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而学科渗透又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若能注意挖掘并付诸实践,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珍爱生命思想以及环保意识、爱国主义情操等。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为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生物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观念培养很有必要。

一、联系生活,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在生物中,有很多规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课堂教学是最根本的德育途径,而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德育内容也很多,关键是教师要充分挖掘书本中的德育资源,找到德育与教育的结合点,力求在45分钟内收到双重的教育效果。

但书本内容毕竟有限,教师若不进行适当补充,容易造成理论和实际相分离,学生听之无味,德育教育更无从谈起。

如讲到神经调节时,介绍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它又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这时可以补充毒品(兴奋剂和镇静剂)的作用原理,使学生了解毒品对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危害,自觉远离毒品,落实生命教
育,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每年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组织学生在校内或街头当一回志愿者,宣传禁毒理念。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很多。

关键是我们教师要找出结合点,把环境道德教育自然地融于其中,渗于其内,从而收到双重的教育效果。

例如,讲完《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时提出:如何理解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和大树底下好乘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与讨论,总结出:是因为树木成长过程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的含量高而变得清新宜人。

进而阐明,一棵树尚能感觉到它给人类带来如此在好处,那么一片森林呢?这里有一组数据:一棵生长了50年的树,砍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约合300美元,而这棵树因为制造氧气、消耗二氧化碳、保护臭氧层、保护植被、防止水流失而创造的经济效益约合30万美元!从中感受到森林在环保中的巨大作用,而我国的现实却不容乐观,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毁林开荒以及森林火灾、病虫害侵袭和外来物种的入侵等原因,严重引起我国森林资源的衰竭。

我国森林的覆盖率仅为13. 9﹪,远低于世界30.6﹪的水平.从而教育学生,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并积极参加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公益活动中去,为创建生态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结合生物科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和古代、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时,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再次强调,必须制定各学
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

社会学的规律也象生物学的规律一样,有了根才能发芽,才能枝叶繁茂,才能大树参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仅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就有百余种。

如金丝猴、大熊猫等。

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也有8种,如金花茶、银杉等。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研究生物的重要性,取得过不少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

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世界名著。

近年来,我国的生物学研究成就巨大,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这些思想教育的载体,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及发展状况,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1989年转基因鲤鱼的培育;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1995年抗虫基因棉花的培育成功等。

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方面的众多成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结合教材,进行人文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生物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业绩,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为科学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教育。

李时珍经过27年临床实践和标本采集,甚至亲身尝试,写出了《本草纲目》。

达尔文历时五年环球考察,用23年时间写成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科学家们的这种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为科学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对学生树立坚定的科学信念,形成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养成谦虚谨慎、治学严谨的作风习惯有重要作用。

在讲授生物之间的种内互助时,通过蚂蚁群体生活、蜜蜂群体生活等学生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整个种群直至个体都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这些简单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可以说明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成绩。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这适合于大自然,同样也适合于人类社会,现在很多学生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上进心不足,导致学习劲头不足,长期以往,必将使贫穷的人更加贫穷。


讲述自然选择学说时,我适当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强调只有学好习才能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学生意识到,不学习就不能在社会立足,有了这种危机感,学生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乐学,自然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在精神上的主体性,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庸。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国家已经逐渐站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有许多值得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成就,在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对这些素材加以利用,进行弘扬民族个性的人文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