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学与发病机制

实验研究证明, 本病的突触后膜上的 achR受体数目大量减少,从而确定MG 的发病机制是体内产生了AchR抗体,在 补体的参与下产生免疫应答,破坏了大 量的AchR。约80%-90%的病人可测定 出AchR抗体。
病因学与发病机制

10%-15%通常合并胸腺肿瘤,约70%有 胸腺肥大,据认为是病毒或某些特异性因 子子感染了胸腺,刺激机体产生了

(2)免疫抑制剂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 •1)递减法: 地 塞米松10~20mg静滴/日,或强的松50~100mg口服, 改善后维持8~12 周,并逐渐减量至隔日15~30mg,• 维 持数年。用药初期常用症状加重,•)渐增法:口服强的 2 松每日10mg、20mg,隔日40mg,逐步增加至隔日80~ 100mg, 改善后,稳定剂量8~12周,然后逐步减量至隔 日30mg,维持数年。 ②硫唑嘌呤:口服每日2~ 2.5mg/kg体重,症状改善后维持6~9个月,• 减至维持 渐 量每日0.8mg/kg,症状改善常见于用药后3~12个月。 用药期间注意血象和肝功。③环磷酰胺:口服 100mg,tid.儿童每日3~5mg/kg,或200~400mg,每周2• 次静滴。好转后以每日2mg/kg维持。长期应用可致白 细胞、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脱 发等。


原发病的治疗,肿瘤切除等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依米兰、强的松 Guanidine:促进Ach释放,100200 mg,3/ 天 因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已经停用。 4-Aminopyrine:40200 mg/day

作用:干扰钾敏感通道,促进Ach释放,中枢 毒性大,可出现癫痫等。
第三节 肌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特殊检查


疲劳试验(Jolly试验) 反复睁闭眼、握拳、 两上肢平举,或反复下蹲站起后,• 无力更明显。 肌 AchR滴度增高支持MG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9%, 敏感性高达88% ;但滴度正常不能排除诊断。
特殊检查



神经重复电刺激 低频(3HZ)重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 75%全身型患者,50%眼肌型。 单纤维肌电图,Jitter增加。最敏感,95% 以上。 异常Jitter也可见:LEMS,多发性肌炎, ALS。


辅助检查


电生理:RNS低频递减;高频递增。
免疫学:AchR-Ab(-)


影象学: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等
诊断: 临床、电生理、伴有或不伴有恶 性肿瘤。
Lambert-Eaton Syndrome
Lambert-Eaton Syndrome
Lambert-Eaton Syndrome
LES的治疗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
概述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是一组NMJ处传递功能障 碍疾病。 由中枢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支配骨骼肌运 动的电冲动,必须通过NMJ或突出间化 学传递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完成自主 运动。
发病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是通过突触连接而实现传导 的。其过程是电学与化学传递相结合的复杂 的过程。它包括冲动从神经轴突传到神经末 梢,钙离子内流使突触囊泡释放Ach,其中1/3 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产生终板电位, 当达到一定幅度时可引起肌肉收缩,1/3分 子被AchE破坏,其余1/3则被再摄取,准备 再一次释放。而肌肉收缩能量源于线粒体产 生的ATP。上述各环节出现障碍均引起疾 病。
7.Myotonia (AD) 8.Congenital (AR)
一.Duchenne 型肌营养不良(DMD)

DMD是目前认为其化学、遗传学、临床 及病理学都比较清楚的肌营养不良。性 链隐性遗传,基因缺陷位于Xp21,基因 产物是Dystrophin(抗肌萎缩蛋白)。
各环节传递障碍可能出现的疾病:


突触前膜病变:肉毒杆菌中毒与高镁血 症; L-E综合征与氨基甙中毒:前膜Ach释放 障碍; 有机磷中毒:AchE活力过弱, Ach 过 多; MG:后膜受体过少或功能下降; 美洲箭毒:阻断后膜受体。等
概念

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 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 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受 累骨骼肌极易疲劳无力,经休息和服用抗 胆碱酯酶药物后可减轻。
鉴别诊断


Lambert-Eaton综合征:为一组免疫性疾 病,2/3合并癌肿,多见于肺癌。临床 表现为肌无力,但以四肢肌为主,下肢 重于上肢,头面部肌肉很少受累。患肢 无力在短时收缩后肌力增强,持续收缩 后呈病态疲劳。药物试验呈阳性,但欠 敏感。高频重复电刺激反而增强>30%。 肉毒杆菌中毒:流行病学病史很重要。
预后


儿童预后好 眼肌型病程1月,60%可转变全身型;1 年,则16%转变为全身型。 发病年龄愈大,呼吸肌累及几率愈大。 胸腺切除者预后佳。术后10年、20年有 效率为82.5和87.5%。 病死率2.4%。
Lambert-Eaton Syn
该综合征1965年Lambert首先描述,是累及突
触前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年龄为40岁
以上,男性多见,2/3伴有肺癌(燕麦)。肺
癌中7%左右合并LES,也可见于淋巴瘤、乳 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及直肠癌等。与电压 依赖性钙通道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

近端 肌无力的特点是活动后症状减轻
颅N支配肌肉受累较少见,可有眼睑下 垂。 植物神经症状:口干、阳痿、无泪等。
临床特点为遗传性和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和萎缩
(包括肢带肌肉和颅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学上 表现为进行性的肌纤维退行性变和再生,肌肉被 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取代;神经电生理上表现为 肌源性损害的一组疾病。分类:1. 根据遗传方式;2.
受累及肌肉;3. 发病年龄;4. 进展程度等。
1.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 (XR)
加重病情因素
(1)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可使重症肌无力一过性加 重 (2)能抑制呼吸的药物(包括吗啡和镇静剂)应慎用,但安 定相对较安全。• 抑制乙酰胆碱产生和释放的药物也 能 应慎用。如链霉素、• 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 卡 杆菌肽、多粘菌素、紫霉素、巴龙霉素、β -• 上腺 肾 崐素能阻滞剂、肌松剂(箭毒)、去极化药物(十甲季 胺、丁二酰胺碱等•和膜稳定剂(乙酰内脲类、奎宁、 ) 普鲁卡因酰胺)等应慎用 (3)灌肠有可能致重症肌无力病人突然死亡 (4)应尽量避免过劳、感冒、情绪过分波动等
(3)辅助药物
口服氯化钾每日1~2g,增强抗胆 碱酯酶药物的敏感性。• 体舒通20~40mg, 安 每日3次口服。 (4)手术治疗 胸腺切除 A.胸腺瘤者;B.青年-60岁患 者,对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反应差。远期 效果好,术后5年内90%的病人好转或缓解。 (5)放射治疗,常用剂量为40~50Gy,• 有用 也 局部+全身小剂量照射。 (6)血浆置换 可使肌无力很快改善,严重病 人症状缓解。。按体重5%计算血容量,每次 置换血浆1000~2000ml,5~6次为1疗程。 (7)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2)药物试验


新斯的明0.5~1.0mg肌注,30分钟时受累骨骼 肌肌力、睑裂的变化,显著改善者可明确诊断。 儿童剂量相应减少。为减少负作用,可同时肌 注阿托品0.5mg。 也可行腾喜龙试验,即腾喜龙10mg静注,先注入 2mg,无不良,8mg,30-45秒好转阳性,持续5分。 60-70%。

8)肌无力危象的治疗 病死率15.4~50%,不论何种危象发生,均 应立即处理: ①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 吸困难者及早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②积极控制感染,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应 用呼吸机的基础上,大剂量应用激素,逐步 递减。④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辅助呼吸48 小时后可再试用抗胆碱酯酶药。⑤若有条 件,可在辅助呼吸的同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变异型



新生儿 药物诱发 血清阴性 局部无力 眼肌,远端(手、足),呼吸 肌,球肌。 慢通道综合征:
辅助检查


胸腺:X线或CT。 肌肉电生理检查:重复电刺激阳性。 AchR-Ab检测:阳性率较高。
诊断


根据主要病变累及骨骼肌、症状波动及 晨轻暮重特点、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有 效可确诊; 可以病例可通过下述检查确诊: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40岁以前女性多见;中年以 后男性多见,50-60岁的患者多合并胸腺 瘤且男性居多。 诱因:多为感染、精神创伤、过劳、妊 娠、分娩等。 起病方式:大多数隐袭发病。 首发症状:眼肌无力。
临床表现
大致受累肌顺序:眼外肌-头面部肌肉 -咀嚼肌-颈肌-四肢近端肌-远端肌 及全身。 症状特征: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症状波动或“晨轻暮重”)。 MG危象:如本病侵犯呼吸肌出现呼吸 困难则称为MG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 因。 病程:少数发病后2-3年内自然缓解, 大多数迁延不愈,少数呈暴发起病。
AchR抗体。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研究证明,相当数量的MG与 甲亢、甲状腺炎、SLE、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常合并存在, 故认为 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学

肌肉本身的变化不是很明显。50% 的病例肌肉有淋巴细胞浸润,灶性 肌坏死。最突出的改变在神经-肌 接头处,电镜下见突触后膜皱摺减 少,突触后膜平坦,突触间隙增宽。
重症肌无力—眼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用新斯的明以前
重症肌无力—用新斯的明以后
临床分型
据Osserman分型 Ⅰ型:眼肌型(15-20%):限于眼外肌受累。 ⅡA型:轻度全身型(30%):呼吸肌常不受 累。 ⅡB型:中度全身型(25%):呼吸肌可受累。 Ⅲ型:重症激进型(15%):常出现MG危象。 Ⅳ型:迟发重症型(10%):常合并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危象



分三种情况 肌无力危象;因抗胆碱酯药用量不足引 起,药物试验可证实。 胆碱能危象:因抗胆碱酯药过量所致, 临床表现类似于有机磷中毒。 反拗性危象:对抗胆碱酯药不敏感所致。
表1 三种危象的鉴别 ━━━━━━━━━━━━━━━━━━━━━━━━━━━━━ 肌无力危象 胆碱能危象 反拗性危象 ━───────────────────────────── 瞳孔大小 大 小 正常或偏大 出汗 少 多 多少不定 流涎 无 多 无 腹痛、肠鸣音亢进 无 明显 无 肉跳或肌肉抽动 无 常见 无 抗胆碱酯酶药物反应 良好 加重 不定 ━━━━━━━━━━━━━━━━━━━━━━━━━━━━━
鉴别诊断

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伴 延髓麻痹,甲亢或神经症引起肌无力。
治疗

抗胆碱酯酶药:①吡啶斯的明60~120mg, 3~6/日。②溴化新斯的明: 片剂15mg 片,15~30mg,每日2• 4• 。• 剂0.5mg/支,每 ~ 次 针 次0.5~1mg,每日肌肉注射数次。新斯的明肌 注1mg相当于口服15mg,亦相当于吡啶斯的明 60mg。③酶抑宁(美斯的明):片剂5mg、10mg/ 片。作用教强,约为新斯的明崐的2~4倍,持 续时间长,6~8小时,副作用大。常用量5~ 10mg,每日2~4次。• 有抗胆碱酯酶药物的使 所 用均应个体化,从最小量开始,保持最佳效果。 药物均可有腹痛、腹泻、出汗、肉跳、瞳孔 缩小等副作用。


历史 1672年Willis首先报道, Wilks1877,Erb1878,Goldflam1893, Jolly1895年首名,Laquer and Weigert1901年发现 MG与胸腺瘤的关系。
流行病学


发病率0.5-5/10万,患病率4.3-8.4/10万; 10%患者10岁以下,女性20-30岁高峰, 男性50-60岁高峰; 40岁以下,女:男2-3:1。 50岁以上男性多,胸腺瘤者多。
2.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 (XR)
3.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AD) 4.Oculopharygeal (AD) 5.Scapuloperoneal muscular dystrophy (AD)
6.Limb-girdle (AR, 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