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身份的另一种解读

合集下载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教学是⼀个终⾝学习与发展的职业,⼀个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通常要经历业务熟悉、专业成熟、个性特⾊三个阶段,相应的教学⾏为分别是教书、教课与教⼈。

因此,对同⼀教学内容,不同阶段的教师有不同教法,教学思想与艺术体现为不同层次或境界。

我就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背景、⽅法、途径这三个要素阐述个⼈观点,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剖析教学⾏为特征。

⼀、学习吸纳阶段:教学⾏为特征是教书刚⼊职教师虽然⼤学阶段学习了相关课程知识及教育学、⼼理学、教材教法等教学专业知识,但并未掌握相应教学实⽤技能。

以备课为例,如何确定教学⽬标、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何进⾏教学过程设计、如何进⾏课堂提问、如何进⾏课堂⼩结等,新教师知之甚少。

在这⼀阶段,新教师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和随堂听课获取相关教学实⽤技能,专业发展途径是学习吸纳,模仿是主要特征。

⾄于为什么这样教?他难以说出所以然。

对于新课题,如果由其独⽴地进⾏教学设计,则教学⾏为多表现为教书层次。

所谓教书,指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依据教材⽽解读教材。

下⾯就“多项式乘法”教学⽚段加以剖析。

⼩明和⼩颖利⽤图1中的四个⼩长⽅形分别拼成如图2所⽰的两个长⽅形:依据乘法分配率,同样为上⾯运算过程。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先⽤⼀个多项式的每⼀项乘以另⼀个多项式的每⼀项,再把所得积相加。

教学活动1:引导学⽣分别从整体观察思维和局部观察思维⾓度写出图2中两个组合图形⾯积的数学计算式,为归纳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提供思维素材。

教学活动3:启发学⽣运⽤乘法分配律演算(m+b)(n+a),并从中归纳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

教师的这种教学⽅法或⾏为完全是按照教材编排思路设计教学活动的。

虽然有体现教材中的数形思想与⽅法,但对数形研究⽅法还不能做到⼀定深刻程度的领悟,尤其不能察觉教材借助数形研究⽅法促进学⽣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教学意图,对教材的解读仅停留于显性层次。

处于这⼀专业过程的教师,短则三五年,长则⼗余年,甚⾄终⽣。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第四章——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第四章——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1.个人情境化探究。自我研究直接来自教师课堂上的个人体验,不是研究他人的 个人探究;
2.自我研究是批判性协同探究; 3.自我研究提高教师学识,同时对教师行为产生影响; 4.自我研究是一个透明、系统化的研究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独自反思; 5.自我研究涉及知识生产和表达。
四、科学研究
(二)教育行动研究
二、实践反思
什么时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为行动反 思。
关于反思什么?
范梅兰提出的多层次反思水平模型包括: 第一层次主要是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第二层次是对教育实践背后的理论假设以及后果的反思; 第三层次的反思则涉及到与课堂相关的道德、伦理等的反思。
一、教师能力的内涵解读
能力究竟包含哪些具体的要素?
图 4.1 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
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学研究者大 卫·麦克利兰对此做了开创性的探索,提 出冰山模型”(见图4.1),认为能力素 质是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 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 特征,包含五个层次。
一、教师能力的内涵解读
第二种是克兰迪宁和康纳利所倡导的叙事探究,这种叙事探究是生活、讲述、重 新生活和重新讲述那些经验故事的过程。
第三种是叙事行动研究,它承袭了康纳利和克兰迪宁等的思想,坚持以实用主义 哲学为基础,将关系性探究作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行动研究的要素。
第四节 小学教师能力发展的条件保障
一、加强教师指导者团队建设
(三)激励与评价能力
第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善于观察和判断孩子的表现,能敏锐地捕捉每 一位小学生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并加以表扬鼓励;
第二,教师表扬鼓励和评价孩子时能注重时机、内容和方法; 第三,能灵活运用多元评价方式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 第四,教师还能够善于运用评价工具、利用评价结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职业定义

教师职业定义

教师职业定义教师是一种光荣而重要的职业,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他们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智力、品德和社交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他们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将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

他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辅导。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他们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还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会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

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需要关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教师职业是一种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职业道德,具备与学生和家长良好沟通的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职业是一种光荣而神圣的职业,他们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该尊重和支持教师,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营者:班主任的另一种身份解读

经营者:班主任的另一种身份解读
力量 。
育 现代 化 的重要 目标 和共 同趋 势 。在 这样 的背景 下 ,传 统 “ 理 ”模 式 下 的班 主 任工 作 就无 法适 应 时代 发 展 的 管 要求 了。
作 为 新 理 念 的 “ 营 ” 模 式 已 出 现 在 班 主 任 工 作 的 经
二 、公 平 : 班 主 任 当 好 经 营 者 角 色 的保 证
班 级 是学 校工 作 的基 层 单位 和 教育 培养 人 的 “ 沿 前 阵 地 ” ,班 级 也是 一个 家 庭 ,更 是个 体 成长 成 材 的港 湾 和 沃土 。在 这 个集 体 中 ,学生 一 方面 接受 着 来 自老 师们 各 种各样 的有 计划 地教 育 和培 养 ,同时 ,又 在 与 同学们 的共 同生活 中受到各种 各样 的熏陶 和感 染 。
缺 乏公 平 的教 育 是 不 文明 、不 完 善的 教育 。 在新 形 势 下 ,我们 要 努力 构 建 教育公 平 ,在班 级 管理 中也 要 体
现 教 育 公 平 的 理 念 ,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公 平 地 对 待 每 一 个
视 阈中 。在人 格 教 育和 个性 教 育 的时 代背 景下 ,经 营不
心 。 因 此 , 笔 者 从 关 心 思 想 、 辅 导 学 习 人 手 ,让 他 参 与
现 代 教育 强调 人 的全 面发 展 ,重 视 学生 完 整人 格 的
培 养 、 个 性 的 充 分 发 展 , 这 已 E渐 成 为 当 今 世 界 各 国 教 1
到课 堂教 学 中 ,从 而提 高 了他 的学 习 自信 心 。终 于 ,他 的课 堂表 现好 了 ,学 习成绩 也 有提 高 了 , 同时还 融洽 了 师 生关 系 。 笔者 也在 这 一过 程 中深 深 地感 受 到 了关爱 的

男幼儿教师在困境中的专业身份认同

男幼儿教师在困境中的专业身份认同

男幼儿教师在困境中的专业身份认同作者:陈霖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年第06期专业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身份的辨识与确认,它关注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它的本质在于个体在群体中突显自己的身份特征,表达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做到最好‟的主体诉求”。

是在强调“个体自我”的前提和基础上,不断地自主选择、认同和建构“社会自我”。

男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是男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指男幼儿教师个体对社会所界定的幼儿教师内涵的认知与体验,确认“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遵从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等,并对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真实、具体的“人”的价值和地位的重视,突显幼儿教师个体的价值观、生活体验、认知特点等,关注幼儿教师个体内在的价值观念所起的作用,即“社会自我”和“个体自我”的有机统一。

然而,在大众的意识形态中,幼儿教师通常由“女性”担任,照料幼儿是“女性的行业”。

因而涉足幼教行业的男性作为“专业人员”受到质疑,这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在男女间存在巨大差距,具体表现为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低于女幼儿教师,男幼儿教师在对其自身的专业身份认同上易陷入困境。

一、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现实困境(一)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边缘化幼儿园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教育和保育并重、园长领导制、教师性别单一化、教师带班制等,几乎所有的制度、条例、职责都是依女教师的特点来制定的,幼儿园的习俗似乎创设了一种更适合于女教师的文化氛围。

男幼儿教师进入这样一个以女性为主的教师文化和教育实践场域。

不仅面临自身性别特点和身心特征与应对幼儿园行政监督的矛盾:同时还面临自身的声音因与“群体的声音”“不和谐”而被淹没。

男幼儿教师还因其“性别”的特殊性,会承担正规教学任务之外,来自幼儿园行政的额外繁杂任务以及园内的非教学事务。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边缘化,影响其正向的专业身份认同。

学校管理视野中的中小学教师角色分析

学校管理视野中的中小学教师角色分析
化和规 范化的范畴 内, 教师 是一个执行者 , 但在教育 l 身份的有效整合需要依托于学校管理环境的优化 , 因 现场 , 应该鼓励 中小学教师成为一个有主体意识 的行 l 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尊重教师的实践 主体性 , 为教师专
动者 。只有当教师成为具有“ 生命直观” 的强调“ 内在 J 发展 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 业 不能借教师执行者 生成 ” 的行动者 , 才能在执行者 的统一性和规 范性之 I 的身份 去挤迫教师作为行 动者 和研究者的发展 空间。 中呈现教师个体 的差异性 和独特性 , 获得鲜 明的教育 当然 , 这三种身份 的有效整合吏有赖 于中小学教师在 人格和个人化 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专业 理想 的升华 、 专业实践其主观能动性 的有效发挥。只有在实践 中, I 专业知识的深化、 专业能力的提高都是教师主体实践 { 中小学教师才能对所执行的教育理念、 规范和要求进 的结果 , 只有 在行动 中, 师的个 体实践性知识 才能 I 教 行辨析和领会 , 才能对 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 反思 真正生成 , 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才能真正 : 教师 和省察 , 才能对 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和检验 。 提升。 l 执行者 、 行动者 、 研究者这三种 不同的角色定位 三、 学教师应该是有专业信念的研究者 l 中小 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 , 也代表 了教师专业化发 中小学教师身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的前沿 , 本来 : 中的三个层次 , 展 三 教师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 中的三种 有更多 的机会去发现 问题 、 实地探究 、 总结经验 、 解决 l 境界。 这三种身份在 中小学教师 的职业活动和专业化 困惑。但在现实中, 许多教师并没有研究者的自 觉意 l 发展中的有效整合, 将会有利于学校管理活动的良性 识, 也没有用研究者的视 角和行动去促进 自己的专业 l 运转 , 有利于教育教学过程 的质量提 升 , 更有 利于教 发展。从客观原 因上看 , 中小学教师被相对繁重的教 师全员素质 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的前景。 从执行者到 育教学事务所牵制, 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容地 l 行动者再到研究者, 是一个教师的教育视野不断拓宽 思考和探究 , 但从主观意识t , 深层次教育信念 的缺 f 和掘深 的过程 , 也是其个体专业性发展不断向更高阶

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

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教师“身份认同〞的理性思考摘要: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辨析教师的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在概念内涵、实现途径、实践中的理论形态和教师的存在方式之间的差异,指出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自我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实际运用理论的价值,并关注其作为生命性存在的生存方式,只有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分别,才能帮助教师实现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教师作为影响课程变革的关键因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Stenhouse)认为,课程开展说到底是关于教师的开展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课程变革就难以实现。

然而我们在审视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时,发现教师这一变革性力量没有完全按照改革所设定的理想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新〞的课程政策规定了“新〞的教师专业角色后,变革者认为教师理应实现角色的转换,但现实却是“政策上所设定的,以为能藉以促成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角色,往往因缺乏教师的认可,流于一厢情愿的想法,而难以拓展〞,这也就造成课程改革陷入困境。

实际上,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会提出一些符合变革特征的、并要求教师到达的“标准〞。

对于每一个教师个体来说,这些“标准〞都是由行政机构和专家等外在的力量“设想〞出来的,都是一种外部赋予的、控制性的“观点〞而已,因而在超越“旧〞的技术理性的同时,往往被所谓“新〞的技术理性所“奴役〞。

课程改革设定的理想角色(如教师成为“研究者〞、“反思性实践者〞、“转化型知识分子〞等)只是为教师的专业开展提供了一个通过努力并渴望到达的标准性形象,教育现实中存在的某些教师惰性行为仅仅是外在的力量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所“主观认为的〞,教师“自己〞对此或许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可。

这就进一步让我们看清了问题的实质:外在的“角色规定〞与内在的“身份认同〞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解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解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事业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过程。

在日常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深化,还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项持续、系统并逐渐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关注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

学科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应该在所教授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不断深化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日益增加的教育任务和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参加学科专业培训、学科研讨会等活动,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提高学科专业水平。

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规律和学习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相关的著作、参加专业研讨会、开展教育实践研究等途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支持和指导。

另外,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注重教学技能的提升。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师培训、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反馈等方面的技能水平。

除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具备高度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

从个人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教育教学的需要。

教师职业专业化名词解释

教师职业专业化名词解释

教师职业专业化名词解释教师是承载着社会教育使命的重要角色,其职业的专业化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职业专业化成为当代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教师职业专业化及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期为教育从业者和教育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始终保持专业水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能力。

专业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原理、教育技术等专业领域获取必要的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职业专业化还要求教师具备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能够与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等各方有效沟通,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质教育环境。

其次,教师发展是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发展是指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其职业成长和发展。

教师发展包括教师培训、教师评估、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发展还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反馈,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再次,教师教育是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工作。

教师教育是指为培养优秀教师而进行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工作。

教师教育包括师范类大学的教育专业,以及各种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范教育机构提供的教师培训课程和教育资源。

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最后,学科教育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科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引导。

教师在学科教育中需要对学科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将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学科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的能力。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

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一、引言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需要不断学习、进步的专业。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呢?本文将从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专业理念与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应以身作则,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专业知识与方法掌握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

掌握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应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指导教学实践。

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

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四、专业实践与反思具备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应能够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师应关注教育前沿动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应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专业成长与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发展需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

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

教师应积极参。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一书中提出的。

所谓“三专”是指: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我认为“三专”缺一不可,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专业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而专业发展共同体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一、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新教育认为,如果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书籍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阅读很重要,但读什么和怎么读更重要。

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深入,新教育人认识到,简单地给教师推荐阅读的书目是不够的。

如果没有真正的专业阅读,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他们开始提倡编制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图。

这个地图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知识(约占30%)、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

这三部分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阅读不能太“专一”,除了跟学科教学相关、和教育相关的知识外,教师必须要有人文及科学知识作为补充,否则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不完善的。

在书籍的选择上,新教育强调要关注根本书籍,也就是影响和形成教师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教师要能深刻理解这本书,而且这本书也应该成为教师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原点。

阅读经典书籍,就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就是因为是经典书籍而一版再版,其中蕴含很多教育教学思想,如没有抽象的学生、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重视学生的脑力劳动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就仿佛在和大家对话,很多问题豁然开朗。

在阅读的方法上,新教育强调知性阅读,就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阅读,亦即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梳理、批判、选择等,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结构之中,从而丰富、优化或重建教师自己原有的结构。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优秀品质。

它包括教师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师德师范三个方面论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

一、教师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专业素养的基础。

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只有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知识点,并且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深入的答疑解惑。

此外,教师还应该了解国内外前沿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关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参与教研活动等途径。

二、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卓越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衡量其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

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当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提高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参加教师培训、观摩他人的优秀教学实践、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等途径。

三、师德师范教师的师德和师范是其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修养,是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指导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

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得有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虐待学生等不端行为。

师范是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努力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师德师范的培养和研修来提高自身的师德师范水平。

总结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优秀品质。

选择教师职业的职业分析6篇

选择教师职业的职业分析6篇

选择教师职业的职业分析6篇作为一名工作时间不长的新教师,我认为有必要对自我的职业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自我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

我虽然能到达一些必要的工作要求,但在教学时还是认为离一个合格教师的要求很远,在课堂教学上还是会出现一些差错,不能那么的得心应手。

侥幸的是我还年轻,能吃苦、有上进心。

在未来的三年里我对自我制定的总目标是:一、勤奋好学自学,自我蜕变教师们都有同感:“教师每一天都在吐出知识,如果不及时吃进新知是不行的。

”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需要教师争分夺秒地学习。

1、努力学习崭新教育的理念及精神。

按照崭新教育和新教材的理念,坚忍展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探索适应环境新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处置不好课程改革和继续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注重对学生本事的培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努力做到既必须教学又育人。

并使班级中每个孩子洗澡在课改的阳光雨露中,自信心且顺利地蜕变。

2、上课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进行教学。

课后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写下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勤于实践报告,不断自我反思.3、平时教学中著重自我文学素养的提升,如要多念好书和多练字等等。

勤奋好学向各教师求教有关方面的科学知识,以抵达从全方位的提升。

二、勤于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必须并使学生掌控科学知识、技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并且必须并使学生培养礼貌的犯罪行为,较好的习惯,具备高尚的情操,勇敢的意志。

这就建议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就可以。

在本事方面要求自我学习做到以下几点:1、教育感染力。

用心灵回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回去敬佩学生。

教育学生无法就用规范和惩罚,我主张的就是情感教育。

经常给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原因,教导他们用道德去来衡量事情的高下。

2、因材施教的本事。

不管是技能学习上还是品德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及其教师教育意蕴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及其教师教育意蕴
学的角度把教师专业身份理解为教师将特定情 境 中 的 自 己 理 解 为“某 种 人”,同 时 也 被 他 人 理 解 为
“某种人”;有的从学习的社会理论出发,将学习理解为身份;有的从叙事理论出发,将教 师 专 业 身 份
理解为教师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独特表征;有的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出发,认为身份是个体 参 与 实 践
专业身份认同的本质特征.
除了以上 概 念 模 型 外,吉 (
Ge
eJP)
等人回到更 为 基 础 的 水 平 上 来 理 解 教 师
专业身份认同,认为身份表明了一定背景
中的某类人,尽 管 一 个 人 有 其 核 心 身 份,
但是可能存在多种身份.他将身份分 为:
图 2 教师知识观点的教师身份建构的关系图
身份的研究则是最近 20 年的事情 [2].虽然进入研究者的视线较晚,但是教师专业 身 份 认 同 已 然 成
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取 得 了 丰 硕 的 研 究 成 果,但 学 界 对 教 师 专 业 身 份 的 理 解 可 谓 众 说 纷 纭. 因
此,如何将这些不同的观点相互关联,从而达成 对 专 业 身 份 更 为 系 统 而 全 面 的 理 解,既 是 近 年 来 教
角色.到 20 世纪 70 年代,教师研究 从 原 来 的“技 术G认 知”取 向 转 变 到 关 注 教 师 本 体,不 仅 关 注 社
会脉络的变化对教师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关注 教 师 的 想 法、工 作 生 活、身 份 等 来 了 解 教 师 如 何 应 对
这些外部变化.于是教育界开始涌现教师自我(
决于个人的价值观;(
3)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由 相 互 协 调 的 亚 身 份 所 构 成,它 与 教 师 的 不 同 背 景 和

教师法解读

教师法解读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五十六分。
3、管理学生权(该法第7条第3项)
❖ 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 成绩”的权利 这是教师所享有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 基本权利。
4、获取报酬待遇权(该法第7条第4项)
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 教师聘任制度,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
础上,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 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 制度。
❖ (三)教师职务制度(或称教师职务聘 任制度)
❖ (四)教师考核制度:德、能、勤、绩 。
❖ (五)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 ❖ (六)教师奖励制度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五十六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五十六分。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1、当你享有教师职业的权利时就必须 承担相关义务。即"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 2、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可放弃。 ❖ 3、有些权利本身也是义务。 ❖ 4、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务。
•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专门法律。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五十六分。
二、《教师法》目录预览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资格和任用 第四章 培养和培训 第五章 考 核 第六章 待 遇 第七章 奖 励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共9章43条)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五十六分。
三、教师的法律身份和法律地位
(一) 教师的法律身份
❖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
第3条)
❖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 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 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作者:胡美云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2期摘要:本文关注教师作为“人”的教师,强调教师的“个体自我”在教师专业角色认同中的作用,以“存在论”的视角剖析构建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教师专业身份认同;个体自我;社会自我;规定性角色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037-02专业身份认同是在强调“个体自我”的前提和基础上,不断地自主选择、认同和建构“社会自我”。

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个体自我”和“社会自我”的有机统一。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中。

我们往往会对教师职业提出某些与社会变革特征相吻合的外在规定性要求,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准,对于教师而言,其代价就是放弃“个体自我”,强化“社会自我”,以便成为别人所期望的样子。

我们应把教师视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作为“人”的教师,有生命经验,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在建构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过程中要彰显教师“个体自我”的生命力。

一、基于“存在论”视角分析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构建中的问题在“存在论”的视角下,教师作为一个“人”,是一个具体真实的生命,不再是抽象的集合体。

教师的身份认同就是在不断地追问“我是谁”的问题,并在认可“作为…教师‟的人”这一集体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建构“作为…人‟的教师”的个体自我,唯有得到教师内在的身份认同,教师个体的生命发展才能得到强调,个体的专业自主性才能得到提高。

构建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具体包括教师的角色定位,专业成长目标定位,以及在此价值定位影响下的教育教学行为。

目前,在课改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而言,主要原因在于忽略了教师“个体自我”生命力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一)课改中存在教师角色混乱的现象新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

师范专业认证解读(第二级)(1)

师范专业认证解读(第二级)(1)

综述目录:0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0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0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04.师范类专业认证体系架构是什么?05.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0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07.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如何?08.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09.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10.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11.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1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13.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14.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 “证”必须达成一致?QI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弃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

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疑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0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OUtCOm亡-based Education, 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肖,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原创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

原创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价值体现引言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地位的提升对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并不仅仅体现在职称的评定和待遇的水平上,而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价值的提升上。

本文将围绕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展开探讨,深入分析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以及教育情怀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育价值。

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的教师能够深入把握学科知识的核心要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进取,培养自身的学习意识,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教育价值的提升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要实施者,其教育价值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多方面。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发挥着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品格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教师的教育价值的提升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注重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化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在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方面,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体系的建设。

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教师参加学科培训、教学能力提升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另外,教师个人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科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 的含 义 已狭 隘 化 为 “ 习” 学校 只是 学 ,
教 育 的 场 所 之 一 。 我 们 已 不 能 指 望 儿 童
在 学校 里 能 获 得 教 育 的 全 部 意 义 。 实 际 上 ,在 中小 学 里 主 要 是 教 师 对 儿 童 具 体

负责 ,但 一 般 的 教 师 自 身都 不 在 学 校 或
成人 世 界 和 儿童 世 界 是 两 个 完全 不 同的世 界 , 成人 而 言 , 童 对 儿 世 界 既 熟 悉 又 陌生 。 是 成人 , 其 是教 师 负有 引领 儿 童 发展 的 但 尤
从表 面上看 ,国家所有 的行政 部 门
( 育部 门、 党 团组 织 、妇 联 部 门 、 文化 教
重任 , 是教 师 的 文化 使命 。 师 来到 儿童世 界 , 了完成 文化使 这 教 为 命 , 着期 待 , 着 憧憬 , 带 着 不解 与 困惑 。 以 , 师进 入 儿 童 带 带 也 所 教 世 界 后 , 表现 出使 者 的 和善 , 认 真地 观 察 、 心地 倾 听 、 确 要 要 虚 准 地 把握 、 锐 地 发 现 。 如 此 , 师 才 有 可 能使 成 人 世 界 的 要 求 、 敏 唯 教
期 待 、 憬 变成 现 实 。 化 使 者 这 一 专 业 身份 , 幢 文 让教 师把 研 究 儿
童 、 识 儿 童 、 现 儿 童作 为 专 业研 究 的核 心 和 关键 ; 教 师把 研 认 发 让 究 文化 、 构 文化 、 展 文化 作 为教 育 的 内容 。 建 发
部 门 、卫 生 部 门 、 宣传 部 门 、 体 育 部 门、 人 口计 生 部 门 、公 安 部 门 、科 技 部 门等 ) 都 对 儿 童 负责 ,分 担 着教 育 儿 童 的 责任 。 但 实 际 上 ,只 有 学 校 和 家庭 在 落 实 儿 童 的 教 育 责任 。 然 而 , 学 校 和 家 庭 对 儿 童
负责 的 现 实 状 况 又 不 容 乐观 :先 看 学校 , 当代 学 校 教 育 是 制 度 化 的 教 育 。 学 校 教
校 内均衡 :— 个不容 忽视的 重要 问题
《 国教 育 报 》 0 0年 6月 1 日, 杨进 红 张 武 升 中 ,2 1 5
推 进 义 务 教 育 均 衡 发 展 , 小 校 际 差 距 、 乡 差 距 和 区 域 差 缩 城 距 刻 不 容 缓 。 此 同 时 , 育 均 衡 的 另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 校 内 均 与 教
教 育资 源 , 不 能让 其 中一 部 分 学 生 的发 展 需要 得 到 充分 满 足 , 而 另一 部 分 学生 的发展 需要 则 得 不 到 满足 。 二 。 每 一 个 学 生得 第 使 到 同质 的教 育教 学 对待 。 主要 是 指 任 课 教 师 、 主 任 等在 教 育 这 班
后 的 变化 进 行 评 价 ,总 结 课 程 实施 对 自己的 影 响 ;其 次 ,教 师 要 对 学 生在 课 程 实施 后 的 变化 进 行 评 价 ,分 析
课 程 方 案 对 学 生发 展 的 利 弊 ;最 后 ,教 师要 对 学校 变 化 进 行 反 思 性 评 价 ,评 价 学校 为 课 程 实施 提 供 的 条 件 ,
指 出需要 完善 和 改进 的 地 方 。
教师专业身份的另一种解读
《 育 研 究 与评 论 》,2 0年 第 2期 ,成 尚 荣 教 01
教 育儿童 ,
需 要 整 个 社 会 的 协 同 努 力
《 海 教 育 科 研 》 0 0年 第 5期 , 上 ,2 1
毕 世 响
所 有 的教 师 都 应 该是 成 人 世 界 派到 儿 童 世界 的 文 化 使 者 。
●观点
响 i 与课 程评价 的视 角和范畴 参
《 育 发 展 研 究》,2 0年 第 8期 ,张 教 01 瑞
教 师积 极 参 与 课 程 评 价 , 可 以打 破 传 统 课 程 评 价 的 “ 理 主 义 ” 倾 向和 “ 管 主体 单 一 化 ” 倾 向 ,可 以为 教 师 的 发展 开辟 新路 径 。 面 对课 程 评 价 ,教 师需 要 有 不 同 的视 角 , 多方 面参 与课 程评 价 :第 一 ,基 于理 解 的视 角 ,教 师 参 与课 程 标 准 的评 价 。课 程 标 准 虽然 具 有 相 对 的稳 定 性 和 刚 性 ,但 在 实践 的层 面 上 ,教 师 的 理 解 可 能 与 “ 准 ”相 符 。也 可能 与 其 相 抵 触 。教 师 对 课 程 标 准 的 理 解 及 评 价 ,有 助 于课 程 标 准 走 向 教 学 实践 。 第 标 二 .基 于对 话 的视 角 ,教 师 参 与 课 程 内容 对 话 性 质 的 评 价 。课 程 内容 包括 教 材 和 课 程 方 案 。教 师是 课 程 内容 的使 用者 ,他 们 对课 程 内容 的 适 用 性 、 实 用性 进 行 对 话 性 质 的 评 价 ,称 得 上 是 最 真 实、 最 有 效 的评 价 。 第三 , 基 于发 展 的视 角 ,教 师 参 与 课 程 实施 的 评 价 。 由于 课 程 实施 是 一 个发 展 、 变化 、生 成 的 过 程 ,教 师要 用发 展 的眼 光 评 价 课 程 实施 。 第 四 ,基 于反 思 的 视 角 ,教 师 参 与 课 程 绩 效 的 评 价 。 首 先 ,教 师 要 对 自 己在 课 程 实 施
教 学 中给 予每 一个 学 生均 衡 的表 现 、 发挥 、 展 的机 会 等 。 发
4 疆 舨 0 .8 正 2 0 、 17
教 授 能 够培 养 出 博 士 , 但 往 往 教 育 不 了
自 已的 子 女 。 在 分 化 的 当代 社 会 ,唯 有 父 母 和 学校 教 师 是 教 育 儿 童 的 切 实力 量 , 但 他 们 最 多只 能 落 实 儿 童 教 育 的 一 半 。
教 育 儿 童 , 需 要 整 个 社 会 的 协 同努 力 。
者 整 个 教 育 体 系 中 占有 地 位 ,儿 童教 育
又 怎 么 能 真 正 落 实 ? 再 看 家 庭 ,现 在 学 校 教 育 的过程 和 结果 ,父母 干 涉不 了,
衡— — 也 不 容 忽 视 。 内均衡 , 校 直接 影 响 着每 一 个 学生 的 发 展 ,
关 系到 教 育 公 平 的真 正 落 实 。 做 到校 内均衡 , 要 学校 要 确 保 做 好 以下两点 : 第一 , 每 个 学 生得 到 同样 的 学校 教 育 资 源 配 置 。 使 学 校应 该 创 造 条件 让 全 体 学 生获 得 全 面 发展 和 个性 发 展 所 需 要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