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复习: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复习: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栏目索引
第九节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教 1.几种常见的函数模型 材 2.三种增长型函数模型的图象与性质 研 读 3.解函数应用题的步骤(四步八字)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考 考点一 用函数图象刻画变化过程
点 突
考点二 应用所给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破 考点三 构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研读
教材研读 栏目索引
3.在某个物理实验中,测量得变量x和变量y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x
0.50
0.99
2.01
3.98
y
-0.99
0.01
0.98
2.00
则对x,y最适合的拟合函数是 ( D )
A.y=2x B.y=x2-1
C.y=2x-2 D.y=log2x
答案 D 根据x=0.50,y=-0.99,代入计算,可以排除A;根据x=2.01,y=0. 98,代入计算,可以排除B,C;将各数据代入函数y=log2x,可知满足题意.
间T内完成预测的运输任务Q0,各种方案的运输总量Q与时间t的函数关 系如图所示,在这四种方案中,运输效率(单位时间的运输量)逐步提高的
是 (B)
考点突破 栏目索引
考点突破 栏目索引
(2)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里程,如图描述 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 ( D )
教材研读 栏目索引
教材研读 栏目索引
知识拓展 形如f(x)=x+ a (a>0)的函数模型称为“对勾”函数模型:
x
(1)该函数在(-∞,- a )和( a ,+∞)上单调递增,在[- a ,0)和(0, a ]上单调 递减. (2)当x>0时,在x= a 处取最小值2 a , 当x<0时,在x=- a 处取最大值-2 a .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数学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人教版高中数学

知识图谱-函数与方程零点的概念与二分法零点存在性判断定理函数与方程综合第02讲_函数模型及其应用错题回顾函数与方程知识精讲一.函数零点的概念1.函数零点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3.二次函数的零点:,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二.函数零点存在性判定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根.说明:这样得到方程在区间内必有根,由此只能判断根的存在,既不能判定有多少个实数根,也不能得出根的值.三.函数零点的基本性质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切,则零点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交,则零点通常称为变号零点.四.二次函数零点的分布问题1.当,在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值,令.若,则,;若,则,;若,则,;若,则.2.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条件.(1)二次方程的两不等实数根中一根比大,另一根比小;(2)二次方程的两不等实数根都大于(3)二次方程在区间内有两不等实数根(4)二次方程在区间内只有一根(不包括两等根),当或检验另一根若在内成立.五.二分法1.二分法定义:我们把每次取区间的中点,将区间一分为二再进行比较,按需求留下其中一个小区间的方法称为二分法.2.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确度.(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①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②(2)若,则令;③若,则令.(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或),否则重复第二、三、四步.三点剖析一.注意事项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判定函数的零点个数时,当函数在区间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此时可得函数在区间存在零点,但个数不能确定,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二.方法点拨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1.直接求零点令,如果能求出解,则有几个解就有几个零点.2.零点存在性定理利用定理不仅要求函数在区间上是连续不断的曲线,且,还必须结合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才能确定函数有多少个零点.当单调,在内有且只有一个零点.3.利用图象交点的个数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看其交点的个数,其中交点的横坐标有几个不同的值,就有几个不同的零点.题模精讲题模一零点的概念与二分法例1.1、函数的零点为________.例1.2、若函数f(x)=ax+b的零点为x=2,则函数g(x)=bx2-ax的零点是x=0和x=____.例1.3、已知,函数恒有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例1.4、若函数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据如下表:那么方程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到0.1)为()A、1.2B、1.3C、1.4D、1.5例1.5、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正实根的近似解(精确度)时,如果我们选取初始区间是,则要达到精确度要求至少需要计算的次数是________.题模二零点存在性判断定理例2.1、已知函数y=f(x)的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x,f(x)对应值表如下:则函数y=f(x)存在零点的区间有()A、区间[1,2]和[2,3]B、区间[2,3]和[3,4]C、区间[2,3]和[3,4]和[4,5]D、区间[3,4]和[4,5]和[5,6]例2.2、若方程2ax2-1=0在(0,1)内恰有一解,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题模三函数与方程综合例3.1、设函数,若互不相等的实数x1,x2,x3满足f(x1)=f(x2)=f(x3),则x1+x2+x3的取值范围是()A、B、C、D、例3.2、已知函数f(x)对任意的x∈R满足f(﹣x)=f(x),且当x≥0时,f(x)=x2﹣ax+1,若f(x)有4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例3.3、已知函数f(x)=x2+(2-a)x+4,a∈R(1)若a=8,求不等式f(x)>0的解;(2)若f(x)=0有两根,一根小于2,另一根大于3且小于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3)若函数f(x)=x2+(2-a)x+4在区间[1,3]内有零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随堂练习随练1.1、函数f(x)=x3-3x+2的零点为()A、1,2B、±1,-2C、1,-2D、±1,2随练1.2、函数的一个零点为1,则它的另外一个零点为________随练1.3、若,则方程的根是()A、B、C、2D、随练1.4、设f(x)=3x+3x-8,用二分法求方程3x+3x-8=0在x∈(1,2)内近似解的过程中得f(1)<0,f(1.5)>0,f(1.25)<0,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A、(1,1.25)B、(1.25,1.5)C、(1.5,2)D、不能确定随练1.5、用二分法求下图所示函数的零点时,不可能求出的零点是()B、A、C、随练1.6、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有如下对应值表,那么函数f(x)一定存在零点的区间是()A、(-∞,1)B、(1,2)C、(2,3)D、(3,+∞)随练1.7、已知函数f(x)=,其中m>0,若存在实数b,使得关于x的方程f(x)=b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随练1.8、函数f(x)=,关于x的方程f(x)=kx﹣k至少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随练1.9、设f(x)与g(x)是定义在同一区间[a,b]上的两个函数,若函数y=f(x)﹣g(x)在x∈[a,b]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称f(x)和g(x)在[a,b]上是“关联函数”,区间[a,b]称为“关联区间”.若f(x)=x2﹣3x+4与g(x)=2x+m在[0,3]上是“关联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为()A、B、[﹣1,0](﹣,﹣2]C、(﹣∞,﹣2]D、(﹣,+∞)自我总结课后作业作业1、若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2)作业2、二次函数中,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A、没有零点B、有一个零点C、有2个零点D、不能确定作业3、设f(x)=()x-x+1,用二分法求方程()x-x+1=0在(1,3)内近似解的过程中,f(1)>0,f(1.5)<0,f(2)<0,f(3)<0,则方程的根落在区间()A、(1,1.5)B、(1.5,2)C、(2,3)D、无法确定作业4、用二分法求方程x3-2x-1=0的一个近似解时,现在已经将一根锁定在区间(1,2)内,则下一步可断定该根所在的区间为____.作业5、函数f(x)=x-2-x+1的零点所在区间为()A、(0,1)B、(1,)C、D、(2,3)(,2)作业6、已知关于x的方程为2kx2-2x-3k-2=0的两个实数根一个小于1,另一个大于1,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A、k>0B、k<-4C、-4<k<0D、k<-4或k>0作业7、已知f(x),g(x)均是定义在[﹣2,2]的函数,其中函数f(x)是奇函数,函数f(x)在[﹣2,0]上的图象如图1,函数g(x)在定义域上的图象如图2,则函数y=f[g(x)]的零点个数()A、3B、4C、5D、6作业8、设函数若f(﹣3)=f(﹣1),f(﹣2)=﹣3,则关于x的方程f(x)=x的解的个数为个.。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1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1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3)设鲑鱼耗氧量为 Q1,Q2 时,游速分别为 v1,v2,
由题意:v2-v1=1,
2

1
1
− log3 1 = 1.
2
100 2
100


1
log3 2 = 1, ∴ 2 = 9, 即Q2=9Q 1.
2
1
1
即 log3

故鲑鱼要想把游速提高 1 m/s,其耗氧量单位数应变为原来的 9 倍.
收集数据,画图提出假设;
依托图表,理顺数量关系;
抓住关键,建立函数模型;
精确计算,求解数学问题;
回到实际,检验问题结果.
【做一做1】 一辆汽车的行驶路程s关于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
示,那么图象所对应的函数模型是(
)
A.一次函数模型
B.二次函数模型
C.指数函数模型
D.对数函数模型
答案:A
【做一做 2】 已知大气压强 p(单位:百帕)与海拔高度 h(单位:
反比例函数模型
f(x) = (k 为常数,k≠0)
一次函数模型
f(x)=kx+b(k,b 为常数,k≠0)
二次函数模型
f(x)=ax2+bx+c(a,b,c 为常数,a≠0)
指数函数模型
f(x)=a·bx+c(a,b,c 为常数,a≠0,b>0,b≠1)
对数函数模型
f(x)=mlogax+n(m,n,a 为常数,m≠0,
M(单位:亿元)和 N(单位:亿元),它们与投资额 t(单位:亿元)的关系有
经验公式:M=
1
3
1
6
,N= . 今该公司将用3 亿元投资这两个项目,若
设甲项目投资 x 亿元,投资这两个项目所获得的总利润为 y 亿元.

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2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2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1

第二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第一课时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不同的变化规律需要用不同的函数模型来描述.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与对数增长的不同,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问题.课本对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认识及应用,都是通过实例来实现的.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自现实生活,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三维目标1.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差异.2.恰当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象)并借助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异,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与对数增长的不同.教学难点:应用函数模型解决简单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作者:林大华导入新课思路1.(事例导入)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01 cm,一块砖的厚度大约为10 cm,请同学们计算将一张纸对折n次的厚度和n块砖的厚度,列出函数关系式,并计算n=20时它们的厚度.你的直觉与结果一致吗?解:纸对折n次的厚度:f(n)=0.01·2n(cm),n块砖的厚度:g(n)=10n(cm),f(20)≈105 m,g(20)=2 m.也许同学们感到意外,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这些问题会有更深的了解.思路2.(直接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本节我们将通过实例比较它们的增长差异.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x千克,需要支付y元,把y表示为x的函数.②正方形的边长为x,面积为y,把y表示为x的函数.③某保护区有1单位面积的湿地,由于保护区的努力,使湿地面积每年以5%的增长率增长,经过x年后湿地的面积为y,把y表示为x的函数.④分别用表格、图象表示上述函数.,⑤指出它们属于哪种函数模型.⑥讨论它们的单调性.⑦比较它们的增长差异.⑧另外还有哪种函数模型与对数函数相关.活动:先让学生动手做题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①总价等于单价与数量的积.②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③由特殊到一般,先求出经过1年、2年… ④列表画出函数图象.⑤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函数模型.⑥结合函数表格与图象讨论它们的单调性. ⑦让学生自己比较并体会.⑧其他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函数模型. 讨论结果:①y =x .②y =x 2.③y =(1+5%)x.图1 图2 图3⑤它们分别属于:y =kx +b (直线型),y =ax 2+bx +c (a ≠0,抛物线型),y =ka x+b (指数型).⑥从表格和图象得出它们都为增函数.⑦在不同区间增长速度不同,随着x 的增大y =(1+5%)x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会远远大于另外两个函数.⑧另外还有与对数函数有关的函数模型,形如y =log a x +b ,我们把它叫做对数型函数. 应用示例例1假设你有一笔资金用于投资,现有三种投资方案供你选择,这三种方案的回报如下: 方案一:每天回报40元;方案二:第一天回报10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回报10元; 方案三:第一天回报0.4元,以后每天的回报比前一天翻一番. 请问,你会选择哪种投资方案?活动: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再回答.教师根据实际,可以提示引导:我们可以先建立三种投资方案所对应的函数模型,再通过比较它们的增长情况,为选择投资方案提供依据.解:设第x 天所得回报是y 元,则方案一可以用函数y =40(x ∈N *)进行描述;方案二可以用函数y =10x (x ∈N *)进行描述;方案三可以用函数y =0.4×2x -1(x ∈N *)进行描述.三个模型中,第一个是常数函数,后两个都是递增函数模型.要对三个方案做出选择,就要对它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先用计算机计算一下三种所得回报的增长情况.图4由表和图4可知,方案一的函数是常数函数,方案二、方案三的函数都是增函数,但方案二与方案三的函数的增长情况很不相同.可以看到,尽管方案一、方案二在第1天所得回报分别是方案三的100倍和25倍,但它们的增长量固定不变,而方案三是“指数增长”,其“增长量”是成倍增加的,从第7天开始,方案三比其他两方案增长得快得多,这种增长速度是方案一、方案二无法企及的.从每天所得回报看,在第1~3天,方案一最多;在第4天,方案一和方案二一样多,方案三最少;在第5~8天,方案二最多;第9天开始,方案三比其他两个方案所得回报多得多,到第30天,所得回报已超过2亿元.天,应选择方案二;投资11天(含11天)以上,则应选择方案三.针对上例可以思考下面问题:①选择哪种方案是依据一天的回报数还是累积回报数. ②课本把两种回报数都列表给出的意义何在? ③由此得出怎样的结论.答案:①选择哪种方案依据的是累积回报数. ②让我们体会每天回报数的增长变化.③上述例子只是一种假想情况,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同的函数增长模型,其增长变化存在很大差异.图5根据图中两函数图象的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为250,元时,由图象可知,y1所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大于+50=200,∴x=375;在销售利润达到10万元时,按销售利润进行奖励,且奖金y(单位:万元)随着利润x(单位:万元)的增加而增加,但奖金总数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现有三个奖励模型:y=0.25x,y=log7x+1,y=1.002x,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求?活动: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再回答.教师根据实际,可以提示引导:某个奖励模型符合公司要求,就是依据这个模型进行奖励时,奖金总数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由于公司总的利润目标为1 000万元,所以人员销售利润一般不会超过公司总的利润.于是只需在区间[10,1 000]上,检验三个模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即可.不妨先作出函数图象,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得到初步结论,再通过具体计算,确认结果.解: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y=0.25x,y=log7x+1,y=1.002x的图象(图6).图6观察函数的图象,在区间[10,1 000]上,模型y =0.25x ,y =1.002x的图象都有一部分在直线y =5的上方,只有模型y =log 7x +1的图象始终在y =5的下方,这说明只有按模型y =log 7x +1进行奖励时才符合公司的要求.下面通过计算确认上述判断.首先计算哪个模型的奖金总数不超过5万.对于模型y =0.25x ,它在区间[10,1 000]上递增,而且当x =20时,y =5,因此,当x >20时,y >5,所以该模型不符合要求;对于模型y =1.002x,由函数图象,并利用计算器,可知在区间(805,806)内有一个点x 0满足1.002x 0=5,由于它在区间[10,1 000]上递增,因此当x >x 0时,y >5,所以该模型也不符合要求;对于模型y =log 7x +1,它在区间[10,1 000]上递增,而且当x =1 000时,y =log 71 000+1≈4.55<5,所以它符合奖金总数不超过5万元的要求.再计算按模型y =log 7x +1奖励时,奖金是否不超过利润的25%,即当x ∈[10,1 000]时,是否有y x=log 7x +1x≤0.25成立.令f (x )=log 7x +1-0.25x ,x ∈[10,1 000].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图7),由函数图象可知它是递减的,因此图7f (x )<f (10)≈-0.316 7<0,即log 7x +1<0.25x .所以当x ∈[10,1 000]时,log 7x +1x<0.25.说明按模型y =log 7x +1奖励,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 变式训练市场营销人员对过去几年某商品的价格及销售数量的关系做数据分析发现有如下规律:该商品的价格每上涨x %(x >0),销售数量就减少kx %(其中k 为正实数).目前,该商品定价为a 元,统计其销售数量为b 个.(1)当k =12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就能使销售的总金额达到最大?(2)在适当的涨价过程中,求使销售总金额不断增加....时k 的取值范围. 解:依题意,价格上涨x %后,销售总金额为y =a (1+x %)·b (1-kx %)=ab10 000[-kx 2+100(1-k )x +10 000].(1)取k =12,y =ab 10 000(-12x 2+50x +10 000),所以x =50,即商品价格上涨50%,y 最大为98ab .(2)因为y =ab10 000[-kx 2+100(1-k )x +10 000],此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 =501-kk,在适当涨价过程后,销售总金额不断增加,即要求此函数当自变量x 在{x |x >0}的一个子集内增大时,y 也增大.所以501-k k>0,解得0<k <1.点评: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列函数解析式建立函数模型,然后借助不等式进行讨论.光线通过一块玻璃,其强度要损失10%,把几块这样的玻璃重叠起来,设光线原来的强度为k ,通过x 块玻璃以后强度为y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通过多少块玻璃以后,光线强度减弱到原来的13以下.(lg3≈0.477 1)解:(1)光线经过1块玻璃后强度为(1-10%)k =0.9k ;光线经过2块玻璃后强度为(1-10%)·0.9k =0.92k ;光线经过3块玻璃后强度为(1-10%)·0.92k =0.93k ;光线经过x 块玻璃后强度为0.9xk .∴y =0.9x k (x ∈N *).(2)由题意:0.9x k <k 3.∴0.9x<13.两边取对数,x lg0.9<lg 13.∵lg0.9<0,∴x >lg 13lg0.9.∵lg 13lg0.9=lg31-2lg3≈10.4,∴x min =11. ∴通过11块玻璃以后,光线强度减弱到原来的13以下.拓展提升某池塘中野生水葫芦的面积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8所示).假设其关系为指数函数,并给出下列说法:①此指数函数的底数为2;②在第5个月时,野生水葫芦的面积就会超过30 m 2;③野生水葫芦从4 m 2蔓延到12 m 2只需1.5个月;④设野生水葫芦蔓延到2 m 2、3 m 2、6 m 2所需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则有t 1+t 2=t 3; ⑤野生水葫芦在第1到第3个月之间蔓延的平均速度等于在第2到第4个月之间蔓延的平均速度.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图8解:①说法正确. ∵关系为指数函数,∴可设y =a x (a >0且a ≠1).∴由图知2=a 1. ∴a =2,即底数为2.②∵25=32>30,∴说法正确. ③∵指数函数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说法不正确.④t1=1,t2=log23,t3=log26,∴说法正确.⑤∵指数函数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说法不正确.课堂小结活动: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再回答.教师提示、点拨,及时评价.引导方法: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来总结.答案:(1)建立函数模型;(2)利用函数图象性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业课本习题3.2A组1、2.设计感想本节设计由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由此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本中两个例题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函数模型的应用,而且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补充的例题与之相映生辉,其难度适中,是各地高考模拟经常选用的素材.其中拓展提升中的问题紧贴本节主题,很好地体现了指数函数的性质特点,是不可多得的素材.。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函数模型及其运用》【导语】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坚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作者高一频道为大家推荐《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函数模型及其运用》》期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篇一】【内容】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内容解析】函数模型本身就来源于现实,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节内容是通过对展现的实例进行分析与探究使得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从实际问题中发觉或建立数学模型,并能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价值,同时本课题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刚上高中进行的一节探究式课堂教学。

在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进程中,学生可以从知道知识升华到熟练运用知识,使他们能辩证地看待知识知道与知识运用间的关系,与所学的函数知识前后牢牢相扣,相辅相成。

;另一方面,函数模型本身就是与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空讲理论只能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知道函数模型的运用和在运用进程中函数模型的建立与解决问题的进程,而从简单、典型、学生熟悉的函数模型中发掘、提炼出来的思想和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同时,应尽量让学生在简单的实例中学习并感受函数模型的挑选与建立。

由于建立函数模型离不开函数的图象及数据表格,所以会有一定量的原始数据的处理,这可能会用到电脑和运算器以及图形工具,而我们的教学应更加关注的是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进程来挑选适当的函数模型和函数模型的构建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要使学生侧重体会的是模型的建立,同时体会模型建立的可操作性、有效性等特点,学习模型的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发展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体现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进程.(2)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运用(3)通过学生进行操作和探究提高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的爱好,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重点】了解并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进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运用【难点】建立函数模型刻画现实问题中数据的处理【教学目标解析】通过对全班学生中抽样得出的样本进行分析和处理,,使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函数建模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进程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引导突出重点的同时能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进程中实现教学目标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目标1,2,3)在如何用函数建模刻画现实问题的基本进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函数运用的广泛性,同时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的爱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中的德育目标(目标4)【学生学习中预期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预设】①描点的规范性;②实际操作的速度;③解析式的运算速度④运算终止后不进行检验针对上述可能显现的问题,我在课前课上处理是,课前给学生准备一些坐标纸来提高描点的规范性,同时让学生使用运算器利用小组讨论来进行多人合作以期提高相应运算速度,在解析式得出后引导学生得出的标准应当是只有一个的较好的,不能有很多的标准,这样以期引导学生想到对结果进行挑选从而引出检验.【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ppt、运算机)。

高中数学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在数学的世界里,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而在高中数学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成为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一、函数模型的理解函数,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但实际上,函数却是极其普遍的存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函数无处不在。

比如,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这就是一个函数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年龄是自变量,身高是因变量。

再比如,购买商品时,价格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里数量是自变量,价格是因变量。

函数模型,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

它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转化为数学公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关系。

二、函数模型的应用函数模型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在商业领域,公司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来决定生产量。

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模型来预测市场的趋势,从而做出最佳的决策。

在物理学中,牛顿的第二定律就是一个函数模型,它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而在生物学中,细胞分裂的模型也是一个函数,它描述了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三、高中数学中的函数模型在高中数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函数模型,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

这些函数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比如,线性函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速度和时间的问题,二次函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几何图形的问题,而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增长和衰减的问题。

四、总结函数模型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因此,学生们应该积极学习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课件课件标题: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课件一、引言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函数的概念是理解函数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性质和应用的前提。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一、基础知识1.常见的8种函数模型(1)正比例函数模型:f(x)=kx(k为常数,k≠0);(2)反比例函数模型:f(x)=kx(k为常数,k≠0);(3)一次函数模型:f(x)=kx+b(k,b为常数,k≠0);(4)二次函数模型:f(x)=ax2+bx+c(a,b,c为常数,a≠0);(5)指数函数模型:f(x)=ab x+c(a,b,c为常数,a≠0,b>0,b≠1);(6)对数函数模型:f(x)=m log a x+n(m,n,a为常数,m≠0,a>0,a≠1);(7)幂函数模型:f(x)=ax n+b(a,b,n为常数,a≠0,n≠1);(8)“对勾”函数模型:y=x+ax(a>0).(1)形如f(x)=x+ax(a>0)的函数模型称为“对勾”函数模型,“对勾”函数的性质:①该函数在(-∞,-a]和[a,+∞)上单调递增,在[-a,0)和(0,a]上单调递减.②当x>0时,x=a时取最小值2a,当x<0时,x=-a时取最大值-2a.(2)函数f(x)=xa+bx(a>0,b>0,x>0)在区间(0,ab]内单调递减,在区间[ab,+∞)内单调递增.2.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函数性质y=a x(a>1)y=log a x(a>1)y=x n(n>0)在(0,+∞)上的增减性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单调递增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慢相对平稳图象的变化随x的增大,逐渐表现为与y轴平行随x的增大,逐渐表现为与x轴平行随n值变化而各有不同值的比较存在一个x0,当x>x0时,有log a x<x n<a x幂函数模型y=x n(n>0)可以描述增长幅度不同的变化,当n,值较小(n≤1)时,增长较慢;当n值较大(n>1)时,增长较快.考点一二次函数、分段函数模型[典例]国庆期间,某旅行社组团去风景区旅游,若每团人数在30或30以下,飞机票每张收费900元;若每团人数多于30,则给予优惠:每多1人,机票每张减少10元,直到达到规定人数75为止.每团乘飞机,旅行社需付给航空公司包机费15000元.(1)写出飞机票的价格关于人数的函数;(2)每团人数为多少时,旅行社可获得最大利润?[解](1)设每团人数为x,由题意得0<x≤75(x∈N*),飞机票价格为y元,则y ,0<x≤30,-10(x-30),30<x≤75,即y,0<x≤30,200-10x,30<x≤75.(2)设旅行社获利S元,则Sx-15000,0<x≤30,200x-10x2-15000,30<x≤75,即Sx-15000,0<x≤30,10(x-60)2+21000,30<x≤75.因为S=900x-15000在区间(0,30]上为增函数,故当x=30时,S取最大值12000.又S=-10(x-60)2+21000,x∈(30,75],所以当x=60时,S取得最大值21000.故当x=60时,旅行社可获得最大利润.[解题技法]二次函数、分段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1)在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需根据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与函数定义域在坐标系中对应区间之间的位置关系讨论求解.(2)对于分段函数模型的最值问题,应该先求出每一段上的最值,然后比较大小.(3)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时,一定要检验等号成立的条件,也可以利用函数单调性求解最值.[题组训练]1.某市家庭煤气的使用量x(m3)和煤气费f(x)(元)满足关系f(x),0<x≤A,+B(x-A),x>A.已知某家庭2018年前三个月的煤气费如表:月份用气量煤气费一月份4m34元二月份25m314元三月份35m 319元若四月份该家庭使用了20m 3的煤气,则其煤气费为()A .11.5元B .11元C .10.5元D .10元解析:选A根据题意可知f (4)=C =4,f (25)=C +B (25-A )=14,f (35)=C +B (35-A )=19,解得A =5,B =12,C =4,所以f (x ),0<x ≤5,+12(x -5),x >5,所以f (20)=4+12×(20-5)=11.5.2.A ,B 两城相距100km ,在两城之间距A 城x (km)处建一核电站给A ,B 两城供电,为保证城市安全,核电站距城市距离不得小于10km.已知供电费用等于供电距离(km)的平方与供电量(亿度)之积的0.25倍,若A 城供电量为每月20亿度,B 城供电量为每月10亿度.(1)求x 的取值范围;(2)把月供电总费用y 表示成x 的函数;(3)核电站建在距A 城多远,才能使月供电总费用y 最少?解:(1)由题意知x 的取值范围为[10,90].(2)y =5x 2+52(100-x )2(10≤x ≤90).(3)因为y =5x 2+52(100-x )2=152x 2-500x +25000+500003,所以当x =1003y min =500003.故核电站建在距A 城1003km 处,能使月供电总费用y 最少.考点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典例]某医药研究所开发的一种新药,如果成年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 (微克)与时间t (小时)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1)写出第一次服药后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f (t );(2)据进一步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0.25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求服药一次后治疗疾病有效的时间.[解](1)由题图,设y 0≤t ≤1,a,t >1,当t =1时,由y =4,得k =4,由-a =4,得a =3.所以y 0≤t ≤1,-3,t >1.(2)由y ≥0.25≤t ≤1,t ≥0.253≥0.25,解得116≤t ≤5.故服药一次后治疗疾病有效的时间是5-116=7916(小时).[解题技法]1.掌握2种函数模型的应用技巧(1)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有关的实际问题,在求解时,要先学会合理选择模型,在三类模型中,指数函数模型是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底数大于1)的一类函数模型,与增长率、银行利率有关的问题都属于指数函数模型.(2)在解决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问题时,一般先需要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再借助函数的图象求解最值问题,必要时可借助导数.2.建立函数模型解应用问题的4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初步选择模型.(2)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3)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论.(4)还原:将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得出的结论,还原到实际问题中.[题组训练]1.某位股民购进某支股票,在接下来的交易时间内,他的这支股票先经历了n 次涨停(每次上涨10%),又经历了n 次跌停(每次下跌10%),则该股民这支股票的盈亏情况(不考虑其他费用)为()A.略有盈利B.略有亏损C.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D.无法判断盈亏情况解析:选B设该股民购进这支股票的价格为a元,则经历n次涨停后的价格为a(1+10%)n=a×1.1n元,经历n次跌停后的价格为a×1.1n×(1-10%)n=a×1.1n×0.9n=a×(1.1×0.9)n=0.99n·a<a,故该股民这支股票略有亏损.2.声强级Y(单位:分贝)由公式Y=10lg I为声强(单位:W/m2).(1)平常人交谈时的声强约为10-6W/m2,求其声强级.(2)一般常人能听到的最低声强级是0分贝,求能听到的最低声强为多少?解:(1)当声强为10-6W/m2时,由公式Y=得Y=10lg106=60(分贝).(2)当Y=0时,由公式Y=得0.∴I10-12=1,即I=10-12W/m2,则最低声强为10-12W/m2.[课时跟踪检测]1.(2018·福州期末)某商场销售A型商品.已知该商品的进价是每件3元,且销售单价与日均销售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销售单价/元45678910日均销售量/件400360320280240200160请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要使该商品的日均销售利润最大,则此商品的定价(单位:元/件)应为()A.4B.5.5C.8.5D.10解析:选C由数据分析可知,当单价为4元时销售量为400件,单价每增加1元,销售量就减少40件.设定价为x 元/件时,日均销售利润为y 元,则y =(x -3)·[400-(x -4)·40]=-+1210,故当x =172=8.5时,该商品的日均销售利润最大,故选C.2.(2019·绵阳诊断)某单位为鼓励职工节约用水,作出如下规定:每位职工每月用水不超过10立方米的,按每立方米3元收费;用水超过10立方米的,超过的部分按每立方米5元收费.某职工某月的水费为55元,则该职工这个月实际用水为()A .13立方米B .14立方米C .15立方米D .16立方米解析:选C 设该职工某月的实际用水为x 立方米时,水费为y 元,由题意得y =x ,0≤x ≤10,+5(x -10),x >10,即y x ,0≤x ≤10,x -20,x >10.易知该职工这个月的实际用水量超过10立方米,所以5x -20=55,解得x =15.3.利民工厂某产品的年产量在150吨至250吨之间,年生产的总成本y (万元)与年产量x (吨)之间的关系可近似地表示为y =x 210-30x +4000,则每吨的成本最低时的年产量为()A .240吨B .200吨C .180吨D .160吨解析:选B 依题意,得每吨的成本为y x =x 10+4000x -30,则yx≥2x 10·4000x-30=10,当且仅当x 10=4000x,即x =200时取等号,因此,当每吨成本最低时,年产量为200吨.4.某工厂产生的废气经过过滤后排放,排放时污染物的含量不得超过1%.已知在过滤过程中废气中的污染物数量P (单位:毫克/升)与过滤时间t (单位:时)之间的函数关系为P =P 0e -kt (k ,P 0均为正常数).如果在前5个小时的过滤过程中污染物被排除了90%,那么排放前至少还需要过滤的时间是()A.12小时 B.59小时C .5小时D .10小时解析:选C 由题意,前5个小时消除了90%的污染物.∵P =P 0e -kt ,∴(1-90%)P 0=P 0e -5k,∴0.1=e-5k,即-5k =ln 0.1,∴k =-15ln 0.1.由1%P 0=P 0e -kt ,即0.01=e -kt ,得-kt =ln 0.01,=ln 0.01,∴t =10.∴排放前至少还需要过滤的时间为t -5=5(时).5.(2019·蚌埠模拟)某种动物的繁殖数量y (单位:只)与时间x (单位:年)的关系式为y =a log 2(x +1),若这种动物第1年有100只,则到第7年它们发展到________只.解析:由题意,得100=a log 2(1+1),解得a =100,所以y =100log 2(x +1),当x =7时,y =100log 2(7+1)=300,故到第7年它们发展到300只.答案:3006.某人根据经验绘制了从12月21日至1月8日自己种植的西红柿的销售量y (千克)随时间x (天)变化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此人在12月26日大约卖出了西红柿________千克.解析:前10天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设为y =kx +b ,将点(1,10)和点(10,30)代入函数解析=k +b ,=10k +b ,解得k =209,b =709,所以y =209x +709,则当x =6时,y =1909.答案:19097.候鸟每年都要随季节的变化进行大规模的迁徙,研究某种鸟类的专家发现,该种鸟类的飞行速度v (单位:m/s)与其耗氧量Q 之间的关系为:v =a +b log 3Q10(其中a ,b 是实数).据统计,该种鸟类在静止的时候其耗氧量为30个单位,而其耗氧量为90个单位时,其飞行速度为1m/s.(1)求出a ,b 的值;(2)若这种鸟类为赶路程,飞行的速度不能低于2m/s ,求其耗氧量至少要多少个单位?解:(1)由题意可知,当这种鸟类静止时,它的速度为0m/s ,此时耗氧量为30个单位,故有a +b log 33010=0,即a +b =0.当耗氧量为90个单位时,速度为1m/s ,故a +b log 39010=1,整理得a +2b =1.+b =0,+2b =1,=-1,=1.(2)由(1)知,v =a +b log 3Q 10=-1+log 3Q10.所以要使飞行速度不低于2m/s ,则有v ≥2,所以-1+log 3Q10≥2,即log 3Q 10≥3,解得Q10≥27,即Q ≥270.所以若这种鸟类为赶路程,飞行的速度不能低于2m/s ,则其耗氧量至少要270个单位.8.据气象中心观察和预测:发生于沿海M 地的台风一直向正南方向移动,其移动速度v (单位:km/h)与时间t (单位: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过线段OC 上一点T (t,0)作横轴的垂线l ,梯形OABC 在直线l 左侧部分的面积为时间t 内台风所经过的路程s (单位:km).(1)当t =4时,求s 的值;(2)将s 随t 变化的规律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出来;(3)若N 城位于M 地正南方向,且距M 地650km ,试判断这场台风是否会侵袭到N 城,如果会,在台风发生后多长时间它将侵袭到N 城?如果不会,请说明理由.解:(1)由图象可知,直线OA 的方程是v =3t (0≤t ≤10),直线BC 的方程是v =-2t +70(20<t ≤35).当t =4时,v =12,所以s =12×4×12=24.(2)当0≤t ≤10时,s =12×t ×3t =32t 2;当10<t ≤20时,s =12×10×30+(t -10)×30=30t -150;当20<t ≤35时,s =150+300+12×(t -20)×(-2t +70+30)=-t 2+70t -550.综上可知,s 随t 变化的规律是s2,t ∈[0,10],t -150,t ∈(10,20],t 2+70t -550,t ∈(20,35].(3)当t ∈[0,10]时,s max =32×102=150<650,当t ∈(10,20]时,s max =30×20-150=450<650,当t ∈(20,35]时,令-t 2+70t -550=650,解得t =30或t =40(舍去),即在台风发生30小时后将侵袭到N 城.。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2)

Modeling and Problem Solving——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教案学情分析:澳方MathB每次的Paper Test都分为两部分,其中Knowledge and Procedures(知识与过程)这个和普通高中数学相似,学生A/B率比较高,但是另外一部分Modeling and Problem Solving(建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的A/B率不高。

这一部分内容题目普遍很长、生词量较多,并且都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所以大多数学生遇到此类题目都是放弃不做。

MathB这门课又特别注重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而我们的学生这方面意识比较薄弱,抽象概括能力较弱。

所以,我们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级,提高OP成绩。

但是另一方面,12年级的学生大多数能灵活的使用图形计算器,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能够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并对函数模型进行简单的分析。

3.利用所得函数模型解释有关现象,对某些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教学重难点:1.建立合适的函数模型2.利用得到的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案例、探索新知(如何确定最合适的函数模型)(18分钟)案例:根据《Daily Mail》报道,上个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将自己车速飙到180公里/小时的录像传到了Instagram个人网页上,并以配以中文:“从Albany开回Perth,一路180公里/小时,将4.5小时的车程缩短到3.5小时。

”目前,他正在接受警方调查。

警察表示,视频显示这名男子在限速11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开到了180公里/小时,他将面临巨额罚款、吊销驾照以及拘留。

Example1:The table below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of a car and thea. Use the calculator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elocity of a car and the distance after it braking.b. What’s the minimum safe following distance for a car travelling at 110 km/h on the motor way?澳洲法律常识(设计意图:从生活案例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三种函数模型的性质的比较2.几种常见的函数模型题组一常识题1.[教材改编] 函数模型:①y=1.002x,②y=0.25x,③y=log2x+1.随着x的增大,增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2.[教材改编] 某公司市场营销人员的个人月收入与其每月的销售量的关系满足一次函数,已知销售量为1000件时,收入为3000元,销售量为2000件时,收入为5000元,则营销人员没有销售量时的收入是________元.3.[教材改编] 某家具的标价为132元,若降价以九折出售(即优惠10%),仍可获利10%(相对进货价),则该家具的进货价是________元.题组二常错题◆索引:实际问题中函数的定义域.4.据调查,某自行车存车处在某星期日的存车量为4000辆次,其中变速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0.3元,普通车存车费是每辆一次0.2元.若普通车存车量为x辆次,存车费总收入为y元,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腰长为x,则其底边长y=f(x)=________________.题组三常考题6.[2014·湖南卷改编] 某市职工收入连续两年持续增加,第一年的增长率为a,第二年的增长率为b,则该市这两年职工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______________.7.[2015·四川卷改编] 某食品的保鲜时间y(单位:小时)与储藏温度x (单位:℃)满足函数关系y=e kx+b(e=2.718 28…为自然对数的底数,k,b为常数).若该食品在0 ℃的保鲜时间是240小时,在22 ℃的保鲜时间是60小时,则该食品在11℃的保鲜时间是________小时.8.[2014·福建卷改编] 要制作一个容积为16 m3,高为1 m的无盖长方体容器,已知该容器的底面造价是每平方米20元,侧面造价是每平方米10元,则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是________.探究点一一次、二次函数模型1 某厂有容量300吨的水塔一个,每天从早六点到晚十点供应生活和生产用水,已知该厂生活用水每小时10吨,工业生产用水总量W(吨)与时间t(单位:小时,规定早晨六点时t=0)的函数关系为W=100t,水塔的进水量有10级,第一级每小时进水10吨,以后每提高一级,进水量增加10吨.若某天水塔原有水100吨,在供应同时打开进水管.问该天进水量应选择几级,既能保证该厂用水(即水塔中水不空),又不会使水溢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1)确定一次函数模型时,一般是借助两个点来确定,常用待定系数法.(2)有些问题的两变量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如面积问题、利润问题、产量问题等,应构建二次函数模型,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单调性求解.(3)在解决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其定义域.式题设某公司原有员工100人从事产品A的生产,平均每人每年创造产值t万元(t 为正常数).公司决定从原有员工中分流x(0<x<100)人去进行新开发的产品B的生产.分流后,继续从事产品A生产的员工平均每人每年创造产值在原有的基础上增长了1.2x%.若要保证产品A的年产值不减少,则最多能分流的人数是()A.15 B.16 C.17 D.18探究点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2 [2016·襄阳三校联考] 某创业投资公司拟投资开发某种新能源产品,估计能获得投资收益的范围是[10,100](单位:万元).现准备制定一个对科研课题组的奖励方案:奖金y(单位:万元)随投资收益x(单位:万元)的增加而增加,且奖金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投资收益的20%.(1)若建立函数模型y=f(x)制定奖励方案,请你根据题意,写出奖励函数模型应满足的条件.(2)现有两个奖励函数模型:①y=120x+1;②y=log2x-2.试分析这两个函数模型是否符合公司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反思] (1) 在实际问题中,有关人口增长、银行利率、细胞分裂等增长率问题常用指数函数模型表示,通常可以表示为y =a (1+p )x (其中a 为基础数,p 为增长率,x 为时间)的形式. 求解时可利用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的关系.(2)已知对数函数模型解题是常见题型,准确进行对数运算及指数与对数的互化即可. 式题 [2016·四川卷] 某公司为激励创新,计划逐年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若该公司2015年全年投入研发资金130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比上一年增长12%,则该公司全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开始超过200万元的年份是( )(参考数据:lg 1.12≈0.05,lg 1.3≈0.11,lg 2≈0.30)A .2018年B .2019年C .2020年D .2021年探究点三 分段函数模型3 [2016·银川一中月考] 某工厂某种产品的年固定成本为250万元,每生产x 千件,需另投入成本为C (x ),当年产量不足80千件时,C (x )=13x 2+10x (万元),当年产量不小于80千件时,C (x )=51x +10 000x-1450(万元).每件商品售价为0.05万元.通过市场分析,该厂生产的商品能全部售完.(1)写出年利润L (x )(万元)关于年产量x (千件)的函数解析式.(2)当年产量为多少千件时,该厂在这一商品的生产中所获利润最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反思] (1)分段函数的每一段自变量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不同,可以先将其当作几个问题,将各段的变化规律分别找出来,再将其合到一起,要注意各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特别是端点值.(2)构造分段函数时,要力求准确、简洁,做到分段合理、不重不漏.式题 [2016·北京东城区二模] 一名顾客计划到商场购物,他有三张优惠券,每张优惠券只能购买一件商品.根据购买商品的标价,三张优惠券的优惠方式不同,具体如下:优惠券1:若标价超过50元,则付款时减免标价的10%;优惠券2:若标价超过100元,则付款时减免20元;优惠券3:若标价超过100元,则超过100元的部分减免18%.若顾客购买某商品后,使用优惠券1比优惠券2、优惠券3减免得都多,则他购买的商品的标价可能为( )A .179元B .199元C .219元D .239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