣人,他怎么有这么多才干。
子贡口才非常好,就顺着这个话讲,上天让我们老师成为圣人,同时又使他有许多的才干。
就好像没办法,孔子是上天选定的人。
孔子听到这个对话之后,他就说,我真的是很有才干吗?才干需要很多吗?他说不是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我年轻的时候家里的地位非常的卑微,所以我学会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所以事情,琐碎的事情我都要学,所以后来别人说我能干。
事实上我是因为家里贫困,所以像这个就是命中注定。
没有人喜欢贫困,那你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不是你能选择的。
好,你说我后面发展,你这个时代正好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代,像目前很多人,做生意很顺利,这经济整个大环境很好。
那二十年前你再怎么努力十倍,也不见得有用。
像这个属于命定的因素,任何人都没有办法,你不能把富贵当成人生唯一的目标。
因为时也,运也,命也,它使你不能客观的、公平的竞争的一个对象。
2.财富的合法性
很多人,如果认定人生的目标是赚钱,他就会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择手段,这例子很多。
像孟子也说过,他引用阳货的话,他说“为富者不仁,为仁者不富”。
这句话现在还在用,这就是追求财富的话就很难做好事了,我们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像这种通俗的话里都有一些道理。
何况是孟子前面说过的话,像这样的话在儒家里面很多,《大学》里面有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很多西方人讨论到这种追逐财富的时候,最后都会想到一句话,多少才够呢?用英文来说,这句话也很生动,叫做how much is too much?多少叫做too much 。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够了够了,我这辈子的钱够了我不要再赚了。
我开始做好事了,但是有时候你看到别人更有钱,心里想说我算什么,然后又继续赚钱,就是忘记了做好事才是你赚钱的目的。
所以这时候就要问财富和合法性了,能不能用正当的手段呢?这很不容易。
3.财富的终结性
说到终结性就有点尴尬了,因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想到有些人钱那么多不能带走,我们也替他们感到伤心,所以觉得说你到底要用多少呢。
西方有位作家叫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说:有钱人就好像一头驴子,背着沉重的金币走完一生,我们没有钱的人身上轻松得很。
我们接着,就要说明一下,如果你真的是处在贫贱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前面提到子贡,子贡
有贫穷跟富裕的经验。
他就请教老师,他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老师认为这样应该怎么样。
说实在不容易。
一般人贫穷,就是人穷志短,人穷的时候,看到别人有钱自然就矮了半截,想讨好他。
因为有时候有钱人随便赏一点就用不完了。
子贡很了不起,他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
所以孔子作为老师,的确是令人佩服,他说这样可以了。
不过不够,还可以更好,我们常常把六个字当座右铭,“不错但是不够”,六个字。
我们活在世界上,每个人想想看自己的情况。
你能活到现在当然是不错。
但是不够,不够并不是名利不够,不够是自己的修养还不够,你离开君子的理想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你常常把不错但是不够记得,你每天起来就会觉得有个目标可以继续去奋斗。
人最怕原地打转,问你昨天赚钱了吗?赚了,今天作什么,还是赚钱,明天还是赚钱。
这原地打转没什么意思。
所以有这个基础就要往其他方面去开发,追求知识,增加人间的情感。
让自己的生命更具有主动性。
所以孔子就跟他说了,不错了,但是还不够。
怎么样才够呢,这还比不上“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这八个字就是孔子对于贫富最基本的观念。
这句话就透露出来,礼可以弄得很奢华。
但是孔子宁可用内心的情感,使它比较简约一点。
因为礼的存在,叫做社会规范,是为了人的情感而设计的,我们以前谈过三年之丧。
伦理推到心理,再从心理推到生理。
所以理的规范是伦理,他要推到心理,真诚的情感才重要,所以有钱人好礼的话,叫做彬彬有礼。
孔子说颜渊,说他非常的了不起。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这三点就说明了他穷困得不得了。
“人不堪其忧”,所有人都受不了这种忧愁。
但是特别的是,“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里面这六个字,回也不改其乐,谁学得到?别人都受不了这种忧愁,颜回没有改变他的快乐,他好像还是很有钱一样。
有钱人也不见得比他快乐,别人都觉得他很奇怪,快乐是因为我有钱,要什么我有什么,可是他要什么没有什么。
怎么他也快乐呢?这就显示了人的生命不同的内涵。
所以颜渊一定有他的价值观。
否则这种人一定精神有问题。
我们绝对不会说颜渊有什么问题,他比谁都健康,心理上非常健康。
所以我们看到颜渊的快乐,但是颜渊不做官。
他说我有点稀饭可以喝,有点衣服可以穿就够了,我要以老师的道为乐。
三、快乐生活之道
1.孔子的快乐之“道”
孔子为什么快乐,一般人只知道孔子称赞颜渊,知道颜渊很穷并且很快乐,不知道孔子也很穷。
由于周游列国的时候苦得不得了,孔子怎么说他自己呢。
我们就念一段话,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这是讲他自己。
吃一点简单的饭,喝一点白开水,跟颜渊差不多的,手臂弯起来做枕头,就睡觉了。
乐亦在其中矣,我这么穷困,你不是也快乐吗?我们就要问,很奇怪,孔子也要快乐吗?这儒家的快乐是什么,我简单作个描述,儒家的思想掌握到人性的真相。
这需要一种洞见。
我们叫insight,看到里面去,一班人只看到人的行为的外表,大家怎么样互动,哪些人得意失意。
儒家看到人的内在,他说
你只要真诚,就会发现由内在引发一种力量,这个力量最重要。
活在这世界上就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
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让自己去做该做的事。
因为是由内而发的,所以我的快乐也是由内而来。
也就是说,我做了我认为该做的事,我对自己就会满意。
别人是不是知道我的动机,别人是不是对我行为的结果表示满意,那是另外一回事。
2.“善”的定义
我自己能够对我自己的要求做到,不是我的享受,是我去做我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就是善,善就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
西方学者研究伦理学,有关善的问题有个标准答案。
这个善不可定义,他们认为善不可定义,比如你问你一个人什么叫善,他说善是恶的反面,那什么是恶,恶是善的反面,那到底什么是什么,你好像找不到一个定点,给他下定义。
所以,他们认为善不能定义,这就麻烦来了,如果善这个字不能定义的话,我们天天长辈要求晚辈,老师要求学生去行善,我们在谈什么呢,我叫你去做一个善,但是善不能定义,等于是我叫你去做一个很难定义的东西。
那别人怎么做?到最后变成什么?听话就算了,守规矩就好了,但是话该不该听,规矩该不该守,他会不会改变都没有考虑。
这儒家最重要的贡献是,给人类文化带来的贡献,就是说他对于善有个清楚的规定。
孟子就说是四种,孝悌忠信。
没有人反对这四个是善。
孝是我跟父母的关系,悌是我跟兄弟姐妹的关系,忠是我跟老板长官的关系,信是我跟朋友的关系,这没有例外,这都是我跟特定的人之间的关系。
离开了别人,就我一个人,就没有善的问题哦。
所以善恶这样的概念不能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没有关起门的圣人,假设我今天要学儒家,要做圣人,关起门来,一个人面壁思过,打坐几年,没用的,那不是儒家。
所以善一定不能离开我跟别人互动之间的关系。
3.表达行为时所要考虑的要点
第一个,内心感受要真诚。
真诚代表我对你有几分感情说几分话,我决不隐瞒,我也不要夸张,孔子曾经说过,你把怨恨藏起来跟别人交朋友,“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也是觉得很可耻,换句话说,你交朋友就要坦诚。
我如果把你对朋友的话隐藏起来,不说,不好。
其实朋友之间,一起共处,甚至共事,一定会有误会。
怎么可能说,一路下来我们做朋友都是坦坦荡荡,有这种事,那代表你们根本没有合作。
你只要合作了,一定会有许多复杂的状况。
这个时候最好有什么想法,情绪,坦白,沟通。
这样大家将来可以慢慢调整改善,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否则你彼此之间误会,到最后,一拍两散了。
所以内心的真诚是第一步,是你可以控制的,你可以掌握的。
第二个,对方期许要沟通。
你要跟别人来往,当然要知道别人有什么要求,别人希望你做什么,你不管这个,一意孤行,自以为是,认为我是天下的好人,那这个是笑话。
对谁来说你是好人?一个人可以是好的儿子但不一定是好的爸爸。
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
一个好的老师是一个好的学生吗?也不一定。
同样的,一个好的先生是一个好的朋友吗?也不一定。
所以你要把每一方面都做到好,你一定要考虑到哪些人对你的期许,你不能讨好每一个人。
你讨好每一个人就变成乡愿了。
反而变成是儒家最讨厌的人了。
所以在这个里面你就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尽量减少交往的复杂性,跟别人交往越单纯,你越能够诚恳的去面对。
所以我们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交各种朋友。
有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很难讲话。
网友,网上交朋友反而很多话讲,因为不用见面,真的见了面也不见得能讲几句。
因为很多人他都有多层次的自我。
我在跟网友来往的时候,每天跟他联络的时候,那是一个理想的我。
我跟别人现实生活在一起的话,恐怕就考虑的不同的问题了。
这种情况长期下来会有后遗症,造成精神状况不太稳定。
现在人常常有抑郁症,跟这个也有关系。
美国社会,美国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精神医师,心理医师。
所以见面的时候他们怎么问候呢?我们问候的时候说,你好吗?天气怎么样?他们问候是,我的心理医生这样说,那样说。
你怎么回答呢。
你就要回答,我的心理医生那样说这样说。
这样才有话讲。
大家都要借用心理医师的话。
但心理医师真的这样厉害吗?也不一定。
美国社会的统计,认为心理医师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
两个原因,第一个自杀率特别高,第二个离婚率特别高。
外国人把这当作一个危不危险的指标。
那心理医师就变成,他帮助别人,但是他帮不了自己。
所以儒家的思想为什么好?帮别人的同时就帮自己。
所以我们今天谈儒家思想绝不是复古,而是完全适合现代人心灵的需要。
第三个社会规范要遵守。
所以我们说,能注意到内心的真诚感受,到他期许沟通还有社会规范的遵守。
一般来说,遵守社会规范,天下就很太平了。
儒家很强调变通,通权达变。
权就是权衡,权衡轻重就要变通。
在孟子里面就有段有名的故事。
有人故意要问孟子说。
古人讲究男女授受不亲。
就是我是男生你是女生,我这只表要给你,它不能直接给你,碰到你的手怎么办,我得把它放到桌上,你自己拿,你看这么严格要求男女之间的一种关系,这对社会来说有它的考虑。
所以就问孟子了,如果嫂嫂掉到水里快淹死了,我能不能伸手拉她。
你照你的规定当然不行了。
对不对,怎么可以拉嫂嫂的手呢,这还得了。
但是嫂嫂掉在水里不救的话,这太狠心了吧。
所以孟子说嫂嫂掉到水里不救是豺狼,太狠心了。
这时候你不是救谁,你是救人。
这叫做特殊情况。
人生有平常的情况,也有特殊的情况。
儒家能随时应变,最主要的是你存心正不正。
儒家的思想,它能掌握到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
并且教你怎么样判断适当,从真诚开始。
你能把握到的是真诚,你跟别人一定会有认知上的落差,就要沟通。
社会规范,作为社会规范的标准,这样下来错误就很少了。
因此,我们说的道,就可以常常实践了。
四、孔子对“贫富”的见解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这句话大家都同意。
富跟贵是每个人都要的,哪里有人不要富贵呢?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没有透过正当得途径让我得到富贵,我不要。
对不对,你现在叫我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给我富贵,我不要。
这个大家都可以接受,认为也是冠冕堂皇,认为可以说得很清楚,这个富贵是我不该得的,我不要。
更重要的是后面一段,他说“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贫跟贱是每个人讨厌的,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问题来了。
如果不是用正当的途径加在我身上,让我变成又贫又贱,我不会排除它。
天下很多奸臣,很多人用非法的手段占了我应该有的位置。
害我现在还很贫贱,贫贱在我这种人身上是不应该出现的,但是不我要避开它,我接受它。
这里面就告诉我们一个讯息,儒家认为一个人贫贱的话,比较容易掌握到人生的正确途径。
因为他没有其他任何的分心的事情。
没有什么其他的心思。
他就专心修德。
相反的,一个人富贵的话,说实在,我们有时候念了《论语》之后,就很同情富贵的人。
因为富贵的人太委屈太辛苦了,因为诱惑太多。
有钱的人富贵,诱惑就很多,比如我没钱,只能吃完饭后回家睡觉。
那我有钱,卡拉ok,很多选择的机会,那你说你不去的话好像对不起口袋里的银子。
那你一去的话,你还修德行善吗?你耗费很多力气在这些享乐上面了。
所以儒家的思想在这里很精彩,我们期望不要把贫贱不以正当手段加在我身上,我也要去掉。
那怎么样呢?我跟别人去比狠吗?比凶吗?不是的,我很倒霉,被人家迫害,我现在很贫贱,安心接受。
叫做“君子固穷”,君子在穷困里面,坚持原则,“小人穷斯滥矣”,小人穷则不择手段了。
所以儒家的思想在这里就是一个分界线。
他对富贵和贫贱的态度不一样。
人的德行是没有侥幸的,赚钱有侥幸,买一支股票不小心赚了好几倍,这是有的。
但是你说德行,睡一觉起来忽然很有德行,这不可能的。
德行一定是在修行中,慢慢成长。
他如果有钱,不是为自己,要能够用钱来帮助别人。
我们有时候看到许多人要人来帮忙,爱莫能助,因为自己的力量有限。
在这个时候你才会想要说有钱真好,因为他可以行善。
没有别的考虑,我们不会说有钱真好,因为他可以享受高楼大厦,可以享受最好的设备,享受最好的设备,凡是跟感官,跟身体的享受有关的,都有他的弹性疲乏,都有他们所说的效率递减。
到最后还是重复而乏味。
但是如果说你能帮助了别人的话,那个力量大得不得了。
好像水里面丢了一块石头,涟漪一直向外面扩张。
孔子他也很喜欢能做官了,他也很喜欢发财。
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你看孔子也是很辛苦,很希望发财,他说如果发财是可以去求到的话,就是让我在市场担任守门员我也做。
手拿鞭子,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说,大官出巡的时候,我拿鞭子在前面开道,以前开道不是只有肃静回避,有一个拿鞭子在打地板,打地板声音很大,前面的人就让开,然后肃静回避。
但是我们要问他,拿鞭子打地板就会发财吗?不可能。
所以
第二个解释我比较接受。
就是在市场担任守门员,然后拿鞭子,看有没有人谁来闹场的,谁来抢劫的。
孔子说,如果发财是可以求到的话,叫我在市场担任守门员我也做。
但是如果用正当的手段不能求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那我就从吾所好。
我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修德行善。
所以基本上你只要手段正当,你可以尽量去发财。
发了财之后要记得用财来行善。
儒家愿意我们这样做。
但是我们知道,发财行善的话,真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机会。
孔子是一个人才,没有人否认,也没有人怀疑。
但是他长期没有时间做官哦。
只有五年的时间在从政。
他的学生,有时候也很着急。
他们都希望老师做大官,自己做小官,可以来合作。
做官也需要个团体。
一起来合作。
所以子贡有时候忍不住了。
就问老师说,老师,有一颗宝珠,你要放在柜子里藏起来,还是要找个好商人,卖给他?孔子立刻说卖了吧,卖了吧,我是在等待好商人。
孔子我也卖了,但是你要有好商人识货我才卖。
你不能识货,不能了解我的优点,我为什么要去卖了呢?“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则也”。
等待好商人,识货的商人。
有一个国君,能够重用孔子,那孔子的理想可以实现的话,他一定可以从一个小的国家,来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支持周朝。
让整个周朝可以统一起来,变成一个可以恢复周公那时候一个伟大的国家的荣耀,这是孔子的理想。
孔子常常做梦,梦到周公,是把周公当作他的偶像。
孔子也需要偶像,每个人要成长,当然需要学习的对象。
包括他给周公讲的一句话。
讲得很精彩,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当然是假设的情况了。
就说你周公,你才华高得不得了,能力很强,但是你既骄傲又吝啬,就怕这个,因为骄傲的人以自我为中心。
吝啬的人,不愿意分享。
所以你就是有财富,就是有高的地位,你自我为中心,又不愿意分享,那等于是上天白白给你一个这么好的禀赋,浪费了。
儒家希望他的观念,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了解他这个道。
要把他天生的禀赋发挥出来。
用个人力量帮助别人,因为这个时候,始终是有些弱势的团体。
像孔子说年老的啦,年少的啦,或是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是在孔子的想法里面,这些人如果说,我们有能力有办法的人,有富有贵,帮助这些弱势者,天下就太平了。
五、“贫富”与“生死”的关系
我们说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一技在身,不如一念在心。
你心中有正确的观念,人生就完全在自己手上。
至于贫还是富,有时候要牵涉到时代和命运,你个人的遭遇,有时候,牵涉到你是不是用非法的手段,不屑于做。
有时候还要牵涉到,我了解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生有更重要的目标。
这是儒家。
儒家谈到人的生死问题的时候,跟富贵连在一起看,你就知道,他是很有魄力的学派。
你要是没有这种理解,怎么可能说是杀身成仁呢?孟子后来怎么说舍生取义呢?荀子虽然思想和孟子有很大的落差。
荀子也说君子害怕灾难,从不逃避为义而死。
甚至在《易传》里面也说,君子,他要牺牲生命,完成他的人生理想。
是儒家一贯的原则。
掌握这个原则的话,所谓的贫穷还是富贵,这些在我们人生的过程里面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