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斜托轮调整法的原理
干燥机托轮位置的分析及调整

接 测不 准 , 可 以 从 托 轮 与 轮 带 的接 触 面 观 察 如 有
“ 八 字形 ” , 应 立 即予 以改正 。
( 2 ) 新 安 装 的或 者 大 修 以后 的托 轮 , 应 当按 照 筒 体 中心线 平行摆 置 , 不必 一律 摆成 斜 向 , 等 中心线
增大 , 甚 至烧 毁 。
或几对 托 轮 的歪 斜 角 , 可 以使 简体 在 自重 的作 用下 缓慢下 行 。具体 调 整方法 如下 。 ① 站在 托 轮基 础 上 观察 转 动 简体 的转 动情 况 ,
当转 动简 体朝人 体 方 向 向下 转 时 , 顶 托 轮 左 边 的顶
2 干燥机转鼓及托轮的受力分析
心线歪 斜倾 角进 行 调 整 的方 法 , 加 以调 整 。根 据干 燥 机转 鼓简 体 的转 向 , 适 当 的 调大 一 对 或 几 对 托 轮
的歪斜 角 , 可 以使 筒体 上行 。反 之 , 适 当的调小 一对
做 长 时间 的窜动 , 给轮 带和 托轮 表面 带来严 重磨 损 , 严 重磨 损挡 轮表 面 , 甚 至润 滑油 冒烟 , 拖动 电机 电流
干燥机 转鼓 筒体 托轮 的 中心线 如果 都平 行于 干 燥机转 鼓 筒体 的 中心线 , 简 体转 动 时 , 轮 带与 托轮 的 接触 处作 用着 2个 力 : 一 个 是 干燥 机 转 鼓 筒 体 回转
部分 重力 产生 的下 滑力 G, ; 另外 一 个是 由大齿 圈带
丝转 动简 体便 向右 窜 , 顶 托 轮 右 边 的顶 丝 转 动 简 体 便 向左 窜 , 站 的位置 换到 转动 简体 的另 一边 时 , 仍 然 面对 转动 筒体 , 调 整情况 与 刚才正 好相 反 。
调整回转窑托轮影响转窑轴线的相关机制

114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艺与技术中国设备工程 2017.08 (上)回转窑的筒体是保持着与水平方向形成特定的倾斜而装置在托轮上的。
因为回转窑的筒体自身的重力、基底下陷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筒体产生弯曲。
由于轮带、托轮的不均衡破损,尤其是轮带与托轮表面界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筒体沿着轴呈上下移动变化。
其中轮带与托轮表面界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产生的,譬如:回转窑的筒体的转速、温度变化、灰尘、油脂以及自身的使用磨损等诸多方面。
而这些影响因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便是完成了回转窑筒体的调整,然而在操作运转过程中还是存在上下窜动问题的可能。
但是当回转窑筒体是在短时间内出现小幅度的上下窜动,大致还能够维持稳定状态,就属于是正常现象,这时只需要做好轮带与托轮之间产生的局部磨损的防护。
然而出现了筒体沿一个方向长时间较大幅度的窜动,这就是不正常的现象,对此必须及时进行调整。
1 托轮在回转窑运行中的作用、工作原理回转窑主要是由六大关键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筒体、支承设备、传动设备、液压档轮装置、窑头以及窑尾。
其中支承设备属于是回转窑整个构造的基底,其也是由轮带、托轮部件、档轮部件、底座等小设备组成,同时其还是承载整个回转窑筒体以及筒内物资的全部重量;支承设备还能够对窑的定位产生辅助的作用,并且其装置的规范性关乎到回转窑筒体中心的准直。
轮带实际上是套在回转窑筒体上的一个大圆钢圈,这个轮带属于活套,能够取下来;而整个回转窑体的重量都是借助轮带来进行托轮的输送,还能够实现回转窑筒体在托轮进行回转。
除此之外,轮带还具有强化回转窑筒体刚性的功能,其种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箱形式的;另一种是矩形式的。
托轮属于支承设备的关键组成机件之一,其主要的功能是依托、承载着浮轮带、整个回转窑体重量,同时能够对筒体的定向渠道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
而托轮轴承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滑动轴承;另一种是滚动轴承。
实例和托轮调整

七、冬季回转窑托轮“翻瓦”
原因分析: 1、润滑油粘稠,运动阻力大,导致“翻 瓦”。 2、转窑前没有对轴瓦进行加热 3、压瓦螺栓松动或螺栓拧进的深度不够
解决方法: 1、冬季使用粘度低的润滑油 2、气温较低时,在转窑前要对托轮座进行 加热 3、检修时压瓦螺栓要紧固好,并做好螺栓 放退措施 注意事项:气温在0 ℃以下时,如果 停窑检修,球面座内的冷却水不要停,必 须停水时,用压缩空气降球面座内水吹出, 防止球面座冻裂。
筒体轴线水平直线度的测量
用经纬仪建立一个垂直基准面,在测量 平台上用标尺读取到各档轮带侧方中心点 的距离,消除轮带厚度、垫板厚度、轮带 直径等的影响因素,根据几何计算,可以 得到筒体垂直直线度的偏差
筒体轴线垂直直线度(斜率)的测量
用水平仪和塔尺建立一个水平基准面, 由带支座的标尺读取各档位于轮带正下方 最低点相对于水平基准面的高度差,消除 轮带厚度、垫板厚度、轮带直径等的影响 因素,除以两轮带读取点的水平距离,即 为回转窑筒体的斜率,根据几何计算,可 以得到筒体水平直线度的偏差。
一、2500吨生产线由于传动处振动 导致停窑
原因分析: 1、大小齿轮斜率不同,齿面接触长度过小 2、大小齿轮表面磨损严重 3、齿顶间隙过小或过大(窑墩下沉,筒体 垫板磨损) 4、无润滑油
解决方法: 1、调整斜率,齿面修整 2、大齿轮可翻面,小齿轮更换 3、托轮向内或向外推进,托轮座下加调 整垫,小齿轮整体内进或外撤,更换窑筒 体垫板。 4、按技术要求和种类加润滑油
十四、筒体裂纹
原因分析: 1、筒体制造缺陷 2、筒体焊接缺陷 3、筒体直线度偏差大,应力过大导致裂纹 解决方法: 1、选用锅炉钢板制作筒体 2、焊接后检查、探伤 3、回转窑测量水平直线度和垂直直线度,根据结 果调整筒体,保证筒体直线度。
球团回转窑托轮的调整

2 托 轮 的调 整 原 理
回转窑倾 斜安装 , 自重与 摩擦 产生 轴 向 力 ,又 因轮带与托轮轴线 不平行 而产生 附加
轴 向力 。较重的筒体位 置很难 固定 ,应 允许 沿 轴 向往 复串动 。为了使托轮 和轮带 工作表 面磨损均匀 ,也要求筒 体轴 向串动 。所 以 , 需 要 了解和掌握 托轮的调整原 理 。
维普资讯
球 团 回转 窑 托 轮 的调 整
新兴铸管重 型机械公司 李海 山
1 前 言
要保证 回转 窑机 械设 备 的长期 安全运转 ,关
球 团 回转窑是支撑 在托轮 上的 巨大 回转 键 问题 在于托 轮调整 。调整 托轮 的 目的 :一 体 。它 长期处于重载 、高温 、粉 尘 的恶 劣环 是维持 回转 窑轴 线 的直线性 ;二是使窑 体能 境 中 ,且 在两支点托轮 上长期 连续运转 ,是 沿轴 向正常往 复串动 ;三是 让各 挡托轮 均匀
2o 年 第 2 O6 期
维普资讯
但 当窑转动时 ,简体 就会缓慢 向下滑动 动 。原 因是 当窑运转时 ,轮带与托 轮的接触 处 受 力 情 况 发 生 了变 化 。 以 轮 带 为 对 象 ,其 低端 上 除 了受 平行 于 窑体 轴线 下滑 力F、法 向反
23 托 轮 的调 整 原 理 .
3)先 从 窑 尾 的 各 对 托 轮 开 始 调 整 , 以
如果把 托轮轴线 相对 于窑 轴线 在垂直面 顶丝 的旋转 角度控制 托轮 的移动量 ,每 次调 上的投影 不平行称为倾斜 ,在水平 面 的投影 整要在顶丝端部做 好标记 , 每次调整只允许 3 ~ 0 的微 量旋 动 ,在综合 观察 回转 窑运 0 6。 不平行称 为偏斜 ,那么托 轮 的调整 就是通过 8 调整托轮 相对位置 ,使得 托轮轴线 与 回转窑 行4 小时后才可进行下 次微 调 。 4)在 回 转 窑 慢 转 或 是 静 止 情 况 下 ,托 轴线在水 平面 的投影产生 偏斜 ,从 而产生使 窑体上 串的力 ;当它大 于窑体 白重 的下滑分 轮顶丝难 以旋动 ,因此调 整托轮一 般只能在 回转窑正常运行 时进行 。 力 时 ,窑体能上串 ,反 之使 窑体下 滑。 5)在 调 整 时 ,严 禁 利 用 受 力 最 大 的 托 控制 回转窑下 串就是通过将托 轮调斜 的 轮调整 ,否则容易使 窑体 迅速 向下或 向上 串 办法来 达到控 串的 目的 ,即根据窑 的 回转方 向,把托 轮轴线调斜一点 ,使其 与窑轴线呈 而 造成事 故 ,还 容 易使 托 轮 及轮 带 受 到损伤 。 6 )如果 挡 轮轴 承温 度 较 高 ,说 明 窑体 微小偏角 ,这就是控制 回转窑下 滑的基本 原 对 上 挡 轮 或 下 挡 轮 压 力 过 大 ,应榆 查 挡 轮 与 理 。根据 回转窑转 向调 整托轮 的正确方 向如 轮带 的接 触和托轮 轴承 止推盘受 力情况 。一 罔 3 示 所 般轮带 靠 上侧捎环 ,托 轮上侧止 推盘与轴 瓦 端间隙为零视为正常 。 3 托 轮 的 调 整 方 法 7 )调 整托 轮 几 种方 法 :两个 顶 丝 同量 回转窑在调整 时要根 据 回转 窑运转情 况 顶 进 同 量 退 出 ;一 个 顶 丝 进 ,一 个 顶 丝 退 ; 进行 全面的检查 ,然后制定调整方案 。调整 只进 退 其 中一 个 顶 丝 。
回转窑窜位调整

回转窑是水泥厂生产工艺中最关键的设备。
强大的热工负荷及连续生产的工作制度,对设备质量、操作工法的要求十分严格,其运行工况直接关系到全厂生产工艺线能否正常运行。
理论上讲回转窑筒体以3~4的斜度安置在托轮上。
托轮的中心线都平行于筒体的中心线,筒体转动时,会因其自身重量产生的下滑力而缓慢下行。
再加上压液挡轮的作用,窑会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处在上下“浮动”状态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防止轮带与托轮的局部磨损。
而实际上窑会因为许多原因不正常窜动,如基础沉陷不同,筒体弯曲使轮带与托轮接触不均匀,设备磨损,设备外型尺寸制造误差,特别是由于轮带与托轮接触面之间摩擦因数的变化,及托轮中心线不平行于筒体中心线,都会引起筒体的不正常上下窜动。
如果只在一个方向上较长时间窜动,则属于不正常现象,此现象会造成多种不良后果。
不良后果当托轮轴向力超过一定范围时,托轮的止推盘就会向轴瓦的端面施加力,造成端面不正常摩擦引起温升,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止推盘附近油膜,使轴瓦润滑状况不良,最终引起整个轴瓦温度升高。
受轴向力严重的托轮与轮带接触面不均匀,造成轮带与托轮局部磨损。
有时会在运转中出现托轮振动并在其表面及轮带表面出现轴向亮线,托轮也有时会出现转动变慢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因托轮轴向受力过大,托轮轴轴瓦端面与托轮轴止推盘产生剧烈干摩擦,从而造成运转中托轮的短暂停转,使轮带与托轮之间相互滑动而不是正常情况下的滚动并相互擦伤。
如果下窜力量过大会使液压挡轮过载,减少液压挡轮的使用寿命;如果上窜过快,在限位开关失灵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窑尾密封损坏等其它重大事故。
解决方法回转窑不正常窜动如忽视不管,窑工况就会不稳定,托轮也会经常异常发热,造成减产或停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有些厂因无法控制窑的正常上下窜动,直接将液压挡轮固定油泵停掉,这样因磨损会严重影响回转窑的寿命。
因此窑不正常上下窜一定要高度重视,查找原因,加以调整。
现就如何快速准确的、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使窑恢复正常“上下浮动”状态总结以下操作工法首先要通过全面检查、正确判断轴向推力最大的托轮。
起重机运行歪斜及其改善措施

式 中 、 卢 ——分别为斜齿轮节点 、齿顶 、齿根 的 卢、
螺旋角 ( ) 。; d h 、d 、d——分别为斜齿轮节 圆、齿顶圆 、齿根 圆的直径 ( m) m ;
P一 导 程 ( m) _ m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副螺旋导 轨能适 应加 工
() a 固定 导轨 () 动导轨 b活
几种不 同参数 的齿 轮 ,以
降低 成本 ,缩短周期。
2 现行 方法 .
图 l 螺旋导轨
高 ,向专业 厂家定 制 一副
螺旋导轨 需几 万元 ,而 非
斜齿轮螺旋线导程 的计算公式
tq = T/ t / =r P tn h w lP ( ) a3 1 P , d a 3 " / a/ = d/ n r d 3 1
专业单位 难 以加工 。本 研 究的 目的是 尽可能 地使 用
不利 。
相等 ; 轨道铺设得不合要求 ,如有斜度 或不平行等。对 于分别驱 动 的运行 机构 ,除上述 发 生歪斜 的 主要原 因
外 ,还有 :两边电动机 由于小车位置而引起负载不 同而 转速不等 ;两套机构启动和制动不 同步 ,或一端 电动机 和制动器发生了故障 。
( )对于分 别驱动的运行机构 ,利用 电动机 的机械 3
不仅使运行机构的电动机 和传 动装置的负载增加 ,更主
要 的是大大缩 短 了车轮 的使用 寿命。从工作 安全考 虑, 当车轮侧缘厚度磨 去 4 % ~ 0 0 6 %以后就不 能继续使用 , 否则会造成起重机出轨 的严重事故 。一 台正常运行 情况 下的 中级工作类型的桥式起重机 ,经过表面淬 火的车轮 可以使用 十年左右 ,但是在啃轨严重而工作又 十分 繁重
动机和制动器的不 同步工作。在排除 了这些人 为原因而 造成的运行歪斜 的前提下 ,在设计 方面还可 以采取 如下
回转窑筒体窜动超限的原因及处理

回转窑以筒体中心线与水平线呈3%~5%的斜度放置在托轮上。
在实际运转中,回转窑筒体在有限的范围内时而上、时而下地窜动,保持相对稳定,这种上下窜动是正常的。
窑体正常窜动,防止了轮带与托轮的局部磨损。
但是,如果窑体只在一个方向上作较长时间的窜动,给托轮与轮带表面造成严重磨损,甚至润滑油冒烟,拖动电机电流增大,甚至烧毁,就属于机械故障了。
1.原因分析下图中轮带托轮间力的分析示意图回转窑托轮的中心线如果都平行于筒体的中心线,筒体转动时,轮带与托轮的接触处作用着两个力:一个是窑体回转部分重力产生的下滑力G,其方向平行于筒体中心线向下;另一个是由大牙轮带动筒体回转产生的圆周力Q,其方向沿轮带切线且垂直于筒体下滑力,理论计算表明,这两个力的合力T仅是摩擦力F的1/2~1/8,不能克服轮带与托轮的摩擦力,因此筒体不会向下窜动。
如下图所示。
但是,由于轮带与托轮接触处产生了弹性变形而造成弹性滑动,致使筒体向下滑动。
为了控制筒体下滑,生产中把托轮中心线调斜一定角度。
如果安装时超过了这个托轮中心线需要调斜的角度值,筒体就会向上窜动。
也就是说,站在窑头面对出料端观察一台顺时针旋转的回转窑,窑体在右斜的托轮上旋转,其右斜角度过大,窑体必然上窜;角度过小窑体下窜。
轮带托轮间力的分析示意图长期运转后的回转窑,即使当初安装时完全无误,但由于基础沉陷情况不同,筒体弯曲和轮带与托轮不均匀磨损,特别是由于轮带与托轮接触面之间摩擦系数的变化,使窑体只在一个方向上作长时间窜动,必然会引起回转窑筒体的上(下)窜动超出极限值。
当一组托轮两侧的斜度相反,即将托轮摆置成新的“大八字”或“小八字”时,斜度相反就会产生相反方向的摩擦力,俗称抱间作用,这时如不及时调整,就会使轴承单侧受力,部分摩擦加剧,又会导致润滑油冒烟,拖动电机电流增大甚至烧毁的恶性事故。
2.处理方法回转窑筒体只在一个方向上作长时间窜动时,必须加以调整。
(1)托轮的调整方法①改变轮带与托轮表面摩擦系数。
托槽矫正的力学原理是啥

托槽矫正的力学原理是啥托槽矫正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矫正方式,其力学原理主要涉及到托槽的形状和材料特性以及附着在托槽上的矫正弓丝的力学原理。
下面将详细解析托槽矫正的力学原理。
1. 托槽的形状托槽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金属或陶瓷制成的小槽,通过托槽与牙齿之间的力的传递来实现牙齿的矫正。
托槽的形状对于实现理想的牙齿移动起着重要作用。
托槽一般呈现出一定的楔形,它的前部开口较窄,后部较宽,这样可以容纳矫正弓丝,并允许牙齿在矫正过程中发生旋转和倾斜。
此外,托槽的背面是一个圆弧形,可以减少对托槽表面的刺激和牙齿牙龈的损伤。
2. 矫正弓丝的力学原理矫正弓丝是通过托槽和牙齿之间的力传递来实现对牙齿的矫正。
矫正弓丝是一种弹性金属制成的细线,它的作用是给予牙齿施加适量的力以引导牙齿移动。
具体而言,矫正弓丝的力学原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形状记忆效应:矫正弓丝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即它可以在受到外力后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当矫正弓丝被固定在托槽中时,它会因为自身的弹性而产生回弹力,施加压力到托槽上。
这种压力会转移到牙齿上,从而实现对牙齿的移动。
(2) 弯曲强度:矫正弓丝的弯曲强度对牙齿矫正有很大的影响。
弯曲强度越大的矫正弓丝给予牙齿的力就越大,反之亦然。
根据牙齿的不同情况,矫正医生可以选择不同弯曲强度的矫正弓丝,以达到理想的牙齿移动效果。
(3) 载荷和载荷线:载荷是指施加在矫正弓丝上的力,而载荷线则是载荷分布的路径。
载荷和载荷线的选择也会影响牙齿矫正的效果。
在正常情况下,牙齿受到的载荷应该均匀分布在矫正弓丝上,这样可以减小牙齿和托槽的应力集中现象,并避免损坏托槽。
总体而言,托槽矫正的力学原理实际上是通过托槽和矫正弓丝之间的力传递来实现对牙齿的移动。
通过合理选择托槽的形状和矫正弓丝的力学特性,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牙齿进行精确矫正。
同时,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也是牙齿矫正的关键,他们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托槽和矫正弓丝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歪斜托轮调整法的原理带有吃力挡轮和不吃力挡轮的回转窑,普遍采用歪斜托轮调整法使回转窑筒体按所需要的规律上下往复窜动。
2.2.1.1歪斜托轮调整法的原理如图5a所示,当托轮的轴向中心线完全平行于回转窑筒体轴向中心线时,托轮与轮带在接触处的平均圆周线速度。
但是,当托轮轴向中心线调成与窑筒体轴向中心线歪斜一个很小的角度θ时,则托轮与轮带在接触处的平均圆周线速度。
它们之间的关系变成图5b所示的情况,托轮的平均圆周线速度方向与托轮和轮带横向中心线PQ也歪斜一个θ角。
将分解为一个横向平均分速度,s和轴向平均的速度,x,显然,s=v1,即与轮带的平均圆周线速度相等,方向也一致。
而托轮的轴向平均分速度,x迫使窑体与其同向缓慢地移动,由于周向弹性滑动总是存在的,所以窑体便作边回转边轴向的运动。
对于轮带上的某一点来说是一个螺旋运动,即所谓的“螺旋效应”。
而这一点的运动方向与相同。
a.托轮与窑体中心线平行b.托轮中心线歪斜图5歪斜托轮调整法的原理分析图为使窑筒体的位置稳定,就必须使轴向平均分速度,x等于窑体弹性滑动的下窜速度v x。
根据图5b所示的速度关系得:(23)将公式(15)代入到(23)式中,则有:(24)消去υ1后可得托轮轴向中心线的歪斜角θ为:(25)式中:θ就是保持通过调歪托轮所产生的上窜速度与窑体下窜速度平衡时托轮中心所调歪的歪斜角,单位为度。
其余符号同前。
托轮歪斜θ角之后,托轮两端轴承的中心其相对位移由图5b所示的关系可利用下式计算:e=Lsinθ(mm) (26)式中:e—两个托轮轴承中心的相对位移,mm;L—两个托轮轴承中心的跨距,mm;其余符号同前。
以不带液压挡轮的Φ3.5 m×145 m回转窑为例来计算托轮中心线最小的歪斜角θ和(26)式中的e。
Φ3.5 m×145 m回转窑的斜度为tgα=0.03502,cosβ=cos 30°=0.86603,μ=0.11,托轮材料为ZG55,轮带材料为ZG45,故取系数为0.001,回转窑筒体转速n1=1 r/min,将这些已知值代入到(25)式中便可计算出θ为0°00′57″。
托轮两轴承中心跨距L=1 500 mm,将θ值代入(26)式中,可计算出两轴承中心的相对位移量为0.42 mm。
对1 r/min左右的Φ3.5 m×145 m回转窑,只要将托轮的轴向中心线调斜θ=57″,由此产生的上窜速度便与下窜速度平衡。
这就是说,在这种情况理论上回转窑就能在某一轴向位置稳定运转。
因为这种方法是从速度平衡的角度出来分析的,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为速度分析法。
2.2.1.2歪斜托轮调整法托轮歪斜方向的判别托轮歪斜方向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方向调反,会加速窑体的下窜,甚至会发生掉窑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果将两挡托轮的方向调错,会造成轮带顶坏挡铁,加速磨损,过早失效。
如鲁南水泥厂Φ4 m×60 m预分解窑,曾发生过一夜之间轮带顶掉7块挡铁的事故。
托轮歪斜方向的判别基本上有三种方法:(1)速度分析法速度分析法就是将速度分解为径向速度或横向速度和轴向速度的方法,轴向速度υx的方向就是窑体的窜动方向,托轮轴向中心线KL的方向就是托轮应该歪斜的方向,参见图5b。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易发生错误,所以比较稳妥可靠。
但比较复杂,一是需要绘图,二是需要有一定的矢量分析知识。
对一般工人来说,判别就有一定困难。
(2)经济判别法——面对轮带法观察者面向轮带,托轮和轮带接触处的圆周线速度在水平面投影方向指向窑体的中心方向,若窑筒体需要向下窜动,即向观察者的右臂方向窜动,则托轮的轴向中心线应向以托轮轴向和横向交叉中心点C为轴心的顺时针方向偏斜。
若窑体需要向上窜动,即向观察者的左臂方向窜动,则托轮的轴向中心线应向逆时针方向偏斜一个θ角,如图6所示。
(3)仰手律判别法经验判别法虽然比速度分析法简单一些,既不需要绘图,也不需要失量分析的过多知识,但用起来不太方便。
因为托轮轴向中心线围绕C点的歪斜方向离开了人体,所以很容易搞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窑体的窜动方向、窑体的转动方向和托轮轴向中心线应该歪斜的方向集中在人的两只手上。
不管用左手还是右手,手心都要向上,即仰手判别。
人们把这种方法的规律称为仰手律。
利用这种方法判断托轮轴向中心线应该偏斜的方向时,首先将双手握紧,大姆指直伸,手心向上,即仰手,如图7所示。
然后,将大姆指指向窑体需要或使其要窜动的方向,其余四指卷曲的方向与窑体的回转方向相同,则四指中间关节顶点的连线1便与大姆指平行的窑体纵向中心线2交成一个角度θ,斜线1的歪斜方向就是托轮轴向中心线应该歪斜的方向。
注意,在调整托轮时,同一档两个托轮轴向中心线的歪斜方向必须一致,参见图5b。
在使用仰手律来判别托轮轴向中心线的歪斜方向时,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左手或右手的选择问题。
若将手选择正确,一般就不会出现错误。
否则,就会导致全错。
将大姆指平行于窑体中心线并指向其需要窜动的方向,若窑体绕中心线顺时针方向转动就用右手参见图7b,若窑体绕其纵向中心线逆时针方向转动就用左手,参见图7a。
用这种方法来判别托轮轴向中心线应该歪斜的方向十分简单,而且还特别容易记忆,所以应用非常广泛图6托轮轴向中心线歪斜方向的判别a.左手仰手律b.右手仰手律图7仰手律2.2.1.3采用歪斜托轮调整法应注意的问题歪斜托轮调整法对控制回转窑筒体的窜动是非常有效的,操作也比较简单,所以应用特别广泛。
但由于管理疏忽,往往将托轮调乱,造成窑筒体同心度偏差过大,各挡受力不合理或不均匀,导致托轮和轮带磨损过快,托轮轴承烧瓦,托轮和轮带掉碴、掉块,严重时裂断、筒体和托轮的负荷增大等。
如淮海水泥厂Φ5.8 m×97 m回转窑,四挡支承,曾因托轮调乱,筒体直线度严重超差,造成托轮轴承长期高温不下,严重时烧瓦,托轮边缘已断裂,筒体在轮带两侧也发生多道裂纹等。
将窑体找正后,托轮稍加处理,多年的托轮瓦温过高严重影响生产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因此,指出采用歪斜托轮调整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调整挡位选择对安装的新窑,托轮的调整应从入料端档的支承开始,尽量使窑体出料端或烧成带附近的各挡托轮的轴向中心线与窑体中心线保持平行,尽量避免在靠近大齿圈的支承上进行调整,如图8所示图8托轮调整时的合理档位顺序利用负荷最大挡的托轮进行调整,如带多筒冷却机回转窑的热端第一挡托轮,虽然调整见效快,使窑体能够迅速窜动,但调整时容易出现事故,同时托轮、轮带、托轮轴和轴瓦等机件均易损伤,因此尽量不用。
(2)应在运转时调整调整托轮时,应在窑运转的情况下进行。
否则,是调不动的,容易破坏机件或工具。
顶动轴承下座的顶丝,每次只允许转动30°~60°,以达到微小移动的目的。
移动的距离按下式计算:(27)式中:Ω—顶丝拧动的角度,°;t—顶丝的螺距,mm。
在调整时,对同一个托轮两侧的轴承组,必须保证上进下退或下进上退,目的是保持托轮的中心位置C点不变。
上式中的轴承下座移动的距离l应等于由(26)式所计算的两个轴承相对位移量e 的一半,即:(28)将(28)式代入到(27)式中,则得:(29)在同一挡中的另一个相对的托轮两侧的轴承下座,将其顶丝拧动相同的角度,也必须保证下进上退或上进下退,以使两个托轮的轴向中心线歪斜方向相同,如图9所示。
a.托轮调整之前的位置b.托轮调整后的位置图9托轮调整前后的方位向窑筒体中心线方向移近的托轮轴承下座顶丝应拧紧,而远离的托轮轴承下座顶丝应拧松,然后采取措施或靠轮带推力使下座外移,直至与顶丝端头紧密靠严。
(3)托轮最大歪斜角度的限制在调整托轮时,托轮的轴向中心线歪斜角度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15′以下。
有的资料〔5〕规定不超过30′,根据笔者的经验,此值过大。
现以Φ3.5 m×145 m回转窑为例,L=1 500 mm,则e =1 500 Sinθ=1 500 Sin30′=13.09 mm,l=6.545 mm。
这样就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评述。
(4)不允许采用的调整法在调整托轮时,不允许出现“大八字”和“小八字”的形式,见图10所示。
相邻两挡支承装置的托轮轴向中心线歪斜方向相反,从投影面上看,托轮的轴向中心线对窑体横向形成两个“八”字形。
因为这个八字的一撇一捺距离较大,故称为大八字调整法,如图10a所示。
如果相邻两挡托轮轴向中心线的歪斜角度相同,但因为歪斜方向相反,所以它们产生的轴向分速度υ2,x方向亦相反,故对窑筒体的窜动力互相平衡掉了。
这样,一是从窑体的窜动角度来说等于没调;二是会产生许多不利的作用。
如加速轮带两侧及挡铁或挡圈的磨损;严重时会把挡铁或挡圈顶掉,造成重大的设备事故,如前述鲁南水泥厂的实例;因为通过轮带对筒体的作用力方向相反,使筒体在两跨之间增加了拉伸应力,容易引起断裂事故;增大了托轮轴端或轴根挡圈或止推环与滑动轴瓦端面的作用力,对滚动轴承则增大了止推轴承的负荷,其结果都要缩短它们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出现事故;对托轮和轮带本身也极为不利。
对同一挡两个托轮而言,其轴向中心线的歪斜方向相反,与窑体轴向中心线对称形成一个“八”字形。
因为这个八字仅局限在一挡支承中,其一撇一捺又较近,所以称为“小八字”形调整法。
如图10b所示,如果两个托轮轴向中心线的歪斜角度相同,则它们所产生轴向的速度V2,x大小相等,而方向恰好相反。
这样,一是对窑体的轴向窜动来说互相平衡,等于没有调整;二是同样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如会使轮带产生附加的扭曲变形,托轮和轮带的接触面积减小,负荷增大;托轮轴端或轴根止推坏与轴瓦端面的接触压力增大,怀北水泥厂Φ3 m×48 m的回转窑曾发生将轴瓦侧面全部磨光的事故。
对筒体而言,由于轮带偏斜,不仅增大了挡铁或挡圈的负荷加速磨损,而且筒体会产生局部弯曲应力等。
当其严重时就会引发事故。
以上所讨论的都是在假定托轮轴向中心线歪斜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歪斜角度不同,则所产生的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不利影响更大。
这两种不正确的托轮调整法虽然不允许采用,然而由于认识不足,经验不够,在许多水泥厂还屡见不鲜。
如江西水泥厂Φ4 m×60 m回转窑就曾经出现过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非常现象,一时还都难以解释,即厂里所说的“怪现象”。
(5)在特殊情况下不许调整没有辅助传动的回转窑,或者有辅助传动但忘记翻窑,较长时间停窑以后,由于窑体自重会引起“载荷弯曲”,由于筒体上下温差还会引起“热弯曲”,因下暴雨会使运转着的窑体发生“突然弯曲”,在重新起动时或正在运转时都会造成一个或几个托轮与轮带不接触的现象,严重时会脱开10~20 mm。
遇到这些特殊情况时,千万不要急于调整托轮,应使回转窑继续运转,一般经过2~3班后窑体便会自行恢复直线度,脱开的托轮自然与轮带重新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