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 尿液管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
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
尿沉渣结果见表1
表1尿沉渣结果
日期
BLD
PRO
WBC
个/uL
RBC
个/uL
管型
个/uL
上皮
细菌
/uL
结晶
/uL
类酵母菌/uL
1109
2+
1+
1113
3+
2+
1658.70
8695.00
0
401
0
552.3
12558
1115
2+
1+
221.30
707.20
47.66
记录人:任露露
主持医生:牛立松
管型基质+脂肪滴
管型内可见折光性很强的脂肪滴
肾小管损伤、肾病综合征肾小管上皮脂肪变性
混合管型
管型基质+不同细胞及其他有形成分
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肾上皮细胞及颗粒等多种成分
肾炎反复发作、出血、血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
A透明管型;B红细胞管型;C白细胞管型;D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E复合管型;F颗粒管型;G蜡样管型;H脂肪管型
图1未离心尿液
图2离心后沉渣
图3
图4
图5
患者目前病情严重,需要长期卧床治疗,且存在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呼吸机、尿液引流、血滤替代治疗等感染高危因素,以上因素可直接加剧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患者辅助检查示肌红蛋白升高(危急值),胱抑素C升高,白细胞下降(危急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血小板下降明显,CRP升高明显,血涂片示部分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尿沉渣示尿潜血。尿胆原、尿蛋白均阳性,血气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期,降钙素原升高,痰培养鲍曼阳性(定植菌,非致病菌),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彩超提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且患者存在发热、右下肺呼吸音低等临床表现,故患者目前考虑为严重脓毒血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尿液常见管型的组成成分及鉴别要点见表2
表2尿液常见管型的组成成分及鉴别要点
管型
组成成分
鉴别要点
常见疾病
透明管型
T-H蛋白、白蛋白、少量氯化物
无色透明来自百度文库呈规则的圆柱体
健康人偶见,肾实质性病变时增多
颗粒管型
管型基质+变性细胞分解产物
颗粒含量占管型面积1/3以上
肾实质性病变伴有肾单位瘀滞
红细胞管型
管型基质+红细胞
99
100
4402.4
1012
1116
+
1+
83.90
245.10
3.25
8
155
0.1
0
1121
-
+-
136.20
557.30
4.03
6
166
48.1
3182
患者于2018年11月15日检查尿沉渣实验,尿液呈深黄色,不透明,可见浑浊,静置10分钟后可见絮状沉淀,如图1所示,离心后尿液浑浊,如图2所示。镜检可见尿中含有大量粘液丝、管型、细胞,如图3所示。经与临床沟通确定患者所留尿液取自尿引流袋,为陈旧尿液,存留时间较长,尿液中杂质较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遂嘱托临床大夫冲洗尿袋后重新留取新鲜尿液,再次检验。患者再次留取尿液颜色为黄色,透明,未见浑浊,经镜检患者尿液中可见大量管型、细胞,少量粘液丝,如图4所示。为确定管型类型,进行铁染色,尿液中管型呈均匀红色,如图5所示,为颗粒管型。患者尿液多次检测出细菌、真菌及结晶,但经多次镜检患者尿液中未见明显细菌、真菌及结晶,结果所示应为尿液中大量杂质干扰所致。
牛立松副主任总结:管型的形成与尿蛋白的性质、浓度、尿液酸碱度极易尿量有密切关系,看是否管型尿宜采集晨尿送检,不宜从尿引流袋中直接采集尿液,应将引流袋冲洗后采集新鲜尿液标本送检。管型的出现往往对一些疾病的诊断具有提示意义,例如:红细胞管型是由于肾小球或肾小管出血所致,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及IgA肾病等。健康人尿中偶见透明管型,肾实质性病变时增多。颗粒管型常见于肾实质性病变伴有肾单位瘀滞。白细胞管型常见于肾脏感染性病变或免疫反应。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小管坏死。蜡样管型提示肾单位长期阻塞,肾小管严重病变,预后差。肾衰管型出现提示预后不良。混合管型提示肾炎反复发作、出血、血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2.23*109/L,RBC 3.56*1012/L,PLT 87*109/L,Hb116g/L
全血CRP:209.58mg/L
生化:AST 268U/L,BUN 8.35mmol/L,CRE 96.9umol/L
LDH 656U/L,HBDH 668U/L,CK 3716U/L,CK-MB 143.0U/L
Mb>1000U/L,pro-BNP大于25000pg/mL
PCT 6.80ng/mL,胱抑素C 1.96mg/L
血气分析:PH 7.29,pCO2 55mmHg,pO2 36mmHg,全血碱剩余-0.9mmol/L,阴离子间隙13.8mmol/L
血涂片:中性杆状核16%,分叶76%,单核4%,淋巴4%,部分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变性
形态完整的红细胞占管型面积1/3以上
肾小球或肾小管出血
白细胞管型
管型基质+白细胞
白细胞或脓细胞占管型面积1/3以上
肾脏感染性病变,如急性肾盂肾炎
上皮细胞管型
管型基质+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占管型面积1/3以上
肾小管病变
蜡样管型
细颗粒管型演化而来
外观呈腊肠样,有切迹或泡沫状
肾小管严重病变,,尿毒症,预后差
脂肪管型
检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病例讨论
时间:2018年11月27日15:00-17:00
地点:检验科示教室
主持医生:牛立松职称:主管技师
规培生:任露露、潘晶
教学病例:患者李**,女性,40岁,科别:重症医学科,住院号:304867
参加人员:张文霞、曹娜、周玮、赵雨、张凤、李月华、许小平
规培医师任露露汇报病例:患者李**,女性,40岁,已婚,农民。主因腰痛伴左臀部、左下肢疼痛4天入院。门诊医师经检查后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患者入院给予腰椎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患者于2018年11月9日病情加重遂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
患者尿液中出现管型,提示患者肾脏实质性损害,可能原因为患者短时间内病情急剧恶化,感染伴发休克,引起急性肾损伤。且11月15日留取尿液取自尿液引流袋,为陈旧尿液,尿中细胞成分已变性且存在大量杂质对试验造成干扰。
管型在尿沉渣中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往往提示肾实质性损害,其实质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当血浆白蛋白自肾小球从溶液状态渗透到肾小管后,与来自肾小管上皮的T-H蛋白结合,此结合物通过肾小球与集合管时,在尿液中浓缩、酸化,因PH的下降、流速减低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以微纤维蛋白网为基本结构的管型基质(相当于透明管型)。管型形成应具备4个条件:1)原尿中有白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2)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浓缩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质及盐类浓度增高,而酸化则促使蛋白进一步变性凝聚、沉淀。3)肾脏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有利于管型的形成和排泄,即发生病变处于“休息”状态肾单位的尿液瘀滞,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管型,但该肾单位得到修复,恢复功能重新排尿时,以已形成的管型可随尿液排出。4)尿流缓慢,局部性尿液淤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