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波段波导_微带探针过渡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波段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设计

付骥 胡皓全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 610054 )

摘 要:本文采用高频仿真软件HFSS仿真设计出了W波段E面探针方式的波导到微带过渡结构,并制作了实物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在频率85GHz-100GHz范围内,过渡的插入损耗小于1dB,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适合工程应用。关键词:毫米波;W波段;波导微带变换

Design of W Band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Probe Transition

FU Ji, HU Hao-quan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tructure of W band waveguide to microstrip probe transition is design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the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software HFSS. The transition is also fabricated and measured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ertion loss of the transition is less than 1dB in the frequency of 85GHz to 100GHz, which show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oretical results.

Key words:Millimeter wave; W band; Microstrip probe transition

引 言

随着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毫米波混合集成电路与单片集成电路在通信、雷达、制导以及其它一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微带传输线正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取代金属波导,成为制作毫米波集成电路的重要传输线。但由于矩形波导具有功率容量大、损耗小、无辐射损耗、结构简单、Q值高的特点,因此在微波毫米波电路和系统中被广泛应用,现在许多毫米波实验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口均为波导形式。在微波/毫米波电路和系统中经常需要进行这两种传输线形式的转换,这种转换由波导一微带过渡电路来完成。标准矩形波导与微带线转换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波导-脊波导-微带过渡、波导-对极鳍线-微带过渡和波导-探针-微带过渡,其中波导-探针-微带过渡由于具有低损耗、宽频带、结构简单、体积小和可靠性而被广泛采用。

文献[1]设计出了Ka波段的探针过渡结构,插入损耗小于0.4dB,回波损耗大于15dB;在W波段插入损耗小于2dB,回波损耗大于15dB。文献[2] 设计的Ka波段探针过渡结构背靠背实物测试结果显示:在Ka波段20%的带宽内插入损耗小于0.86dB,回波损耗大于20dB。文献[3]提出一种利用八木天线原理制作的宽带过渡结构,该种结构是可以替代对极鳍线过渡的一种宽带过渡形式,单个实物测试结果表明:在X波段35%的带宽内,插入损耗优于-0.15dB,回波损耗优于-15dB。

本文设计了一种E面耦合探针过渡结构,使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了仿真,并制作了实物,进行了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在85-100GHz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1dB,与软件仿真结果相符,且平坦度较好,适合工程要求。

1 模型结构分析

微带探针过渡是从同轴探针发展而来,实质上是通过一段起耦合作用的微带线把波导中的电场耦合到微带线上。能使波导以垂直和平行于微带电路所在平面的方向两种形式与微带相连接,矩形波导的短路活塞使探针处于波导内电场最强的位置,微带探针经过一段高阻抗线变换到50Ω微带线。波导-微带探针过渡有两种普遍形式,一种是微带平面的法向与波导内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另一种是微带平面的法向与波导内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如图1和图2[4]。

图1微带平面与波传播方向垂直

图2微带平面与波传播方向平行

波导中的探针距短路面的距离应为四分之一波长,这样可保证探针处于波导内的电场最强位置。匹配电路则由高感抗微带线和四分之一阻抗

变换器组成,可达到宽带匹配的作用。阻抗变换采用高阻抗线,可以减小微带线与波导缝隙之间的耦合电容。高阻抗线两端采用渐进过渡的方式完成阻抗匹配。过渡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插入波导内部探针的长度、宽度、与短路面的距离、四分之一阻抗变换和空气腔尺寸。

2 模型设计及仿真

本文使用HFSS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建模并对

影响过渡性能较大的参量进行了优化分析。波导的尺寸采用W波段WR-10标准矩形波导(2.54mm×1.27mm);介质基片选用相对介电常数2.2的Rogers 5880材料,厚度为0.127mm。仿真过程中发现两段微带线作为阻抗匹配比一段要好,这是因为一段阻抗匹配就必须要求微带探针的输入阻抗为纯电阻,这就限制了探针的长度,对过渡性能有一定影响。而两段阻抗匹配可以先匹配容性或者感性再匹配电阻,所以可以匹配得更好,因此本文选择用两段微带线作为阻抗匹配段。仿真时首先对单个波导-微带探针过渡结构进行优化仿真,仿真模型如图3,仿真结果如图4,由图可知在频率85~100GHz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0.05dB,回波损耗大于25dB。

实际测试中不可能对单个波导-微带探针过渡进行测试,必须采用通过测试过渡的背靠背模型的插入损耗来估算单个过渡的插入损耗,因此为便于精确测试,需对微带探针过渡的背靠背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模型如图5,仿真结果如图6,由图可知在频率85~100GHz范围内,插入损耗小于0.1dB,回波损耗大于20dB。模型的各参数如表1所示。

图3 微带探针过渡模型

图4 微带探针过渡模型仿真结果

图5 微带探针过渡的背靠背仿真模型

图6 微带探针过渡背靠背模型仿真结果表1 微带探针过渡模型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