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十册(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第十册全册备课

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3、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初步知识、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综合应用(一)(二)及总复习八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认识体积、容积的含义;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提及的计算公式;掌握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会进行体积或容积单位间的换算。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比较复杂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使学生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整除与除尽的联系与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迅速的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认识奇数和偶数。2、使学生掌握质数、合数、治印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把较小的合数分解质因数。使学生理解互质的意义,会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求两、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人数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4、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在理解分数和小数关系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的顺序,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并会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过程方法目标: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指导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统计过程,掌握比较复杂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判断和预测。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

4、通过学生主动地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该文件来源[一起学习网] .17xxw 】

5、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归纳和应用等数学活动

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

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3、组织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统计意识。

4、通过“因数和倍数”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事物是互相

依存的,受到“对立统一”观点的启蒙教育。

5、结合计算和解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

查的学习习惯。通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初步树立矛盾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容积)概念,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1、利用体积(容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灵活地解决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实际问题。

2、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对分数意义的正确理解。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

对新课标的理解:

数学应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学到的数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该文件来源[一起学习网] .17xxw 】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体积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概念,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利用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灵活的解决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16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通过实践,动手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求正方体和长方体棱长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