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理论发展趋势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 6825(2005)20 0016 03
西方建筑理论发展趋势的分析
收稿日期:2005 07 14
作者简介:朱 瑞(1980 ),男,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4
朱 瑞
摘 要:从现代主义谈起,把西方建筑理论的发展与社会、文化角度相结合分析,探讨了其发展趋势及成因,指明了解构
主义建筑活动的特点。
关键词:解构主义,建筑理论,建筑文化中图分类号:T U 02
文献标识码:A
1 历史的演变
1977年,英国著名建筑评论家查尔斯 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他的一本著作中宣布: 现代建筑(指 现代主义!建筑)在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 路易斯城死去!,其所取的主要标志就是帕鲁伊特 伊戈(P ruitt -Ig oe)住宅区的几栋住宅楼在那个时间被炸毁。
帕鲁伊特 伊戈住宅区是著名的美籍日裔建筑师山崎实的作品,该住宅完全是按照 现代主义!的 科学!理论设计的,曾获美国建筑协会(AIA )的奖励。但是,这些 科学!和荣誉并没有让它们的住户满意,他们憎恶它、诅咒它、破坏它,并最终迫使政府给予它 慈悲的一击!,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些住宅既然是如此的 科学!和 优秀!,为什么会让使用者如此的不满意呢?原来,现代主义 科学!的指标、功能理论等是在剔除了人们具体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家庭成员组成、个人兴趣爱好等具体内容后,根据 纯粹!的生理意义上的 人!的物理 需求!来制定的,而且还将人们的生活 规定!得十分明确,没有改变的余地。这样的住宅实际上根本未考虑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在美国这个住宅已经不紧张的国度里,它被拒绝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确实有些滑稽,打破了古典教条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将西方城市建筑进行了一次翻天复地的革命,但当人们想要欢呼现代主义的胜利时,却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教条中,被尊为真
和各种新型生活方式的现代人们的居住要求。这种情况就必然造成所需和所得的矛盾。
4 个性化需求的实现
如今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住宅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
点和消费热点,这给住宅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一方面,大众文化的繁荣使社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对产品市场向着多元化、多口味的方向发展并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人们本身的设计意识和判断力也急速增强。公众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了,他们也需要参与其中。因此,设计应该以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满足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需求[2]。个性化源于对多元化的肯定,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由于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城市中单身贵族、丁克家庭、老年空巢家庭、SOHO 家庭等比例提高,无疑将使中小户型成为首选。住宅设计从追求豪华外表和大面积,转而追求房间内细部人性化设计及居住质量的整体提高,居住性和适应性将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居住空间的适应性要既能满足居民对平面布局的不同要求,又能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或家庭居住模式的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要选择灵活可变的大空间结构体系[4],使得空间可以灵活分隔,或为以后改造留有余地;其次要提
供方便拆卸、轻而经济的分隔墙体;还要考虑设备管线、电器插座开关、灯具、散热器等的再调整。可变性比适应性难度更大。住宅各部分面积要有比较合适的比例,总面积不一定很大,但要有适当比例的储物、盥洗、洗衣晾晒、沐浴等空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发展智能化住宅也将成为21世纪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也是SOHO 型家庭的必然需求[5]。
住宅个性化需求的实现尚需要一个过程,但个性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随着个性化住宅的不断发展、成熟,人们的居住质量和城市品味品质也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参考文献:
[1]欧 祥,欧 吉.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发展方向[J].住宅
科技,2003(3):20 23.[2]党 红.我国住宅开发的反思和前瞻[J].住宅科技,2003(1):12 14.[3]王 鹏.挑战天性∀∀∀纽约现代博物馆住宅设计[J].世界建
筑,2000(5):40 42.[4]李耀培.中国居住实态与小康住宅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1999.36 38.[5]赵冠谦,林建平.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M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9 12.
Discussion on individuation house
LIU Zi qin LIU Xiao hui
Abstract:According to ex isting condition that lacking individuation house in domestic,it introduces histor y on development of house and ana
lyzes generated background of individuat ion house,and points out that developing trend is positiv e,which has a course to realize it,then can meet requir ement of people.
Key words:individuation house,family structure,life form,resident ial space
16 第31卷第20期2005年10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 IT ECTURE
Vol.31No.20Oct. 2005
理的现代主义刹那间变得面目可憎,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似的道德说教所吓唬住了!,人们开始研究如何人性化地进行设计,后现代运动在西方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这其中以威尼斯学派为反思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思想策源地,塔夫里(T afur i)在他1973年出版的#建筑与乌托邦∃及80年代出版的#领域与迷宫∃两本书中,探讨了一种针对现代建筑和城市所置身的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结构体系的意识形态的批评,他回顾了自启蒙运动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和中产阶级文明文化发展的过程,并指出现代建筑和规划所持的乌托邦和先锋立场,表面上试图与这种文化相抗争,但事实上不得不屈从于它。在先锋摧毁传统价值观的过程中,现代化的进程和一种不断推进的理性化正日益壮大。像柯布那样的现代主义者所追求的,通过提供一套物质的形态(建筑与城市设计)可以指导人们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指明方向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塔夫里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悲观色彩,虽然他并没有为未来指明方向,但是他将人们对现代主义城市和建筑的认识引向纯专业领域之外进行反思,从这点来看,他的理论在今天所起的作用仍然意义重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理论在吸取其他学科丰富成果的同时,也在各方面发展着自己,在社会需求如此多样化的时代,理论也变得专门化起来。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短缺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生存状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这也是对后现代建筑只注重纯形式和哲学思辨的批判,对建筑师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强调,应该说此时的建筑理论是应该向着严肃的方向发展的。
2 文化作用
当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美国和西欧国家)已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真正的自然已消失,整个世界已不同以往,成为一个完全人文化了的世界,文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第二自然,世界整个地被知识化、话语化了,现代化就好比是把自然!建构成文化!,而后现代则是把文化到文化进行重构,将现代主义所坚持的打破然后重立。
传统的审美规律在很多情况下已不再适用了,社会生活环境赋予了建筑文化新的选择压力。正如德国建筑评论家威廉 克劳泽尔在论述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时给人们的忠告:建筑师倾向于根据视觉规则理论来组织环境%%由于它赖以存在的假设条件已经改变,传统的视觉规则理论已不再真实可靠,曾经在建筑形体中建立起来的视觉和谐模式将不再重现。!在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下,涉及不同环境层面的综合体系的新理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这里,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阐明建筑文化观念的演进机制。建筑学的发展轨迹是非线性的。用完形心理学对建筑风格的研究强烈地表明了这一点。古典建筑以构件精细取胜,忽略虚实、阴影等完形因素;现代建筑则从整体完形出发,忽略门、窗、柱等细部的表现。当代的解构建筑学说则将整体完形打散,后现代建筑则将细部装饰重新拾起,甚至加以分解突出表现。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再到后现代建筑!,建筑文化呈现出跳跃发展的趋势,而且带有明显的返祖!现象,这是建筑文化的广义进化特性。
3 形式和功能
形式和功能未必一定对抗,形式也不一定要服从功能,形式有时就是功能,而有些功能就是形式。对形的不断创新与追求,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历史学家在划分世界文明发展史时,把用审美观念建造建筑与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距今五千年以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亚述、巴格达古城遗迹不正是被认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吗?否则,蜗牛的壳、蜜蜂的巢、熊窝、由人工建造的简陋的猪圈、马厩、输油管道、涵洞等,就是最纯粹的现代建筑理念了。因为它的形都是从功能出发而形成的。人类文明最根本的灵魂就是创造,岩画、图腾、原始建筑的装饰、彩陶、音乐、舞蹈,这都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特征。一旦温饱基本满足后,人类精神、感情的需要便大于物质需要。
当代的人类社会更是如此。这些感情的创造物便是艺术。艺术的触角无所不至,建筑能抵制吗?能抵制得住吗?不能分割用!与形!,它们都可能是建造的目的。形与用可以互相转化位置,形与用都重要,对形的创造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些基本观念和现代主义的形式与功能比较则更具有混沌、复杂、矛盾的特点,但它更接近于实际,更容易描绘建筑行为的瞬间,这便是当代建筑观的另一种趋势。
4 理论和实践
人们都认为建筑学无疑具有被社会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始终秉持着严肃的方法态度。对于那些急切地关注真实世界变迁的人们来说,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相比,在功效、贡献和地位方面似乎并不显著,难以引发人们对有关建筑的种种内容和学问做出总结、概括甚至提升的理论兴趣;相反,具体的建筑创作以及对创作结果的探讨,长久以来占据着研究上的主题优势,成为学科中主要的日常研究内容。由此,理论研究便散落在各个分化的专业关注点之中,而这些关注点仅在某程度上有所联系,研究的目标也着重于创作的发展和形态的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无论是建筑理论研究还是建筑学整体学科,现今状况和发展前景中都隐含了某些简单化的错误倾向,或者说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为的简单性。理论著作通常无力提出一套协调透彻的完整成果以回答,诸如:建筑的本质的科学界定!、建筑活动的社会构成!或者建筑的社会意义何在?!等等此类的问题。在如今理论发展现状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在认识和方法上缺乏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那么这样一种建议就只能生发出一番窘迫不安的骚动。
解构主义建筑活动向传统的以及现代运动以来公认的建筑创作原则及规范质疑!。这种质疑!反映出解构主义建筑活动与以往建筑活动的本质区别。1)质疑!不同于否定!和排斥!,它规定了解构主义建筑活动的非排他性,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的建筑观念相比,这种以非排他性为特征的创作思想,意味着新一代建筑师对建筑活动复杂性的理解、重视和肯定;2)质疑!与再次肯定!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力图发现古典形式美以外的东西,发现创作思路的非理性、非逻辑的成分,发现建筑中非文化的、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形式,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活动相比较,解构主义更富有自觉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两点可以说是今后西方建筑理论会一直遵循的方向。
5 结语
20世纪是迄今以来西方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世纪,不过同样的,也是令人茫然的一个世纪。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世纪会在西方的土地上留下如此纷繁的建筑,从风格上来说,20世纪的西方建筑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到多元主义的过程,今天人们在西方城市中已经找不到一种可以统治一切的建筑风格了。各种建筑都有其存在的土壤,都能展现出不同于西方古典形式美以外的东西。从对建筑的认识到关系具体的建筑方法的建筑理论同样
17
第31卷第20期
2005年10月
朱 瑞:西方建筑理论发展趋势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