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世界-长三角 淮海(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08-1823:49:26
上图:长三角都市圈地缘结构图
2011-08-1823:52:13
2011-08-1901:26:07
长三角都市圈地缘结构
这两天关于“巢湖市”被分拆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既然这件事情跟地缘有关,那么我也不妨做个背景分析,也以此为例,解读一下中国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行政重组风。
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似乎只是安徽省内的一件行政事件,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安徽这次“大手笔”的,把一个地级市给拆分了,却和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有关,或者说这是长三角内部的一场地缘博弈。首先我们要来解读一下“长三角”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经济的三大重点地区中的一员,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三个地缘概念,应该说出镜率都非常高了。而对这三个地缘板块的具体描述,也因角度不同,不尽相同。有时它们被称之为“经济圈”;有时又以“城市群”、“都市圈”的面目示人。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几种表述并没有太大差别,毕竟就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来说,城市就是一个地区的经济重心。
无论我们单从地理的角度,来探讨长三角的范围;还是把视线锁定在城市上,并以此来数字化“长三角”的行政边界,都会发现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同的视角总是会为这个概念,带来不尽相同的容量。按所谓“泛长三角”的概念来看,你甚至可以把长江中游的江西,纳入这个范围当中。不过如果我们参照历史当中的地缘博弈情况来看,如果你试图以江东平原为核心,向外进行地缘辐**的话,那么把北至淮河,西至江南丘陵(合肥以东)地区,作为一个大板块进行整合,是最符合地缘规律的。
在这个帖子的中国部分,曾经专门分析过的“江东平原”这个地理概念,其实也是目前长三角的核心所在。只不过在古典时期,太湖——杭州湾一线,一直是江东平原乃至整个江东地区的中心所在,而现在,随着海洋文化的兴盛,更靠近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成为了江东平原的核心所在。不过内部地缘中心的转移,并不影响整个板块的地缘属性。从整体的地缘结构来看,如果上海希望以自己为核心,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都市圈的话,苏南、浙北的这块平原之地,正是它需要最先连接的通勤区。具体到“都市圈”这个概念来看,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江北紧邻长江口的“南通”;浙北的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乃至外海的“舟山”,都会是以上海为核心,打造都市圈的一级伙伴。从技术上来看,这个都市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补上北端的长江口,以及南端的杭州湾两个缺口,以让这个都市圈在地理结构上完整化。同样的问题,也是珠三角所需要解决的。只不过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长三江要走的更快些,杭州湾大桥已经建成,长江口的桥隧工程,最迟在2012年,也可全面贯通。
在上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时,有一个城市的地缘定位,就有些尴尬了,这个城市就是“南京”。从历史来看,以六朝古都自居的南京,仅仅在60多年前,还是整个中国的政治中心。而现在,在面临上海的地缘压力时,已经降格为江苏省省会的“南京”,一直在纠结自己究竟是甘为上海的小弟,还是找机会作大自己,以和上海抗衡。
单从行政划分的角度来看,如果南京能够把自己行政中心的地位,延伸到经济影响上,以自己为中心整合规划江苏的话,南京是具备与上海抗衡的实力的。即使是不能象上海那样,因沿海而具有的国际影响力,起码也可以在国内,与之同级对抗。问题是,从地缘属性来看,江苏的经济重心,位于江南的苏锡常地区,更愿意与上海连成一片,共同规划自己未来的蓝图。这种尾大不掉的格局,让身为省会的南京感到难堪。事实上南京的这种尴尬地位,早在当年纵向切割“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时,就已经埋下了。在这个原来为拱卫都城南京而设立的直隶省(江南省的前身)中,南京是当然的地缘中心。而现在纵向一划,不仅让江苏、安徽两省,都横跨了三个地缘文化截然不同的板块,更让南京成为了江苏省的边缘城市。即无法掌控尾大不掉的苏南地区,又很难帮到淮河以北的苏北地区。富的管不了,贫的带不动,南京要想突围的话,只有无视那不合理的行政边界,依照自己的地缘属性,来重新定位自己的腹地,唯有如此,南京才有可能恢复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具体到行动上,这个地缘规划就是横跨江苏、安徽两省的“南京都市圈”。
曾经不止一次,有朋友问我,中国下一个直辖市会是哪个城市,南京的可能性大不大。政治上的事,要考虑的情况很多,有的时候不是你的经济或者体量到了,就一定能够升级的,行政、地区平衡等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不过这倒也不妨碍我们,从技术的层面来分析一下,南京如果要想直辖的话,会有可能切割出那些区域,作为自己的辖区。而目前南京为自己量身定作的“南京都市圈”,其实就可以看作这种设想的预演。2011-08-2100:52:16基于南京在江苏省的边缘位置(地理上的),当这座曾经的帝都为自己划定直接势力范围时,不可避免会需要把触角伸到隔壁的安徽去。在你想成为某一板块的地缘中心时,在自
己的周边打造均衡的缓冲带,是很正常的做法。在南京划的这个圈里,江苏境内的镇江、扬州、包括淮北在淮河以南的盱眙、金湖两县;安徽境内的滁州、马鞍山、芜湖,以及巢湖市所辖的居巢区、含山县、和县,都包含在内了(具体位置参照《长三角都市带地缘结构图》)。应该说,不考虑行政分割的因素,章从单纯的地理、文化背景来看,南京的这个都市圈,还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一方面,南京的历史、政治地位,使得它对周边地区,具备天然的优势。最有可能,因为经济实力尾大不掉的苏锡常地区,被排除在外了。换句话说,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实际上已经认同了,苏南的这片平原之地,作为上海的直接辐**地存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尊重地缘规律的选择。就象珠三角内部,也会存在几个次一级的都市圈一样。长三角也同样存在这种亚板块。只是比之珠三角,上海在整个长三角的核心定位,要清晰的多。
单从地理结构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南京在打造都市圈时的规律。和上海的天然辐**地,主要在江东平原不同,南京都市圈,所圈定的范围,恰好把长江与两岸的“江东丘陵”、“江淮丘陵”(参见《江苏安徽地缘结构图》)给包括进去了。在历史上,这片横跨长江的区域,就是作为江东平原的缓冲之地而存在的。而南京,也正是为了增强这种防御力,而逐渐成为政治中心的(政治中心不一定在最富庶的地方,更多的时候,是在战略要点上)。在不挑战上海大哥地位的前提下,南京把自己周边,具有共同地缘特征的区域,整合为一个实力略低的都市圈,应该说也是符合长三角这个大板块发展的整体利益的,否则完全以上海为唯一核心的话,反而不利于地缘整合。就象广州也不可能控制整个珠三角一样。
如果当年的“江南省”没有分拆,那么作为地理、政治中心的南京,在自己周边共建一个都市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事实上,其他省份,大都也都在这样做,以期在都市竞争中,抢得先机。问题是,现在江南省已经分拆了,而南京的行政影响力,并不能直接覆盖到安徽治下的城市中。尽管在实际操作中,安徽境内的几个城市,也愿意跟经济更发达的南京,走的更近些。或者说接受以南京为核心的整体规划,但安徽境内,毕竟还有个不尴不尬的省会“合肥”在。没有谁天生就愿意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尤其是这个人还需要从自己身上割肉,来壮大自己。
之所以说合肥的地位有些尴尬,是因为这个省会城市的位置没有按常理出牌。以安徽境内,有江、淮两条重要河流的格局来看,如果要在这一区来选择政治中心的话,要么靠江,要么靠淮。而江、淮两岸的城市,如淮南、安庆,也的确在不同时期,成为了区域的政治中心。至于合肥在1949年以后,被确立为安徽的省会,我们以前也分析过历史原因了。时刻担心对手从东南方向,沿水路攻入大陆腹地的红色政权,不愿意把所有的重要城市,都放在长江边上。而把安徽的地缘中心,放置在江淮丘陵的边缘,可以更好的为中原腹地提供缓冲(在对手准备北上时)。不管当时的这种考虑,有没有历史的局限性,把安徽的省会放在江淮之间,更靠近地理中心的位置,倒也有一个积极的作用,就是可以平衡安徽的南北关系。否则象江苏这样,政治、经济优势,都集中在长江一线,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的不平衡感,就越来越强了。
虽然合肥的政治地位,并不是因为他在省内有天然的竞争力,而得到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以政治中心的优势,来真的为自己打造安徽的内部结构(交通、经济等)。在中国这种权力集中使用的文化影响下,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希望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中心,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交通当然是一方面。在诸多因素中,这其实是最容易做到了,就象如果中国有一天,把首都迁到青藏高原上的话,假以时日也一定会有一张,条条大路通高原的交通网出现的。
另一件比较潮流的事情,就是以合肥为中心,也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都市圈,以让自己的各方面指标,强于省会其他城市(特别是沿江城市),以避免出现某个城市因经济实力强,而尾大不掉的现象。在行政主导,权利集中的中央之国,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