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有为与维新变法的失败

姓名:陈景凯单位:池州学院11思政

摘要: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很多,我认为是康有为自身理论的缺陷,康有为不依托实权变法、康有为急功近利、以及康有为变法中不合理的措施几个因素造成了维新变法的失败。

关键词:理论缺陷举措失误急功近利性格缺陷

引言:维新变法运动是知识分子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但是维新变法却失败了,史学界一向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有三大症结:一是变革操之过急,不仅导致维新派与洋务派决裂,也使维新派与保守派过早摊牌;二是没有积极争取慈禧太后的支持,反而把她推向保守派一边;三是关键时刻错用袁世凯,致使维新派被一网打尽。本文从理论缺陷,举措失误,急功近利,性格缺陷四个方面来阐述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求教于同行。

一、康有为变法理论的缺陷

康有为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世家,自幼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少年时代就张口闭口的大谈圣贤之学,亲友们都叫他“康圣人”。成年以后,他给自己取名“长素”,比附”素王“孔子,自命不凡。从19岁起,他在广州著名理学家朱次琦门下学习了3年,这一派标榜儒家经典义理,注重实际,反对乾嘉以来的汉学。“康有为深受影响,遂鄙弃汉学家们埋在故书堆里进行繁琐考据的学风,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越来越多的流露出要求改革的愿望。”①1879年,20岁的康有为在北

京阅读了《西国近事汇编》、《环游地球新录》等不少著作,他开亏了眼界,后来他来到香港和上海,在那里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觉得西方足本主义制度比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要优越,产生了要求改革现状的革新思想。他在西学的影响下,清楚的认识到“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的道理。康有为等维新派“学习西方,又借用儒学,冲击了旧传统,又不能摆脱儒家的羁绊。“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冲击了传统儒学,但他们反对的只是传统儒学中某一派别或集团,不可能彻底反对它,他们往往还扮演成以儒经反对儒经,以孔子反对孔子的闹剧”。②康有为对”新学、伪经“课题的提出,使长期受到封建桎梏知识分子吸收了新空气,无论怎么样,康有为还是从传统儒学中汲取力量反对不同学派。只是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仍不能摆脱儒学的羁绊。康有为的”三世说“,讲“据乱世”、“升平业”、“太平世”,愈改而愈进也“,也是康有为变法的理论依据,他不敢正面和封建顽固思想进行斗争,而只是将封建社会所推崇的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加以解释,借以对抗顽固派,体现了其变法理论的软弱性,康有为借用传统儒学,固然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刚登上政治舞台时的政治软弱性,反映了他们对封建势力既不满又依恋的微妙关系,其变法思想也有一定的矛盾性。

二、康有为变法举措的失误。

第一:康有为”托孔子改制“。康有为撰写了两部著述,一是《新学伪经考》,一是《孔子改制考》在此两部著述中,康有为“托孔子改制”,把孔子说成改革家,改革以往孔子的形象,把历史上的孔子重新给“定位”了。康有为说孔子当时实际上是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改革的,不是后人说的(也就是儒家传统经典都是伪经,

也就是后人伪造的学说)那样要克己复礼,坚持封建礼教,而是应当向孔子一样去主动变革,实施变法是国家富强。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是改革家,说孔子主张变法(从而使大家支持他的变法),而被后人推崇的不能变革的封建制度都是后世的伪作,不是孔子真正的主张,康有为这样说的目的视为变法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康有为的这番思想一出世,对传统的士大夫产生很大影响,颠覆了传统的孔圣人形象。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其变法造势,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在书中以历史进化论附会公羊学说,宣称人类社会是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顺序演变的,以此论证维新变法的必然性,但是这被反对派视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无父无君“的叛逆行为,对传统士大夫影响很深,康有为假借孔子的威望,来为自己的变法服务,想借此保证变法的合理性,使得自己的变法能够顺利推行下去,并且能够取得更多人的支持。康有为还通过孔教来重振人心,为变法服务,但是结果却出乎他的预料,很快就遭到了许多传统士大夫的反对。因为他没有做认真的调查和仔细的考证,没有注意到传统士大夫对于孔子地位的的尊重和肯定。传统士大夫对于孔子是从心里尊重的,对于孔子地位的肯定是至高无上的,孔子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形象是神圣一般的,是传统士大夫心中的楷模和导师。孔子在传统士大夫的心目中是不可动摇,不可亵渎的,容不得半点修改,康有为把孔子的身份给重新定位了,给重新披上了一层“外衣”,把孔子说成改革家,想效法孔子学习改革,这就触动了传统士大夫的心理底线,再加之康有为举措步伐过快,操之过急,这就造成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康有为乃至维新变法的反感,显然不利于变法的进行。

第二:康有为还托皇帝改制。1.光绪皇帝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禧太

后掌握着实权,这显然不利于变法的开展,会给变法带来失败,康有为在处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关系上就出现错误。变法如果没有绝对力量支持,将很难推行,甚至会失败,中国历史上变法历来如此,齐国的管仲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后来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的张居正变法都得以推行,原因就在于它们都的到了最高权力者的支持和保护。光绪皇帝是没有实权,慈禧太后却掌握着实权,在这种情况下,取得慈禧太后的支持变法才是正确的选择,康有为没有取得慈禧太后的支持,跟慈禧太后站在对立面,把慈禧太后当成敌人,得不到绝对力量的帮助和肯定,这样的变法肯定要失败的。有人说得到绝对权力者的支持和保护那么重要吗?因为变法的措施是要推行的,要推行就必须有力量来推动,而这力量正是绝对权威,要振臂一呼,千呼百应的,在当时,光绪皇帝却不具备这种能力,他是皇帝不假,可他只是个摆设,不是国家实际统治者,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她已经在政坛上活动达30年之久,尽管很多人反对她,但是只有她才能做到,这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个事实。康有为却自己丢掉了这个最高权威,什么都依靠光绪皇帝,把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变法必须要找对力量。慈禧太后在政坛已经活跃了三十年之久,他才是大清朝这艘船的实际舵手,大清何去何从,这个人比光绪更有推行力。康有为在变法时,只依靠光绪皇帝,一直视光绪皇帝为变法最亲的人(康有为与光绪皇帝只见过一次),“光绪皇帝虽然主张变法,无奈手中无权,控制不了局面”③。跟慈禧太后唱起了反调,其实这也是“帝党”和“后党”争斗的结果,也是维新派和顽固派斗争的结果。一开始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得不到绝对权力者的支持,变法早在推行时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2.光绪皇帝性格软弱,缺乏政治经验。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妹妹的亲儿子,因为同治皇帝早死无后,便召四岁的光绪皇帝进宫继承大统,这也就决定了光绪皇帝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