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编写格式
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定位(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
下同)
课程的定位:课程是……专业的项目课程,目标是……。
(正文:仿宋,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
下同)
二、课程设计思路
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特色的项目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等。
三、课程目标
突出岗位关键职业能力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岗位技能及岗位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三方面入手。
要深化对岗位能力的
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岗位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四、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1、工作任务名称:……,工作任务简介……
五、课程整体设计
六、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此处应强调课程考核与评价的整体性,尽量体现出课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出学时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校企共建课程应体现出学院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及评价结果。
学生学习成绩评级与考核表
八、教材及相关资源
1、教材
2、参考教材
3、参考网站
4、实训实验条件。
(完整版)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英文名称:课程编号:适用学制、专业:XX学制XX专业学分数: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一)课程所属学科分析(二)课程授课对象分析(三)课程内容选择分析(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分析(五)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分析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二)课程分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课时安排1(二)教学建议1.教学组织与形式2.教学方法和手段3.教学环境与策略4.能力培养方案(三)考核方法与评定六、教材建设、选用及参考书(一)建议教材(二)参考书目填写说明:1.《》课程标准:如果一门课程分多个学期开设,要按照《XXXX 1》课程标准、《XXXX 2》课程标准······等方式填写,例如《邓小平理论》分两个学期教授,就要写两份,名字分别为《邓小平理论1》课程标准、《邓小平理论2》课程标准。
2.适用专业:XX学制XX专业,指课程面向的学制和专业,如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等。
3.课程性质指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具体展开。
4.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按章划分,每章内容按知识点填写;课程基本要求按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层次写。
5.课程教学学时安排中的“教学内容”栏按章填写,相应章的教学学时包括属于本章的实验、实践教学时。
6.考核类别指考试、考查等。
考核形式指开卷、闭卷、论文、面试等。
7.一级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体,其余标题与正文均采用宋体五号字体。
8.撰写完成的课程标准,word命名格式为:XX学制XX专业《XXXX》课程标准,如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英语精读1》课程标准;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英语精读2》课程标准等。
2。
课程标准编写格式
课程标准制定及管理方法〔草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依据"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我院课程建立与改革力度,规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方法。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目的课程标准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根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立,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依据高职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到达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规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二、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效劳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容、教学方法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全面开展。
三、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容,规教学根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教学的根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 》课程标准模板(参考)
《》课程标准【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项目化课程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
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做××”。
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
所以,“能理解××概念,能掌握××定义,能回答××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
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主要描述该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主要学习内容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部分。
描述示例: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类别进行修改),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能力。
它要以……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主要说明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课时安排说明等内容,如: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项目编排的思路、总课时安排和各部分的课时分配以及建议课时数等。
课程设计思路必须依据所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要求、相应职业资格标准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等方面的要求。
描述示例:1.该课程是依据“XXXX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XXXX职业岗位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着重培养学生XX能力,具备XX知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构成部分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行,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形式可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实习等工学结合实践形式。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XX学时,其中理论XX学时,实践XX学时。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部分为具体目标,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目标。
为了使得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
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等)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阐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相互支撑作用。
)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整体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情感目标4、任务目标四、教学内容安排及标准(按照专业课程学习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相应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对教学内容组织实施进行整体设计。
)表3 项目教学设计(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五、教学建议(包括教学内容实施建议、教学方式实施建议。
)六、课程实施条件1.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课程标准范本
课程标准范本以下是一份课程标准范本,供参考:课程名称:数学学段:小学学科内容:基础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5. 培养学生的数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课程内容:1. 数字和数理关系- 数字的读写和认识;- 数量的表示和比较;- 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 数的秩序和序数的认识。
2. 运算与计算- 加法和减法运算;- 乘法和除法运算;- 数字组合的转换和应用;- 计算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3. 几何与形状- 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线段、角度和面积的认识;-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计算;- 几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4. 数据和概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数据的概率和预测;- 数据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课程资源:1. 教材: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编写的数学教材;2. 参考书:辅助教学和扩展学习的数学参考书;3. 板书:教师课堂板书和学生学习笔记的记录;4.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5. 实物和模型:利用具体的实物和模型进行教学示范。
课程评估:1. 笔试:针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的书面考试;2. 实践表现:针对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3. 作业和课堂表现:针对课堂参与、态度和合作能力的评估;4. 小组项目:针对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评估;5.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不同评估方式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估。
备注:此为数学课程标准的简化版本,实际课程标准可能更加详细和具体。
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宋体三号加粗)一、课程性质(宋体四号加粗)(页边距:上、下各2.4,左、右各2.8)(主要叙述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和功能,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类型等内容。
)(正文宋体五号)参考样式:(本课程是××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必修/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等职业能力和×××、×××等职业素养。
……前导课程:后续课程: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宋体小四号加粗)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学生能运用××(知识),根据××(标准、规范),做××(事情))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目标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四、实训项目(所有实训项目的课程填写,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项目一致)注:实训项目要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出的实训项目一致。
四、能力训练项目(没有实训项目的课程填写)五、课程实施(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提出学生完成工作项目或任务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六、课程考核(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课程标准编写模板
课程标准编写模板(排版格式要求)页面设置:左2.5㎝,上2.5㎝,右2㎝,下2㎝;每页40行,每行42字符。
正文左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
《××××》课程标准(四号黑体,居中、段前空0行,段后空0.5行)一、前言(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一)课程基本信息(五号宋体加黑)1.课程名称:(五号宋体)2.课程类别:(五号宋体)3.课程编码:(五号宋体)4.学时:(五号宋体)5.适用专业:(五号宋体)(二)课程性质(五号宋体加黑)对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做定性描述。
(五号宋体)(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黑)1.课程设置的依据(五号宋体)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五号宋体)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五号宋体)4.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五号宋体)二、课程目标或预期学习成果(二者选择其一)(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一)总目标(五号宋体加黑)(二)具体目标(五号宋体加黑)1.知识目标(五号宋体)2.能力目标(五号宋体)3.素质目标(五号宋体)三、内容标准(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项目一(任务一或主题一或模块一等):×××(五号宋体加黑)知识内容要求(五号宋体居中)能力与素质要求(五号宋体居中)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项目二(任务二或主题二或模块二等):×××(五号宋体加黑)知识内容要求能力与素质要求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1.2.…(表中文字全部五号宋体)四、实施建议(小四号黑体,段后空0.5行)(一)教学组织(五号宋体加黑)可从教学方式、教学具体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二)教材编写(五号宋体加黑)可从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呈现形式等方面描述。
(五号宋体)(三)教学评价(五号宋体加黑)可从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描述。
课程标准文本格式及模板(单元)
关于课程标准的格式要求
1.各级标题的字号、字体和编号:
标题:小二号字,宋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五号字,宋体,加粗;编号为“一、”“二、”“三、”等
二级标题:五号字,宋体;编号为“1、“2、”等
(上述三级标题可以只选用部分,但层次不要混乱)
一二三级标题应该单独一行,句尾无标点符号
2.A4页面,页边距为上下均为2.54cm,左右均为
3.17cm;
3.标题和正文之间空一行;
4.行间距:单倍行距;
5.正文字体:宋体,字体大小全部采用五号字;
6.插入页码:页面底端,居中;
7.以上未提及的格式、版式设置一律默认。
教务处
2011年3月2日
示例1:
《XXXX》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
……,(备注:此处含前置后续课程说明)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
◆……
◆……
◆……
◆……
◆……
2、素质目标
◆……
◆……
◆……
◆……
四、课程设计思路
……
六、课程实施建议
(备注:表格根据教学单元数进行设置)
七、课程教学保障
1、教师要求
(备注:说明承担此课程的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也可说明教学团队需要的能力)2、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备注:说明要完成此课程教学所必需的硬件设施)
3、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备注:主要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教材性质等)
(2)教学参考资料
(备注:参考书、网站资料等)。
推荐优秀课程标准格式
参考格式一:(A4纸,页面上边距、下边距、左边距、右边距均为2.5厘米)
《×××》课程标准
(三号黑体,居中)
1 课程基本信息(四号黑体)
(内容五号宋体,居中)
2 课程定位(四号黑体)
关键词:课程地位、作用、与其他课程关系。
(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20,首行缩进2字符)
3 课程设计思路(四号黑体)
关键词: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课程总体开发设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内容选择标准、内容编排顺序(如能力递进)等。
(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20,首行缩进2字符)
4 课程目标(四号黑体)
(1)知识目标(小四号宋体)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4)证书目标(有证书要求的课程写此项)。
(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20,首行缩进2字符)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四号黑体)
6 教学条件(四号黑体)
(1)课程教学团队(小四号宋体)
(2)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3)教材及参考书
(4)其他课程资源
(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20,首行缩进2字符)7 实施建议(四号黑体)
(1)教学模式(小四号宋体)
(2)教学方法与手段
(3)考核与评价
(内容采用五号宋体,行距采用固定值20,首行缩进2字符)。
课程标准教案范本(标准格式)
课程标准教案范本(标准格式)课程标准教案范本(标准格式)
一、教学目标
描述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对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进行清晰而明确的说明。
二、教学内容
列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资源,包括教学材料、课程计划和
其他相关资源。
三、教学方法
说明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并描述每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步骤
详细描述课程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展开和总结,以及每个
步骤所需的时间和活动安排。
五、教学评估
说明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和标准,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六、课堂管理
描述课堂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学生纪律要求、奖惩制度和卫
生安全措施等,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七、教学资源
列出与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设备等,以便学生能够获取必要的研究材料。
八、其他事项
提及任何与课程相关的其他事项,例如特殊要求、备课时间等。
九、课后作业
明确说明学生在课后需要完成的作业和任务,以巩固和拓展所
学内容。
以上是课程标准教案范本的大致内容,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完整版)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适用专业:授课单位: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此处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等)和作用,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阐述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及相互支撑作用。
)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导性的思想观念,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按照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整体思路:(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及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参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具体要求,阐述课程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框架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项目的选取、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情感目标4、任务目标四、教学内容安排及标准(按照专业课程学习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相应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对教学内容组织实施进行整体设计。
)表3 项目教学设计(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
)五、教学建议(包括教学内容实施建议、教学方式实施建议。
)六、课程实施条件1.教师基本要求(对“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经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课程标准模板
课程标准专业:编写人: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院长:XX学院二〇XX年七月目录××××课程标准(字体要求:题目为黑体小二;正文为宋体小四;一级标题为宋体小四、加粗;行距为22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编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建议:阐述课程类型(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实践课),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项目化实践课、专业创新实践课等),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本课程在专业(专业群)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以及主要任务等。
是否为校企合作课程;企业人员参与编写情况;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实施情况等。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2.技能目标3.态度目标建议:描述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应具备知识、能力和职业情感,知识目标表述中以学科能力为主线,融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技能目标表述要明确,并且能够在培养目标和典型职业活动描述中找到相应能力的表述。
态度目标中,职业情感的表述应紧密结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贯穿于课程活动中,体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服务。
应参照专业教学标准中的专业教学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
三、内容要求建议:可分为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课程内容,并提出学时安排和学分建议。
主要描述完成课程学习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等;对所选课程内容提出教学的基本要求,提出与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必修课程内容体现专业性、基础性和公共性,选修课程内容体现与专业教学内容的结合,力求涵盖服务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和职业标准等部分内容。
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对技能点内容进行描述,并分析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支撑关系。
课程标准中要明确与职业证书、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
实训课程标准的编写格式
实训课程标准的编写格式
《*** 》实训课程标准(宋体小二粗体)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小四号)
(表格中内容:宋体五号)
二、实训教学目的与任务(黑体小四号)
(内容:宋体五号)
1、目的(表明本次实训应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实训应掌握的能力点,在实训中应遵循的、需掌握的和应做到的事项等)
2、任务:(使学生接受何种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哪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
三、实训教学内容(黑体小四号)
(内容:宋体五号)
实训项目一
实训项目二
.
三、实训课时安排(黑体小四号)
四、实训场地与设备(黑体小四号)
(内容:宋体五号)
1、实训场地(院内外)
2、所用设备
3、消耗性器材
五、考核内容与方法(黑体小四号)
(内容:宋体五号)
1、考核内容
2、成绩评定方法
(应突出技能水平、出勤记录、实训日记、实训报告、实训鉴定表等内容)六、教学建议(黑体小四号)
(内容:宋体五号)
注:根据实训项目内容和实习实训工作规范的要求编写。
课程标准模板格式
XXX专业《xxx》课程标准模板课程编号:编写规则(见附件:120108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关于规范编制课程代码的通知)适用专业:XXXXX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拓展课修课方式:必修/选修教学时数:96(专业课程原则上每周上6节,每学期一般安排15——16周,每周设计一个学习情景,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尽可能保持完成学习情景的连续性)学分:4学分一、课程定位(1)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
实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组成,学会单片机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体会真实、完整的单片机开发工作过程(硬件电路焊接、电路调试、软件编程、程序下载等)。
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小型智能化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岗位,为就业打下基础。
(2)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课程,后续课程有………课程。
二、学习目标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从宏观上描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养成哪些素质,特别应突出能力目标。
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可量化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文字表述分两段:第一段:总体描述。
即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学习结果。
实例:通过本课程学习,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组成,能够根据实际控制系统要求,合理地选择单片机并对其硬件、软件(进行)设计;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
1.熟悉AT89S52单片机的性能并了解单片机系统的应用;2.能够正确选用元器件、识读电路图,完成单片机系统的安装与调试;3.熟练运用AT89S52单片机进行编程,并能进行简单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4.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能够检测单片机系统故障并修复;5.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6.具有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善于整合资源、乐于团队协作;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课程标准编制规范
课程标准制定规范课程标准是执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行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
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决定对各类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制定与修订。
一、制定与修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1.课程标准要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精神及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2.课程标准要符合时代要求。
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提出来的“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3.课程标准要力求贯彻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工学结合、任务导向、项目教学、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向。
4、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经验和策略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和论证知识为辅。
关注“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为什么”;关注工作过程的构成要素而不是知识的构成要素;关注知识的运用而不是知识的储存。
(二)基本原则1.课程标准要准确地贯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标,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都要服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要求,相同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按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所区别。
2.课程标准要体现高职教学改革精神,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有机结合。
4.在课程内容上坚持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要体现学院的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制定及管理办法(草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依据《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目的课程标准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依据高职课程的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二、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三、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4.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制定课程标准的程序1.编写初稿。
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方向,开展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调查研究,形成课程的专业需求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公共基础课程应体现专业大类的特点,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应紧密结合专业有关要求,体现专业特点。
2.专题研讨。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
3.标准审定。
课程标准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审定,确定后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4.组织实施。
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
学院和各系部要及时收集、整理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5.修订完善。
根据实施后的反馈意见,滚动修订试行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考核评价和其它说明等部分。
1.课程基本信息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学时等。
2. 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必修、选修等)和作用(职业基本素养课、职业基本技能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培养学习者什么能力、起什么作用,应达到何种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2)课程设计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学习项目安排思路、项目来源,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参考课时确定的标准、学时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反映创新之处。
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具体目标可从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并为优秀学生的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
学习目标可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专业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强调应用性、针对性),是学生就业、择业、创业必备的职业能力,也是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
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运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现代办公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
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
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综合职业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法纪意识、公关礼仪、行为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就(择、创)业能力、劳动意识等,是培养“职业人”、“社会人”的多方面的能力。
注意:三种能力的划分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的。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
为了使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配置和管理FTP服务器”。
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
4.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1)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典型工作任务指经过筛选后需要纳入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
注意典型工作任务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分析的工作任务相对接,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项目。
技能内容与知识内容的分析要准确,并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课程本身的特色。
在内容选取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课程要尽量按照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基本素质课程可以按照教学单元或知识模块等来确定课程内容。
为使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配置和管理DNS服务器”。
课程内容和要求是根据课程目标对本课程主要内容进行设计。
请将达到课程目标应当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填写在下表中,其中(2)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与实践中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的一致性,即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
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尽可能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形式的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大小和数量,项目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生活性和覆盖面。
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要求、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等。
项目之间逻辑关系有:递进式(按工作复杂程度);流程式(按工作过程);并列式(按工作任务安排)等等。
项目与模块的关系是分解关系,从大的典型产品(或服务) 到小的典型产品(或服务)。
5.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尽可能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
(2)学习方法建议建议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
(3)教材编写选用建议教材选用建议:尽可能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
教材编写建议: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教材编写体例建议:(1)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练习。
(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
(5)教学条件建议实验实训设备配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和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可以列表形(6)师资条件建议(有特殊要求须写明)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6.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教学评价通常要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比例分配、考核要求。
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对于“课证融通”的课程,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对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可采用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格仅供参考,可根据课程情况进行调整)。
7.其他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说明,如编写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