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就是人本教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就是人本教育学

不久前出版的《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一书,系统梳理了高效课堂实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心得,是对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集成总结与全面展望,被业界誉为“一部注定影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作品”。本着“读懂、读透、读薄”的原则,本期通过“作者手记”“原著精选”“读书沙龙”三个角度来呈现该书的核心观点。

高效课堂所呈现的发展态势,令人欣喜。如果说前几年还只是星星之火,代表着的是一种期望,那么,它今天的摧枯拉朽、席卷全国、锐不可当,则已成为有良知的教育人的必然选择了。我觉得这是教育人送给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最好礼物!

其实,课改的真实用意,不只是因为传统课堂的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这比较没“高度”,仅仅盯着课堂效益,影响的不就是升学率吗?高了如何,低了又如何?我甚至越来越发现,有些学校升学率很高,离教育却较远!

通过改变课堂形态,提升课堂效益,名之曰“高效课堂”,实则是在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我必须声明,高效课堂是真实的效益高的课堂,但绝对不是为了效益而效益的课堂,“一切为了效益”的课堂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变形。因而有些同样也在做“高效课堂”的学校,其实无非就是一场应试的“变形记”,他们在混淆和损毁我们高尚的事业。我们从未回避升学率,但我们历来的主张是:好的教育从不会为了升学而改变,当然更不会在升学中败下阵来!

真正的教育必须坚守“人性”,立足“人本”,富有“人道”,尊重“人权”。

高效课堂人本教育学主张“教育即人学”,它意味着教育必须“从儿童出发”,也就是“以儿童为本”,即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展示欲、创造性。

高效课堂人本教育学认为,学生首先姓“学”、字“生”。离开了“学”,就没有“生”,这个“生”即“生长”。因而学习即生长,学习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方式。

高效课堂人本教育学主张,学校首先是“学生”的“学校”,因而学校的一切都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色彩、声音、形象和存在。

高效课堂人本教育学认为,一切的学习和生长都不可被人为地替代包办,学校必须要让学习和成长“发生”在学生身上。因而,学校的挑战、使命是如何为学习和生长创造、提供“发生可能”的众多因素,如环境、动机、手段、机制等,这些因素的聚合就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是过程,更是教育教学本身。学校的价值就体现在它的“生态”意义上。因此,还可以这样精炼地概述:学校即生态。

高效课堂人本教育学主张,教师角色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是提供学习和生长条件的人。二是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你千万不要单纯以为教师是教材、课程的开发者,这或许是远远不够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学习和生长的开发,首先意味着对学生潜能、思维、学习力等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其次是对学习的开发,要敢于“放手”,大胆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失败中矫正”,从“感悟中成长”;再其次是对生长的开发,“人学”的教育主张从差异出发,接受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准许学生“遵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生长,要敢于让每个学生“走自己的路”,而教育教学的内容指向性更加清晰——生活、生命、生存。三是信念的传播者。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信念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当我们提出学校即生态、教师即条件时,其中都包含着“文化”指向。有时候,需要从“教育即信仰”的角度去领会教师对信念的传播。

为何是“我们的教育学”

课改显然不仅仅是改课,也不仅仅是重写教学关系,而是在书写全新的人本教育学。全新的人本教育学的支撑其实就是4个基本概念,即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而基础概念是新教师。如果说教育是一项任务,那么教学则是一种手段,课堂是载体,教师当然是具体完成这项任务的责任人。因此,鼓励、培养教师则成为关键中的关键。新教师“族群”的多寡决定了教育最终的成败。当然,教师的自我超越不仅需要勇气,还考验着我们很多相关部门的工作,但教师需要有新教育学的引领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因而我更愿意把这部书献给有志于教育的同路人。

认识儿童才能发展儿童

高效课堂绝对不是从字面理解的“高效益”的课堂,这样的“高效课堂”是肤浅的、低层次的、功利的、应试的,真正的高效课堂内涵十分丰富。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箴言”加以行动阐述并予以发展,在课堂上“落地”为“自学、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人本,是从儿童出发,“认识”儿童。在我们看来,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好奇心、展示欲;教育就是设法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展示欲。这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认为,唯有认识儿童才能发展儿童。

信仰学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信仰。教育者要树立怎样的教育信仰?从中外教育的实践和智慧源泉里寻找,我们定会惊奇地发现,教育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就两字——“人学”。但教育做起来又不简单,不简单在我们很难真正把“人学”做到位。我们很多人甚至以为把学生当成人是一种“施与”和“同情”,而认识不到“教师”这个“角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任务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或者说教师到底是干什么的?

教育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制、控制吗?从“控制”到“自主”有多远的路要走?它是简单的可以由时间引发的量变吗?如果不是,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信仰学生要求学校为学生做什么、如何做?教师能否真正领悟这个词语的核心内涵?因此,需要不断解读“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16个字。其实,真正领悟了这16字,你会发现教育真的不难!

高效课堂是一门教育解放学

当下中国的教育学实在应该是“教育解放学”,解放的主体是学生,其次是教师。因此,课改又哪里是牺牲教师的权益呢?相反,高效课堂一直在维护教师的合法利益,捍卫教师的尊严,教师理应享受尊严、自由、快乐,享受发展的、自在的、幸福的生活。

如果一种教育是以牺牲教师为代价“成全”学生,那这样的教育一定不是好教育。如果不能认识到唯有教师的解放才能带来学生的解放,唯有幸福的教师才可培养出幸福的学生,那课改当然无法推进。教师又哪里是课改的阻碍者?

学校新文化的标准

课改说穿了是改文化——变传统的控制、管制、囚禁为点燃、激励、唤醒。这应该成为学校“新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

学校应该敢于构筑人本背景下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

1.新文化首先是学生的文化;

2.新文化必须体现出三个关键词:自然的、人性的、成长的;

3.新文化不是专制、控制、囚禁,而是引导、点燃、激励;

4.新文化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与此对立的可能是有“毒性”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