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与新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与新方法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与新方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过敏和可逆的气道阻塞为特点。

它会导致气道收缩、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将讨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及其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首先,个体化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新趋势。

不同的患者对于哮喘症状的反应和药物治疗的反应是不同的。

因此,个体化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和临床特征,医生可以制定出针对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生物制剂是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生物制剂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的用于治疗疾病的制剂。

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生物制剂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和修复气道上皮屏障等机制来改善病情。

例如,抗白细胞介素-5 (IL-5) 抗体类药物可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减少气道炎症反应。

而抗免疫球蛋白 E (IgE) 抗体类药物则可以降低过敏原与IgE 的结合,减少过敏反应。

这些生物制剂的应用为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此外,基于精准医疗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精准医疗是指根据个体的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来指导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效果。

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通过基因检测可以获取患者的基因信息,从而确定哮喘的遗传风险、药物代谢能力和药物效应等方面的特征。

根据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制定出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新型的吸入器设备也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传统的吸入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不便、剂量不准确等。

而新型的吸入器设备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传递药物,减少了溶剂和外源性污染物的吸入。

这不仅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效果,还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心理社会支持的应用也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社会隔离等问题。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一系列的最新进展。

本文将围绕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以期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1.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肺功能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查的综合评估。

最新的诊断进展包括:- 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通过进行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测试,如肺功能测试和支气管激发试验,从而确定气道高反应性的程度,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 鼻子和副鼻窦炎的评估:最近的研究表明,鼻腔和副鼻窦炎症与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很强。

通过对鼻腔和副鼻窦的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2.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包括控制症状、预防发作和长期管理等方面。

最新的治疗进展包括:-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和剂量的个性化调整,能够更好地控制症状并减少发作。

- 免疫治疗:最近的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具有潜力。

包括过敏原免疫疗法和生物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方法,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症状。

- 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正不断取得突破,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白细胞介素等。

这些药物的研发和使用,将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3. 预防和管理策略除了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预防和管理策略也是关键的研究方向。

最新的预防和管理进展包括:- 环境因素的干预:最新研究强调了环境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室内过敏原和职业暴露等。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症状和发作次数。

- 运动和身体活动:过去认为运动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发因素,但最新的研究表明,适度的身体活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是有益的。

运动计划和呼吸锻炼等,可以增强肺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气道高反应性测定、鼻腔和副鼻窦炎的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潜力、气道活性药物的研究等。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与展望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与展望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与展望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

它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和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过去几十年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诊断方面,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检查以及特定的标志物。

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流感样症状,例如咳嗽、喘息和气促等,尤其在夜间或清晨更加明显。

肺功能检查中的峰流速和肺活量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此外,IgE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可以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辅助指标。

然而,目前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发展更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

在治疗方面,支气管哮喘的目标是通过减轻症状、预防急性加重和改善生活质量来达到疾病控制。

目前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型类固醇、抗白细胞介素和抗IgE等药物的使用。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和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非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包括避免诱发因素、定期锻炼、合理的膳食和充足的休息等。

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依然有一些新的方向和挑战。

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早期诊断的方法,以便早期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一些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血清过氧化氢酶、各类细胞因子和可测量气体等。

这些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实现。

其次,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目前的治疗主要针对炎症和气道收缩,但对于病因的干预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未来的研究可能着重于研究病因相关的基因、环境和免疫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后,我们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改进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例如,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和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可能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通常基于以下症状
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 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 ⑴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⑵ 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 容积(FEV1)增加12%以上,且FEV1增 加绝对值>200ml ⑶ 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 率≥20%。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
0
0
以往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层2)患者首次达到良好控制的周数
使用舒利迭®ACD使患者更早实现哮喘控制
使用舒利迭®ACD使患者应用较小剂量激素即可 达到哮喘控制
0
第1阶段获得良好控制的 患者百分比
未使用激素 (层1)
低剂量 ICS (层2)
中等剂量 ICS (层3)
80%的患者达到指南定义的哮喘良好控制
吸入 2 激动剂前
Volume (L)
(或FEV1增加 绝对值>200ml)
时间 (秒)
01
02
03
04
05
哮喘诊断-肺功能的可逆性实验
哮喘评价- 肺功能指标 (使用峰流速仪)
FEV1 - % 预计值
PEFR- 晨间和晚间值及变异率
诊断哮喘-其它指标
血嗜酸细胞计数 血清 IgE
一般不用来诊断
皮肤过敏原实验 对发现过敏原很有帮助 RAST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42
%
以上的患者从未进行过肺功能测试
45


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

支气管哮喘治疗策略的进展与挑战

支气管哮喘治疗策略的进展与挑战

支气管哮喘治疗策略的进展与挑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策略的进展与挑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维持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三个方面,讨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策略进展与挑战。

首先,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基础。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短效抗胆碱剂(SAMA)是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物,能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然而,在长期维持期间,全球指南推荐长效控释β2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剂(LAMA)作为治疗的首选。

LABA和LAMA的联合使用在控制支气管痉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糖皮质激素(ICS)是控制炎症的重要药物,对于中重度哮喘和高风险患者尤为重要。

ICS与LABA的联合使用已成为哮喘的标准维持治疗策略。

此外,在合适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使用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孟鲁司特钠埃奥替尼联合治疗,以进一步减少和控制哮喘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患者遵循治疗方案的意愿和能力不同,可能导致药物使用的不规律,从而影响疗效。

此外,一些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也可能限制一些药物的应用。

因此,对于特殊人群的个体化治疗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其次,维持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维持治疗即长期使用药物以维持哮喘症状的缓解和疾病的控制,对于减少急性发作的发生和降低哮喘相关的死亡率至关重要。

尽管如此,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达到良好的症状控制和炎症控制。

因此,改善患者的维持治疗依从性,提高哮喘症状评估和疾病控制水平,是当前治疗策略中的关键挑战。

最后,个体化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疗效反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已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基因组学等新技术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然而,个体化治疗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昂的成本、基因测试技术的不成熟以及对治疗的应答预测能力的局限性。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洪建国2010-12-19 11:32(一)定义什么是哮喘呢?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下定义。

1、哮喘: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哮喘的生理学变化就是可逆性气流受限;从病理学角度来讲,一定要有炎症性细胞浸润,然后有气道的重构;从病因学角度来讲,遗传易感性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才能够产生;对于儿童来讲,触发哮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接触花粉或者什么其他东西就会引发哮喘,而且这种触发因素易变(与年龄相关);从临床学角度来讲,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为他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变的。

所以,哮喘可以认为是一种临床的综合症,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3、哮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也就是说:①气道炎症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病理基础;②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③炎症是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④哮喘将通过抑制炎症而得到控制。

(二)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在这次指南中很明确的提出以下几条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 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后15分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2)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芬1770-1827
第2页/共98页
第3页/共98页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第13页/共98页
诱导痰中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林挺岩 陈湘琦 李志鹰 吴峰 刘青 陈丽敏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在哮喘中的发病机制以及诊疗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E)测定33例哮喘患者诱导痰的上清液及血清中IL-13、TNF-α,同时用肺功能仪测定FEVı%pre及计数痰涂片中的嗜酸粒细胞,与20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IL-13、TNF-α与痰炎症细胞及 FEVı%pre的关系。结果:①哮喘组痰LogIL-13的浓度2.09±0.25pg/ml、嗜酸粒细胞/白细胞%(EOS/Leu%)15.8±5.7%、痰TNF-α浓度58.38±13.28pg/ml高于对照组的LogIL-13的浓度1.71±0.19pg/ml、EOS/Leu%1.6±0.4%和TNF-α浓度15.20±4.99g/ml有显著差异;②哮喘组痰LogIL-13浓度与痰内EOS/Leu%呈正相关(г=0.823,p=0.000),与FEVı%pre呈负相关(г=0.752,p=0.000)。结论:哮喘发作时IL-13、TNF-α浓度及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提示IL-13可能通过对嗜酸粒细胞的调节从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同时IL-13参与哮喘呼吸道炎症及其呼吸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 主题词 哮喘/病理生理学 哮喘/诊断 白细胞介素13/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α/代谢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试验结果
塞曲司特可使哮喘得到很好控制
结论
塞曲司特与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比较
有效增强激素抗炎作用
有效降低哮喘咳嗽咳痰
降低激素用药量,从而降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 第一个疗效好副作用低的TXA2受体拮抗剂
塞曲司特的特点
吸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持续期哮喘的一线药物。但随着吸入激素剂量的增加,其疗效增加的速度减慢,而不良反应的增加明显,即疗效/不良反应比值降低。
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和支气管高反应性为特征。 平喘药物是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 GINA 将哮喘定义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这改变了过去对哮喘的认识,也转变了哮喘治疗的策略。 近十余年哮喘的研究在遗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管理和教育等有了长足的进步。研发了一些新的的抗炎或平喘药物,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哮喘方案和策略。为进一步控制哮喘症状、改善哮喘患者的预后提供了可能。
01
02
01
治疗前(未用药) 哮喘病人严重度分级诊断标准
*
预计值的80% PEF正常 变异率<20%
≤ 2次/月 无症状
<1次/周 间歇发作
一级 间歇发作
≥预计值的80% 变异率20-30%
>2次/月
1次/周 但<1次/日
二级 轻度持续
>预计值的60% <预计值的80% 变异率>30%
>1次/周
每日有症状 每日应用β2激动剂 发作时影响活动
1
2
能减轻甚至完全缓解哮喘或鼻炎的症状;
减少甚至停止其它对症治疗药物;
能预防哮喘症状恶化或过敏性鼻炎转化为 哮喘;
使病人的免疫系统趋于正常,疗效长久, 达到病因治疗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症状包括喘息、呼吸急促、咳嗽等。

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性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的治疗、避免致敏因素等。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可以通过针对支气管哮喘的免疫机制,达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例如靶向免疫球蛋白E(IgE)的单克隆抗体、靶向IL-5的单克隆抗体等。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例如靶向Th2免疫反应的药物、靶向IL-4和IL-13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减少哮喘的炎症反应和症状。

支气管热凝治疗:支气管热凝治疗不仅适用于COPD的治疗,也可以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通过利用高频电流加热、凝固病变的支气管黏膜,从而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扩张支气管等治疗效果。

支气管神经阻滞治疗:支气管神经阻滞治疗可以通过阻断神经传导,减轻支气管收缩和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总的来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新型的治疗手段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优化治疗方案。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

GINA2006将5岁及5岁以下儿童的喘息分 为三类: 暂时性早期喘息 持续性早发喘息 晚发喘息(哮喘)
各种婴幼儿喘息的特点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6
暂时性早期喘息 好发于3岁前儿童,常与早产及父母吸烟有关 持续性早发喘息(3岁前) 有典型的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喘息反复发作 2岁前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2岁后多为其它病毒感染 无明显的患者或家族过敏史 大多患儿的症状会持续至12岁
2005年
2006年
获得哮喘最佳控制---
良 好 控 制
完全控制
GOAL
哮喘治疗目标——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
哮喘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2006 GINA:哮喘治疗目标
2006 GINA:哮喘治疗模式
以哮喘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治疗模式
2006 GINA
治疗以达到哮喘控制
监测以维持哮喘控制
评估哮喘控制水平
Th1
Th
Th1
Th
正常
哮喘
IFN-
IL-4 IL-5
肥大细胞
IgE
各种炎症因子 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2
致敏原
平滑肌收缩,粘膜水肿,粘液腺分泌亢进
哮喘发作
IgE-I型变态反应
IL-5
1
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存活
2
嗜酸性粒细胞碱性蛋白,过氧化酶
3
气道慢性炎症与高反应性
4
IL-5-嗜酸性粒细胞
肺功能检查
01
诊断哮喘
02
哮喘评价 气流受阻导致 的各种症状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进展及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进展及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进展及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近年来,针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新进展不断涌现,包括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康复治疗等多个方面。

药物疗法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基础。

传统的支气管扩张剂和类固醇药物在控制症状和预防急性发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近年来,新型的药物疗法逐渐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如来那度胺、蒽醌酮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反应和控制炎症过程,有望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免疫疗法通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调节免疫反应,改善支气管炎症状况。

目前,免疫疗法主要以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为主,包括变态反应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

这些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或阻断免疫反应,减少过敏原对机体的损害。

此外,康复治疗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也有重要作用。

康复治疗包括体育锻炼、支气管哮喘教育和心理支持。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身体素质,增加机体对应激和炎症的耐受性。

支气管哮喘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正确使用药物,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

心理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的进展,近年来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气道炎症分型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类型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个体化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进程,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这些研究希望能够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在支气管哮喘研究中也有潜力。

基因治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到机体中,以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

细胞治疗则利用自体或异体干细胞或成体细胞进行治疗,以修复受损的组织和恢复正常功能。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治疗在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和康复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和气急,这些症状常受到气候变化、刺激物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是控制支气管哮喘的关键。

一、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和肺功能检查。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和诱因等情况。

其次,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听诊患者的肺部和心脏,以寻找呼吸音和其他体征的异常。

最后,肺功能检查是确诊支气管哮喘的关键。

常用的肺功能测试包括肺活量、峰流速、哮喘的可逆性检测和气道高反应性的评估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患者的肺功能状态,评估炎症水平和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

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1. 通气道管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此,通气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避免接触气道刺激物,如细菌、病毒、过敏原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常用的药物包括长效β2-激动剂、糖皮质激素(ICS)、抗白三烯类药物和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等。

长效β2-激动剂通过扩张气道平滑肌,减少支气管收缩,从而改善呼吸。

ICS能够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过敏反应,有效控制炎症和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

抗白三烯类药物和抗嗜酸性粒细胞药物通过减少气道炎症反应,改善慢性炎症对气道结构的影响,减少症状和发作的发生。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状况,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疗效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教育和自我管理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教育和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了解疾病的本质、诱因的避免、药物的正确使用和急性发作的处理等。

此外,定期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教育和自我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三、支气管哮喘的最新进展1. 精准医学随着基因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精准医学正逐渐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

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有3.4亿人患有这种疾病。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憋气、胸闷、咳嗽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窒息。

现在,对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诊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可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以及特殊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诊断方法:•病史:了解患者病史可以发现哮喘的诱因和加重因素。

•物理检查:检查哮喘患者胸部的呼吸音、共鸣音等以及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等。

•肺功能测试:包括呼气峰流速、肺通气功能、肺容量等检查。

•气体分析:通过检测呼出气体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来评估肺功能状态。

•过敏原检测:了解哮喘患者对哪些过敏原敏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目前,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类:•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急性呼吸困难时的紧急治疗。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配合类固醇使用可以降低支气管炎症。

•类固醇:可以减轻支气管炎症和缓解哮喘症状。

•细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扩张细支气管,缓解症状。

•抗白细胞介质抗体:抑制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可以改善哮喘或者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通过各种物理手段,改善患者的呼吸和肺功能,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呼吸康复训练:通过肺体积训练、呼吸肌力训练等来增强患者的呼吸能力。

•气管扩张:通过消除气道粘液、扩张气道,来增加肺活量和活动度。

•氧疗:适用于患有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患者。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来缓解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患者特异性过敏原进行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刺激人体自然免疫系统来改善哮喘症状。

预防预防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预防支气管哮喘的方法:•避免过敏原:防止过敏原进入呼吸道,如烟雾、粉尘、花粉、宠物毛发等。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脆性哮喘
分I型和II型,其特征: (1) 可无明显触发因素,在数分钟(I型),至
数小时(II型)内发作; (2) 长期口服或吸入激素治疗不能防止其急性
发作; (3) 间歇期肺功能可能正常; (4) PEF变异率大(夜间、凌晨); (5) 危险因素:包括特应性、突发的食物不耐
受,心理社会因素等。
慢性难治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哮喘控制成功的目标
最少或没有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最少的哮喘发作 没有因急诊去看病或去医院 最低限度地需要缓解药物 体力活动和运动不受限 肺功能接近正常 最少或没有药物副作用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
是由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存在持续性,“固定性”气道阻塞, 特征:
(1) 肺功能进行性下降; (2) 口服糖皮质深素无效:部分抵抗或 依赖;
致死性哮喘
(1) 发作过需气管插管的呼衰; (2) 伴有呼酸; (3) 在长期口服激素下仍有≥2次因哮喘
发作而住院; (4) 有过≥2次哮喘并发气胸或纵隔气肿。 (5) 危险因素:血EOS↑↑,PEF波动率↑↑,
Ⅲ级中 度 每日有症状,发作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PEF或 FEV1>60%,<80%预计值,PEF变异率>30%
Ⅳ级严 重 症状频繁发作,夜间哮喘频繁发作,严重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受限, FEV1<60%预计值,PEF变异率>30%
哮喘急性发作的分度
轻度 步行、上楼时气短;可平卧;讲话连续 成句;可有焦虑;无出汗;呼吸频率轻 度增加;常无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 吸气末散在哮鸣音;P <100次/分;无奇脉;

128.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128.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呼吸内科
哮喘是常见病
哮喘病的危害

反复发作,导致阻 塞性肺气肿、慢性 肺源性心脏病,甚 至引起呼吸衰竭和 循环衰竭
如音乐大师贝多芬

引起猝死(包括临 床症状不严重的所 谓“轻度”哮喘)
如著名歌星邓丽君
哮喘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支气管哮喘虽然不能根 治,但只要给予及时诊 断和科学的治疗,可以 得到完全的控制,像正 常人一样地生活、工作 、学习和运动
GINA 2003年
严重度
Step3 中度持续
每日控制用药 吸入激素200-1000g BDP或等剂量的其它激素 加上长效吸入型2受体激 动剂
200–400 µg
100–250µg
400–800 µg
250–500 µg
> 800 µg
> 500 µg
应根据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来决定给予药物的剂量,这是最重要的。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2002年)
吸入长效2激动剂
沙美特罗

福莫特罗

高脂溶性药物
通常20-30分钟起效 维持时间达12小时 2受体选择性最高 剂量效应曲线平坦 (非浓度依赖型)
慢性炎症
结构改变
时间
Barnes PJ
哮喘时支气管病理改变
基底膜增厚 平滑肌增厚、肥大 血管扩张 粘液腺 增生肥厚
上皮脱落 粘液栓
粘膜水肿粘膜 下嗜酸性细胞 中性粒细胞浸 润
哮喘时支气管病理改变
normal
asthma
G lobal IN itiative for A sthma
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的创议
9气雾剂的四步吸入法(三)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

目前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我国约有3000万人罹患哮喘,有资料表明多个国家的哮喘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

积极采取有效的哮喘控制措施会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减轻家庭负担。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诊治进展1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进展1.1临床诊断标准:①气急、喘息、胸闷、咳嗽等反复发作;②发作时双肺存在哮鸣音,并且以呼吸相为主,可为弥漫性或散在性,呼气相则显著延长;③在接受治疗后症状好转或自行缓解;④未合并气急、胸闷、喘息等其他疾病;⑤无典型的症状至少需要符合下述中的一条:支气管激发试验与运动试验结果为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为阳性(用药后FEV1增加12%以上且其绝对值超过200mL)、PEF(呼吸峰流速)一天内的变异率超过20%[3]。

1.2非典型哮喘的临床诊断此类哮喘患者无典型的哮喘症状,难以得到及时的诊治。

近些年,普遍公认的将非典型哮喘分为以下几种:1.2.1咳嗽变异性哮喘:这种哮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通常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断要符合以下几点:①咳嗽持续2个月以上,呈发作性,多见于夜间、清晨;②临床相关检查发现肺部无阳性体征,放射检查的结果正常;③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阳性,24h 呼气峰流速上下波动幅度在 20%以上;④强的松等平喘止咳治疗2周后症状明显好转[4]。

1.2.2老年性哮喘:老年性哮喘指的是年龄≥60岁的人群新发的哮喘,其诊断标准与其他年龄哮喘的诊断大致相同,在采集病人的详细病史和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后方可进行诊断。

24hPEF(峰流速仪)变异率可辅助诊断,若PEF超过25%或者FEV1增加12以上即可做出确诊。

1.2.3阿司匹林哮喘:较多的研究者发现在应用阿司匹林后,还原酶的功能受到抑制,使得气道黏膜内炎性介质引发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本文将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重点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们将重点关注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也将对支气管哮喘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引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AHR)、气道重塑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气道炎症: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气道炎症,主要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参与。

这些炎症细胞和介质相互作用,导致气道壁肿胀、黏液分泌增多、平滑肌收缩等病理改变,进而引发哮喘症状。

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如变应原、冷空气、运动等)的过度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由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和气道炎症共同引起。

近年来,研究发现气道神经调节异常、氧化应激等也可能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气道重塑:长期反复发作的哮喘可导致气道重塑,表现为气道壁增厚、平滑肌增生、黏液分泌增加等病理改变。

这些改变使气道变得更加敏感,进一步加剧哮喘的发作。

目前认为,气道重塑可能与气道炎症的持续存在、生长因子和蛋白酶的异常表达等因素有关。

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T>19的患者为WC(well-controlled);
ACT=16-19的患者为NC(not well-controlled ); ACT<16的患者为PC(poorly controlled).


我国《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介绍(一)


ERS和ATS的专家共识及GINA对难治性哮喘 的定义,其核心是强调“难治性”,所以目前 的定义是对难治性哮喘临床治疗反应特性的定 义 专家共识对其的定义: 采用包括吸入激素和长效β2激动剂两种或 更多种的控制药物规范治疗至少6个月仍不能 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
2
1
药物治疗是否充分, 用药的依从性和吸入 技术的掌握情况
3
反复评估患者的控制 水平和对治疗的反应
临床评估程序
与具有咳嗽、呼吸 困难和喘息等症 状的疾病鉴别诊断
是否存在未去除 的诱发哮喘加重的 危险因素
6
进行相关检查判 断是否存在相关或使哮 喘加重的合并疾病
4
5
我国《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介绍(七)


难治性哮喘患者往往需要同时给予大剂量ICS 及口服激素治疗 常用的大剂量ICS是指每日吸入:
二丙酸倍氯米松 布地奈德 丙酸氟替卡松 1000μg-2000μg 800μg-1600μg 500μg-1000μg

需要口服激素的情况:
(1)慢性未控制和急性加重的哮喘患者,应先给予较大剂量口服 控制症状,再逐渐减量至最低剂量维持; (2)给予大剂量ICS维持治疗,仍有频繁间歇哮喘发作; (3)平时口服维持剂量的激素,加重时需较大剂量的口服激素者。
难治性哮喘病理生理:

炎症机制 气道重塑 遗传因素 糖皮质激素反应性
我国《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介绍(五)
依从性差
肥胖
呼吸道感染
烟雾暴露 危险因素 社会和心 理因素 胃食管 反流 药物性
上气道病变
环境致 喘因素
我国《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介绍(六)
判断是否存在 可逆性气流受限 及其严重程度
我国《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介绍(二)


主要特征: (1)持续性或近于持续(每年半数以上时间)口服激素治疗; (2)需要高剂量吸入激素治疗。 次要特征: (1)每日除吸入激素作为控制药物外,需加用长效β2激动剂或茶碱/ 白三烯调节剂; (2)需要每日或近于每日使用短效β2激动剂缓解症状; (3)持续性气流受限(FEV1<80%预计值,PEF日变异率>20%); (4)每年1次或以上急诊就医; (5)每年3个或以上疗程口服激素治疗; (6)口服或吸入激素剂量减少25%即出现加重; (7)既往有致死性哮喘事件。
符合1项或两项主要特征和两项次要特征即可诊断。
我国《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介绍(三)
难治性哮喘临床表现类型:

激素依赖性/抵抗性哮喘 脆性哮喘 致死性哮喘
既往相关术语:难治性哮喘、难控制性哮喘、激素 抵抗或激素依赖性哮喘、脆性哮喘、致死性哮喘
我国《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介绍(四)

什么是联合治疗的最佳策略? 足够剂量的规则维持治疗,以实现高水平 的哮喘控制?
还是
低剂量的联合药物维持,同时作为缓解药 物,即患者出现症状时还给予额外治疗 (SMART)?
哮喘管理(一)
患者
必须理解医 生的建议
必须正确用药
必须知道通过治疗 可以期望得到什么
医生
治疗

哮喘管理(二)
哮喘管理(三)
哮喘控制策略(一)
哮喘控制策略(二)
哮喘控制策略(三) 降低“未来风险”和达到“当前控制”同样是 哮喘控制的关键:



新GINA指南强调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的管理包含获得及维持当前控制和降 低未来风险 哮喘急性发作是最严重的未来风险 急性发作的未来风险是哮喘治疗的主要目标
哮喘控制策略(四)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进展
呼吸内科
董永权


哮喘发病机制 哮喘控制策略 哮喘管理 我国《难治性哮喘专家共识》介绍
哮喘定义
哮喘发病机制(一)
哮喘发病机制(二)
哮喘发病机制(三)
哮喘发病机制(四)



Thl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抗病毒和抗胞内寄 生菌感染,参与移植物排斥;Th2细胞主要涉及B细胞增殖,抗 体产生和超敏反应。Thl细胞和Th2细胞相互制约可以有效进行 调节并维持免疫平衡。 Thl细胞主要分泌IL一2、INF一γ 和TNF—β 。Th2细胞主要 分泌IL-4、IL一10、IL一5、IL一6和IL一3。Th2型细胞因子促 进自身发展而抑制Thl型免疫:而Thl型细胞因子的作用恰好相 反,抑制Th2型免疫。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决定细胞亚群的功 能.还参与相应细胞亚群活化和增殖,并且他们发挥作用时相 互辅助拮抗.使得Thl和Th2也成为功能上相互协调的T细胞亚群。 现已明确.并非是对于吸人性抗原的免疫反应本身决定哮 喘的发病过程.而是在抗原激发免疫反应之后,T细胞的不同分 化方向决定了哮喘是否发生。哮喘过程可分为致敏、活化和效 应3个时期,细胞因子在各个时期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