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开放”数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尝试“开放”数学课堂
发表时间:2018-08-14T15:15:09.14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50期作者:唐玉珍
[导读] 通过一年来对于“开放”数学课堂的实践与尝试,收获和感触颇多。
四川省仪陇县实验学校63760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老师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课堂出现了新气象: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学生建构的学习活动,老师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通过一年来对于“开放”数学课堂的实践与尝试,收获和感触颇多。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
“开放”一词的意思是解除禁锢、限制、封锁等。开放式教学指结构动态开放而非静止封闭的课堂教学,是就过去只注重教师讲解,不注重学生参与,一直把老师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的“闭合式”教学而言。
“开放式”教学是真正摆正教学中“导”与“学”的关系。老师是一名导演,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学生感觉不是“要我学”,而是“我在学”“我要学”,把学生真正放在了一个“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
“开放式”教学情境就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实际出发,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巧妙地设置问题,创设出能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二、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要立足于学生实际
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生活实际。
如在教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时,我从学生身边出发,先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画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然后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的表面去和1平方厘米相比较,看看什么物体的表面和1平方厘米相近。
结果同学们动手、动脑,有的说他的大拇指指甲盖的表面就接近1平方厘米,有的说食指指腹面接近1平方厘米,有的同学突发奇想,看着同桌的眼睛说“他的眼眶面积就接近1平方厘米”……这样,同学们对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的认识印象深刻了。
同样的方法,有的说出了他的手掌表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他家的麻将桌桌面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这样,通过比较、观察,既加深了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的理解,又对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其知识的掌握也就牢固了。
三、开放式教学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得到满足,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
现在的学生“逆境商数”比较低,有困难临阵脱逃。老师对他的一句批评会让他心情不悦、闷闷不乐。实现了“开放式”课堂教学,就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得到满足。
小学生好动,在课堂上可以为他们提供动手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带着问题动手动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获得的教学效果比老师讲十遍、二十遍都强。
一个班的学生发展也不平衡,在每次上新课前,可以给学生讲点故事、做点游戏,或出几道口算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答对了的给予表扬肯定,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记得有一次,上课前几分钟,我给班上基础最差的郑一同学出了几道题:0÷0.1,0×0.1,1×0.3,0.1+0.1,0.1×0.1。结果他全答对了,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他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我相信他的学习会步步高升。
四、开放式教学给了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空间
在“开放式”教学课堂上,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操作、合作竞争等交往活动,激活了学生学习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了师生自我的充分发展。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课前先让学生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剪的梯形拼起来,指名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还有同学拼成了三角形等等。
然后我让同学们求出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再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求出的图形面积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在同学们动手动脑及讨论交流后,一致得出梯形的面积是所拼成图形的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上底+下底)×高÷2”。
这样的开放式课堂,同学们既学懂了知识,又培养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的开放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角度、多方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要更好地实施开放式数学课堂,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努力达到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最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