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对应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研究

合集下载

心脏运动负荷试验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心脏运动负荷试验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1 仇军文 , 胡家露 , 吴开春 , . 等 幽门 螺杆菌 v c异 a aA基因
亚 型 与抗 生 素 耐 药 的关 系 . 界 华 人 消 化 杂 志 20 : 世 019 ( )79 7 ,3 ' 2 胡 修周 , 编 医学 科 研 方 法 与 知识 产权 . 京 : 夏 出 版 主 北 华
杜 ,9 8 17 19 :3
泌 的作用 , 不仅 可 以促 进 溃疡 快速愈 合 , 能 与其 它 也
抗 生素 发 挥 协 同作 用 , 灭 H 其 作 用 机制 主 要 杀 是: ①增 加酸 敏感性抗 生 素 的活性 , 以降低 最低 抑菌 浓 度 ; 抗生 素 的稳 定性 随 p ② H值 上 升而增 加 , 少 减 了药物 的降 解 ; 胃 液减 少 , 药 物 的 局部 浓 度 增 ③ 使 加 ; 不利 于 H ④ p的生 长和 繁 殖 。此外 , 托 拉唑 有 潘 别于 奥美拉唑 的主要 特点 是不诱 导或 抑制 肝细胞 的 色素 P 5 40酶 的活性 , 影 响其 它 药 物 在 体 内代谢 , 不 对 肝肾功 能不全及 高年 患 者 无需 调 整 剂 量 . 具 有 故
维普资讯
86 2
Me i l oma,岫 .O 2, o.4, . de u lJ 2 0 V 12 No 6 aJ
每 日二次 服药 ,d为 一疗 程 ; 副反 应 少 , 人 耐受 7 ③ 病 性 好 ; 溃疡愈 合迅速 , ④ 症状 消 失快 ; 费用 较低 ; ⑤ ⑥ 疗 效持久 , 不易 复发 及 不 易 产 生 耐 药性 。传 统 的以
消化性 溃疡 的一种 高效 而较 为理想 的治疗方 案 。克
示 三组 方 案均 有 较 好 的疗 效 。而 三 组 副 反应 都 较 轻, 发生率 较 低。大 量 的研 究 证 据 已表 明 , p是 消 H

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和TL_在持续性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中的有效性研究

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和TL_在持续性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中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提高RMSSD和TL_在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中的准确 性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RMSSD和TL_,以便及时调整训练负荷
结合其他指标:结合其他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以提高准确性
考虑个体差异:考虑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质等,以提高准确性
训练负荷调整:根据RMSSD和TL_的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负荷,以提高准 确性
运动员选拔:通过分析RMSSD和TL_,评估运动员的潜力和适应性,为选拔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研究RMSSD和TL在运动训 练负荷监控中的个体差异
探索RMSSD和TL在运动训 练负荷监控中的最佳阈值
深入研究RMSSD和TL在运 动训练负荷监控中的作用机 制
开发基于RMSSD和TL的运 动训练负荷监控系统
05
RMSSD和TL_在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中的 实践应用建议
如何根据RMSSD和TL_调整训练计划
监测RMSSD和 TL_的变化,了 解训练负荷对心 率变异性的影响
根据RMSSD和 TL_的变化,调 整训练强度和持 续时间
结合RMSSD和 TL_的变化,调 整训练频率和休 息时间
定期评估 RMSSD和TL_ 的变化,以确定 训练计划的有效 性和适应性
如何结合其他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和TL_在运动 训练负荷监控中的作用
如何将RMSSD和TL_与其他生理指标 进行综合评估
结合其他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的必 要性
综合评估在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中的实 际应用案例
常见的其他生理指标及其在运动训练负 荷监控中的作用
综合评估在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中的未 来发展趋势
方法:采用实验法,对比不同运动负荷下的RMSSD和TL_值

体育运动中的心率与运动强度控制

体育运动中的心率与运动强度控制

体育运动中的心率与运动强度控制体育运动时,心率与运动强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恰当控制心率和运动强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潜能,提高运动效果,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中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及其控制方法。

一、心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心率是衡量身体活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人体运动时心血管系统的工作状态。

正常情况下,静息心率为60-100次/分钟,而在运动过程中,心率会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即运动强度越高,心率也越高。

心率的变化可以通过运动心率表来监测和控制。

运动心率表是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的心率区间,提供了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心率目标范围。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率区间来进行运动。

二、运动强度的分类根据心率表,运动强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三个级别。

1. 轻度运动强度: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60%之间。

这个级别适合初学者或康复阶段的人选择,可以鼓励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

2. 中度运动强度: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70%之间。

这个级别适合保持健康和减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肌肉力量。

3. 高度运动强度:心率在最大心率的70-85%之间。

这个级别适合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加肌肉力量。

三、控制心率与运动强度的方法1. 监测心率:可以通过佩戴心率监测器或使用运动手表等设备来实时监测心率。

通过监测心率的变化,可以掌握自己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强度。

2. 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在开始进行体育运动时,应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这样可以使身体适应运动负荷,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3. 注意心率回复:运动后,心率的回复速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心率回复得越快,说明身体的恢复能力越好。

如果心率回复较慢,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需要适当调整。

4. 考虑其他因素:除了心率,运动强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海拔等。

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应注意这些因素,合理调整运动强度。

关于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理论探讨

关于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理论探讨

关于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理论探讨运动负荷强度评价一直是运动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运动员的训练和竞技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评价运动负荷强度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训练量,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

本文将就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理论进行探讨,从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分析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相关理论,为运动员和教练提供理论指导。

一、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概念运动负荷强度是指一定时间内对身体产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的大小。

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客观地反映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受到的负荷强度,从而使得训练能够更加科学合理,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

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概念是建立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基础之上的,需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指标运动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率、血乳酸浓度、运动前后的体重变化以及运动员的主观感受等。

心率是衡量运动负荷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心率越高,负荷强度越大。

而血乳酸浓度则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乳酸堆积情况,从而间接反映出负荷强度的大小。

运动前后的体重变化也可以反映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水分流失情况,从而间接反映出负荷强度的大小。

运动员的主观感受也是评价运动负荷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运动员的主观感受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负荷强度对于运动员的影响。

以上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运动负荷强度的大小。

三、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相关理论1. 运动生理学理论运动负荷强度评价的相关理论之一是运动生理学理论。

运动生理学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运动在身体内的生理变化及其对于身体的影响。

比如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肌酸增加等变化都是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运动负荷强度的大小与这些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借助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价和分析运动负荷强度的大小。

四、结论通过上述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运动负荷强度评价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问题。

心率对应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研究

心率对应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研究

心率对应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研究在运动科学领域,了解心率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运动员训练和改善普通人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负荷等级指标是评估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强度下身体状况的重要依据,而心率作为人体生理指标,能直观地反映机体的疲劳程度和恢复状况。

因此,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心率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相关性,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更有效的训练和恢复。

在运动过程中,心率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较低的运动负荷对应较低的心率,而较高的运动负荷会导致较高的心率。

这是因为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脏需要增加搏动频率以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肌肉,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

因此,通过监测心率可以间接了解运动负荷等级指标,从而调整训练强度和计划。

本研究采用了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了50名男性运动员作为样本。

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进行了逐级递增负荷试验,分别记录了每种负荷下稳定状态的心率数据,以及对应的运动负荷等级指标。

数据采集采用无线心率监测设备和功率计,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心率逐渐升高。

当运动负荷增加到中等强度时,心率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76,p<01)。

当运动负荷增加到最大强度时,心率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略有下降(r=69,p<01),这可能与身体机能的极限有关。

本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心率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在中等强度下表现最为显著。

因此,在运动员训练和普通人健身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心率来间接了解运动负荷等级指标,从而调整训练计划和锻炼强度。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样本量较小,未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样本量,并探讨不同个体间心率的差异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关系。

未来的研究方向还可以包括探讨其他生理指标(如血乳酸、呼吸商等)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关系,以及不同训练背景和不同性别之间心率的差异与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关系等。

采用心率指标制定女性大众健美操锻炼运动负荷等级标准的研究

采用心率指标制定女性大众健美操锻炼运动负荷等级标准的研究

l 绪论
人 们 在进 行大 众 健美操 锻炼 的过程 中 , 遍 采用 在音 乐 的伴奏 下 , 随健身 教练 做节 奏分 明 的健美 操 动 普 跟 作 。运 动 强度 , 运动 负 荷 的大小 通常 都是 健身 者 自我 感 觉 和掌 握 。我们 都 知 道大 众 健美 操 运 动 是一 项 音乐 节奏 、 动作 幅度 、 动 强度 可大 可小 , 动时 间可 长可 短 的可适 应不 同年 龄层 次 , 同的健康 状况 和健康 需求 运 运 不 的锻炼 群 体 的运动 。 心率是 单位 时 间 内心 脏 的 心房 和 心 室 收缩 与 舒 张 的频 率 , 即一 分钟 心 脏 的跳 动次 数 。
适 应不同年龄 、 不同健 身经历的女性 , 不同音 乐节奏频率下进行 大众健 美操健 身锻 炼 的运 动 负荷等级 标准 ; 意 在 其
义在 于 , 了这一 等级标准 , 有 女性进行健 身活动时 , 在运动 负荷控 制方面 , 简便 而易掌握 , 高全 民健 身的效果。 提
关键 词 : 心率;女性 ;大众健 美操 ; 运动 负荷 ; 等级标 准
2 研 究对 象与方法
2 1 测 试 人群 .
本文所测试 的对象主要是上饶市美天健身俱乐部 以大众健美操健身锻炼 的成年健康女性。 测试 者 分 为 :0岁 以下和 3 以上两 个年 龄 组 。每个 年 龄 组又 分 为 : 3 O岁 没有 大 众健 美 操健 身 锻炼 经 历 的
初 学 者 和有 5~7 月 以上 大众 健美 操健 身锻 炼 经历 者 。 个
收 稿 日期 :02—0 2 1 3—1 2
作者简介 : 邱少霖 (96 )男 , 1 一 , 江西玉山人 , 5 副教授 , 事有 氧运动与健康研究。 从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

运动训练中运用心率监控训练负荷的研究作者:刘雪莲来源:《灌篮》2019年第11期摘要:在运动训练中心率所反映的是体内代谢灵敏的生理指标,心率的特点是及时、易测量、无创伤等,它们被广泛运用在运动训练上,这些特点综合反映了人在运动时身体内部的生理状况以及比赛训练时的运动强度,本文将心率监控在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心率;心率监控;运动运动训练是为了将人体机能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以不断超越现有的生理负荷为目的,训练必须是建立在疲劳——恢复的良性循环上开展。

因此,疲劳和恢复都必须要根据科学的依据来设定标准。

在实验室完备的条件下,对生理样本进行血液与尿液样本采集并选取生理生化评判指标,通过一些常用的评价运动量的指标如血红蛋白(Hb)、血睾酮(T)、血皮质醇(C)、血尿素氮(BUN)等,还有评价运动强度的一些常用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血乳酸(BLa)、尿蛋白等。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训练负荷,如何监控在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是比较关键的问题。

这里可分为两类,分别为对一次训练课和对一周训练运动量的评价。

前者的评价可以选择血乳酸和尿蛋白来评价本次训练的运动强度以及选择血尿素氮评价训练量的多少;而后者的评价可以选择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氮评价本周的训练运动量,选择血清肌酸激酶评价运动强度以及在评价机体生理的免疫、状态祖安泽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全血分析特别是白细胞的状态数量与分类。

这些指标的分析研究可以为运动训练中负荷的监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但是这些指标在具体应用时往往面临较多的困难,比如测试代价高、等待结果时间较长等等问题。

因此,运用心率区监控训练负荷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被广泛采用。

一、心率测量的具体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测试方法。

第一,心率表法。

使用心率表测量心率,将心率表所需的程序提前设置好,安放好心率表进行测试,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好,能够很好的记录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

按照不同心率遥测系统的要求,将设备电极紧贴在相应位置,一般在颈部、太阳穴与左心前区,然后打开设备接收器。

亚级量运动负荷预测最大心率研究

亚级量运动负荷预测最大心率研究

1 前言
在健身运动或者运动训练过程 中, 常常要涉及 到对 运动 强度或者训练强度进行控制 , 最大摄 氧量是运动强度 的一种 表示方法, 是运 动过程 中摄 氧量测 试较 困难 , 但 然而运动生 理学上认为心率与运 动强 度或摄 氧量在一 定的 范围 内成直 线相关 , 而且心率 在运 动过程 中容易 监测 , 因此 通常用运 动
亚 级 量 运 动 负 荷 预 测 最 大 心 率 研 究
占叶俊
( 丽水学 院体育系 , 浙江 丽水 330 ) 2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 研究 目的是建立一个较精确的最大心率 预测 回归模型 。结论认为 , 样本检验表 明此预 测方 程能较精 确预测最 小
大心率 , 但还需要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精确性 。
程 中第 8 i 末、 lmn末心率 , mn 第 O i 同时要求 测试 每个阶段第
2i mn和第 3 i后 3s mn 0 平均心率 , 如果 两平均心率 相差超过 5

6次 , 么必须保持 同样 的负荷继续 运动 , 那 直到 最后 2 i mn
过程中的心率 ( 最大心 率 的百 分数 ) 表示 运动强度 。在本 来
RP 5 c re p n st h 5 h sa e o E1 o rs o d ot e1 t tg fBo gS ae HR a dI IR or Wo t -la te e d o h t n l f mi ue,r se t e l r c l .8 n O ' c re  ̄ o/l t h n fte 8h a d o ] n t e p ci i t I t v y.T i g e V h s rs e e u t n rma k by p o t h c u a y o d c I Rma q a i e r a l rmoete a c r c fp i l H o g xwhc n ra e 8% c mp i hi ce s s2 o  ̄ t h rd cig e u t n o 2 ot e p e it q a i f2 0一 a e o du in ma n o g .C n so :s l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Vol .24,No .52008第5期NAT URAL SC IENCES JOURNAL OF HARB I N NORMAL UN I V ERSITY心率对应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研究3李 伟 张元锋 张 雷 李真真(哈尔滨师范大学)【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查找到8种用心率确定运动负荷的计算方法.根据心率监测指标掌握心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RPE 主观感觉对应指标和运动心率确定运动强度百分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制定最佳靶心率计算公式和运动负荷等级对应心率指标.关键词:心率;对应;运动负荷;等级指标收稿日期:2008-08-053黑龙江省科技厅攻关项目(GC06C105-01)0 引言在体育锻炼中,心率是监测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最简易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反映心脏承受负荷大小的常用量化指标.心率的频率、深浅、强度及其它特征,可作为了解体质强弱和运动强度、身体训练水平,还可以反映心脏和血管本身的功能水平.实践证实,当心率变化于110~180次/m in 范围时,运动强度越大心跳就越快,心率与运动强度、摄氧量与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换而言之,在递增负荷运动直至次最大负荷运动中,随着负荷强度逐渐加大,随能量代谢需求越来越高,摄氧量越来越高,心率也会越来越高.因此,用心率来反映运动强度和生理负荷量,监测心血管生理指标,有助于锻炼中自我监督或医务监督,评定运动能力,对锻炼监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选择心率计算运动负荷的公式目前指导健身锻炼指标多采用心率监测,常用的心率监测指标有:基础心率、安静心率、运动中的最大心率和心率储备、运动后的恢复心率等.安静时心率是一个人总体健康水平的有效指标,而运动时心率和恢复后的心率变化则是身体做功的有效指标.表1 心率计算运动负荷方法与公式表方 法公 式年龄减算法180(或170)-年龄心率百分比法最高心率(220-年龄)×70-85%库柏(Cooper )最佳心率法(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70%+安静时心率卡沃南计算运动心率法(年龄预计最大心率-静息时心率)×60%+静息时心率卡尔森(Karlson )心率测定法(最高心率-安静心率)÷2+安静心率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储备心率法220-年龄-安静心率靶心率测定法(220-年龄-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芬兰J.Karvonen 心率储备法安静心率+(最高心率-安静心率)×60% 根据文献资料调查结果,查找到的用心率确定运动负荷的计算方法有8种(见表1),将“心率”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录入表中供分析.从上述8种心率计算运动负荷方法分析:公式中最高心率减年龄的占8种;最高心率减安静心率的占6种;乘以运动强度百分比的占5种;最后相加安静心率的占5种.说明心率计算运动负荷公式的核心在于最高心率与年龄和安静心率之差乘以运动强度百分比为最佳运动心率.可以看出:在所有的公式中,锻炼者的年龄和运动强度百分比是可变量.由于锻炼者年龄和运动能力不同,得出的运动负荷数据也不同.最高心率与年龄呈反比关系,年龄越大心率水平越低,最高心率减年龄减安静心率为运动心率,运动心率乘以运动强度百分比是运动负荷的关键.运用归纳法将8种心率计算方法归类为:年龄减算法;心率储备百分比法;心率强度对比法和靶心率测定法四种.认为8种心率计算运动负荷方法在体育健身中都比较实用.但是,年龄减算法和心率储备百分比法欠缺内容,年龄减算法用180减年龄,没有其他因素,造成负荷心率之间差异过大;心率储备百分比法将安静心率算在最高心率之中,也造成心率之间差异过大;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储备心率法虽然用220减年龄再减安静心率,计算公式没有最高心率百分比,同样造成心率之间差异过大,而卡尔森(Karlson)心率测定法的计算结果差异过小(见表2).而芬兰J. Karvonen心率储备法、库柏(Cooper)最佳心率法与卡沃南计算运动心率法公式相同出一则,可以将三法归一.靶心率测定法在锻炼中设定心率上下线进行控制,使用起来比较安全.所以,将以上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群体和不等运动强度,设定最佳靶心率对应指标,达到锻炼效果.表2 心率计算公式与年龄比较表年 龄203040506070差异年龄减算法16015014013012011010心率百分比法1551481401321241178库柏(Cooper)最佳心率法1581511441371301237卡沃南计算运动心率法1441381321261201146卡尔森(Karlson)心率测定法1301251201151101055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储备心率法1401301201101009010芬兰J.Karvonen心率储备法1441381321261201146平均数1471401331251181107.4 注:最高心率设定为220;安静心率设定为60次/m in.表3 最佳靶心率对应运动负荷等级指标模式表年龄安静心率203040506070 60706070607060706070607060%144148138142132136126130120124114118 65%151155145148138142132135125129119122 70%158161151154144147137140130133123126 75%165168158160150153143145135138128130 80%172174164166156158148150140142132134 85%179181171172162164154155145147137138 另外,日本学者池上研究认为,运动时心率在110次/m in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尿液和心电图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140次/m in时,每搏输出量接近并达到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为150次/m in时,心脏每搏输出量最大,健身效果最好;心率在160~170次/m in之间时,虽无不良的异常反应,但也未出现更好的健身效果;心率达到180次/m in时,体内免疫球蛋白减少,易感染疾病,容易产生疲劳和运动损伤.所以,最佳靶心率计算的结果在110~160次/m in.最佳靶心率计算公式为:[最高心率(220-年龄)-安静心率]×60-85%+安静心率注:安静心率设定60次/m in;70次/m in.2 RPE主观感觉对应指标RPE是用主观感觉来反映身体负荷强度的一种方法.RPE不是对身体某一方面感觉的反映,而是对运动中个人的适应能力水平、外界环境影响、身体疲劳情况等的整体自我感觉.它是监测个体对运动负荷的一个有价值的、可信赖的指标.目前在国外已经广泛用于评定心肺耐力的运动试验、制订运动处方和指导健身者进行锻炼.1961年瑞典生理学家冈奈尔・鲍格(Borg)根001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8年据心理学原理制订了一种受试者在运动时自己感觉和确认负荷量大小的表格.将运动中对运动强度的自我感觉分为6~20级,共15个级别.1973年他又在原来量表的基础上研制了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原来粗略的疲劳定性分析变为较精确的半定量分析.鲍格认为:“在运动时来自肌肉、呼吸、疼痛、心血管各方面的刺激,都会传到大脑而引起大脑感觉系统的应激.”因此,锻炼者在运动时的自我体力感觉,也是判断疲劳的重要标志. 1990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为发展和维持有氧体能可以采用心率和主观用力率(RPE)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运动强度.RPE是反映主观感觉的指标,但经研究表明,与一些客观指标(心率)、运动负荷强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例如,与“每分通气量、血乳酸、每分吸氧量等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r: 0.85,表明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虽然由于有个体差异,RPE与一些客观指标不能直接换算,但与最大心率百分比、心率和吸氧量储备百分比等指标有一定关系.参照美国运动医学会提出的主观用力率(RPE)测定表和运动强度与心率、主观用力率参照表,两个表合并成适合于我国锻炼者使用的自觉用力程度分级与运动强度对应指标表(见表3).从自觉用力程度分级与运动强度对应指标表中可以看出:当主观用力率达到12~16时,说明运动强度已经达到了50%~85%最大心率.体能良好者采用70%~85%最大心率;体能普通者采用60%~75%最大心率;体能不佳者采用50%~70%最大心率.RPE比较适合用于成年人,在儿童中因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使用误差可能较大;在有训练经验的人群中使用,较在无训练经验的人群中使用可靠性强.此外,有5%~10%的受试者,当用中、低强度运动时,会对自己评估过低,或不能对自我感觉做出评定.尽管RPE存在一些问题,但当测量心率有困难、心率受药物干扰,或受试者的脉搏不易测量时,可以参照RPE来掌握运动强度.3 运动负荷等级对应心率指标根据对机体机能动员阈值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与机体承受负荷动员机体机能潜力的能力有内在联系的几个最基本的运动负荷等级:3.1 最大负荷(100%负荷)、次最大负荷(90%负荷)、大负荷(80%负荷)与极限负荷从生化等级的理论看,最大负荷、次最大负荷和大负荷,均属于“无氧糖酵解性负荷”.而“极限负荷”属“无氧非乳酸性负荷”.定量负荷和最大负荷运动时,心率的变化可反映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它是评价心脏功能和身体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标.未经训练的学生在其机能动员阈达到70%、60%和50%时,负荷水平则达到相应的100%、90%和80%.3.2 中等负荷(70%负荷)与中下负荷(60%负荷)凯温南提出建议,以运动员最大心率的60%的强度进行训练去提高最大吸氧量.这个建议说明小强度是不能提高最大吸氧量的,最小也得中等负荷才行.所以把需要动员机能最大潜力的50%~60%相对应的60%~70%的负荷水平,定为中等负荷水平.在这里有训练的学生与未经训练的学生,在中下负荷(即60%负荷)的机能动员阈值上是有差别的,未经训练的学生要比有训练的学生略低些.3.3 最小负荷(40%负荷)与基础负荷(35%负荷)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以动员人体机能最大潜力的25%来应付最基本的生活、工作、学习,我们把它定为35%的“基础负荷”.赫廷格和米勒就认为,“小于最大强度的30%强度的静力训练,不会发展绝对静力力量.”葛欧瑟教授也认为,少年儿童的身体训练应从动员机能能力的30%时的负荷水平开始逐步提高.所以把需要动员30%的机能潜力的40%的负荷水平,定为“最小负荷”.同时把由40%的机能动员阈所决定的50%的负荷水平定为“小负荷”.生化等级均属“有氧代谢性负荷”.在这一点上,未经训练的学生和有训练的学生的机能动员阈值是较接近的.综上所述,在确定各级负荷的脉搏强度时,必须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安静脉搏和最高脉搏范围,并按一定的方式分成一定的级别.为了便于计算和建立各级练习制定心率对应生理学与RPE自我感觉运动负荷等级指标模式表(见表4),按负荷与心率接近直线正比关系的规律,以“等差级数”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训练水平的安静脉搏在50次/m in、60次/m in、70次/m in、80次/m in,建立四个生理强度级别的分级模型(参考值),在锻炼过程中,根据脉搏的变化来确定相应的运动负荷水平.101第5期 心率对应运动负荷等级指标的研究表4 心率对应生理学与RPE自我感觉运动负荷等级指标模式表4 结束语利用心率负荷等级指标对锻炼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是相对固定的指标模式,从理论计算和推测是合理的.然而,人体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同时不断地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负荷等级指标必须综合地考虑人体承受负荷能力和对负荷量与强度的适应程度,根据个体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予以定向,把人体作为锻炼主体,实时监控心率的动态变化,借助心率和主客观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掌握锻炼节奏,最终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参 考 文 献[1] 凌月红.体育健康教育与运动处方[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2] 许浩,姜文凯.对江苏省成年人BM I 指数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1,22(6):39~43.[3] 杜树发,翟凤英,葛可佑,等.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分布状况[J ].卫生研究,2001,30(6):339~342.[4]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2002.1.[5] 北京大学体育健康中心.大学生体质健康指导手册[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6]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THE RESEARCH O F THE SP O RT BUR D EN GRAD E STAN DAR DCO RRESPO N D ING T O THE HEART RATEL iW ei Zhang Yuanfeng Zhang Lei L i Zhenzhen(Harbin Nor mal University )ABSTRACTA 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som e docum ent data,we find eight compute m ethods to definite the spo rt burden in the basis of the heart rate .A ccording to the grasp of the heart rate’s moving changing discip line by the heart rate monito r standard,we fo r m ulate the best compute m ethod for the nuclear heart rate and the heart rate standard which m atch along w ith the sport burden,com bining the standard which m atch along w ith the RPE subjective feeling and the m ethod that definite the sport intensity percentage by the spo rt heart rate .Keywords:Heart rate;Co rrespond ing;The spo rt burden;The grade standard(责任编辑:柳湘云)201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