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学案 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安二中_八_年级_语文_学科导学案

(一)题目解说

孔乙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绰号。鲁迅为什么要用绰号做人名呢?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同时也是对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的讽刺。

(二)结构分析

小说的总体思路是:由典型的环境(咸亨酒店)起笔,写到典型人物(孔乙己)。故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首先简介了酒店的格局,其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接下来是对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

第二部分(第4——13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情节的开端、发展)。

其中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第一个片段,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二个片段,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第三个片段,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第四个片段,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第三层(第12——13大)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1)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小说以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2)小说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来买哦写社会环境,刻画人物,艺术地表现中心思想。比如:把短衣帮和长衫主顾进行对比,揭示了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把孔乙己前后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进行对比,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把丁举人毒打孔乙己和孔乙己被打致残进行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沿着科举制度爬上去的丁举人成了胡作非为的“吃人”的人,而孔乙己之类未爬上去的读书人成了被“吃”的对象,极具讽刺的效果;把众人的“笑”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构成对比,批判了群众的麻木与愚昧,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总之,正是通过一组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拓展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3)作者对作品主人公的态度是什么?

既同情又批判,批判多于同情。同情他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可悲命运;批判他死抱住封建腐朽的思想不放的错误态度,以及他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麻木等思想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