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辞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逸《楚辞章句叙》云:“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 六卷。”
《四库全书总目》云:“初,刘向裒集屈原《离骚》、 《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 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 《大招》,而以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 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及 刘向所作《九叹》,共为《楚辞》16卷,是为总集之 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与班固二‘叙’,为17卷, 而各为之注。”
屈原伟大的思想人格
❖忠君爱国 ❖独立不迁 ❖上下求索 ❖好修为常
屈原的作品
❖《离骚》、《九歌》(11)、《九章》 (9)《天问》《远游》《卜居》《渔父》 共25篇。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 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 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 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 回风。
❖2.是指战国时期楚国人及后来汉代 一些文人骚客用新诗体创作的作品。 如:战国时诗人如屈原、宋玉、唐 勒等人的作品;汉代贾谊、淮南小 山,甚至刘向、王逸的作品。
3.是指书名。从汉代开始,“楚辞” 又成为屈原及汉代人所作诗歌辑选 而成的一部书名--《楚辞》。
二、楚辞的文化特征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 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 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九歌》《招魂》《天问》
《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品, 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人的生活经历。前 二种与楚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有密 切关系,后一种却是对神话传说和社会 历史的质疑。但这三部作品,又从各方 面曲折地反映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情感, 同时也是研究楚文化的基本材料。
《九歌》
《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 骚》、《天问》和《山海经》,可见这 是一种古老而著名的乐曲。
《离骚》篇幅宏伟,气势磅礴,波澜起伏, 气象万千。它突破了《诗经》的“短章复沓” 形式,在丰富的生活实践和深刻的思想认识的 基础上,通过抒情、叙事和说理的有机结合, 对抒情主题作了富于变化而层层深入的表达。 《离骚》在创作上具有浓郁的积极浪漫主义色 彩,在超现实想象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上都富有 创造性,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创作经 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和以《国风》 为代表的《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创作 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辞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 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 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楚辞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三、楚辞的形式特征
句式:有六字句和五字句两种(不计语气词兮、些、 只等),为“三三”或“三二”节奏,前者以《离 骚》和《九章》为主,后者以《九歌》为主。 语气词“兮”的运用:普遍带有规律性,成为语言 形式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种情况:
战国时期还没有哪一家曾对自然和社会现象 表现出这么广泛而深刻的怀疑。这就意味着 《天问》作者具有超越当时一般思想家的强 大的独立人格力量。这种怀疑精神在中国历 史上也是少有的。
《橘颂》
《橘颂》用拟人化的手法,细致描绘橘 树的灿烂夺目的外表,和“深固难徙” 的品质,以表现自我优异的才华、高尚 的品格,和眷恋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怀。 在描写过程中,诗人既不黏滞于作为象 征物的橘树本身,又没有脱离其基本特 征,从而为后世咏物诗的创作开辟了一 条宽广的道路。
“九”表示由多篇歌辞组成,不代表实 际篇数。 《九歌》11篇,是一组祭神所用的乐歌。
一般认为,这是屈原根据民间的祭神乐 歌改写而成的,既洋溢着古老的神话色 彩,又表现着诗人对人生的某种感受。
徐 悲 鸿
国 殇 图
徐 悲 鸿
山 鬼 图
《天问》
《天问》是一篇奇文。它就自然、历史、社 会以及有关的神话传说,一口气提出一百七 十二个问题,“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 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鲁 迅《摩罗诗力说》)。
《招魂》
司马迁认为《招魂》为屈原之作。所招为谁之魂, 一说认为是屈原自招其魂,一说认为是招楚怀王之 魂。
诗歌开头一段说明招魂的原因。前半部分假 “巫阳” 之言,竭力渲染东南西北四方以及天上、幽都的可 怕,劝魂不可留居。各种吃人食魂的鬼怪,凶残狰 狞的毒蛇猛兽,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组成一幅幅 光怪陆离、诡异恐怖的图景。后半部分则竭力铺陈 楚国宫廷的富丽奢华,以招魂归来。辉煌华贵的殿 堂和陈设、妖娆的女子、醇酒美食和诱人的歌舞, 耀人眼目,动人心魄。最终以“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收结,流露出无限深情。
刘向所编16卷本久佚,惟王逸17卷本《楚辞 章句》传世。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 诗歌的两大源头。
楚辞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 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 以及比兴寄托手法,为后人提供 了创作的楷模。对其后的赋体、 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 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 前277),名平,字原。 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 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主 要史料,另外刘向的《新 序·节士》也有记载。
第一编 中国文学导读
名著导读
屈原 与 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与特点
一、何谓楚辞
❖ 1.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 表的一种新体诗,它标志着先秦诗歌发展的 一个新高峰。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有时简称“辞”或“辞赋”。
又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来自百度文库楚声、纪楚地、 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黄伯思
三、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
❖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 大胆的夸张 ❖ 奇特的想象 ❖ 熔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与一炉 ❖ 新颖的比喻手法 ❖ 深邃的象征意象
《九歌》:“兮”在句中,如“若有人兮山之 阿”。
《橘颂》模式:上下两句均为四字句,“兮”字 用在下句之末,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大招》改为“只”,《招魂》改为“些”)
《离骚》:上下两句字数增多,“兮”字用在上 句之末,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四、《楚辞》的编定
西汉末刘向整理屈、宋作品,始编定《楚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