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港湾的恩怨情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与港湾的恩怨情仇

商业社会中的每一起收购,起主导作用的是用户和市场需求变化以及资本所带来的利益驱动,而不只是简单的个人情仇或是非恩怨。

6月6日,港湾、华为、西门子扑朔迷离的“三角”关系终于有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

华为科技和港湾网络联合宣布,二者达成有关收购的意向性协定,并正式签定谅解备忘录,华为将收购港湾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在内的宽带产品线的全部资产、人员、业务以及相关的全部知识产权。

对于交易的金额,华为和港湾的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正式协议还未最后确定,不便对外透露。有熟悉内幕的人士称:价格为17亿元人民币。假若此消息准确,那么对比之前传出的西门子曾希望以1.1亿美元收购港湾网络宽带产品线的价格来说,17亿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身价。

业务并购往往是发生在产品线互补的情况下,但让人看不懂的是,华为科技的产品线早已包括了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其合资公司华为3Com和港湾网络的业务和市场定位更是基本重合。再加上由于华为科技和港湾网络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任正非和李一男传奇般的“恩怨情愁”,使得人们对这起充满戏剧张力的收购分外关注:港湾为什么要将自己的核心资产卖给华为?华为收购港湾的真正意图是是什么?这起收购将对业界产生什么影响?

港湾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

华为的新闻发言人傅军向记者表示,华为收购港湾的只是部分资产,港湾网络还将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依然存在。

但是港湾的业务主要就是八块,除了被华为收购的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设备外,只剩下下一代网络(NGN)产品、DSL以及网络安全和网管软件。由于中国政府和运营商对NGN仍处在实验阶段,所有的设备几乎没有销售收入。而DSL上,港湾从来就是小打小闹,没有做过主角;网络安全和网管软件,主要是和一些安全厂商进行合作的副业。

因此,港湾内部的一些员工认为,港湾已经成为空壳,失去独立生存的价值。李一男6月6日给内部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续存公司将保留售后服务队伍和相当数量的存货以满足客户扩容、并保留部分技术力量,负责网上问题的处理。”“华为公司也将外包相当部分的售后安装公司给续存公司,使得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产品生命周期)有足够的能力履行对客户的责任。”这些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看法。

“事实上,港湾高速增长的奇迹也就是在2001年到2003年,销售收入三连跳从2个亿到4.1亿再到10亿。”曾经在港湾工作过的一位华为员工告诉记者,“2004年就开始停滞不前,2005年逐步丧失独立生存的能力。”

几年前,李一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新兴的技术公司要独立生存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有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有相应的市场能力、有财务上的保障。当时他认为港湾的技术和产品领先,市场能力比较强,财务上有

国际基金大手笔保障,已度过生存期,所面临的是快速发展的问题。

那究竟是什么,使得一家技术领先且快速发展的公司在3年内,丧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呢?“我不相信男哥(李一男在港湾内部的称呼,编者注)会忍心卖掉我们引以为豪的血汗结晶,是华平和华为联手将港湾逼上绝路。”一位港湾的技术骨干在某BBS论坛上发表感慨,“资本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在早期,港湾能实现高速发展,就是得益于风险投资。2001年5月,华平和上海实业旗下的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注资16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2002年5月,华平和龙科创投分别向港湾再次投资3700万美元和500万美元,同时,还为港湾提供了3500万美元银行贷款担保;后来,港湾又吸引到包括TVG投资、淡马锡控股和原股东的3700万美元注资。

但是,港湾高速扩张的过程也是创始人李一男对港湾网络话语权逐渐丧失的过程。截止到出卖核心资产给华为前,李一男仅持有股权的24%,员工持有股权的25%,其余的51%则牢牢地掌握在风险资本手中。

由于风投的目的是短期或中短期获利,一旦公司出现危机,风投就会赶紧处理股份,而缺乏共患难的意识。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风投甚至出现干涉领导层决策的行为。“对于李一男来说,他事实上就是风投股权比例过大的一个受害者。”不只一位分析师这样认为。

那么,港湾究竟遭遇什么样的危机?“成也华为,败也华为。”一位在华为和港湾都工作过、现在已暂时赋闲在家的业内人士王先生称。港湾创始人李一男离开华为创业,在短短的两年内,就聚集一群来自华为的IP技术骨干力量,使得港湾迅速推出自有品牌产品,并迅速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

这些追随者从华为来到港湾,一方面是当时企业网事业部在华为属于边缘业务,得不到重视,而港湾能提供初创公司所能提供的期权和研发尖端产品机会;另一方面是李一男在华为研发系统中拥有极高的个人魅力,也已经成为传奇人物: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他在27岁就成为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内定接班人。

由于各种原因,1999年,李一男选择了华为的“内部创业”,在最初的约定中,李只是做华为产品的分销商,不得发展自己的品牌。因此,当李一男接纳华为旧部,并率先推出基于802.1协议的IP产品时,任正非勃然大怒。2002年底,华为对员工“内部创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在和港湾等原华为员工“内部创业”公司的竞争上加强了力量。在和港湾抢单时,华为和华为3Com甚至采用“零利润”的做法,不惜一切代价打击港湾,华为内部专门有一机构被戏称为“打港办”,很快,港湾出现市场萎缩的疲态。

有消息称,2005年5月,急于出手的大投资方华平力推港湾上市,李一男曾给任正非写信,希望能高挂免战牌,任没有搭理。在港湾上市前夕的9月2日,华为给港湾法务去函,要求港湾尽快解释对华为多项知识产权的问题,否则不排除诉诸法律。在港湾上市受挫后,2005年年底,华平为港湾寻找买主西门子,华为同样以知识产权为由进行阻难,但很快也不了了之。“没想到半年后,华为将港湾的核心资产揽入怀中。”这位前港湾员工说,“是华平出卖了港湾。”

华为寻回“剥落”的优秀基因

华为收购港湾的举措,让业内人看得眼花缭乱。由于事先没有心理准备,港湾员工陷入迷惑混乱之中。

据港湾内部人士透露,6月5日上午,李一男在港湾高层会涉及到员工安置的有两项:“研发部门将被并入华为北京研究所,本着自愿原则,不愿意的可以走;职能部门人员则肯定会被裁掉。”而对于部分老员工的期权,并入华为后作废,也无现金补偿,员工的薪酬体制并入华为将作废,华为重新评定工资级别。

据悉这两项引起风波,港湾研发部门的员工开始联名抗议,要求修改收购中涉及员工补偿的部分。在港湾的一位员工看来,华为的产品研发线够长,其收购的目的就是为了“修理”或者说“收服”李一男等高管,对于港湾的大多数中管和员工来说,则意味着无情的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