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处理勒夏特列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俗处理勒夏特列原理
“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

”(杨振宁)化学式研究自然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自然科学,是一个充满美感的和谐体。

在化学教学中,将化学所蕴涵的美充分地显露出来,变为化学教学的美,就会具有强大得感召力。

形象化是化学教学的艺术元素之一。

教学中只有借助直观的实验现象、形象性的描述与生动的修辞等,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具体化、感性化,学生才容易理解。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教学时就越要用形象的描述,除了借助直观的实验之外,特别是当学生面临的新知识是高度抽象的科学概念时,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可感知的知识结构比如熟知的各种事实、日常生活经验中,找出某种相似性,那么抽象的知识就可以很好的被理解和掌握。

从另一方面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越是困难,学生越有征服欲,越是重难点,学生越想要学好他,但如果太难,太抽象,学生可能就放弃了,而如果这样的知识是在比较轻松地情况下被掌握,学生获得的喜悦将会是巨大的,从而会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与决心。

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学学习的一个分化点,属于抽象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把它生活化处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条良好途径。

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平衡移动是令学生头痛的一个理论,如何能让学生接受并很好的应用这个理论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以下就是笔者近几年在教学中做的一些通俗的处理方法。

一、处理方法
1、逆反心理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也就是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原理就如人的叛逆心理一样,你想改变条件,它偏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说这是化学反应自身具有的一种修复能力。

对可逆反应
A(g)+B(g) C(g)+D(g)△H<0
改变浓度:如在密闭且体积一定的容器中增加反应物,则A或B得浓度增加,利用逆反心理作用,反应要减少反应物浓度,而要减少反应物浓度,必然要朝正反应方向进行。

所以结论是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同理减少生成物的浓度,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反应要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也是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温度:
如升高温度,由于逆反心理作用,反应要朝能使体系温度降低的方向移动,而要使体系温度降低,就要把外界提供的能量吸收掉,就要使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

同理,降低温度,由于逆反心理作用。

反应不让体系温度下降,就必须提供热量,体系的温度才会得以提高,所以反应要朝放热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如减小体系压强,由于逆反心理作用,该反应不让体系将压强降下来,由于气压是气体碰撞器壁引起的,所以在密闭体系中,单位体积内气体分子数越多,压强越大,气体分子数越少,压强越小,所以不让体系压强降下来,就是把体系压强提高,而要提高压强,就要使体系分子数增多,反应就要朝是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即化学计量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反之,也可得出结论。

2“水往低处流”原理
我们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当水闸门打开,水必然是有液面高地一侧流向液面低得一侧,而勒夏特列原理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特别是浓度的改变,比较适合“水往低处流”原理。

因为改变浓度无非就是增加或减少浓度,当某物质的浓度改变,就相当于已经持平的水位出现了失衡,左右出现了落差,那么不管是左高右低,还是左低右高,只要水闸门一开,水总是朝低得方向流动。

3.“谁动了我的奶酪”原理
《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曾经风靡全球,书中的两只小老鼠更是当年的明星。

已经熟悉适应
了的奶酪房间一旦发生变动,两只老鼠最终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

第一只老鼠能积极应对,努力寻找,最终在房间的另一个尽头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另一只却一直呆在原地苦思冥想奶酪到底是被谁拿走了,到哪里去了,梦想哪一天奶酪还会重新回来,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已经平衡了的可逆反应中的各种物理量犹如小老鼠的奶酪房间,是熟悉而固定的,突然环境改变了,如温度变了,浓度变了,压强变二轮,我们的可逆反应就是那只会适应环境的小老鼠,它会积极改变自己以适应突然地变化。

如温度升高了,它会想办法让它降下来,温度低了,它会想办法让它高起来。

4.“扶贫帮困”的公平原理
化学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可以向正反应方向,也可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时,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方向,使体系的温度降低。

从这里可以看出化学平衡移动是助人为乐、学中送炭、扶平帮困。

二、反思与启示
多次实践表明:通过以上的处理之后,学生在勒夏特列原理的学习中兴趣浓,学习轻松,解决问题的能力好,而且不易忘记。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处理方法也不是随便都可以用地,如果不注意场合,将会起反效果。

所以使用时要注意选择性。

处理1由于说到学生的共振点,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所以上课时一说逆反心理,学生马上就来了兴趣,而且它的处理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所以在上新课的时候使用比较好。

处理2很形象,学生有着很好的感性认识,由于学生有亲历过,所以很容易懂,也能很快的掌握用这样的思维方式解决这类化学平衡问题,但就是比较适合用浓度的时候解释。

处理3要有一定的认知背景所以不能在上新课时用,等下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老鼠上,哪来的老鼠啊,这到底上的是化学课吗?反而课堂不好控制影响课堂教学。

但对个别学生辅导时都可以用。

处理4相对比较简单,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推理过程,应属于一种比较成熟的处理方式,这要在学生对化学平衡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以后,为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习疲劳感的时候用,适用于高三复习课时。

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学生毕业时说,你可以忘记化学中的很多东西,但不要忘记勒夏特列原理!在高中时,勒夏特列原理给我带来过很大的烦恼,因为它仅仅是个定性的理论,难以在计算中运用,所以用起来很不爽,不过我还是默默地记住了它。

最近,再想想勒夏特列原理,发现它的美在于非常的概括,不仅仅在化学方面,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自己行为的判断上,勒夏特列原理也可以帮我理清纷繁的思绪。

只要你赋予化学知识以完整的艺术形式很生动的现象,化学离生活并不遥远,即使是抽象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