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在柏林》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林是座文化名城,全年几乎都有文化节,常常眨 眼间街道就变成了舞台,行人变成了观众。
背景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简称二战, 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战火 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 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 民共伤亡9000多万人,千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把“他们的母亲”改为“她”好不好? 不好。原句揭示了老妇人和阵亡儿子之间
的关系,这种“他们的母亲”的代称更加直指 人心,失去儿子的极端痛楚更加显露无疑。
小说中两次写到“静”:“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 即车厢里平静了”,“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它们 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个“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慑,是外在的,第 二个“静得可怕”是深入人心的震惊和痛,是心在流血。
听完老兵的陈述,他们感觉到了战争的威胁正一天天逼近 他们:青壮年已经牺牲得差不多了,连后备役老兵也将奔赴战 场,如果老兵也牺牲了呢?是不是就轮到妇女或者儿童了?老 兵的话将战争的残酷赤裸裸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让人不能不 直面,直面的结果又是如此惨痛,因而“静得可怕”。
品味主旨
小说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 文题却是《在柏林》,有何深意?
Leabharlann Baidu
如何看待老妇人反复数“一、二、三”? 想象一下盖过车轮咔嚓声是怎样在数?
在战争中,老人接连失去了三个儿子,也是 她所有的儿子,因不堪丧子之痛,老人精神失常, “一、二、三”的数数声,既是对儿子的无尽思 念,也是对战争的血泪控诉。她在拼尽余生地数 着心中代表着三个儿子的“一、二、三”。
与老妇人的独自沉思数数不一样的是,作者 两次写到了小姑娘的笑,“不假思索地嗤笑起 来”“再次傻笑起来”,为什么?
句段分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 坐在他旁边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 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 声音盖过了车轮咔嚓咔嚓声。 这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出场 ,有外貌描写也有神态 描写,都极其简短,但又引人深思:老兵已经头发灰 白了,他将去往何方?老妇人虚弱而多病,为何出现 在列车上?“独自沉思”,难道她已经与外面的世界 绝缘,心中只有那盖过车轮声的“一、二、三”?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 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这是小说开头的一句话,短短的几十字, 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尽是”和 “几乎看不到”更是为小说的展开设下了伏 笔,暗示读者健壮的男子都去了前线,反映 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和下文中老妇 人的三个儿子都已牺牲相照应。
二战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为反动 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反法西斯力量为正义一方, 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历时6年,最终以美国、苏联、 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 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内容简介:
《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 的一篇微型小说,堪称名篇中的精 品,它以二战为背景,以一列从柏 林出发的火车上的小插曲为故事材 料,却以极小的篇幅来深刻反映战 争——这个人类永恒而又沉重的话 题,它那平静而不动声色的叙述中 包含着强烈的悲愤,但又始终没爆 发出来,反而更有感染力。
总结全文
美国作家奥莱尔,仅仅用不足400字写成的小 小说《在柏林》,文章短小精悍,侧面反映出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 击。其震撼力和冲击力足以使任何残酷的战争电 影逊色,文字的灵魂已经超过了动作的画面。作 者的笔写出了战争的血和泪,其写作的思路更是 令人拍案叫绝,开始的伏笔使读者迷惘,后来的 结局令读者心头一震,足以表现出文学的绝妙。
[美] 奥莱尔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中欧平原施普雷河入哈弗河 口处。柏林是德国第一大城市,有750年历史。2000年 成为新德国的新首都。柏林的建筑多姿多彩,蔚为壮观。
人们徜徉街头,随处可见一座座古老的大教堂、各 式各样的博物馆和巍然挺立的连云高楼。这些美不胜收 而又历尽沧桑、各具特色的建筑,使人强烈感受到柏林 的古典与现代、浪漫与严谨的氛围。
理清脉络:
认真阅读课前提示,思考其中的问题,然后再反复 诵读课文,根据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文章的内容。
想想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
片寂静,静得可怕”? 你还有哪些疑问?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一辆由柏林开出的 火车上,一位即将奔赴前 线的预备役老兵准备把她 瘦弱不堪而又神志不清的 妻子送往疯人院。
感受技法
小说的结尾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 前面的蓄势和铺垫,结尾时老兵满含血泪的控诉才 更显沉重。请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铺垫呢?
例如一开始老妇人让人不能捉摸的数数“一、 二、三”,一直到小说结尾处由老兵说出她是因儿 子相继死去而变疯的疯老太,而“一、二、三”正 是她失去的三个儿子的数字。
还例如一开始小姑娘们的嗤笑,当老兵说出真 相后车厢里的一片寂静。
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文章的背 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老妇人由痛心 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 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
可见,遭受到残酷战争戕害的不仅仅是列车 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 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家庭的缩影。
文章中心
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伤 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 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在这节看似平和的车厢里,有的人似乎忘记 了战争的阴霾,尤其是那两个小姑娘,或许是家 人的保护,让她们远离了战争的残酷,因而无知 地“嗤笑”和“傻笑”,形成悲喜对照,既为后 文老兵的陈述提供了契机,也为文末的“静得可 怕 ”起到了强烈的反衬效果。
老兵说:“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 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