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针状电极在子宫纵隔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
不同浓度雌激素用于子宫纵膈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不同浓度雌激素用于子宫纵膈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邬欢欢;易迎春【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雌激素用量对于纵膈术后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纵膈患者行腹腔镜监视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后补充不同浓度雌激素治疗,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并对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宫腔残余纵膈和宫腔黏连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补充激素剂量无明显相关性.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增生情况随着雌激素用量的增加,患者人数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在妊娠结局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然妊娠率上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流产率明显下降,实验组的自然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降低,两两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纵膈术后患者应用雌激素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宫腔黏连的复发,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但是不同剂量雌激素的补充对于患者术后疗效无明显差异.子宫纵膈切除术后患者应用雌激素治疗是必要的,但应给予患者最小有效剂量.【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8(053)007【总页数】3页(P657-659)【关键词】雌激素;剂量;子宫纵膈术;妊娠结局【作者】邬欢欢;易迎春【作者单位】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南昌 330006;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4子宫纵膈是先天发育中双副中肾管融合受阻所致。
据统计,近15%-25%的反复流产是因为畸形子宫所致,其中纵膈子宫占大多数,不孕发生率为17%-35%[1]。
流产率、早产率、臀位、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异常出血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均较正常妊娠高出数倍[2,3]。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由于良好的手术疗效,能显著改善子宫纵隔患者的生殖预后,被公认为是子宫纵隔的标准治疗方法[4],但对于如何术后防止宫腔粘连目前仍存在争议。
宫腔镜手术中能量器械应用技巧及副损伤防治主要内容

宫腔镜手术中能量器械应用技巧及副损伤防治主要内容L宫腔镜各种能量器械的工作原理1.1单极单极模式原理:在单极切除术中,组织内要求达到的热效应是通过在电切和电凝时增加电极和组织之间的电流强度实现的。
位于接近手术区域的大负极板收集通过组织的电流,返回到高频电刀,为确保闭合电路,须使用非导电灌流液(如甘露醇-山梨醇),如导电灌流液会导致传导电极和灌流液之间的电阻小于组织间的电阻,这可导致不可控电流在能量传输中经灌流液通过患者身体。
而在组织和传导电极之间却无法形成切割效应。
单极多应用于宫腔电切镜,灌流介质为非电解质溶液,如葡萄糖溶液、甘露醇溶液等。
1.2双极双极模式原理:双极电切术在近年来得到发展,它将通过患者体内的电流减少到最小。
双极电刀中回流电极定位在接近传导电极的位置。
灌流液取代组织作为导体,将电流引导回回流电极。
因为灌流液(双极切除术使用生理盐水)的电阻要远远小于组织的电阻,在电流输出时不会从工作电极直接流向回流电极,不会产生热效应。
双极电切术的主要先决条件是在灌流液中形成等离子,这种电切环周围的〃绝缘层〃增加了工作电极和灌流液之间的电阻,在电流经灌流液通过回流电极返回到高频电刀前,组织与电切环接触部位会产生热效应。
该系统只有在电流既非通过组织,也非通过接触组织的器械(如外鞘)返回时才能称为双极。
所有电流和组织之间的接触区域都具有造成神经刺激和灼伤的风险,接触面积越小,程度越严重。
2、能量器械可造成的副损伤及其处理2.1大出血出血一般是由于损伤造成的,可由扩张宫颈困难导致宫颈裂伤而出现;而在行宫腔镜电切术时,一般是由于切割过深、过度破坏子宫肌层、伤及血管造成;或是由于子宫穿孔伤及周围脏器所致。
如出血为宫颈裂伤导致,应立即停止操作,检查出血点,行宫颈裂伤缝合;若由于电切造成的出血,如出血较少,可提高膨宫压力,压迫宫腔壁来止血,如出血较多,应立即停止电切,给予电凝止血,如出血较难控制,可使用药物、宫腔填塞止血,必要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或子宫切除等;子宫穿孔伤及周围脏器所致的出血,应立即行腹腔镜或开腹探查术,了解脏器损伤情况, 并行手术修补。
单、双极电凝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

[ 章 编 号 ]0 6 2 4 {0 1 0 - 6 7 0 文 10 — 4 0 2 1 )6 0 2 - 2
・2 ・ 6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 双极 电凝应用 于腹腔镜 全子 宫切 除术 6 临床分 析 0例
张 四芳 , 世 兰 , 戴 冒小妹
( 皋 市博 爱 医院妇 产科 , 苏 2 6 0 ) 如 江 2 5 0
【 摘 要1 目的 : 探讨单 、 双极 电凝应用 于腹腔镜全子宫切 除术 中的可行性及 安全性 。方法 : 6 对 0例患者因各种
【 关键词】 子宫肌瘤 ; 子宫腺肌瘤 ;单 、 双极 电凝 ; 腹腔镜 ; 全子宫切除术
【 图分 类 号 】 R 1 .2 中 7 34 * 【 献 标 志 码1 B 文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随着
腹 腔镜 手术 的开 展 ,妇科 腹 腔镜 手术 日益 受 到医 师 和 患 者 的 青 睐 , 腔 镜 全 子 宫切 除术 (T 也 越 来 腹 L H) 越 多 。本 文对 我 院 2 1 00年 1 月一 2 1 年 7月 行 腹 01
从本 组资 料 可 以看 出 , 用单 、 极 电凝 进行 腹 采 双 腔镜 全子 宫切 除 术是安 全 、 可行 的 , 腔镜 手 术关键 腹 是止 血 , 止血 的 同时 防止输 尿 管 、 膀胱 的热 损 伤 。有
侧 耻骨联合 上缘 2m左旁开 中线 3m穿刺第 三个 c c
5 mm套 管 。 双极 电凝 子 宫 圆韧带 、 卵管 峡 部 及 卵 输
等离子双极与单极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中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等离子双极与单极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中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何建风;余方;覃肖丽【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3(51)16【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等离子双极与单极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中组织损伤,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在体实验:随机抽取需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或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双极组和单极组;离体实验:随机抽取因多发性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行子宫切除术的离体子宫标本(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30例,随机分为双极组和单极组,每组各15例,对NADH-d组织化学染色后的单极组与等离子双极组电极作用下方的组织热损伤深度进行比较.结果无论是在体实验或是离体实验,单极组的组织热损伤带均较等离子双极组的组织热损伤带深(t在体=2.39,t离体=7.49,P < 0.05).结论等离子双极宫腔镜电切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单极系统轻,结合等离子双极电切不需要使用负极板,电流不通过人体,安全性好,用生理盐水做膨宫介质,能有效的防止TURS的发生等优点,证实等离子双极宫腔镜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总页数】3页(P46-48)【作者】何建风;余方;覃肖丽【作者单位】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518102;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518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4【相关文献】1.宫腔镜下等离子双极电切术与单极电切术治疗宫腔疾病的Meta分析 [J], 范蜀东;杨文先;鄂琪敏;肖超2.单极、等离子双极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J], 谢宝丽;薛翔;段丽红3.双极等离子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J], 朱虹丽;李小宁;王蓓蓓4.等离子双极与单极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中对子宫月增生症组织损伤的研究 [J], 陈中萍5.等离子双极与单极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中对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损伤的研究[J], 陈中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腔镜手术发展史-南京妇幼保健院

一、宫腔镜手术发展史宫腔镜技术发展至今大概有160年,但直到近20多年,宫腔镜技术才不断完善起来,并诞生了宫腔镜的电手术,为妇科医生创出了许多经典的手术方式。
根据宫腔镜发展史上的几个里程碑,我们可将宫腔镜的发展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宫腔镜的起源(1869年)宫腔镜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成,而是在其它各科内窥镜的不断演变和进化中逐渐成型。
人类将自己的视野深入到自己的身体内部,为了更直观地探索人类宫腔的奥秘,各国的医学工程学家及妇产科的先驱为此付出了艰辛劳动和努力。
发明宫腔镜的关键是如何将器械置入宫腔并利用外界光源看到宫腔内的情况。
第一个提出应用内镜检查子宫腔的人是德国法兰克福外科医生PhilippBozzini(1773~1809年)。
1804年,他利用日光源做成最早的内窥镜器械,不仅可以窥视宫腔,还可以进行口腔、鼻腔、膀胱、阴道、宫颈和子宫等器官的检查,故Bozzini被认为是“内窥镜之父”。
但随着他的不幸早逝,所有关于光导系统的研究工作都被迫停止,然而他有的关内镜的理论和设想一直影响着许多学者为之奋斗。
1853年,法国医生Antonin J.Desomeaux提交给法国医学会一个可操作的膀胱镜,可利用光线透过粘合在镜体末端的玻璃窗观察到充满尿液的膀胱,其它的操作器械可从侧道进入。
1869年,爱尔兰的Pantaleoni 为一位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发现宫腔息肉样新生物,并在宫腔镜直视下进行了硝酸银烧灼。
Pantaleoni 首先在英国杂志上提出了宫腔镜(Hysteroscopy)的概念,又被称为子宫镜(Metroscopy or uteroscopy),从而揭开了人类探索应用宫腔镜的序幕。
(二)宫腔镜诊断时代(1869一1976年)虽然宫腔镜起源较早,但由于宫腔狭窄、出血、照明不佳及光源不良等障碍,使宫腔镜在之后几十年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1907年,David发明了不用膨宫液的接触型宫腔镜,才又重新唤起人们对宫腔镜的兴趣,之后一段时间宫腔镜发展有所加快,但这种宫腔镜不能很准确和全面地评估整个宫腔情况,仅适用于宫颈内膜检查或全景式宫腔镜检查后对病理可疑处进行检查。
2023阴道中隔切开的方法

2023阴道中隔切开的方法副中肾管融合异常可能出现阴道横隔、阳道纵隔及阴道斜隔综合征。
阴道纵隔会影响夫妻生活,当合并子宫中隔时可能会降低妊娠率;另外经阴道分娩时,阴道中隔会阻碍胎儿胎头下降,造成纵隔撕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为了避免损伤阴道前后左右壁,中隔切开手术中需要沿纵隔中点切开,而阴道前倾或后倾致中隔弯曲、中隔左右宽窄不对称、壁厚薄不一、双宫颈的阴道前后突出程度不一、阴道中隔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等特点,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一、传统手术方法手术器械:需要两把阴道拉钩、两把直钳、手柄电刀、针持缝线。
手术步骤:拉钩拉开两侧阴道壁,暴露阴道中隔;两把直钳夹住中隔上下缘,用手柄电刀于纵隔中线位置切开,直至双宫颈交界处;电凝创面止血,必要时连续缝合创面止血。
优点:适用于各类阴道中隔,无论中隔厚薄、宽窄对称与否,是否存在旋转。
缺点:空间狭小,操作受限;电刀切开后止血位点不确切;创面大面积电凝,个别患者后期有脱痂出血可能。
二、宫腔镜手术方法优点:视野清晰、切割创面整齐、止血明确、切割起止点精准。
难点:1、阴道腔膨隆不易(阴道外口容易漏水),阴道腔内缺乏衬垫,如术中操作不慎,有损伤阴道侧壁可能;2、术中缺乏中隔前后壁中点的指引,操作不慎可能损伤阴道前后壁;3、创面止血对术者要求极高。
宫腔镜手术的几种方法尝试纱布衬垫法所需物品:宫腔电切镜,纱布卷。
手术步骤:1、将纱布塞入一侧阴道腔内,进行衬垫;2、以电切镜在对侧阴道腔内对向纱布卷直接切开阴道纵隔,边切开边电凝创面止血;3、接近穹隆部时取出纱布卷,直接切开阴道纵隔基底部,直至双宫颈交界处;4、如果左右阴道腔隙宽窄不一,建议纱布卷衬垫于较为宽阔一侧阴道内,因为狭窄侧的阴道腔隙更便于膨隆。
适用人群:阴道没有弯曲的患者,便于确定纵隔中点以避免损伤阴道前后壁。
优点:由于有了纱布卷衬垫,避免了切开阴道纵隔的同时损伤阴道侧壁,创面比较整齐干净。
手指衬垫法手术器械:宫腔电切镜手术方法:1、以左手食指及中指夹持阴道纵隔做指示及衬垫。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单双极电凝与Ligasure、超声刀的应用对比分析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单双极电凝与Ligasure、超声刀的应用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单双极电凝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1月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双极电凝组44例,Ligasure+超声刀组43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子宫大小比较无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手术时间:单双极电凝组:手术时间人(91.64± 10.62)min;Ligasure+超声刀组:手术时间:(90.11±10.33)min。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单双极电凝组:出血量(75.62±25.28)ml,住院费用(5669±1011)元;Ligasure+超声刀组:出血量(98.46±26.68)ml,住院费用(7188±1018)元。
提示单双极电凝组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Ligasure+超声刀组(P<0.05)。
两组术中并发症、住院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合理使用单双极电凝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且费用相对低廉,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单双极电凝;超声刀【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09-02近年来随着腔镜手术的开展,术中止血新能源器械的出现,如Ligasure、超声刀、等离子刀等,大大提高了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选择性。
由于医院医疗设备的投入加大,相对费用偏高,阻碍了部分患者对微创的选择。
新能源器械的应用与传统单双极电凝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本院应用传统单双极电凝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已开展多年,取得临床满意的疗效。
现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11月间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87例患者,应用传统的单双极电凝和Ligasure+超声刀两组方法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48例疗效观察

官 腔镜 电切 术 治 疗 子 宫 纵 隔 4 8例 疗 效 观 察
熊 雯 , 文翠 ’ 张 惠 琴 , 淑华 , 赵 , 周 段玉英
( 岛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 青 山东青岛, 60 ) 2 1o 6
[ 摘要 】 对 4 8例子宫纵隔患者行电切术 , 中 1 其 2例为完全性子 宫纵隔 ,6例 为不完全 性子宫纵 隔。4 3 2例 B 超监护下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 , 平均 手术 时间( 0 7±6 2 3. . )mi。6例腹腔镜辅 助下官 腔镜子 宫纵 隔切除术 , n 平均手术时间 (3 1 0 5 I , 5 . ±1 . )In 平均 出血量 (5± )Il l i 1 9 l。无子 宫穿孔 、 1 肠管损伤及水 中毒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 随 访 3~ 9个月 , 7 自然流产率 由术前 8 .o 明显下 降至 9 3 % ( 00% .7 P<0 O ) . 1 。术前无 足月分娩 者 , 术后 2 3例足 月分 娩, 占妊娠数 的 7 . 8 。认 为宫 腔镜 子宫纵 隔电切术治 疗子宫纵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为子 宫纵隔 18 % 可
首选治疗方法。
[ 关键词 】 官腔镜 电切 ; 子宫纵隔 [ 中图分类号 ] 耵 1 l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10 . 6 2 o )7 D8 3 O 22 x(0 8 4 J0 5D 6
漏诊不完全纵隔 l , 例 将完全纵隔误诊为不完全 子宫纵隔发病率为 0 0 % ~1.o , 导 例 , .1 20% 是 致习惯性流 产、 产 的常见 原 因。2o 早 0 1年 9月 一 纵隔 1 例。官腔镜结合 B超检查 , 诊断符合 4 例。 8 2o 年 1月 , 院 采用 官 腔 镜 子 宫 纵 隔 电 切术 13 手术方法 于月经干净 3— 进行手术。6 08 我 . 7d (℃R ) 疗 子 宫 纵 隔 4 r S治 I 8例 , 果 良好 。现 报 告 例腹腔镜辅助下官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采用全身麻 效 如下 。 醉, 4 2例行 B超监测下官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采用 1 资料 与方 法 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 常规消毒外阴、 11 临床资料 因子宫纵隔接受官腔镜子宫纵 隔 阴道 、 颈 。2例 合并 阴道 纵 隔者 , 行 阴道 纵 隔切 . 宫 先 电切术 患者 4 8例 , 年龄 2 3 1~ 9岁 , 平均 年龄 2 . 除 , 吸收线 缝合 切 缘 。4 9 3± 可 2例 B超 监 护 者 , 导 尿 经 56岁 。均为 已婚 女性 。根据 B t . ut 的分类 标 准 , mm 管向膀胱 内注人生理盐水至子宫充分显示。 自 纵隔 纵隔 由官底 到宫 颈 内 口或 外 口为 完 全纵 隔 , 隔终 下极 向基 底部左 右对 称切 割 , 用 B超 监测 切割 深 纵 利 止于宫颈内口之上任何部位为不完全纵隔。完全纵 度及方向, 至纵隔基 底部时 B超测量宫底厚度 , 保 隔1 例, 2 其中 2例合并完全 阴道纵 隔; 例合并动 1 持宫底厚度不小 于 10c 。当子宫底 部厚度与宫 . m 脉导管未闭 ; 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 ; 例合并子 1 l 体前后壁厚度一致 , 宫底部官腔接近正常宫腔形态 宫小型肌瘤 ; 3例合并 子宫内膜息肉。不完全纵 隔 时终止切割。6例进行腹腔镜监视 , 置人腹 腔镜后 3 例, 中1 6 其 例合并阴道纵隔 ; 例合并多囊卵巢综 1 依次检 查 子宫大 小 、 状 , 底 有 无 凹陷 , 除 双角 形 宫 排 合征; 例合并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 ; 例合并卵巢 1 1 子宫 , 时检查 盆 腔 内脏 器 有 无 病 变 情 况 。有 盆腔 同 畸胎 瘤 ; 8例合 并 子 宫 内膜 息 肉 ; 2例合 并 子 宫 小 型 病 变者 行腹 腔镜 手术 , 行 多囊 卵 巢 打孔 术 、 2例 1例 肌瘤 ; 合 并 子 宫 内膜 单 纯 性增 生 。2 有 自然 5例 7例 行双侧卵巢巧克力囊 肿剥 除术 、 例行卵巢畸胎瘤 l 流产史 , 例 于 孕 3 十周胎 死 官 内 ,1例原 发 不孕 , 1 23 l 剥除术 。6 例均行美蓝输 卵管通液术 , 5例通畅 , 1 不孕年 限 1~ , 继 发 不 孕 , 孕 年 限 2~9a 7a8例 不 。 例 右侧 不通 , 侧 通而不 畅 。切 割近 宫底 时 , 腔镜 左 腹 只有 5例 没有 不 良孕 产 史及 不 孕史 , B超 检查 发 行 放 置适 当位置 并调 暗 光 线 , 将 腹 腔 镜 贴 在子 宫 底 或 现子宫 纵隔 。 部 的浆膜 上 , 闭光 源 , 腔镜 术 者观 察子 宫肌 壁官 关 腹 12 术 前 检 查 输 卵 管 造 影 3 . 2例 , 断 符 合 1 诊 8 例 。误诊 l 1例 , 中 将 完 全 纵 隔 误 诊 为 双 子 宫 2 其 腔镜 透亮 度及 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 否均 匀 。官腔 镜 电极 接触 的子 腹腔 镜术 者 在 腹 腔 镜 下 观 察 的光 亮 越 清 例, 单角 子宫 1例 , 角 子 宫 5例 , 不完 全 纵 隔误 宫壁 越 薄 , 双 将 停止手术 。 诊 为双角 子 宫 3例 。 漏 诊 不 完 全 纵 隔 3例 。4 8例 晰。如可看到宫腔镜光亮说明宫底 已薄, 以宫颈 内口处作为切 除纵隔 全部行 B超 检 查 及 官 腔 镜 检 查 。B超 诊 断 符 合 4 对于完全子宫纵隔者 , 6 的最低 点 , 留宫颈纵 隔 。4 保 8例 患者 中 , l 加 有 l例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手术方法与治疗的效果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隔手术方法与治疗的效果作者:陈艳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摘要:目的针对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膈手术形式与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子宫纵膈患者60例,采用宫腔镜下子宫纵膈电切手术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在60例子宫纵膈患者中,不完全纵膈的患者32例,完全纵膈的患者为28例,合并阴道纵膈为10例。
60例患者均在超声监视下完成手术,平均的手术时间为25min,平均出血量为30ml。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足月或产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流产率下降,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子宫纵膈患者来说,采用宫腔镜电切手术进行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够有效的提升足月活产率,降低流产率。
关键词:子宫纵膈;宫腔镜电切术;临床效果子宫纵膈是子宫在先天发育的过程中,腔化不全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宫底有一个结缔组织为主的脊突向宫腔,双宫角较为深邃,且宫腔的容积相对较小[1]。
本次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子宫纵膈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纵膈手术形式与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子宫纵膈患者60例,年龄22~31岁,其中2次以上流产的为20例,1次流产的为25例,原发不育的为15例。
60例患者均由B超以及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经门诊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纵膈,其中不完全纵膈的患者为32例,完全纵膈的患者为28例,合并阴道纵膈为10例。
1.2方法待患者月经干净后的3~7d内进行,有41例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有19例患者采用了全身麻醉。
在B超的监视下实施手术,手术采用外鞘直径为9mm持续灌流性宫腔镜,采用5%的葡萄糖作为膨宫液,膨宫的压力控制在100~135mmHg,膨宫液的流量控制在150~250ml/min,切割电流为60~80w,电凝电流为40~50w[2]。
宫腔镜子宫纵隔冷刀手术与电切术对子宫内膜影响的对比研究

宫腔镜子宫纵隔冷刀手术与电切术对子宫内膜影响的对比研究作者:艾丹钟丽珍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纵隔冷刀手术以及电切术对子宫内膜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不全子宫纵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
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子宫纵隔冷刀手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子宫内膜愈合、残隔、宫腔黏连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15.11±2.82)min]、住院时间[(4.03±0.67)d]短于对照组[(28.04±1.96)min、(8.81±1.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愈合满意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宫腔镜电切术,宫腔镜子宫纵隔冷刀手术更具优势,子宫内膜愈合情况更佳,操作时间更短。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纵隔冷刀手术;子宫内膜[中图分类号] R7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0(b)-0081-03[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ysteroscopic uterine mediastinal cold knife operation a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Methods From March 2016 to February 2017,62 patients with uterine mediastin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Hysteroscopic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ysteroscopic uterine mediastinal cold knife operation.The surgical conditions,endometrial healing,residual,uterine adhes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15.11±2.82)min]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4.03±0.67)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8.04±1.96)min,(8.81±1.92)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endometrial healing was 93.5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hysteroscopic resection,hysteroscopic uterine longitudinal cold knife surgery more advantages,better endometrial healing,shorter operating time.[Key words]Hysteroscopy;Resection;Uterine longitudinal cold knife surgery;Endometrium子宫作为内分泌器官,其功能较为复杂,同时也是激素作用靶器官,其内分泌功能与内膜细胞有关,在子宫疾病治疗中,手术会对患者内分泌功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

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与同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等情况。
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均比开腹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可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发热患者少,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Ligasure;单极电凝;腹腔镜;全子宫切除腹腔镜手术具有腹部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妇科子宫及附件手术中被广泛应用,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2年12月采用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7例,其疗效满意,综合手术效果优于开腹手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74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7例。
腹腔镜组:年龄38~61岁,平均(49±3.5)岁,其中子宫肌瘤15例,子宫腺肌病10例,宫颈CINIII 12例,子宫最大如孕3个半月大小;开腹组:年龄37~59岁,平均(49±3.8)岁,其中子宫肌瘤16例,子宫腺肌病10例,宫颈CINIII 11例,子宫最大如孕3个半月大小。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种类型构成比、子宫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前均经妇科检查、B超、诊刮、宫颈活检排除恶性肿瘤,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
1.2 术前准备入院完善抽血检查及腹部、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查胸片、心电图等,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碘伏原液阴道冲洗2~3 d,术前1 d常规磷酸钠盐口服溶液洗肠,术前禁食6 h以上,备皮、更衣,术前30 min给予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肌注,此外腹腔镜组患者术前清洁脐部。
泰绫宫腔注射联合宫血宁在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及子宫纵膈切除术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泰绫宫腔注射联合宫血宁在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及子宫纵膈切除术后的临床价值研究作者:李黎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泰绫宫腔注射联合宫血宁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及子宫纵膈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 8例子宫纵膈及7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及治疗后,随机分成对照组(术后采用戊酸雌二醇治疗, 40例)和观察组(戊酸雌二醇治疗基础上加用泰绫宫腔注射联合宫血宁口服, 46例),定期随访观察术后宫腔形态形成、月经恢复、粘连复发及妊娠情况。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正常宫腔形成分别为 82.6%、55.0%;月经恢复率分别为 91.3%、65.0%,无一例闭经;粘连复发率分别为 19.6%、47.5%;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7.4%、29.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泰绫;宫腔粘连;子宫纵膈宫腔粘连( IUA)又称Asherman’s,多由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感染、放射等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引起宫壁相互粘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变,多于吸宫或刮宫后发生,子宫内膜结核、严重的子宫腔内感染、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或剖宫产手术等,都可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的发生[1],宫腔粘连可造成月经紊乱、痛经、不育等严重后果[2],子宫纵膈为子宫畸形的一种,与月经异常及妊娠异常有关,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TCRA)已成为IUA 及子宫纵膈的标准治疗方法[3],然而术后再粘连至今仍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
目前多采用术后放置避孕环或联合应用一段时间的雌激素或者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但这种方法对重度IUA 的远期有效率不足 50%[4],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能接受放节育器及由其带来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将探讨泰绫联合宫血宁的疗效,期望提高中重度 IUA 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2年2月本院妇产科经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并成功分离粘连者78例,诊断为子宫纵膈行电切术后8例,年龄21~43岁,平均33.2岁。
比较单双极电极系统对宫腔镜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比较单双极电极系统对宫腔镜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原玮陈晓玲曹树军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比较单双极电极系统对宫腔镜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术的184例患者根据术中所用电极系统的不同分为两组,单极电切组96例,双极电切组88例。
分别对两组手术前后外周静脉血清钾离子(K+)、钠离子
(Na+)、氯离子(Cl-)、血糖(Glu)四项指标的变化、手术时间以及灌流液吸收量进行了对比。
结果单极电切组患者术后K+、Na+、Cl-下降,Glu升高。
双极电切组术后血清K+下降,Na+、Cl-及Glu变化不明显。
两组比较,血清Na+、Cl-及Glu变化均有差异(P <
0.05),血清K+变化不明显(P > 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液体吸收量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双极电极系统的应用能减少低钠血症的发生,有效提高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
性。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稀释性低钠血症;双极电极系统;单极电极系统。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单极电凝对机体电解质及子宫超微结构的影响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单极电凝对机体电解质及子宫超微结构的影响韩玉英;闫彩平;祝育德;邝国超;邝爱华【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1(027)009【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单极电凝对机体电解质及子宫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术中采用不同止血方式,将其分为2组:单极电凝组30例和力确刀组30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24 h、48 h测血电解质(钾、钠、氯、钙),了解机体血电解质变化;随机抽取2组术后子宫标本各5个,标本取两侧宫角部与输卵管电凝离断部位,取焦痂下10 mm、在光镜下观察未发生变化的组织制作电镜标本,寻找共性组织改变摄片,了解2组超微结构改变情况及变化范围.结果:2组病例术中血钾均较术前有所升高,血钠由于术中及术后补液无明显变化,血氯、血钙均较术前有所下降;24 h及48 h后随机体的调节,电解质水平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电解质水平无显著差异.电镜下细胞膜的形态学出现破损,线粒体扩张,染色质出现边集、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结论:单极电凝对10 mm外的光镜下组织结构无改变,而电镜下已发生了改变.【总页数】4页(P1836-1838,1843)【作者】韩玉英;闫彩平;祝育德;邝国超;邝爱华【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630;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暨南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广东,珠海,519000;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广东,珠海,5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机体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 [J], 王彩霞;徐芬;胡晴丽2.单极电凝与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对子宫超微结构及肠功能影响的比较 [J], 闫彩平;韩玉英;祝育德;邝国超;沈丹3.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袁明英4.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J], 曹馨5.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英文) [J], 李文;刘彦;金志军;刘晓军;郭小杰;张玲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双极电极系统宫腔镜手术对患者电解质影响的比较

单双极电极系统宫腔镜手术对患者电解质影响的比较作者:关明飞,陈?,冯淑英,陈湘云【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中,因电极系统的不同,对患者电解质影响的差别。
【方法】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患者104例,按照手术中应用电极系统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单极电切组50例,双极电切组54例。
于术前、术后即刻测定血钠、氯、钾、糖及血浆渗透压等指标,并记录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
【结果】在单极与双极电切组中,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和血糖、血钠、血氯变化值分别是:(16±7) min与(14±4) min, 495.0 mL与300.0 mL,(6±9)mmol/L与(1.5±1.0) mmol/L, (-3±5) mmol/L与(-1.5±1.5) mmol/L, (-1±3) mmol/L与(0.5±1.6) mmol/L。
与单极电切术比较,双极电切术手术时间短,膨宫液吸收量少,对患者生化的影响更小。
【结论】双极电极系统在维持电解质平衡方面更具优越性。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双极电极系统;单极电极系统;血电解质 [J SUN Yat-sen Univ(Med Sci), 2007,28(2):214-217] 单极电极系统宫腔镜手术已开展30余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潜在着体液失衡的危险性。
1999年,双极电极系统经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应用于宫腔镜领域。
因其自身拥有正负电极,工作电流不经过人体,术中应用电解质液作为膨宫液,可以使患者耐受更长时间的手术[1],但与非电解质液相同,电解质液亦可能导致肺水肿、脑水肿等体液超负荷等严重并发症[2]。
因此,与传统的单极电极系统相比,双极电极系统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面仍值得研究。
本课题通过对比单双极电极系统对患者电解质影响的差异进一步了解两种电极的特点,并提出更具优越性的电极系统,指导临床工作。
高频单级电刀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析 两组手术 中及术后情况。结 果 观察 组二次剖官产术 中进腹 时间 (12.5 ̄1.6)min、 出血量 (40.5+9.5)mL、切 口愈合 时间 (5.2士o.5)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腹 时间 (17.8 ̄1-3)min、 出血量 (75.6士2.8)mL、切 口愈合时间 (7.34 -0。8)d,组 问差异显著 (P<0.05) 。结 论 对 于二次剖 宫产产妇来说 ,应用 高频单极 电刀可以缩短切开腹壁 的时问和减少 出血量,术后切 口愈合更快,值得推广使用。
0 引言
剖 宫 产 产 科最 常 见 的手术 之 一 ,前 几年 在各 种 社会 因 素 影 响 下 我 国剖 宫 产 率 急 剧 增 加 ,随 着 开 放 二 胎 政 策 的 实 施 ,临床 上瘢 痕子 宫而 进 行二 次剖 宫 产者 越来 越 多 …。二 次 剖 宫产 手术 难 点之 一 在 于切 口选择 ,因瘢 痕组 织 结构 紊乱 以 及 毛 细 血管 增 生 渗 血较 多 等 因素 使 得 二 次剖 宫 产手 术 较 一 次剖 宫 产手术 难度 更大 l。我 院在 二次剖 宫产 产妇 中应用 高 频单 极 电刀 ,取 得 了满 意 的效果 ,详细报 道如下 。
对 照组 应 用 常规无 菌 手术 包 中器 械 ,在 腹 壁疤 痕处 以常 规手 术 刀做 梭 形切 口 ,从 表皮 及 真 皮切 除原 腹 壁疤 痕 ,再 逐 层 切 开 皮 下 脂 肪 ,剪 开 腹 直 肌 前 鞘 及 黏 连 腹 直 肌 、腹 膜 ,以 慕丝 线 结扎 出血点 ,手术 刀分 离 黏连 直至 腹腔 。观 察组 应 用 ICC80型 (德 国爱 尔博 生产 )高 频 电 刀 ,220V电压 、输 入 功 率 及输 出功 率 30—90W ,在大腿 前 侧黏 贴一次 性负 极板 ,以高频 电刀 逐 层 切 开脂 肪 层 及腹 直 肌 前 鞘 ,继 续 电凝分 离 腹 直肌 、 腹 膜 壁 、黏 连 处 ,以 止 血 钳 夹 住 出 血 点 来 止 血 。 1.3 统 计 学 方 法
腔镜针状消融电极

腔镜针状消融电极
腔镜针状消融电极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器械,通常用于微创手术中。
它属于消融电极的一种,具有针状的形状,可以精确地定位并作用于目标组织。
在腔镜手术中,医生通过小切口或自然腔道将腔镜和消融电极引入体内,对病变组织进行消融、切除、凝血等操作。
针状消融电极的设计使其能够穿透组织并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实现精确的治疗。
它通常与高频手术设备配套使用,通过高频电流的作用,使目标组织产生热效应,从而达到消融、凝固或切割的目的。
在使用腔镜针状消融电极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极型号和操作方式。
同时,他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电流强度、作用时间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极针状电极在子宫纵隔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观察并探讨子宫纵隔切开术中单极针状电极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子宫纵隔切开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
对照组为单极环状电极切除,试验组为单极针状电极切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宫腔形态。
结果:两组患者纵隔基底0.05);纵隔基底>1 cm 者,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出现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以及水中毒等并发症。
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未见异常宫腔形态,未发生宫腔粘连,其中对照组中内膜修复不良3例。
结论:在子宫纵隔切开术中应用单极针状电极安全有效,便于操作,同时还可缩短手术时长,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予以推广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uterine incision and mediastinal clinical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monopolar needle electrodes. Method:60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routine incision of the uterus from May 2012 to August 2013 in author’s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ingle annular electrode resec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single needle electrode slice,compar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operative time,postoperative uterine cavity form 3 months.Result: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basement and no abnormal uterine cavity form was less than 1 cm,and the differences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operation tim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Mediastinal basement more than 1 cm,a control operation time was longer than experiment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wo groups of no infection occurred,complications such as bleeding,uterine perforation and water poisoning. No postoperative 3 months hysteroscopy abnormal uterine cavity shape,not caused by intrauterine adhesions,including lining repair bad 3 cases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the uterine incision click mediastinal needle electrode is safe and effective,easy to operate,while also shortening the length of time of surgery,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worthy to be widely used.[Key words] Uterine mediastinum;Needle electrode在女性子宫先天发育过程中,子宫纵隔是其子宫腔化不全的主要表现,属于子宫畸形中最为常见、妊娠结局最差的一种[1]。
据统计,子宫纵隔造成妊娠失败几率高达85%~90%[2]。
临床常采用不同术式切除子宫纵隔以恢复子宫内膜功能,以改善不孕结局。
传统治疗术式常会造成较大创伤,进而在腹壁以及子宫处形成瘢痕,患者难以快速恢复,严重时还会导致子宫粘连,最终影响患者妊娠。
本文观察并探讨子宫纵隔切开术中单极针状电极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行子宫纵隔切开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阴道三维B超检测以及宫腔镜下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病情均得以确诊。
其中对照组年龄22~29岁,平均(27.5±2.8)岁;其中4例完全纵隔,26例不完全纵隔;7例为原发性不孕,4例为继发性不孕,19例反复多次流产。
试验组年龄23~30岁,平均(28.2±2.1)岁;其中5例完全纵隔,25例不完全纵隔;8例为原发性不孕,5例为继发性不孕,17例反复多次流产。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本次手术所用器械设备包括膨宫装置、等离子宫腔电切镜、Olympus电箱(附针状电极和环状电极)、Wolf型腹腔镜。
其中利用膨宫装置可对膨宫流速以及膨宫压力作出有效控制。
具体操作如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首先在腹腔镜支持下进行检查以排除双子宫或双角子宫,然后在宫腔镜支持下实施子宫纵隔电切开术。
膨宫液为5%甘露醇溶液,膨宫压力保持在120~150 mm Hg,直至输卵管开口、双侧宫角、双侧宫腔以及子宫纵隔清晰暴露[3]。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环形电极将纵隔组织切除(沿一侧纵隔,左右交替,逐片切除,直至基本平行于宫底,从而使宫腔基本成型)。
试验组则取针状电极以两侧输卵管开口连线水平为横推,将纵隔中线切开,取左右宫角部为直视下对照,以左右对称横推将纵隔切开至宫底部,输卵管开口和两侧宫角均处于可见状态,宫底呈现圆形说明手术完成。
术后2~3个月放置IUD,避免发生宫腔粘连[4]。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9.7±9.0)ml,对照组为(25.1±14.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纵隔基底0.05)。
纵隔基底>1 cm,对照组10例,手术时间平均(52.0±10.9)min,试验组12例,手术时间平均(27.6±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及预后两组患者手术均一次性顺利完成,均未出现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以及水中毒等并发症。
术后3个月宫腔镜检查未见异常宫腔形态,未发生宫腔粘连,其中对照组中内膜修复不良3例。
3 讨论子宫纵隔有较大几率造成患者早产、流产以及宫内死胎等[5],笔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子宫纵隔血供不足。
本研究对照组中子宫纵隔组织切除后经病理检测发现纵隔组织肌层内含有较多纤维组织,而缺乏足够的肌层组织,纵隔组织部分内膜发育不完全,蜕膜、胚胎种植或者胎盘发育不良。
所以将子宫纵隔切除不仅使畸形种植部位得以去除,同时也使子宫基底部血管再生得以促进,进而使内膜功能得以改善,最终有益于纠正不孕结局[6]。
文献[7]报道研究人员在子宫纵隔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切除子宫纵隔,本研究试验组则通过切开子宫纵隔来观察和探讨子宫纵隔疗效,该术式沿纵隔中央部分取针状电极横推切开,而不再是传统的纵隔切除术。
纵隔内纤维组织含量较为丰富,切开纵隔后肌纤维会发生收缩,进而向子宫壁内回缩,子宫底在此状态下凹陷消失,最终使子宫形成完全、正常状态[8-9]。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单极电切会对正常内膜组织产生电凝效果,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尤其是宫腔较小、纵隔基底较厚等类型的子宫纵隔,其电切难度更高。
针状电极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患者子宫内膜正常部分不会受到手术损伤,至子宫基底时可改为平推,以双侧输卵管开口为切开深度参照,若患者纵隔基底相对较宽,手术时间则相对较短。
但也有观点认为子宫纵隔切除过程中不宜过深,否则会对患者子宫及其附件造成损伤,最终影响患者预后[10]。
此外电极与患者接触时间过长也同样会造成相应损伤。
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中,纵隔基底0.05);纵隔基底>1 cm者,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手术均一次性顺利完成,均未出现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以及水中毒等并发症,宫腔形态也处于正常状态,说明单极针状电极在子宫纵隔切开术中极具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子宫纵隔切开术中应用单极针状电极安全有效,便于操作,同时还可缩短手术时长,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1]李涓,柏青,周燕玲,等.应用宫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子宫纵隔53例妊娠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6):131-133.[2]徐宪颂.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43-44.[3]卢春梅,邱艳.宫腔镜对子宫纵隔的诊疗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0,2(6):43-45.[4]梁志元,杨惠,林萍,等.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纵隔69例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2):4304-4306.[5]付熙,艾星子·艾里,丁岩,等.宫腔镜联合超声监护在子宫纵隔电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10):1262-1264.[6]张凌焱,黄东,张松英,等.子宫完全纵隔伴宫颈纵隔剪开术后宫颈机能及妊娠结局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3):3475-3476.[7]栾珊珊,陈友国,李傲,等.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与子宫纵隔对妊娠的影响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3,14(2):331-333.[8]杨长丰.子宫大部分切除治疗57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34-35.[9]李海英,欧芬,梁洁英,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进行子宫全切除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42-43.[10]刘大菊,田秦杰,陈蓉,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防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宫腔粘连的初步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13,22(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