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的构成及培养路径.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教育中学生的工程能力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实际本领和能量。它不能脱离其特定的职业岗位而谈其应具备的能力[1]。作为工程教育的“卓越计划”培养目标是现代工程师,现代工程师除需要具备在一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力、记忆力等外,还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特殊能力:(1)判断和分析能力;(2)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3)工程创新能力;(4)表达与交流能力;(5)协调和组织能力。

(二)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的结构分析

在对学生工程能力内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比较卓越工程师其他各层次、类型的培养标准,应用型卓越工程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主,侧重培养从事工程施工和管理的现场工程师,分析其职业特征,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能力结构可分解为以下6个方

面:(1)遵循职业道德和养成职业价值观的能力。在现实社会生产过程中,工程活动不是在一个独立封闭的系统内进行的,它广泛地涉及到人文、自然、精神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并且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而这种功利性经常与工程利益关联者的利益冲突相互交织在一起。工程师应该依据职业道德标准对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祉负责,并能有效调节工程利益关联者的各种利益冲突。培养卓越工程师,除了要求他们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技术的应用之外,还要他们在各类工程活动中,遵循职业道德和具有在利益冲突、道义与功利矛盾中做出道德选择的能力。(2)独立获取知识与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在日常的工程实践活动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知识和理论。在本科学生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独立获取知识这一能力,目的是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规定能熟练、高效地学懂本专业有关新的文献和资料,而且还能学懂相邻专业新的知识和理论。此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知识积累与更新、发明与创造呈指数增长,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不够用或过时,在激烈竞争中要想生存和取胜,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不断进行有目的的知识充电,为继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思维判断与科学分析的能力。现代工程实践活动要求工程师能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政治、经济、科技、生产、能源、环境等信息,熟练掌握文献情报的检索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和利用。能够独立观察与判断问题,会运用理论进行推理分析,具有运用科学分析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工程综合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在设计一项工程或一种产品时,必然会有诸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凡能够妥善综合各种因素而得出优化设计方案的能力,就是综合设计能力。工程的实践性是工程与科学的显著区

别,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工程活动的灵魂。因此,还必须具备解决工程方案的具体实施能力。(5)交往、沟通与社会协调的能力。工程实践活动往往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部门,与社会各个方面会发生密切联系,许多大的工程技术项目必须应用各种领域的知识才能完成。学会与人共事、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是成为现代工程师的通行证。所以,具备语言与文字的表达交流能力、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综合协调与管理工程活动的能力十分重要。(6)创造创新的能力。现实世界的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工程活动来解决,创造性是工程的核心,工程的根本任务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这种转化就是一种创新。唯有创造和创新,工程科学或工程应用才有生命力。因此,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训练和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技巧与创新方法,并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二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工程教育观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突破固化的教育思维定势,树立大工程观意识,明确工程能力培养在“卓越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特色,确立真正体现面向工程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使工程教育的任务由培养工程科学家向培养企业工程师转变。要让学生从大学学习伊始就能得到工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并且在校期间建立起牢固的工程概念或工程意识,使他们能从工程观点出发学习知识、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他们将来的工程实践活动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工程教育要区别于其它教育,需凸显工程理念、伦理、文化和工程安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目前工程教育存在过分强调专业化和科学化而割裂工程本身的现象,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是改革的路径,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转变,由专业教育向工程素质教育转变,由注重共性教育向侧重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转变,由注重科学系统性向重视工程综合性转变,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向重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转变,体现出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2],由此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构建新型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工程能力

如果工科学生把科学类课程的学习当成大学的学习目标,将极大地阻碍工程能力的培养。要以改革课程体系为重点,课程设置按通识类、工程基础类和工程专业类等三大教育内容设计,并将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标准分解落实到课程教学环节。通识教育内容包括综合基础和基本工具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工程文化素质和基本工具的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工程专业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有思想政治、社会、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体育等知识体系组成。在通识教育实施中,还需要按不同专业类别实施分类教学,按学生学习能力和个人兴趣的不同实施分层次教学。同时,通识类课程要增加实践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比例。工程基础教育内容包括工程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包括工程专业方向和工程实践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工程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工程基础和工程专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精心规划、设计各个工程专业的课程,重构现有的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总之,在“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的课程建设中,要遵循

工程集成与创新的特征,应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理清能力结构,明确每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要基于培养标准实现矩阵,整合与重组课程教学体系;二是组织每门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决定于课程目标,要保证这些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筛选,实现课程内容的组织从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转变为以实现培养目标为主。

(三)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现代的工程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而,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必须从改革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入手。首先,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改变目前静态、呆板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以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新问题、发现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最适合教学内容、性质并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具有工程教育特点的新方法,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推广主动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