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二)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
英国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心理学家,实证主 义和功利主义代表人物,经济学的古典学派的最后代表人 物,也是心理化学理论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功利主义》《孔德和实证主义》 穆勒的功利主义:试图把功利主义置于实证哲学的基础之 上,用实证的观点论证功利主义的快乐原则。他主张将知 识限定在经验的范围内,并认为只有借助实证科学才能获得 知识。强调包括物理科学和道德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知识 均起源于经验,认为“借直观所认知的真理是一切其他真 理所由之出发的根本前提”。
实证方法
• 研究方法是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某项具体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 实证方法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
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实证主义者试图寻 求对现存世界的解释,以及对未来世界的预测。 • 实证方法的特征是:原始材料的收集及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实证性分 析,实地或现场的调查访谈、量化分析、客观性的语言陈述等。 • 实证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含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数学模型法、行动研究法等,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实证研究方法的特 征。
• 第二阶段即经验批判时期,以马赫和阿芬那留斯 为代表;
• 第三阶段又称新实证主义时期。比较活跃的有逻 辑实证论等学说。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一)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
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开启了 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 主要著作:《实证哲学教程》和《论实证精 神》,阐述其实证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 孔德的实证原则: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 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 内容,据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 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 抽象本质。即以实证的知识替代替神学和 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实证主义产生的根源(一)
• 社会历史根源
欧洲主要国家资产阶级先后取得政权,英、法等国着 手工业革命;反映在意识形态上,资产阶级对发展科 技表现出强烈兴趣。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科学理论不 断转化成应用技术。
孔德实证主义的创立,决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 是“时代的共同财产”——穆勒
实证主义的影响
• 把生物进化论运用于对社会历史的研究,鼓吹庸俗进化论, 主张爱、秩序、进步,反对革命,倡导改良这对反对封建迷 信和神学统治,反对传统权威,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19世 纪后半期工人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者如考茨基等人就宣扬 这种论调,对工人运动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 鼓吹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对现代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人生 观、价值观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三)
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
英国哲学家,19世纪下半期英国实证主义的 最大代表。 主要著作:《第一原理》 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科学和哲学均应以现象 为研究对象,研究有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和可分类的东西。认为现象背后有一种“力” 的存在。这种力是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事物普 遍进化的推动力。 “力的恒久性”也是一切 经验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四)
迪尔凯姆(1858-1917)
又译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 人之一,早期 实证主义大师。 主要著作:《社会分工来自百度文库》、《社会学方法的规 则 》(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经典)、《自杀论》 实证主义理论:批判继承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 义方法,抛弃了其生物学、物理学的解释方法。 主张用集体意识或集体现象去解释社会现象;提 出 “社会事实”一概念;提出客观性和特殊性两 大原则;倾向于既是经验性又具可比较性的科学 研究,提出两种解释社会事实的方式——因果关 系分析和功能主义阐释。
实证主义的影响
• 在“否定形而上学”的口号下,抹煞哲学基本问题,抹 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宣扬哲学上的第三条道 路。
• 强调经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并把科学的认识限制于经验 范围之内,研究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和以感觉经验为依据 构筑知识体系的方法,为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 领域,为哲学服务于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实证主义与实证方法
“实证”的释义
• 《宋书·范晔传附孔熙先传》:“言之皆有实证, 非为空谈。”——言谈都有实际的根据,不是空谈。
• 拉丁文positivus,意为“确实的”。 • positive study / empirical study /verification study
/experimental approach/ evidence-based study / substantial evidence study……
实证主义产生的根源(二)
• 思想理论根源
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和发展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贝 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等思想。这些
思想构成了实证主义新的理论生长点,孔德等人在经 验论和不可知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实证原则和实证哲学
的理论体系。
实证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即“经典时期”,以孔德、穆勒和斯宾 塞为代表;
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同时 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至上和科学万能的倾向。
实证主义
• 实证主义既是社会学的一个主要的研究方法,同 时也是哲学上的一大流派,一般来说实证主义源 于哲学,但在社会学领域被广泛运用。
• 作为一种哲学,实证主义在欧美一直占有重要地 位。对于社会学来说,它是一种元理论,也就是 说,它是许多社会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的基本定义
•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 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
• 产生时间: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后
流传到其他西方国家。
• 创始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 • 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
《实证哲学教程》。
• 孔德对“实证”的解释:
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 “实证”的基本特征:
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一切知识的 根源,只有现象或事实是“实证的东西”。
对经验作现象主义的解释,主张从经验或直接所予出发, 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强调经验上的证实对于科 学理论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