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训练第八讲1笔9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这个被测试者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看 到思路的几个要素和特点: 1、思路具有阶段性。 我们看到解这道题,突破这个框框,是不可 能一蹴而就的。认识它有个过程。用哲学的语言 来讲,凡事物有个过程,它的发展就必然会出现 阶段。每个阶段都为最后的成功积累着成功的因 素和经验。
【提问】
请用皮亚杰的图式论解释思路。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我们看到非智力因素的 重要作用。这些非智力因素主要有认真、执着、 严谨。有的学生画了10多个中间图形终于解出来 了,有的学生画了两三个,解不出来,就不解了, 停会后,偷偷瞟别人的答案,待别人的图出来后, 就抄袭上。这样人对亦对,人错亦错。除课堂上 观察外,教师从他的思路(中间图形)离他的答 案还很遥远也可以判定他不可能很快走向正确。 更有甚者,思考会后,干脆不做,等别人答案出 来后抄袭,这样就没有中间图形,只有一个正确 的答案。很显然,这两种答案都是淘汰卷。值得 重视的是这两部分学生的比重很高。
比较那些错误答案,你就会发现,很多 错误答案其实是他们的思路并没有出来,这 就说还没有形成思路。因此思路的第一个特 点是,思路必须包含着解决问题阶段性的成 果。这也是检验思路是否正确的标志之一。
这些阶段性的成果非常重要,它象一步 步通向成功的阶梯。懂得了这个,我们理解 培根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就会体验到它的深意。书籍是固化的人类在 探寻真理中积累的智慧,所以非常珍贵。当 然这是指好书,不是现在的跟风书,坏书。
(1)图是被测试者初试绘的,他仅用直线 连结,结果出现中心点连不上,4条线正好 围成四边形。他的第一个思路出来了:不 能全用直线联结,一定要用斜线。
(2)图用先直后斜的办法,这样中心点的问题解 决了,但边框上有一个点解决不了。第二步思路 出来了:起笔直线终笔斜线不行,当改为直线斜 线交叉进行。
(3)图用前两笔是直线斜线交叉画出的,但效果 与(2)图相同。他认识到他的直斜线交叉只是第一二 笔,后面是两个直线,这就是说,只出现了一条斜线, 因此,该图必须有两条斜线才行。注意,粗看起来, 两图好象大致一样,但图(3)是他经思考在直线后紧 接斜线,与前图的路径不同。
所以哲学的认识论称这是“惊人的一跳”,是 “伟大”的飞跃。这告诫我们,无论是学习也好,工 作也好,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也好,取得阶段性的成 果相对是容易的,难就难在“飞跃”上,不花大力气 去总结,去思考,这个飞跃就不可能完成。很多学者 就是因为这样,因此他一生中也就没有什么建树,碌 碌无为。但是这个飞跃不是平空飞来的。它们的关系 是:没有前两个阶段认识的积累,人的认识走不到飞 跃这个阶段;没有飞跃阶段,前面的阶段性成果得不 到肯定和实现。我们看到,只有有了这个阶段,事物 才真正具有创意,具有了它的生命意义。
思路除了方向还有个路径复杂 与简捷问题。正如爬高山,只要方向 对了都能爬上去。但登到山顶一看, 我们走了许多弯路,有一条路最近也 最省事。其实在爬山的过程中只要及 时发现问题作调整,完全可以找到这 条近路。
我们说,读书要讲究方法,就是 这个问题。同样的时间,别人读了那 么多书,掌握了那么多知识;而你不 仅少,而且学得比别人困难。这个方 法,就含着路径。用今天的现代语汇 来讲,就是路径决定效率。在科学
3、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我们看到,这个成功者,在思维突破框 框后,第5图这个正确的答案便立即出来了。 其实,有了这个突破,有的人还会走弯路的。 我们看到,突破框架用一线穿三点后还可以 画出与前面相类似的图来。
这个成功者显然吸纳了前面两个阶段的 成果。他再也没有去重复这些已经试过成为 成果的东西。因此,他的成功不是老在想什 么新玩艺,凡是前面肯定了的进步在下一次 都继承下来,但每步又有新的尝试。这些正 反的成果他都继承了。这充分说明了没有继 承就没有创新。
从9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思潮: “代沟”。那里年轻人很是自信,以为他们 的父母辈不行了。其实这个思潮是有人蓄意 制造的,我在《论代沟的起源和发展……》 (待粘)里研究了它,指出这是一个阴谋, 其实质是人为地割断两代人之间的联系,没 有继承,何来的创新。这些受害者,可能永 远也创不出来什么新。
2、这3个阶段不是平衡发展的,最 后的这个阶段是认识的“飞跃”;只有 这个飞跃才称得上创意。 现在我们知道了这道题的答案,反 过来看,症结就清楚了。前两个阶段的 思维都停留在这个无形的框架里;只有 第三个阶段,他的认识才得到飞跃,他 才突破了先前思维的框框。因此这个飞 跃是几个阶段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
【提问】
请同学们思考:这道 训练题与我们讲的创意 规律有什么关系?
此题特点
本道训练题的特点是被测试者不可能一下子就 能看出来或回答得出来,他必须经历一个或长或短 的思维过程。不仅是大学生,就是从事数学工作的 专业人员,一般也要思索一会,有的还要简单地画 一画。因此区分独立完成者与抄袭者的标志就是有 无中间过程。
生活中有大量被无形框架束缚住的案例。常听人们议 论:“这人脑子活套,找他商量六人行”,“他就是个死 脑筋,哪里斗得过人家”,“你这人哪,怎么脑子里就一 根筋”。四川人形容这种人最形象,叫“岩脑壳”,说脑 髓是石头做的,更有甚者,叫“岩板”,这就不仅是石头 做的,还象石板,没有一根曲线。《棒棒军》中有“方脑 壳”,看来脑壳还是多些折线和曲线好。突破框框使用的 范围更广。人们常说“换个思维方法”,这实际上是已经 认识到原来的思路不对,要换一个角度和方法思考问题。 政府的公文里 常常提到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这就是要突破 原来认识的框架。可见创意是与框框不相容的。
在生活中这样原地打转、思维得不到发展和深化 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写一编难度大的文 章,弄得觉都睡不好,脑子里在翻江倒海,但脑 子都是反复出现同样的内容。有经验的作者知道, 这时只有赶紧起来,将思索的这些东西记下,那 怕是些思维的碎片也行,这样你才能平静下来安 心入睡;即使仍睡不着,但这时想的,一定是在 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思索出的新东西,不会原地打 转。那是最耗精力、成效又最低事情,实在划不 来。创意一定是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条件下进 行的,可以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研究中就是方法论的问题。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 中一定要锻练自己的思路。选 择思路是一种能力。它与你的 知识、经历和阅历有很大关系。
思路的要素及特征
这道题,也是上个世纪西方企业在求职中 常用的一道测试题。经心理学研究提供了 一个最正确最简捷的思路。现在我们来分 析这个正确的案例,看看思路有些什么要 素与特征。 。
突破无形的框框
思路错误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思考者被一种无 形的框框套住。我们这道题好就好在形象地这道 测试题还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其实学生的错 误多数出在思维都囿于这9个点结成的无形范围或 框架中,始终就跳不出来;只要一跳出这个框架, 灵感就出来了。测试教师能观察到这些学生由衷 的惊喜。而且,思维一旦进入正路,后面的错误 就少得多,速度快得多。
我们来小结下解题人走过的路径,5个图形,除 第一个外,其余4个标志着他走过了3个阶段。第一个 阶段他认识到只用直线不用斜线是不行的;第二个阶 段他认识到只用一条斜线是不行的,要用两条;由于 一共只有4条折线,又不可能连续画两条斜线,因此 必须直斜线交叉使用;第三个阶段,用了两条斜线, 而且是直斜相互交叉,表面上看情况似乎更糟;这时 他没有气馁,他知道用原来的思路是不行的,认真进 行了分析总结,必须在三点外用笔一条折线必须穿透 两点和三个点,终于找到解此题的诀窍。
(4)图用直斜交叉的方法画了两条斜线,结果更糟,出现了 两个不能连接的点。
(5)现在,他能用的手段基本上已经用完。该总 结经验了:他发现问题不仅是直线斜线交叉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他的一根线段虽说连接了三个点,但两 头是公用的,实际只穿透了一个点。症结找到了:4 根折线,9个点,这就必须要3根穿透两个点,一根 要穿透3个点才行;而要做到穿透两个到三个点,这 就必须在三个点之外下笔。即延伸到它的延长线上。 有了这个思路,他很快发现原来这9个点是个无形的 框框,以前他的思维就被束缚在这三个点连接的距离 上,在这个框架里,左冲右突,越搞越糟。现在,一 旦突破,就踏上了胜利的坦途。
4、不断总结经验是创意生成的必 要条件
这个成功者的思路告诉我们,不断总结经验 在创意生成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它是创意产生的 必要条件。我们看到,他每总结一次,就前进一 步,当然这一步有高有低,但总是在前进。这里 我们看到思路的第二个特征,思维的路径不是平 坦的。思维不喜走平路而是在登山。所以马克思 在资本论的法文版有有段名言:“在科学上没有 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也证明了,为什 么科学家的勤奋和执着是最重要的素质。
什么叫“过滤式”分析法
这道题的一个有用的启示就是告诉我们思维过 程是从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开始的。对问题情境的分 析有两种形式:一是逐渐淘汰无效尝试的“过滤式” 分析;另一种是综合地有方向地分析。此题说明被 试者是通过一系列尝试,最后找到解题的方法。 过滤式分析法:以逐渐淘汰无效尝试即“过滤 式”为特征的分析方法。它适于解答简单课题或者 复杂课题的初级处理。
什么叫思路
思路就是思维的路径。这道题鲜明形 象地说清楚了路径是怎样一回事。这个图 是我们训练题中最简单的一个,九个点, 谁不会画呢?但要解它,还真不是一蹴而 就的事,还得花点功夫,有的还需要很多 时间。人们说:有时“越简单就越复杂”, 用于这道题倒挺合适。
思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学习、研究和日 常生活中的我们做作文,分析问题,尤其是 思索一个复杂的问题都会出现一个思路的问 题。在这里,直觉没有用,直觉只能简单判 断你的答案可能正确和可能不正确。它帮助 不了你的思考,更无法代替你思考。
五、非智力因素在创意生成中的重要作用
在以前的练习中,淘汰卷比重很大。学生遇到的一个首要 问题是对“折线”的理解,他们把折线理解为成折线形的 两条或几条线段。后来,我在改造这个测试题时已经意识 到有不少学生会在这里进入误区。后想,理解概念是思维 开始阶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故仍保留了北京师范大学 公共课《心理学》教材的语言,但加了个“注意:不能有 复笔”。课后,有学生说,正是这个提示他才没进入误区。 对折线概念的误解。但仍有学生画的图形都是5条折线或6 条折线。也有不少学生理解到了,但画不出来也只有用5 条折线或6条折线的图交卷。此题的错误答案竟有18种之 多(见图9—10)。这是个奇怪使人深思的总是:为什么 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理解,只有少数学生会出现这个问题, 这正是应该下力气培训自己的地方。
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思路错了, 就象钻进诸葛亮的八卦阵中,左冲右突均冲 不出来;思路对了,就能一步步地接近答案 或者目标。我们看看一些同学思路错了,他 们老是突不破,而且可能在这段时间 永远也突不破,从而深深陷入困惑和苦恼中
因此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在分析困难 的重大问题时,首先便是选择思路,然后在 后面的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检验我们的思路对 不对头;不对,就要及时调整;否则,“差 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常听见别人说 “这思路是对的”;“这个思路有问题,需 要调整”。
创意思维训练
第Leabharlann Baidu讲
做题前请先写下:
“创(一)或创(二)”班、顺序 号、姓名。
做题前先写下“创(一)或创(二)”班、
顺序号、姓名。
【训练题】
请不重复地用一笔划4条折线把右下图的9个点 都串起来。(注意:不能有复笔。如画了中间过程 的草图,一并交。)
• • •
• • •
• • •
此道训练题的特点是一定要有中间过程。 被测试者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或回答 得出来,他必须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思维 过程。不仅是大学生,就是从事数学工作 的专业人员,一般也要思索一会,有的还 要简单地画一画。
在一个简单的事情或项目中,继承是后阶段继 承前阶段的成果;在一个复杂的事情或项目中,仅 仅靠自己的经验是大大不够的,需要继承别人的成 果,更多的不要吸取前人的成果。我们一个人享受 的很多东西都是前人的成果:电灯、汽车、飞机、 火车。没有前面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不会一下跳到 现在的水平。爱迪生试验电灯,找了6000多种材 料作灯丝,最后选了钨丝,我们现在的照明已经大 大超越了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