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
新的课程教材主要特点:联系社会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又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社会上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就在身边。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把握好一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新教材的特点,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方法性、体验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并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精心策划练习和精心设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同时要介绍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学科知识,转变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学科学习效果的提升,逐步学会学习,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农村学校,地处偏僻,特别要注意这些山村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知识发展水平,加强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练习、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评议、调查、研究创作等学习活动,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也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养成,努力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大多能找其原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念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现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实质,注重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形成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效的对话。例如,我在上《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对课的导入作了如下设计: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分桃子,但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桃子数量。“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我又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我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
我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这样的设计使教材资源得以充分激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达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悱愤状态,有利于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
三、转变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牵引下的被动行为。显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此,教学的核心应是让学生参与到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到豁然开朗。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四、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进行素质教育既要研究教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布鲁纳提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所以,数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联系,怎样归纳、怎样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获取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比如,现在最流行的尝试学习方法及操作法、迁移类推学习法等,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逆向、假设解题方法,以指导分析方法。比如,(1)甲车每小时行a千米,乙每小时行b千米,两车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两个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的路程?(2)甲乙两车从中点向相反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a千米,乙车每小时行b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3)甲乙两工程队合修一条路,甲每天修米,乙每天修b米,经过5天修完,这条路有多长?(4)甲医两人从大桥两端相向走来,甲每小时走a米,乙每小时b米.经过5小时两人相遇,大桥有多长?(5)小红买了a本语文练习本和b本数学练习本,每本5角钱,一共用多少钱?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可发现上面三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都可概括为同一个数学表达式5a十5b,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学表达式可以概括无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准备。这样在引导学生分析过程中,挖掘了数学知识的内在智力因素,学生能借助学法很好的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了能力。
总之,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所以,根据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把握教材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加强学法指导以外,还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地结合,使出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使理智和情感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浅谈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做”中“学”,从探索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
我们体会到:只有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只有改革,才能改变我校目前的被动局面。因此学校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进行课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两年的课改,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力和成绩都提高得很快。
下面来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以及个人体会:我们学校采用了六步教学法,自己编写导学案,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成绩好的与差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组内兵教兵,组与组之间有竞争。贯彻新课改中提出的“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以教师的教为主为,以老师的引导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
改革中谈谈我体会最深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引人入胜的教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精心备课,设置恰如其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堂好的课,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发现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能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设置恰如其分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我们的科技每次进步都是由问题引起我们去思考、探索,从而加以解决的。学生接受知识也一样,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