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医改历程..doc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历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历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的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逐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并通过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改革的历程中也经历了几次波折和挫折,但是总体上还是保持着稳定发展积极向上的趋势。
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程,正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在过去40年里,经历了几个阶段。
首先,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尝试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1990年代,改革焦点转向农村卫生服务,其中重点是建立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也逐渐开始对城市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改革。
此后,改革的焦点再次转向社会保障,特别是在200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努力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并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在改革过程中,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启动了对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在医疗机构的体系结构和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转型的政策措施。
同时,也吸取了国际上的经验,把更多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下沉到基层,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以提高医疗服务和科技创新水平。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即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疾病预防和控制、医疗服务和管理、药品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以医疗卫生小程序、智能导诊、远程医疗为代表的数字医疗建设正逐渐成为未来医药健康行业的新纪元。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许多巨大成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例如,2003年,中国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旨在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到2018年底,全国范围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已超过9亿人,这一人数约占全国农村人口的87%。
同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也相继推出,这些改革的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这不仅解决了人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还缓解了医疗资源尤其是重大疾病救治方面的压力。
中国医改30年历程
中国医改30年历程作者:林悦来源:《知识与创新》2009年第04期针对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弱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现象,新的医改意见中始终贯穿了一条公益性主线,以期缓解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事实上,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30年,就是保障人民健康水平这个根本目标、不断在改革发展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过程。
第一阶段(1978-1984年)完善农村和城市医疗服务网本阶段的改革主要针对十年浩劫对卫生系统的严重损害进行调整、建设;同时,也包括培养相关人员业务技术,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等内容。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卫生部门也以此作为契机,根据党的建设路线开始加强对卫生事业的管理。
在加强对医院管理的同时,也开辟了医疗主体多元化的先河。
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促使国有医院的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
本阶段是恢复与改革之间的过渡时期,1980年之前基本上进行恢复性质的建设工作,1980年之后当建设全面展开使更多的弊端显露出来,重点开始向改革转移,其中主要的是医疗机构内部的一些调整。
但是这些调整都只是管理上的修修补补,并没有涉及体制上的变革。
所以说这个阶段只是医改的孕育期。
第二阶段(1985-1992年)扩大医院自主权这一阶段标志医改启动的事件主要有两个:一是1985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局厅长会议,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部署全面开展城市卫生改革工作;二是同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
为了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卫生部自1985年8月先后下发了若干意见。
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关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政府的主导思想在于“给政策不给钱”。
伴随着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卫生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政府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市场化逐步进入到医疗机构。
中国医疗改革历程
中国医疗改革历程1.1950年8月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确定“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中国内地逐步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并实施到一九七八年,但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2:1980年代 给政策不给钱 卫生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3:1990年代 大争论 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提出,“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的福利事业”,“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并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试点。
4.2000年 产权改革的号角 改革指导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
在江苏的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 2000年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医改。
此次医改主要措施包括: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政事分开,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放开管制,规范运营,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实行医药分家等。
5.2002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会后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等。
6.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从当年开始新农合试点。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医改历程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医改历程回顾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提出“卫生工作重点转移到医疗卫生现代化建设上,建设全国三分之一重点县”。
此后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1年3月卫生部下发了《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卫生机构经济管理的意见》,开始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
1984年8月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由此拉开了医疗机构转型的序幕。
1985年后来被称之为“医改元年”。
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提出通过市场化来调动企业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
同年11月,卫生部正式颁发实行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和办法。
医院按照任务和功能的不同被划分为三级十等,这一办法能更客观地反映医院的实际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在政府的控制下展开有序的合作和竞争。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卫生部工作会议中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1993年5月时任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反对市场化,要求多顾及医疗的大众属性和起码的社会公平。
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为下一步卫生改革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并提出了推进卫生改革的总要求,在医疗领域主要有改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卫生管理体制、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等。
医疗改革
[申论]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备考:新医疗改革(done)第一部分中国医疗改革历程序曲:1979年-1985年:资源短缺,国家埋单,医改从预热到启动。
卫生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第一阶段:1985年-1991年:给政策不给钱,医疗费用矛盾初显。
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公益化市场化大争论。
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
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第三阶段:2000年-2004年:产权改革的号角吹响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
使得酝酿于1999年的宿迁医改名正言顺;第四阶段:2005年-2007年: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医改启动。
《中国青年报》披露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估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
国家正式启动医改,成立了由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国家发改委主任和卫生部部长出任双组长;第五阶段:2007年至今:医改进入最后冲刺。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总理说,国务院组织力量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已经制定一个初步方案,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二部分今后3年的阶段性目标1.2011年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城乡居民;2.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提高;3.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4.“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
第三部分重点抓好五项改革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中国历次医疗改革内容
中国历次医疗改革内容中国历次医疗改革的演变中国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医疗改革,从传统的公立医疗体系到试图推进医疗市场化,医疗改革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主要的改革内容如下:1. 1950年代的卫生制度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建立了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保健体系。
1958年,卫生系统的全民医疗计划启动,将社会保险和全民医疗体系结合在一起,建立自负盈亏的卫生机构,并展开全民卫生教育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医疗保健水平。
2. 1980年代的医改1984年,中国开始了一场新的医改。
医改的目标是让医疗机构自负盈亏,增加医护人员工资,改善医疗设备和服务质量,并引入西方医疗理念和管理模式。
该项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效率和质量,人民对医疗保健设施的满意度也有了较大提升。
3. 2009年的医保制度改革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医保制度改革,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国农村地区和城市居民提供了医保服务。
这项改革大大提高了人民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缓解了一部分人口因医疗费用过高导致的贫困问题。
4. 2015年的医疗改革2015年,中国开始了医疗改革试点工作,通过设立家庭医生、终止药品加成等措施,推进了基层医疗服务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推动了医疗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
该项改革使得医疗服务更加便捷,并大大提升了人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信任感。
总之,医疗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进程。
从建国初期到现代,在这个不停变化的世界里,中国不仅仅在科技、经济、社会等领域里获得了巨大发展,医疗保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医疗改革必将继续走向更高更成熟的境地。
中国医改大事记
1951~1953
政 务 院 公 布了《中华人 民 共 和 国 劳 动 保 险 条 例》,标志着以企业职工福利基金为支撑的劳保 医疗制度的建立。1952年6月27日,周恩来总理签 发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 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 决定自1952年7月开始实行以国家干部为主体、财 政提供经费的公费医疗制度。次年1月,劳动部颁 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把劳 保医疗制度惠及到全民所有制的直系亲属。
2007
医改协调小组委 内的多家海内外 《关于深化医药 面向全社会征求
2015~2016
落实“十二五医改规划”和 业并驾齐驱。中办、国办 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 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 法和成熟经验,有利于加 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 坚实基础。
4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992
国 务 院 下发《 关于 深 化 卫 见》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 业”,“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 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
2009
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 《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出台。新医改方案获原则通过,并宣布今后3年内将 入8500亿元,目标之一就是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 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2012~2014
国务院出台《“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 实施方案》,全面部署2012-2015年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改革,医改进入新的实施阶段。2013年7月,国务院提出医改 四大主要工作任务。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要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卫生事业 经历了三个重大改革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49-1979年,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十 年;第二个 阶段 是19 79 -2 0 0 9 年,即改革 开放后的三十年;第三个阶段是从20 09 年至今,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 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 0 0 9〕6号),拉 开了我 国 新 一 轮 医 药 卫 生体 制 改革,即第 三个 阶 段 医 改 的大幕。
我国医疗改革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我国医疗改革的发展历程第一节我国医疗改革的发展背景与历程新中国医疗改革的辉煌历程新中国医疗改革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萌发了中国医疗事业的春天,从摸索到成熟发展,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由刚建国时的35岁,大幅提高到了72岁,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头衔,成为昂首屹立于体育、健康事业的强国。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也迎来了辉煌的成就,回顾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在改革创新中迈着前进的步伐。
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改革创造了一个个惊人的成就,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改革是从三中全会开始了创新发展的主旋律,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医疗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风雨历程。
摸索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8年医疗保障改革试点这时期部分地方开始了对新的职工保障制度的摸索,出现医疗费用定额包干、对超支部分按一定比例报销等。
1984年4月28日,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慎重地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开始了政府对传统公费医疗改革探索的新阶段。
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医疗改革发展道路。
1985年11月河北石家庄地区在六个县、市开展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试点;1985年对医院发展来说是医疗改革元年,扩大医院自主权。
1987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蔬菜公司首创“大病医疗统筹”。
1989年,卫生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具体的13种自费项目进行了说明。
同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体改委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在丹东、四平、黄石、株洲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同时在深圳、海南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试点。
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扛市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即着名的“两江试点”。
中国医改总体进程回顾
中国医改总体进程回顾医改,顾名思义,是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时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的前三十年(1949-1979年);第二个阶段是建国后的第二个三十年(1979-2009年);第三个阶段是从2009年至今。
实际上,与众多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一样,中国的医改也经历了艰辛的探索过程。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0年(1949-1979年)在第一阶段,我国的医改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基本观点和工作方向。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内部基础薄弱,外部封锁的复杂社会背景。
当时国家把卫生事业的社会性质确立为福利性质,政府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成为当时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社会职能。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国家制定了系统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总体上采取了低水平、广覆盖、“赤脚医生”、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干预等一系列符合国情实际的、“接地气”的卫生工作策略。
这一阶段,我国的卫生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国务院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当时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逐步形成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布局合理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在城镇地区,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劳动者;而在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普及,覆盖了90%左右的农村人口。
三是国民健康水平迅速提高,不少国民综合健康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中国用占GDP3%左右的卫生投入,基本满足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因为计划经济的严重束缚,卫生事业发展陷入困境。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医疗资源匮乏;二是“大锅饭”“平均主义”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疗机构活力不足;三是管理体制落后,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国家负担较重等。
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共73页
医改第一阶段:1985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 核心思路:
放权让利,扩大医疗机构自主权
基本复制国企改革的模式。
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需病房等新事物出现。
医改第一阶段:1985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起步
– 1994年 分税制改革:
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相应削弱了地方财力。 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卫生事权上的属地分级负责原则。
学;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6个课题组。
②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倾向(“ 德国模式”)
2. 医改新方案(卫生部)的内容: 医改新方案
一二三四五模式,解决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
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现状
医改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深刻变化 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 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主要成效 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争论 导致医疗卫生体制变革中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医改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深刻变化
医疗卫生事业的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
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不断弱化,各种责任越来
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
经济发展,但财政卫生投入比重逐年下降,个人卫
生支出比例明显上升。
医疗卫生事业投入
药品生产与流通走向全面市场化
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 是商业化、市场化
在供给层面:基本形成了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提供模式 –各种资本都可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新建医疗机构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定位: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 –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
–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 见》
医改第二阶段:2019年-2019年 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深化
中国医疗改革的历程与展望
中国医疗改革的历程与展望中国医疗改革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从医院改革到医保制度的改革,再到医疗服务的革新,每一步都与我们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
这篇文章将围绕医疗改革展开,介绍中国医疗改革的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历程1985年,中国启动了以“以药养医”概念为主的医疗体制改革,将药品管理和医疗服务相分离。
但这一决策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医疗体制改革后,药品价格快速攀升,医疗质量下降。
患者面临着贵药难买、贵诊难看、贵治难得这样的窘境。
接下来,医疗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对医疗改革的目标进行了重新评估,于是,医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以“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为主导,试图解决患者面临的种种问题。
2009年,医改3.0由此而生。
医改3.0是针对医改的全面调整和进一步完善,重点关注于三个方面:提高医疗基本卫生服务的保障水平、增加医保基金筹资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加强医生和医院管理的规范与监督。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一些突出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医保制度全面改革、基层医疗服务、药品价格等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展望医改的发展已经与中国国民的福利息息相关。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医疗服务水平必将提升,中国医疗行业也将以新的方式实现发展。
1.强化国家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医改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加强医疗保险的目的是帮助个人和家庭降低医疗费用,在健康生活中保障他们的生计。
未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国家医疗保险中,以确保人民有更好的健康保障。
2.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障患者的健康生活也变得更加容易。
我们需要打造一种有效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通过数字化医疗、远程诊疗等方式实现患者就医的快捷性和便利性。
3.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是医改中的一个重点领域。
我们应该加强对医学的基础研究,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疗服务人员,建立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改善医患关系改善医患关系是关乎医改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
医改历程优选全文
主要特点:具有突出的计划经济的特征。 卫生事业性质,强调是福利性质的行业,不以营利
为目的;国家对医院和诊所免征工商业税。 卫生行政管理体制,采取高度集中和指令性的计划
管理方式。医疗机构不允许经济核算、经济管理 和奖金分配等。 卫生机构的所有制,全部是公有制医疗机构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经济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
1956年卫生部和财政部联 合发文,明确规定卫生事业属 福利事业性质,国家免征医院 、诊所的工商税。
1958年卫生部:医院和卫 生院由国家实行财政补助,为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要随生产 发展逐步实行免费医疗。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 市场化改革的恶果:
• 政府投入减少,医院逐利性强化,公益性逐步减弱, 人文精神沦落,药价虚高、过度治疗、药物滥用现 象严重,医院看病贵、看病难现象成为社会热议的 问题。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 2000年WHO对191个成员国卫生筹 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 中国列188位,倒数第4。
自筹资金发展医院,盖病房、扩大病床、买设备,解决医
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
1985年为中国“医改元年”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二)第二阶段(1978年到2005年)
• 1989年《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 • 1992年《关于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 • 中心思想: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 • 存在的问题
中国医疗改革大事记
中国医疗改革大事记▲1949年一1978年,中国建立起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合作医疗组成的福利性医疗保障制度。
▲1985年4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
提出,“我国卫生事业是公益性的福利事业”,“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管理,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994年4月14日,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在对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基本原则、试点内容进行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于1994年4月14日联合印发《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决定在江苏省的镇江市、江西省的九江市进行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同时对改革试点的目标、原则、内容、有关政策进行了部署。
▲1996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对社会保障的发展做出规划:“九五”期间,要加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要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
规划还提出“要实行预防为主方针,保健和医疗并重。
积极发展卫生保健事业。
“九五”期间基本做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发展合作医疗,完善县、村三级医疗保健网。
”▲1996年4月8日,国务院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全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国务院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和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试点地区的领导同志。
会议在总结1994年12月开始的江西九江市、江苏镇江市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要求扩大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并对扩大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提出具体要求。
▲1996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16号),对扩大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的目标、基本原则、试点主要内容、试点有关政策等都作了规定。
我国医疗改革历程回顾
我国医疗改革历程回顾2013-03-18 00:00:00来源: 内蒙古日报暂无网友评论两会期间,回顾一下整个医改的历史,或许我们可以看出“医改”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全社会都在高度关注的持久性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过程有难易,效果有大小,但历次改革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
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媒体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卫生部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
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医疗服务进入市场化阶段。
2000年,公立医院产权“变卖”。
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其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条目,被解读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提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中国医改再次引起关注。
2007-2008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最新医改方案提交2008年3月“两会”讨论。
至此,中国医疗改革近三十年的风雨征途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2009年,国务院出台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其中重点提出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