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5.1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H-O 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但战后以来,许多国家不仅出口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口相似的工业产品,工业国家传统的“进口初级产品一出口工业产品”的模式逐渐改变,出现了许多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现象,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为“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简称IIT) 来测度一个产业的行业内贸易程度。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1X M IIT X M -=-+

其中X 和M 分别代表一个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和进口价值。IIT 的值介于0和1之间,如果该国只出口或只进口该产品,那么,IIT =0,即不存在行业内贸易。如果IIT >o ,意味着该国同时出口和进口这一行业的产品,有行业内贸易。IIT 的值越大,表示行业内贸易的程度越高。当出口与进口的价值相等时,X-M =0,IIT =1。当然,IIT 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一个行业或产品,行业或产品定义得越宽泛,IIT 的值就会越大,否则就比较小。

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到了60年代以后,这种格局逐渐改变,发达国家相互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不断增加,到20世纪末,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接近全球贸易的50% (1999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进口占

全球总进口的48.4%,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46.9%),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

三、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贸易发展中的第三个重要现象是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或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然而,战后这种产业领先地位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进口的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出口的发达国家反而需要进口。

5.2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

古典、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国际贸易时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两个重要特征:

① 商品的同质性,即各个厂商生产的商品都是一样的;

② 单个厂商在市场中的微弱地位,面对的都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都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战后国际贸易的现实离完全竞争的假设已经越来越远了:

首先,各行业的商品结构:一般来说,初级产业中的产品基本是同质的。如矿产品、农产品等,虽有差别,但对消费者来说其基本效用是差不多的。一个国家在出口小麦的时候一般不会进口小麦,本国与外国的小麦之间具有完全的替代性。所以初级产品间的贸易通常是行业间的贸易。

从制造品来看,大多数产品则是同类不同质--差异产品:产品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但有差异,因而消费者把它们认作是不同的产品。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就是行业内贸易。

其次,各国制造品生产者的规模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力:现在生产和出口商品的都不是什么小企业,也不存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汽车、家电、钢铁等行业。

可见,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之所以无法解释当代国际贸易中的许多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有关完全竞争的假设。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则在

不完全竞争(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的基础上研究国际贸易。

(二)、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与国际贸易

不完全竞争作为贸易的起因之一是与垄断企业或垄断竞争企业的价格歧视行为紧密联系。

价格歧视:厂商虽然出售的是同样的产品,但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在国际贸易中,这

种价格歧视行为就是通常所谓的“倾销”。在研究当代国际贸易现象时,经济学家也将倾销给企业所带来的收益看成是一种出口激励,以解释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出口动力和贸易原因。

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不完全竞争行业,也就是说企业有能力决定其销售价格;

第二,市场必须是分割的,即低价格市场的消费者不能把产品倒卖到高价格的市场上去;

第三,在不同的市场上,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弹性不同。

国际贸易中这些条件是否满足:

根据我们的假定,如果一个厂商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上就有更大的垄断力量。与国外市场相比,厂商能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进行产品销售。那么,为什么厂商还要以低价将产品出口到国外呢?厂商为们么不能将出口到国外的这部分产品在国内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呢?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这家厂商不是—个完全竞争企业。企业为什么通过倾销向国外出口。

与完全竞争企业不同,垄断企业或垄断竞争企业面对的不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或者说,不是一个给定的价格),而是一条斜率为负、价格随数量增加而下降的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每个厂商规模之小以至于无论它生产多少都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因此,只有当外国市场上的价格超过本国市场价格时,企业才有出口的动机。垄断竞争市场的情况就不同了。企业并不能在国内无限制地生产和销售。垄断或垄断竞争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所有单位产品的价格就一齐下跌,企业的边际收益则下降得更快。垄断或垄断竞争

企业为了保证利润的最大化,就不得不将在国内市场出售的产品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里。这时,这些企业就有在国外市场上增加产品销售的动力。只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超过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企业出口就有利可图,而不论其价格是否高于本国市场。

不完全竞争下的倾销行为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类似的行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从而形成行业内贸易。

二、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规模经济”:从微观经济角度讲,产品的长期平均

成本会受生产规模的影响。如果生产规模太小,劳动

分工、生产管理等都会受到规模限制,产品的平均成

本会比较高。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这种限

制会减少,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

本会下降。微观经济理论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也

称为“规模经济”。

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这种递增的规模报酬会达到顶

点,即最佳规模。在最佳的生产规模中,

产品的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并且在一定的范围中,平均成本不会再因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这

一阶段称为“规模报酬不变”。但是这种成本不变的状况不会永远保持下去。如果生产规模继

续扩大,平均生产成本会因为规模过大,管理和合作效率下降而上升。这最后阶段出现的是“规

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

用图形来表示,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会随着产量(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不变、上升,从而形成U字形(见图5.4)。

规模经济又可分为“内部的”与“外部的”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