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衄血——鼻、齿齦、耳、舌及皮肤 不因外伤而出血的病证。
概说
(四) 下血——大便出血。 (五)胸满——是瘀血中的一个症状。 (六) 瘀血——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外而
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 经脉内及瘀积于器官内的。 ❖ 二、七种病证合篇的意义 这些病证与心和血脉有密切关系,所以合为一篇 论述 .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 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目的要求
【掌握】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及瘀血 的脉症。
【熟悉】惊悸的成因及证治;吐、衄、下 血的成因及预后。
【了解】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病 证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背诵】条文:10、11、14、15、16、17。
目的要求
【掌握】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及瘀血的脉 症。
2、从脉证论述吐血的预后 [原文6]
脉数而有热——阴血消亡,气火亢盛
咳逆上气—气火上逆
死
不得卧——阳盛于上,不入于阴
❖三、下血证治
(一) 虚寒便血证治 [原文15]
下血,先便后血——远血:脾气虚寒不能统 血(病机)。
治法——温脾摄血。 黄土、术、附——温中祛寒,恢复脾脏统血
功能。
草、地、胶——养血止血。 (二) 湿热便血证治[原文16]
脉
沉 - 主里,侯肾
肝肾阴虚,阳气 亢逆,血随气涌
衄
弦 - 肝脉
脉浮弱,手按之绝——阴血亏损,阳气外浮, 阳不摄阴而血脱于下 下血
烦咳、吐血虚阳上扰心肺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三) 治疗 1、吐血属虚寒的治法 [原文14] 吐血不止——失血过多,中气虚寒 (病机) 治法——温经止血 柏叶——止血 马通汁——止血,引血下行 干姜、艾叶——温经
原文讲解
一、惊悸
(一)成因 从脉象论述惊悸的成因 [原文1]
寸口脉 动——惊:惊自外来,“惊则气乱” 故脉动不宁
弱——悸:悸自内生,气血不足,故脉弱 无力
(二)治疗 1、火劫致惊的治法[原文12] 病机——误用火劫,发汗过多,损伤心阳 治法——通阳、镇惊、安神 桂枝汤去芍——助心阳 龙、牡——固摄镇惊 蜀漆——涤痰逐邪以止惊狂
【熟悉】惊悸的成因及证治;吐、衄、下血的 成因及预后。
【了解】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病证的 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背诵】条文:10、11、14、15、16、17。
重点
1、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 2、瘀血的脉证。
难点
1、第十七条中“心气不足”一句的理解。
概说
❖一.七种病证的概念 (一)惊悸——惊是受外界惊恐刺激而引 起的一种临床表现。悸是由气血虚弱、 心失所养而引起心神恍惚、跳动不能自 主的症状。 (二)吐血——血从口中吐出.
下血,先血后便——近血:湿热蕴于大肠, 迫血下行 (病机)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行瘀 赤小豆——清利湿热 当归——活血行瘀 ❖四、瘀血 (一)成因
(二)证治 1、瘀血的脉证 [原文10] 2、瘀血的治法 [原文11] 如热壮~反无热——阴伏,是瘀血:热伏阴分,
瘀血郁热。
治法——当下之(下瘀法)
小结
2、吐、衄血属热的治法 [原文17]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心阴不足,阴
不足则阳独盛,迫血妄行。 治法——苦寒清泄,降火止血。 连、芩、大黄——苦寒清泄 (四) 预后 1、辨脉证以决衄血预后 [原文2]
尺脉浮——相火内动 阴虚火旺,迫血上 升—— 衄未止
目睛晕黄——肝有郁热
晕黄去、目睛慧了——肝肾虚热已退,阴复 火降血宁——知衄今止
2.水饮致悸的治法 [原文13] 心下悸——水饮凌心,心阳被遏 (病机) 治法——蠲饮消水、宣发阳气 半夏——蠲饮降逆 麻黄——宣发阳气,协半夏通阳化饮 ❖二、吐血、衄血 (一) 成因
1、嗜酒是吐血的原因之一 [原文7] 酒客咳,必致吐血——极饮过度,胃有积热,
上熏于肺,咳伤肺络。
2、衄血与季节、经络关系 [原文3] (二) 辨证 吐衄、下血脉证 [原文5] 面无血色——失血则气血不能上荣 无寒热——内伤
本篇惊悸为临床常见有精神神经系统 病变及心与血脉病变,对瘀血病证论述及 血证代表方剂的创制对后世活血化瘀法奠 定了基础。
思考题
泻心汤中并无止血之品,为何能治吐、衄 血证?
比较桂枝去芍药蜀漆牡蛎龙骨汤证与半夏 麻黄丸证异同?
何谓远血与近血?如何治疗? 瘀血脉症是什么?试分析其理?
概说
(四) 下血——大便出血。 (五)胸满——是瘀血中的一个症状。 (六) 瘀血——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外而
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 经脉内及瘀积于器官内的。 ❖ 二、七种病证合篇的意义 这些病证与心和血脉有密切关系,所以合为一篇 论述 .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 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目的要求
【掌握】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及瘀血 的脉症。
【熟悉】惊悸的成因及证治;吐、衄、下 血的成因及预后。
【了解】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病 证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背诵】条文:10、11、14、15、16、17。
目的要求
【掌握】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及瘀血的脉 症。
2、从脉证论述吐血的预后 [原文6]
脉数而有热——阴血消亡,气火亢盛
咳逆上气—气火上逆
死
不得卧——阳盛于上,不入于阴
❖三、下血证治
(一) 虚寒便血证治 [原文15]
下血,先便后血——远血:脾气虚寒不能统 血(病机)。
治法——温脾摄血。 黄土、术、附——温中祛寒,恢复脾脏统血
功能。
草、地、胶——养血止血。 (二) 湿热便血证治[原文16]
脉
沉 - 主里,侯肾
肝肾阴虚,阳气 亢逆,血随气涌
衄
弦 - 肝脉
脉浮弱,手按之绝——阴血亏损,阳气外浮, 阳不摄阴而血脱于下 下血
烦咳、吐血虚阳上扰心肺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三) 治疗 1、吐血属虚寒的治法 [原文14] 吐血不止——失血过多,中气虚寒 (病机) 治法——温经止血 柏叶——止血 马通汁——止血,引血下行 干姜、艾叶——温经
原文讲解
一、惊悸
(一)成因 从脉象论述惊悸的成因 [原文1]
寸口脉 动——惊:惊自外来,“惊则气乱” 故脉动不宁
弱——悸:悸自内生,气血不足,故脉弱 无力
(二)治疗 1、火劫致惊的治法[原文12] 病机——误用火劫,发汗过多,损伤心阳 治法——通阳、镇惊、安神 桂枝汤去芍——助心阳 龙、牡——固摄镇惊 蜀漆——涤痰逐邪以止惊狂
【熟悉】惊悸的成因及证治;吐、衄、下血的 成因及预后。
【了解】惊、悸、吐、衄、下血、瘀血病证的 概念及合篇的意义。
【背诵】条文:10、11、14、15、16、17。
重点
1、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 2、瘀血的脉证。
难点
1、第十七条中“心气不足”一句的理解。
概说
❖一.七种病证的概念 (一)惊悸——惊是受外界惊恐刺激而引 起的一种临床表现。悸是由气血虚弱、 心失所养而引起心神恍惚、跳动不能自 主的症状。 (二)吐血——血从口中吐出.
下血,先血后便——近血:湿热蕴于大肠, 迫血下行 (病机)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行瘀 赤小豆——清利湿热 当归——活血行瘀 ❖四、瘀血 (一)成因
(二)证治 1、瘀血的脉证 [原文10] 2、瘀血的治法 [原文11] 如热壮~反无热——阴伏,是瘀血:热伏阴分,
瘀血郁热。
治法——当下之(下瘀法)
小结
2、吐、衄血属热的治法 [原文17]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心阴不足,阴
不足则阳独盛,迫血妄行。 治法——苦寒清泄,降火止血。 连、芩、大黄——苦寒清泄 (四) 预后 1、辨脉证以决衄血预后 [原文2]
尺脉浮——相火内动 阴虚火旺,迫血上 升—— 衄未止
目睛晕黄——肝有郁热
晕黄去、目睛慧了——肝肾虚热已退,阴复 火降血宁——知衄今止
2.水饮致悸的治法 [原文13] 心下悸——水饮凌心,心阳被遏 (病机) 治法——蠲饮消水、宣发阳气 半夏——蠲饮降逆 麻黄——宣发阳气,协半夏通阳化饮 ❖二、吐血、衄血 (一) 成因
1、嗜酒是吐血的原因之一 [原文7] 酒客咳,必致吐血——极饮过度,胃有积热,
上熏于肺,咳伤肺络。
2、衄血与季节、经络关系 [原文3] (二) 辨证 吐衄、下血脉证 [原文5] 面无血色——失血则气血不能上荣 无寒热——内伤
本篇惊悸为临床常见有精神神经系统 病变及心与血脉病变,对瘀血病证论述及 血证代表方剂的创制对后世活血化瘀法奠 定了基础。
思考题
泻心汤中并无止血之品,为何能治吐、衄 血证?
比较桂枝去芍药蜀漆牡蛎龙骨汤证与半夏 麻黄丸证异同?
何谓远血与近血?如何治疗? 瘀血脉症是什么?试分析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