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

【摘要】:本论文是关于汉语语义范畴系统的一个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汉语中的工具范畴。汉语语义范畴系统的研究,是“从语法意义入手探求语法形式”这一研究思路的直接表现,也是与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西方理论遥相呼应的具有汉语特色的研究课题。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更有效地解释汉语事实、描写汉语规律,而且可以更广泛地拓宽理论思路、挖掘汉语语法研究的独特方法,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论文研究的工具范畴,是汉语语义范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前人虽有不少论述,但都比较重视细部描写,没有把工具范畴纳入一个更大的理论框架,因而缺少整体性和解释性。我们力图首先草创一个汉语的语义范畴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工具范畴的认知特点、语义内涵和语法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总的说来,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把工具范畴区分为自然工具范畴和语言工具范畴,并且整合语义特征理论和类典型理论的优点建立了一种新的语义分析法——多重特征分析法,运用这一方法结合社会调查对自然工具范畴和语言工具范畴的区别性特征、典型性特征和可能性特征进行了形式化的描写。(2)指出语言工具范畴应该属于关系范畴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孤立范畴,提出“事件关系范畴”和“事项关系范畴”概念和确认准则,初步建立了汉语“关系范畴体系”。(3)在“事项关系范畴”中设立凭事范畴,把工具范畴、材料范畴和方式范畴看作凭事范畴的次范畴。比较细致地刻画了这三个次范畴之间的差

异,指出它们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但是从历史来源、语义内涵和语法功能的角度分析,工具范畴无疑位于凭事范畴的核心。(4)从动词语义框架提出的不同语义限制入手,重新定义了工具动词,并且进一步把工具动词分为专一性工具动词、泛化性工具动词和多工具动词,标准统一,具有一定的理论解释力。(5)参考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说明了工具范畴的认知特点,并且把相应的语言表现总结为“透明性”和“递推性”,对语言现象进行了新的说明和解释。(6)从工具的认知特点出发,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人体工具的特性,以及人体工具入句后的语言表现,解释了一些前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得出了一些有一定说服力的结论。(7)对工具成分出现在主语、宾语位置以及“把”、“被”之后位置的原因进行了全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确定汉语语义格标志的标准和方法。当然,限于时间和个人水平,本文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如:对于一些特殊工具的特点和用法还没有充分论述;对材料范畴和方式范畴的特点也没有来得及展开;在语言材料方面也没有利用方言材料和外语材料,缺少比较研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关键词】:语义范畴语义特征工具范畴认知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H10

【目录】:中文提要7-8英文提要8-10第一章工具范畴研究述评10-22第一节研究历史简述10-151、工具范畴的定义10-112、工具范畴和相关范畴的区别11-123、工具范畴的内部分类124、容纳工具范畴的句式和语法标记12-15第二节重要研究课题15-201、工具主语和工具宾语15-162、工具动词及其配价研究16-183、关于工具范畴的动态研究和认知解释18-20第三节工具研究的总结和展望20-221、工具范畴研究的三个阶段202、工具范畴研究的理论贡献20-213、工具范畴研究展望21-22第二章理论前提和研究方法22-30第一节语言观、方法观和范畴观22-271、语言观--寻求功能和认知的解释222、方法观--从语法意义入手22-253、范畴观--经典范畴观和类典型范畴观的结合25-27第二节对于工具范畴的基本认识27-301、范畴化和范畴27-282、语言范畴和自然范畴283、工具范畴既是自然范畴也是语言范畴28-30第三章自然工具范畴的描写30-46第一节两种词义范畴理论及相关心理模型述评30-371、层次网络模型和语义特征理论30-322、原型理论和类典型范畴理论32-333、概念的心理表征和概念的语言表征33-344、对语义特征理论和类典型范畴理论的评价34-37第二节多重语义特征分析法37-411、区分概念的心理表征和概念的语言表征372、概念性质对研究范式的选择373、类典型概念对语义特征分析的依赖37-384、语义特征分析方法的改进38-395、概念的语言表征对概念的心理表征的顺应39-41第三节自然工具范畴的语义特征分析41-461、

自然工具范畴的两个义项及其本质特征412、通过语言实验寻找自然工具范畴的原型成员41-443、自然工具范畴的典型特征44-454、自然工具范畴中的不典型成员45-46第四章语言工具范畴46-58第一节语言工具范畴是一个关系范畴46-491、孤立范畴和关系范畴462、句子研究中的关系范畴46-473、工具范畴的性质47-49第二节事项关系范畴体系的建立49-551、从语义格研究到事项关系范畴体系49-502、汉语中的事项关系范畴体系50-523、事项关系范畴语法表现的多样性52-534、事项关系范畴体系是语言工具范畴研究的理论背景53-55第三节语言工具范畴的语义特征55-581、从自然工具范畴到语言工具范畴552、从句义关系角度界定语言工具范畴553、自然工具范畴和语言工具范畴的关系55-564、语言工具范畴内部的典型成员和不典型成员56-58第五章凭事范畴58-74第一节语言方式范畴和语言材料范畴58-631、语言方式范畴58-602、语言材料范畴60-63第二节凭事范畴的界定63-741、凭事范畴的描写632、吴继光对凭事范畴的分类及我们的批评63-643、凭事范畴的内部关系:工具成分是核心成员64-714、凭事范畴的类典型性71-74第六章工具动词及其分类74-98第一节认知模型、语义框架和具体事件74-801、句法结构的认知模型74-752、谓词的语义框架75-783、句子的具体事件78-80第二节工具动词和非工具动词80-881、前人研究概述80-822、根据动词的语义框架对动词分类82-853、泛化性工具动词和专一性工具动词85-88第三节工具动词研究88-981、专一性工具动词研究88-932、泛化性工具动词93-963、多工具动词96-98第七章工具的认知特点及语言表现98-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