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基本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实行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 制,没收私人资本,不仅对大企业实行 国有化,而且对中小企业也采取国有化 措施。 第二、实行余粮收集制和粮食贸易 垄断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 第三、实行贸易垄断,取消国内市 场,禁止自由贸易。
第四、实行普遍性的义务劳动制, 强迫地主、资产阶级分子参加劳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苏维埃政权处于 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是起了重大作用的。 但是,后来苏维埃政府曾一度把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基本政策,想采用军事化的手段直接将 俄国推进到共产主义,完全脱离了俄国 的现实状况,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从阶级关系来说,无产阶级不 仅与自己的同盟军农民“妥协”, 而且对自己的敌人,即国内外资本 家也实行“让步”。 从社会主义建设方法上来说, 由过去的“正面进攻”,“直接过 渡”改为“迂回行动”,采用“改 良主义”的方法逐步向社会主义的 生产和分配过渡。
这种“新”,是同过去的经济政 策相比较而言。实际上,是“在向后 转”,比过去的政策“有着更多的旧 东西”,保存和利用旧的社会经济结 构。但这种“退却”的目的是为了巩 固阵地、积蓄力量。“先退几步,然 后再快跑,更有力地向前跳”,在不 久的将来转入对资本主义的进攻,使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转变为社会主义的 俄国。
所以,俄国既具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前提条件,也存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 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条件。在这种情 况下,俄国可以把经济发展与政治革命的 顺序颠倒一下,先夺取政权,然后再利用 政权的力量去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个基 础上实现社会主义。 那么,在落后的俄国应该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呢?
首先,列宁认为要发展和提高“文 化水平”。 “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 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 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怎样,因为这 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 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 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 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 (P691)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第一、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并允许粮食自由买卖。 第二、允许开办私人小企业和进行 私人贸易,允许恢复一定的私人资本, 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让他们在国家的 监督下开展经营活动。(租让制、租借 制等形式)
第三、允许小商小贩合法经营, 允许私商在合法范围内进行自由贸 易,可以直接向农民收购农产品, 出售工业品,允许国营企业进入市 场进行交易。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战略退却”。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列宁及 时地、认真地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 的经验教训,认为俄共(布)做了 许多“错误的事情”,直接过渡到 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 义的分配,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 脱离了后方的基地,因而必须要 “退却”。
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人口多数,生 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是不能“直 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须采取 迂回的方法,要有一个中间环节, 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物质经济前提。于是, 列宁向党中央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 大会通过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提议。
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列宁 通过回顾和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 指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 提出了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的合作化计划,规划了文化革命的 任务,拟定了改革国家机关和消除 官僚主义的具体措施等,为解决如 何在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提出了一个基本思路。
源自文库
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 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论俄国革命》一文是五篇文章 的纲,以同苏汉诺夫论战的形式, 回答和阐明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 特殊性及其胜利的必然性。
当时的俄国存在着特殊的形势, 使它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从国际上看: 发生了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削弱 了整个帝国主义力量,造成帝国主义 链条上出现薄弱环节,俄国在当时就 是这样一个薄弱环节。
从国内来看: 第一、俄国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有了 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二、俄国无产阶级的人数虽少, 但比较集中,纪律性强,觉悟程度比较 高。 第三、有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 布 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列宁同苏汉诺夫等人争论的实质是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列宁坚持运用发 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指出:“世 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 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 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P690)俄国革命的胜利是符合历史发 展的一般规律的,绝不应该“以俄国生 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 水平”(P691)为借口,去否定这场社 会主义革命。
列宁晚年五篇文章
列宁晚年共有7封信、6篇文章,选集 第四卷只收了5篇,《日记摘录》、《论 合作制》、《论俄国革命》、《怎样改 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 些》。列宁从1922年12月23日到1923年2 月9日,采用口述的方法,先后完成了上 述文章。因为这些论文是为党和人民所 写,内容十分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列宁 的“政治遗嘱”。
经 济 上 : 农 业 生 产 只 有 战 前 1913 的 1/2。工业生产仅占1/7。生铁减产60%, 棉织品减产95%,原料和燃料严重不足, 交通运输处于瘫痪状态,粮食紧缺,人 民生活极端贫困。 政治上: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表示严重的不满。在敌对势力的 煽动下,农村里普遍出现暴动,工农联 盟有破裂的危险。
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问题 提上了日程。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使工农业生产得 到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有了明显的提高,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 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问题提到日程上 来了,即苏维埃俄国能不能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是 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一、历史背景
1、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苏俄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1918年夏天,大规模的外国武装干涉 和国内战争全面展开。苏维埃政府在非 常严峻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被迫采取一系 列带有共产主义特征的措施,即按照战 争时期的原则改组了国民经济,把国家 的全部生活转入战时轨道,叫做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其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