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对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文潮(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教师)

如同璀璨的星辰,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昨夜,还是在今夜,在明夜,都熠熠生辉,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这些含英咀华在世世代代人们口中的卓美篇章,不独以深刻绵邈的思想情感浸淫着读者,潜移默化,摇情移性,还以其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启迪着后来者,薪火相传,创新开拓,不断丰富着我们的艺术宝库。面对着这艺术宝库,我们除了惊叹,还要对之打点和梳理,总结特点,探求规律,以期“为我所用”。这里,笔者意欲对古典诗词中一种较常见的表现手法做一爬梳,或可窥见传统诗法的奥妙和传承关系,为我们的鉴赏或创作提供一些帮助。

中国古代那种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加之战乱频仍等社会现状,导致了大量的思妇、游子(或征人)的出现。作为反映社会生活最敏感的神经——诗词,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记录这种怀远、思归之情的责任。而如何表现这种感情,也就成了诗人们思考的一个课题。经过历代充满才情与睿智的诗人们苦心经营,并发挥创造,终于使得表情达意的手段不断丰富。其中,“落笔对面”就是一种尤为突出的表现手法。

所谓“落笔对面”,就是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弹琵琶,从对方着笔,这样,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形式上,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归结起来,在具体创作实践中,“落笔对面”的写法又有两种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把写自己与写对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也可以通篇纯从想象对方展开艺术构思。两种形式,各有千秋,难分轩轾。下面,笔者试对此分别进行例说。

一、将写自己与写对方相结合,相互生发,相互映衬。

这种写法,可以说滥觞于《诗经·周南·卷耳》。该诗表达的是女子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殷切思念之情。却着力描写女主人公对丈夫在行军途中一重重艰苦的旅程的设想。细致入微的刻画,很好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深切怀念与沉痛忧思。“宛转关生,摹写曲至。”(戴君恩《读风臆评》)

《诗经》中还有两首,就是《豳风·东山》和《魏风·陟岵》,也运用了这种写法。《东山》描写一位还乡的征夫,想念久别的家园,想念妻子,有意味的是,在诗的第三章,诗人转换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倒过来描写妻子对自己的怀念:“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并且对着柴堆上俩人的结婚纪念物瓠瓜,在睹物伤情……这样一写,就将征人的情思表现得更加丰满而深切。《陟岵》写的是远役之行人,登高瞻望,想象父母兄弟对他的思念和希望: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对此诗的分析,我们可以借用汪梧凤的一段话:“此诗孝子至情全在瞻望二字,其亲念己祝己俱从瞻望中想象出来,不言己之念亲,而反言亲念己;不言己之慎,而反言亲之欲其慎,则所以念亲者益切,而所以保其身者益至矣。”沈德潜也评之曰:“《陟岵》,孝子之思亲也。三段中,但念父母兄之思己,而不言己之思父母与兄,盖一说出,情便浅也。情到极深,每说不出。”皆为的论。

《诗经》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启迪着一代又一代诗人,这种“落笔于对面”的写法也不例外。秦汉而后,借鉴这种写法并施诸创作实践的诗人可谓代不乏人。

唐代王维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诗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前两句直写客中思乡思亲之情,而后两句却写了自己的“遥想”,仿佛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似乎并不值得诉说,兄弟们的缺憾反倒更需体贴。出乎常情,曲折有致,更显深厚与新警。

将这种写法推向极致的当属宋代词人柳永,他有一首著名的词篇《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该词抒写的是羁旅行役中怀乡思亲的愁情。上片全系写景,景中含情,寄寓了离别之思。下片妙处,在于既写了自己“登高临远”“归思难收”,更有摹拟“对想”。由于自己思归心切,因而联想到故乡的妻子也一定是同样的盼望自己回家,自己在外漂泊了这样久,她必然想望得很久了。词人借用谢脁“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句,为怀念自己的妻子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形象,他想象她定会经常地在妆楼上痴痴地望着远处的归帆,而几次三番的误认为这些船上就载着她的从远方回来的丈夫。正所谓“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本是词人自家登楼,极目天际,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之归来。本是自己倚阑凝愁,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真是曲折而空灵,情至而感深。梁启超曾这样评价过这首词:“飞卿词‘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此词境颇似之。”确实,此词言己又言“佳人”,相映交辉,极具美感。

当然,采用这种写法的名篇佳什还有不少,像盛唐边塞诗人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都是先写孤寂凄冷的“客心”,再从对面写来,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确是“愈有意味”(沈德潜评高诗语)。南唐词人韦庄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也充分而蕴藉地表现了词人郁积在心头的离愁别恨,前承《诗经·东山》,后启柳永之《八声甘州》。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该词抒发的是旅人浓重的离愁别恨。作者既实写了行者即游子在早春时离家远去,因春色无限而生离愁,又虚拟了居者即思妇在闺中凭栏远眺、思念行者之情境。从抒情而言,这也是透过一层,落笔对面的手法,把游子与思妇的闺怨别情相沟通,使抒情更为深挚。

二、通篇纯从设想对方来展开艺术构思,宛转曲达。

运用此法最为娴练的当推“诗圣”杜甫。在被安史叛军俘虏而困于长安时,诗人曾写下《月夜》一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作者在长安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室儿女之情,这不是一般的思念之情,处于俘虏生活中的杜甫,月夜思亲,其情之凄切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诗人并非直抒其情,而是推己及人,从妻儿落笔,诗一开篇,便用清冷忧伤的笔调勾绘出一幅闺妇思夫的动人画面,创造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先想妻子“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再思儿女“未解忆长安”,用妻子的脉脉深情和儿女的稚气天真来反衬诗人满腔的儿女情长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