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脑出血(ICH)后遗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评定该方法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银杏叶片、脑复康片;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配合针灸,取穴肩髎、肩井、手三里、曲池、合谷、环跳、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配穴进行针灸治疗;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7.1%,无不良反应记录;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0%,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收到明显的疗效,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能高,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脑出血后遗症;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穴位治疗

脑出血(ICH)后遗症属于脑卒中的一种,其发病率较高,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1]。患者一旦发病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障碍、肢体活动不利、大小便失禁等,其病死率、致残率都较高[2]。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收不到明显的疗效,近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法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3.7岁,平均病程为3.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间的差异可忽略不计,能够进行对比观察。

1.2疗效标准完全缓解:患侧肢体活动明显改善,肌张力有所下降,肌力提高,语言功能有所改善。有效:智力、计算能力、言语功能、对外界反应的灵敏性、吞咽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好转:各种功能轻微改善。无效:各种功能无改善。

1.3方法

1.3.1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均给予补阳还五汤,组方为生黄芪30g、赤芍10g、川芎12g、当归尾10g、地龙12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土鳖虫12g、苏木10g,乏力甚者加人参12g,党参15g,上肢疼痛加桑枝15g,羌活12g,片姜黄10g,防风12g,下肢疼痛加独活15g,木瓜12g,威灵仙12g,言语不利加石菖蒲10g,远志12g。取穴:以行气活血、健脾和胃为主,佐以随证配穴。主穴:双三阴交、双合谷、双足三里、中脘、环跳、太溪,配穴:肝郁脾虚型加太冲、脾俞、胃俞;气滞血瘀型加血海、行间;痰湿型加阴陵泉、丰隆;寒湿凝滞型加风市;上肢疼痛加肩髎、肩井、手五里、曲池,

下肢疼痛加阳陵泉、膝阳关、悬钟。操作: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主,随症进行加减针灸治疗,

病人多取仰卧位,若配伍中有背俞穴,则仰卧位与俯卧位可交替使用。使用1~3寸华佗牌1次性毫针,双三阴交、双合谷、太冲、行间行泻法,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行补法,其余配穴依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补泻手法。留针15~30min/次,其间行针1次,治疗2次/w,8w 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

1.3.2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口服脑复康片,2片/次,3次/d;西比灵胶囊,2粒/次,2次/d;银杏叶片,3片/次,3次/d。出现ICH后遗症时开始服用,8w为1个疗程。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所用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全缓解22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中完全缓解10例,好转1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0%,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ICH后遗症为临床常见病,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因此,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十分重要[3]。常规的药物治疗成效不大,且用药的安全性不高。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小。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为主进行加减治疗,本方来源于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采用补气药配伍活血药,体现了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动力,气虚则无力运血,故血行无力而停滞。临床上通过辨证加减多能获效,同时选出最佳疗效的腧穴进行治疗操作,使ICH后遗症的治疗更加简便迅速有效,远期疗效稳定[4]。总之,针灸治疗ICH后遗症运用信息传达及反馈自控原理,即针刺人体穴位,在大脑运动中枢靶位的调控下,释放了大量的神经递质,即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优势在于止痛迅速,效果好,无论初发复发,均有显著疗效,并没有副作用,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见效快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辨证施治调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能明显降低ICH并发症致死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语言功能和计算能力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些已有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性能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杨光福,魏凤菊,赵永辰,等.现代实用脑血管病学[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104.

[2]周书明,易秋生,曹少军,等.1281例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效果[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7:9(10):671-3.

[3]冯鑫利,杨光福.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研究现状与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4(2):86-8.

[4]王亚娟.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ICH)后遗症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

[5]邹兴军.脑出血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