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_05非正式组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2. 非正式组织
• 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关于个人与社 会的关系网络。
• 存在于任何一种群体之中,只要群体中的成员对 这种组织形式有一定的需求。
7
2.1非正式组织产生原因
• 暂时利益一致。 • 兴趣爱好一致。 • 经历背景一致。 • 共同语言较易产生非正式组织,以利于回
忆过去经历并交流。 • 亲属关系。 • 地理位置一致
31
3.从众行为的二重性
• 积极作用:可以通过群体影响、改变个人 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凝聚力,有利于组织 目标实现;能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有助 于领导意图的贯彻执行和组织规范、秩序 的形成。
• 消极作用:抑制创造性;容易使决策出现 偏差;可能成为大的事故隐患,导致组织 风气变坏。
32
4.管理从众行为
• 平行(横向)沟通:组织中同级之间、在纵向指 挥链之间的沟通。法约尔 “跳板原则” 。 沟通及时、正确,效率高,减少过滤失真。
37
正式沟通媒介
• 口头联络:限于较小范围,在一个人和直 接上下级人员之间。
• 备忘录和信件 • 文件流转:业务工作以文件处理为中心而
展开,财务处理典型方式。 • 记录和报告:信息格式一般是固定的。 • 手册:将组织长期应用的惯例告诉成员,
• 非正式的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 影响
4
1.正式组织
•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由组织建立的群体。具有组 织存在的目的以及组织工作程序的一系列组织规 则,如正式的组织分工,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
5
正式组织特点
• 组织目标是具体的 • 权力来源于组织规章、规则,具有强制性
服从的特点,有正统性、合法性、稳定性 等特点。 • 层级式的等级结构特点。 • 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所提供的。正 式组织要靠规章来保证高效率运转。固定 沟通渠道成为必然。
15
1.组织目标
• 组织目标是组织对未来组织行为的规划 • 组织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正式组织的效率
是较高的。非正式组织的权力易受个人情 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于组织目 标的保证实施是不可靠的。组织目标可借 助于行政权力的强制实施确定地实现。
16
组织目标四要素
• 主体 • 客体 • 任务--关于目标主体应当做什么或不能做
• 不确定性程度高时,政治行为是达成一致 的机制。
24
政治行为的领域
• 结构变动。结构重组直接作用于权力和职权关系 的核心,能够导致政治活动的突发。
• 部门间协调。缺乏规则和先例,不确定性和冲突 常见,政治活动有助于确定权威和责权界限。
• 管理连续。包括聘用新的主管、提升和调动。当 不确定度高,相互信任、协调、交流的网络重要 时,对高层的意义大。高层比低层面临的不确定 度高,必然必然通过提拔同盟者来加强自己的网 络联盟。
33
§4.2 非正式沟通
• 沟通是指信息在传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 换的过程。
• 沟通的效率与效果常常是评价一个组织 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 无论组织建立的正式信息沟通系统是多 么精致,总会得到非正式信息沟通渠道 的补充。
34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 1.正式沟通 • 2.非正式沟通
35
1.正式沟通
加强了决策集中化。
38
2.非正式沟通
• 非正式沟通系统围绕组织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建立 起来。
• 脱离组织机构的层级次序。以口头沟通为主,常 表现为小道消息
18
四. 工作中的政治行为
• 政治行为:在存在不确定性及选择方案意 见不一致时,获取、开发和使用权力及其 他资源以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
• 政治行为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多数决定有 限资源分配的 “事实”是值得商榷的。广 泛存在的模糊性导致政治行为的昌盛。
• 政治行为的两种观点:谋私利的观点,自 然的组织决策过程的观点。
•
13
3.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关系
• 组织中的权力关系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 结构使得某些参与者在信息网络中处于中 心地位,获得更多更重要的材料。因此, 特定职位的人员任命就建立起了正式职权 关系。而通过影响信息和沟通结构,建立 起非正式权力关系。
14
三.组织目标和个人-群体目标
• 1.组织目标 • 2.个体与群体目标的冲突
• 经过精心谋划建立,由组织规则、制度保证的信 息沟通渠道及其媒介。
• 包括:指定或指示经指挥链条向下传达,上行沟 通,意见和建议经指挥链条向上汇报;规则、制 度所规定的供组织成员进行协商交流的场所。
• 特点:内容、程序固定;严肃,约束力强,有权 威性,易于保密,沟通效果较好。缺点:沟通速 度慢,失真可能性大。
什么的义务性规定,整个目标结构中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 • 指标--目标主体完成目标任务所应达到的 程度的标准。量化规定。
17
2.个体与群体目标的冲突
• 个体对于群体目标认识上的差异。解决, 强调个体在达成群体目标时的充分参与, 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提 高个人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 个体-群体目标内容上的差异。由于个体的 内在经济需求与群体追求长期持续的最大 盈利目标冲突,个体-群体目标冲突的本质 原因,不易解决。
功极为重要。应变因素可能是没有替代物的事件、 任务,也可能是同很多活动相互依赖的中心活动。 介入这些关键领域,可增强权力。
26
使用权力的政治策略
• 建立联盟。同其他管理者对话,建立良好关系, 共同志趣、相互信任和尊重、互利合作的基础。
• 扩充网络。同已有网络外的管理者建立联系;使 不同意见者改变观点,再作选择。
30
2.从众行为形成原因
• 个性因素:情绪稳定性、个人自信情况、性格特 征、态度与价值观、生活经历。如,如果个人智 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经常要依赖别人, 较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 情境因素:群体的性质、组成、气氛、一致性和 凝聚力及问题性质等。如,群体意见一贯一致, 团结,成员就容易在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
• 引导从众行为的技巧:形成健康的舆论气氛,给 与员工适当的压力;权威人物先表态,容易达到 对重要问题的认同;暗示他人讲出领导意图,然 后加以肯定;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
• 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创造宽松气氛,淡化群体 规范作用;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避 免大规模群众集会;领导者在舆论一边倒时要挺 身而出;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上,应尽量 避免从众行为;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控制非正 式组织“自然领袖人物”的影响。
• 正式职权特点:上级委任,强制实施,等 级式,合法性,稳定性。
12
2.非正式权力
• 非正式权力由团体成员授予;在组织中非正式权 力更多来自平级之间;易受个人因素影响。
• 特点: (1)权力源于成员共同授予; (2) 依靠组 织压力及其他非行政权力实施; (3) 不具有等级 式的层级结构; (4)由非理性和个人情感因素来 维持。
8
2.2 非正式组织特点
• 感情纽带。以感情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 合,自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
• 权力来自于成员授予,权力实施不具强制性和 稳定性;
• 具有自然形成、影响大的核心人物; • 不稳定,结构松散,人员不固定,偶然因素; • 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从共同利益、兴趣爱好、
情感需求出发,约束力大。不成文行为准则出 发的非正式组织奖惩办法迅速而有效。 •
22
升职和获取权力的策略
• 靠工作表现赢得竞争。组织中工作的良好绩效、 胜任能力是职业晋升的首要因素。
• 工作流动性。换工作是达到高位的途径。 • 协助上司取得成功。 • 依靠推荐人。 • 显示忠诚。上级面临危机时的下级支持 • 破坏别人名誉或排挤。
23
2.自然的组织决策过程
• 政治行为作为自然的组织决策过程,先决 条件是不确定性和分岐。理性模式不能使 各方都感到最优,政治行为成为解决争议、 分歧的手段。
10
二.正式职权与非正式权力
• 权力是指对他人的影响或控制。 • 五种权力来源:法定权;奖赏权;能够惩罚或建
议惩罚而具有强制权;专长权;模范权力。
11
1.正式权力
• 正式权力附属于职位。来自于上级委任。 执行主要是依靠组织的规章制度或组织共 有行为来强制实施。固定的,有着明确的 边界限制。
• 多级性,不同层次等级的职权相互链接, 形成完整的权力体系。
2
§4.1 非正式组织
•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 二.正式职权与非正式权力 • 三.组织目标和个人-群体目标 • 四. 工作中的政治行为
3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 组织中,在正式的法定关系掩盖下存在着大量非 正式组织构成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
• 巴纳德:组织成员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两种 基础。一种是为了共同的组织目标,另一种则是 为了私人目的。以私人目的为基础的个人交往, 具有重复的特性,因而逐渐变得有系统和有组织。
9
2.3 非正式组织类型
• 按成因划分: (1)利益型。凝聚力强。 (2)信 仰型。在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形成。 (3)兴 趣型。 (4) 情感型。由感情、友谊或社交的需 要,以情感为纽带而形成。 (5)亲缘型。由亲 缘关系形成,比较稳定、凝聚性强。
• 按照作用和性质划分: (1)积极型。目标和行 为对正式组织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消极 型。对正式组织目标具有消极影响,活动未超 过法律或规章许可范围。 (3) 中立型。同正式 组织的目标行为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4)破坏 型。对组织目标有明显的破坏干扰作用。
• 资源分配。政治行为解决优先权的争夺。
25
增强权力基础的策略
• 介入高不确定性领域。权力一来源是处理应急不 确定性的能力。难以被替代的经验和技能。
• 创造依赖性。拥有其他部门需要的信息、材料、 知识和技能,则权力优越性。来自依赖性的权力 积累在解决分歧时有利。
• 提供资源。 • 战略应变。环境和组织内部的一些因素对组织成
课 题: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教学目的:掌握非正式组织相关内容、非正式沟通、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等 教学重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教学难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本次课涉及的学术前沿: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 §5.1 非正式组织 • §5.2 非正式沟通 • §5.3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36
正式沟通信息流向型态
• 下行沟通:组织中依权力指挥链由上而下由一 个水平向更低水平的沟通。阐明目标,下达指 示;了解工作任务和其他任务关系;给下属提 供资料、反馈工作绩效;增强责任心。协调各 层次活动。 “权力氛围”。
• 上行沟通:由下而上的沟通。下级向上级报告 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是上级了解下级 情况、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职工参与。
28
四.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
• 1.从众行为 • 2.从众行为形成原因 • 3.从众行为二重性 • 4 .管理从众行为
29
1.从众行为
• 从众(comformity):群体成员受到群体 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 上倾向于群体中多数人行为保持一致的现 象。
• 谢里夫“游动效应”实验,Asch实验
• 控制决策前提。限制决策界限。选择和控制提供 给其他管理者的信息。在会议上提出议题,甚至 影响议题的讨论顺序。
• 增强法定权和专长权。同顾问和内部专家合作。 • 明确表述倾向,含蓄使用权力。
27
3.正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政治行为
• 形成一种开诚布公的组织气氛 • 要提供客观的绩效衡量 • 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吻合 • 工作轮换也有助于减少政治行为
•
19
组织的理性与政治过程
• 组织理性行为:组织行为目标明确,以逻 辑判断选择方案。广泛可靠的信息系统、 中央集权、最佳和统一的价值观,组织效 率导向。
• 政治行为:组织各集团目标利益冲突,对 选择方案信息掌握不够,决策过程信息模 糊。各集团在决策中讨价还价。追求集团 利益。
20
1.政治行为——谋私利
• 表现为个人追逐权力、满足自己的绩效评价等。 • 组织政治行为产生的要素是互相争权,政治结构
上层的位置少,具有强烈权力动机的人施展政治 策略。
21
加剧政治行为的因素
• 对最高领导客观衡量下级绩效的怀疑态度。 • 工作流动性,经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之前,常被提升或调离,很难显示出其工作深 度,使经理人员感有施展政治手腕的必要。 • 最高领导晋升之快超过其才能,有些人信心不 足,需要政治行为弥补管理绩效的不足。 • 现代管理强调民主,委员会、会议和非正式组 织成为许多人政治行为的场所。 • 工作动机差的人靠政治行为回避责任,以较小 付出得到较大利益。
2. 非正式组织
• 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关于个人与社 会的关系网络。
• 存在于任何一种群体之中,只要群体中的成员对 这种组织形式有一定的需求。
7
2.1非正式组织产生原因
• 暂时利益一致。 • 兴趣爱好一致。 • 经历背景一致。 • 共同语言较易产生非正式组织,以利于回
忆过去经历并交流。 • 亲属关系。 • 地理位置一致
31
3.从众行为的二重性
• 积极作用:可以通过群体影响、改变个人 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凝聚力,有利于组织 目标实现;能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有助 于领导意图的贯彻执行和组织规范、秩序 的形成。
• 消极作用:抑制创造性;容易使决策出现 偏差;可能成为大的事故隐患,导致组织 风气变坏。
32
4.管理从众行为
• 平行(横向)沟通:组织中同级之间、在纵向指 挥链之间的沟通。法约尔 “跳板原则” 。 沟通及时、正确,效率高,减少过滤失真。
37
正式沟通媒介
• 口头联络:限于较小范围,在一个人和直 接上下级人员之间。
• 备忘录和信件 • 文件流转:业务工作以文件处理为中心而
展开,财务处理典型方式。 • 记录和报告:信息格式一般是固定的。 • 手册:将组织长期应用的惯例告诉成员,
• 非正式的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发生重要的 影响
4
1.正式组织
•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由组织建立的群体。具有组 织存在的目的以及组织工作程序的一系列组织规 则,如正式的组织分工,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
5
正式组织特点
• 组织目标是具体的 • 权力来源于组织规章、规则,具有强制性
服从的特点,有正统性、合法性、稳定性 等特点。 • 层级式的等级结构特点。 • 信息沟通渠道是由组织规章所提供的。正 式组织要靠规章来保证高效率运转。固定 沟通渠道成为必然。
15
1.组织目标
• 组织目标是组织对未来组织行为的规划 • 组织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正式组织的效率
是较高的。非正式组织的权力易受个人情 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因而对于组织目 标的保证实施是不可靠的。组织目标可借 助于行政权力的强制实施确定地实现。
16
组织目标四要素
• 主体 • 客体 • 任务--关于目标主体应当做什么或不能做
• 不确定性程度高时,政治行为是达成一致 的机制。
24
政治行为的领域
• 结构变动。结构重组直接作用于权力和职权关系 的核心,能够导致政治活动的突发。
• 部门间协调。缺乏规则和先例,不确定性和冲突 常见,政治活动有助于确定权威和责权界限。
• 管理连续。包括聘用新的主管、提升和调动。当 不确定度高,相互信任、协调、交流的网络重要 时,对高层的意义大。高层比低层面临的不确定 度高,必然必然通过提拔同盟者来加强自己的网 络联盟。
33
§4.2 非正式沟通
• 沟通是指信息在传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交 换的过程。
• 沟通的效率与效果常常是评价一个组织 系统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
• 无论组织建立的正式信息沟通系统是多 么精致,总会得到非正式信息沟通渠道 的补充。
34
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 1.正式沟通 • 2.非正式沟通
35
1.正式沟通
加强了决策集中化。
38
2.非正式沟通
• 非正式沟通系统围绕组织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建立 起来。
• 脱离组织机构的层级次序。以口头沟通为主,常 表现为小道消息
18
四. 工作中的政治行为
• 政治行为:在存在不确定性及选择方案意 见不一致时,获取、开发和使用权力及其 他资源以取得期望结果的行为。
• 政治行为产生的最重要因素:多数决定有 限资源分配的 “事实”是值得商榷的。广 泛存在的模糊性导致政治行为的昌盛。
• 政治行为的两种观点:谋私利的观点,自 然的组织决策过程的观点。
•
13
3.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关系
• 组织中的权力关系是由其结构所决定的。 结构使得某些参与者在信息网络中处于中 心地位,获得更多更重要的材料。因此, 特定职位的人员任命就建立起了正式职权 关系。而通过影响信息和沟通结构,建立 起非正式权力关系。
14
三.组织目标和个人-群体目标
• 1.组织目标 • 2.个体与群体目标的冲突
• 经过精心谋划建立,由组织规则、制度保证的信 息沟通渠道及其媒介。
• 包括:指定或指示经指挥链条向下传达,上行沟 通,意见和建议经指挥链条向上汇报;规则、制 度所规定的供组织成员进行协商交流的场所。
• 特点:内容、程序固定;严肃,约束力强,有权 威性,易于保密,沟通效果较好。缺点:沟通速 度慢,失真可能性大。
什么的义务性规定,整个目标结构中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 • 指标--目标主体完成目标任务所应达到的 程度的标准。量化规定。
17
2.个体与群体目标的冲突
• 个体对于群体目标认识上的差异。解决, 强调个体在达成群体目标时的充分参与, 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提 高个人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 个体-群体目标内容上的差异。由于个体的 内在经济需求与群体追求长期持续的最大 盈利目标冲突,个体-群体目标冲突的本质 原因,不易解决。
功极为重要。应变因素可能是没有替代物的事件、 任务,也可能是同很多活动相互依赖的中心活动。 介入这些关键领域,可增强权力。
26
使用权力的政治策略
• 建立联盟。同其他管理者对话,建立良好关系, 共同志趣、相互信任和尊重、互利合作的基础。
• 扩充网络。同已有网络外的管理者建立联系;使 不同意见者改变观点,再作选择。
30
2.从众行为形成原因
• 个性因素:情绪稳定性、个人自信情况、性格特 征、态度与价值观、生活经历。如,如果个人智 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经常要依赖别人, 较容易产生顺从现象。
• 情境因素:群体的性质、组成、气氛、一致性和 凝聚力及问题性质等。如,群体意见一贯一致, 团结,成员就容易在压力之下产生顺从行为。
• 引导从众行为的技巧:形成健康的舆论气氛,给 与员工适当的压力;权威人物先表态,容易达到 对重要问题的认同;暗示他人讲出领导意图,然 后加以肯定;树立典型的榜样人物。
• 避免和消除从众行为:创造宽松气氛,淡化群体 规范作用;提高个体认知能力,增强自信心;避 免大规模群众集会;领导者在舆论一边倒时要挺 身而出;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上,应尽量 避免从众行为;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控制非正 式组织“自然领袖人物”的影响。
• 正式职权特点:上级委任,强制实施,等 级式,合法性,稳定性。
12
2.非正式权力
• 非正式权力由团体成员授予;在组织中非正式权 力更多来自平级之间;易受个人因素影响。
• 特点: (1)权力源于成员共同授予; (2) 依靠组 织压力及其他非行政权力实施; (3) 不具有等级 式的层级结构; (4)由非理性和个人情感因素来 维持。
8
2.2 非正式组织特点
• 感情纽带。以感情为纽带,在自愿的基础上结 合,自发的无形的组织形式;
• 权力来自于成员授予,权力实施不具强制性和 稳定性;
• 具有自然形成、影响大的核心人物; • 不稳定,结构松散,人员不固定,偶然因素; • 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从共同利益、兴趣爱好、
情感需求出发,约束力大。不成文行为准则出 发的非正式组织奖惩办法迅速而有效。 •
22
升职和获取权力的策略
• 靠工作表现赢得竞争。组织中工作的良好绩效、 胜任能力是职业晋升的首要因素。
• 工作流动性。换工作是达到高位的途径。 • 协助上司取得成功。 • 依靠推荐人。 • 显示忠诚。上级面临危机时的下级支持 • 破坏别人名誉或排挤。
23
2.自然的组织决策过程
• 政治行为作为自然的组织决策过程,先决 条件是不确定性和分岐。理性模式不能使 各方都感到最优,政治行为成为解决争议、 分歧的手段。
10
二.正式职权与非正式权力
• 权力是指对他人的影响或控制。 • 五种权力来源:法定权;奖赏权;能够惩罚或建
议惩罚而具有强制权;专长权;模范权力。
11
1.正式权力
• 正式权力附属于职位。来自于上级委任。 执行主要是依靠组织的规章制度或组织共 有行为来强制实施。固定的,有着明确的 边界限制。
• 多级性,不同层次等级的职权相互链接, 形成完整的权力体系。
2
§4.1 非正式组织
•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 二.正式职权与非正式权力 • 三.组织目标和个人-群体目标 • 四. 工作中的政治行为
3
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 组织中,在正式的法定关系掩盖下存在着大量非 正式组织构成的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
• 巴纳德:组织成员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有两种 基础。一种是为了共同的组织目标,另一种则是 为了私人目的。以私人目的为基础的个人交往, 具有重复的特性,因而逐渐变得有系统和有组织。
9
2.3 非正式组织类型
• 按成因划分: (1)利益型。凝聚力强。 (2)信 仰型。在共同理想、信念基础上形成。 (3)兴 趣型。 (4) 情感型。由感情、友谊或社交的需 要,以情感为纽带而形成。 (5)亲缘型。由亲 缘关系形成,比较稳定、凝聚性强。
• 按照作用和性质划分: (1)积极型。目标和行 为对正式组织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消极 型。对正式组织目标具有消极影响,活动未超 过法律或规章许可范围。 (3) 中立型。同正式 组织的目标行为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4)破坏 型。对组织目标有明显的破坏干扰作用。
• 资源分配。政治行为解决优先权的争夺。
25
增强权力基础的策略
• 介入高不确定性领域。权力一来源是处理应急不 确定性的能力。难以被替代的经验和技能。
• 创造依赖性。拥有其他部门需要的信息、材料、 知识和技能,则权力优越性。来自依赖性的权力 积累在解决分歧时有利。
• 提供资源。 • 战略应变。环境和组织内部的一些因素对组织成
课 题: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教学目的:掌握非正式组织相关内容、非正式沟通、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等 教学重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教学难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本次课涉及的学术前沿: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 §5.1 非正式组织 • §5.2 非正式沟通 • §5.3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36
正式沟通信息流向型态
• 下行沟通:组织中依权力指挥链由上而下由一 个水平向更低水平的沟通。阐明目标,下达指 示;了解工作任务和其他任务关系;给下属提 供资料、反馈工作绩效;增强责任心。协调各 层次活动。 “权力氛围”。
• 上行沟通:由下而上的沟通。下级向上级报告 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是上级了解下级 情况、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职工参与。
28
四.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
• 1.从众行为 • 2.从众行为形成原因 • 3.从众行为二重性 • 4 .管理从众行为
29
1.从众行为
• 从众(comformity):群体成员受到群体 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知觉、判断及行为 上倾向于群体中多数人行为保持一致的现 象。
• 谢里夫“游动效应”实验,Asch实验
• 控制决策前提。限制决策界限。选择和控制提供 给其他管理者的信息。在会议上提出议题,甚至 影响议题的讨论顺序。
• 增强法定权和专长权。同顾问和内部专家合作。 • 明确表述倾向,含蓄使用权力。
27
3.正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政治行为
• 形成一种开诚布公的组织气氛 • 要提供客观的绩效衡量 • 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吻合 • 工作轮换也有助于减少政治行为
•
19
组织的理性与政治过程
• 组织理性行为:组织行为目标明确,以逻 辑判断选择方案。广泛可靠的信息系统、 中央集权、最佳和统一的价值观,组织效 率导向。
• 政治行为:组织各集团目标利益冲突,对 选择方案信息掌握不够,决策过程信息模 糊。各集团在决策中讨价还价。追求集团 利益。
20
1.政治行为——谋私利
• 表现为个人追逐权力、满足自己的绩效评价等。 • 组织政治行为产生的要素是互相争权,政治结构
上层的位置少,具有强烈权力动机的人施展政治 策略。
21
加剧政治行为的因素
• 对最高领导客观衡量下级绩效的怀疑态度。 • 工作流动性,经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
之前,常被提升或调离,很难显示出其工作深 度,使经理人员感有施展政治手腕的必要。 • 最高领导晋升之快超过其才能,有些人信心不 足,需要政治行为弥补管理绩效的不足。 • 现代管理强调民主,委员会、会议和非正式组 织成为许多人政治行为的场所。 • 工作动机差的人靠政治行为回避责任,以较小 付出得到较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