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李希贵学校变革沉思录:一切皆有可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李希贵学校变革沉思录:一切皆有可能

2014-12-29新学校研究院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在十一学校校园里有好多好多大杨树和银杏树,这似乎是一种象征。记得我2007年来十一学校做校长的时候,我的前任校长语重心长地给我一个嘱托,他说:“十一学校经过过去的努力,我们已经把它变成了一棵大杨树,希望你在任期能够把它变成一棵银杏树。”我知道十一学校那个时候已经不仅是一棵大杨树,我更知道在我的手上,它也很难马上变成一棵银杏树,我想,甚至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嘱托我的后人。但是,从我内心还是认可十一学校未来能有这样一种转变,就是怎么样把它变成银杏树。但是,这样一个银杏树的选择,你就必须接受好多好多银杏树的特质,你就不能够期待着它汲取大杨树那种特别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所以,它的生长一定是慢的,它一定是没有杨树旺盛的生命力,但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生命周期。

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我们把过去的十年树木,慢慢演化为百年树木,我们希望教育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不要有过高的目标、不要有太多的期待。我们希望更加注重学校内涵的发展,而真正昭示学校内涵的东西是学

生,学生好了、学校才会好。不是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办好学校,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

我非常感谢2001年我们国家启动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正是这样一种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给我们长期在学校里工作的老师,心中树起了一个宏大的理想。我也特别幸运,十一学校一贯的价值观、十一学校的使命就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我非常庆幸我自己的选择,但是这样的选择也不简单,现在在十一学校7年的时间里,我在思考我遇到了哪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当制度和文化相遇。当我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纠结就是,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有好多老师批改作业,负责考勤的老师和主管考勤的干部找到我,说这件事怎么办?他们希望制定更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这件事、来杜绝这件事。但是,在十一学校的价值观里,我们始终是这样说的:“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息之所,教职工的幸福家园。”我们还不断地在说:“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当时,我就跟他们商量,我说:“我们能不能把每一个星期的会减少?”他们非常有顾虑,说你一旦减下来,以后再想增加就很难了。我说:“为什么要增加?”就是说,当我们的制度和文化冲突的时候,我们到底要什么?

这件事还没完,第二件事又来了,就是电梯问题。一个六层的教学楼可以装2000学生,但是只有两部电梯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非常纠结,孩子从内心感觉到这个电梯应该他坐,我们的老师有时候长期处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大家就感觉需要更多的制度来约束。比如说,拿出专门的人员来检查乘坐电梯的情况;比如说,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安一个刷卡机,老师刷卡才能坐。这些事都可以解决,但是解决不了的是我们内心的纠结。我们有一个班主任老师,实在跟开不了口说学生不能坐电梯,只能老师坐,他班上有一个学生就是要跟学校较劲,不仅偏要坐电梯,还当着老师的面去坐。所以,这个班主任老师给他开了一个长期的病号请假条,有了这个条,他就可以长期坐电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不能坐电梯?而且,我们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在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就是一种病。如果我们真的认为师生平等的话,应该是先到先得,谁先来了谁先坐,这才叫平等。当学生发生不当行为的时候,恰恰是我们教育的机会。我们在冲突之中引导着学生怎么尊重别人、怎么尊重长者,我觉得这都是教育的机会,这些是靠制度解决不了的。

我遇到第三个难题就是资源的分享,有很多老师手中有非常优秀的教育资源,我们非常希望老师们能够分享,但实际上做不到。我们能不能细化评价,让老师把手里的资源交出来?这在制度上很容易,但在我们的评价体系当中很难,如果我们把一个学科的老师非要评出个12345678,那她永远不会拿出来,因为老师之间是竞争关系,而不是一个团队。当评价仅仅是为了区分、为了甄别到时候,往往有很多诟病。这是文化当中的冲突。当制度与文化冲突的时候,我们往往先考虑的是改变制度。包括,我们教育教学调查的诊断,不再合并十个指标作为一个总分,而是在每一个指标,你是优秀、还是良好、还是一般,没有较差,因为我们认为学校里没有较差的老师,所以我们没有设这个指标。这样一来,每一个老师看到这10个指标,我有8个是优秀、两个是良好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慢慢在调整我们学校文化和制度的关系,慢慢在各个领域,大家共同形成了我们的价值目标,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也就是《学校行动纲要》,这个纲要成为了我们日后制定新的学

校制度的依据,也成了我们调整一段时期,有些过渡性制度,在校园里和一些新生的事物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方向。

在这样一场制度和文化相遇的过程之中,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随时调整管理与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有时候可能没有显现到决策层面,它天天发生在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老师和领导、老师和老师之间,需要我们天天去深入到火热的第一线的师生生活之中,去发现这些冲突、管理这些冲突。再一个,尽量选择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工作,就是当我们有一些新的领域、我们还完全吃不准的时候,不要急于定新的制度,因为这样的制度有可能使你的工作扭曲。所以,一段时间,我们有一种文化来推动这件事情往前去延伸,像十一学校走班上课之后,教学班变成了不超过24个学生,这样在不增加老师编制的时候,过去教两个班的数学课,在今天十一学校需要教三个、四个、甚至五个语文教育班,才能够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因为学生没减、老师没加。刚刚推进这项改革的时候,我们没有在工作量的问题上跟老师们斤斤计较,因为十一学校的文化就是不计较,学校不要和老师去计较,不要因为这个老师少了一点工作量就怎么样,反过来也一样,老师也不要计较。我们慢慢弄清了到底应该怎么走,也就慢慢形成了一个适合的制度。

作为一个管理者还需要不断假设新的校园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一定会产生新的文化,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地去归纳、总结、提倡,这种文化可能会迷茫,甚至会走到岔道上去。所以说,我们怎么样及时抓住一些苗头、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炼出新的学校文化来慢慢让大家能够去接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管理者的任务。比如说,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理学生,就是我们当时的高二年级主任总结出来的。有一个学生因为和老师发生了一点误会,就在网上骂老师,有好多话非常出格,后来被发现,按照校规需要处分。但是,这个学生尽管想通了,他还向老师提出了要求,说能不能过两个星期再处罚我?因为他妈妈正在住院,他爸爸是军人,脾气非常暴躁。“等我妈妈出了院,你一块儿跟我父母谈话,这样我会有好日子过。”我们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接受了这个学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学生也非常棒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