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供虫体合成蛋白
(二)与红细胞的关系 1.对红细胞的选择性
P.v侵入幼稚Rbc和网织Rbc
P.m侵入衰老的Rbc
感染度不超过1%
感染度小于1/500
P.f对各期Rbc无选择性
2.寄生红细胞的变化
感染度达10%以上
P.v寄生的红细胞可胀大,色泽变淡,并出现薛氏小点
P.f可出现: (1) 小突起出现,使Rbc粘附力增大粘于血管内皮上。 (2) Rbc可塑性下降,不能通过5μ的微血管。
影响因素:种、株 、感染数量、机体的免疫力、抗 疟药
时间:P.v. 短者8~31d, 长者6~12月; P.f. 7~27d, P.m.28~37d, P.o. 11~16d.
2、发作paroxysm: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密切相关。 发热阈值:引起发作的血中疟原虫的最低数量, 因虫种 、 株及宿主免疫状态而异。
8~10h
环状体 红外期裂殖子
大滋养体 未成熟裂殖体
♀ 配子体

成熟裂殖体 红内期裂殖子
红细胞内发育期(间日疟原虫)
(二)在蚊体内的发育
(二)蚊体内发育
雌配子(染色体减数分裂) 雄配子(4-8 个细丝)
1.配子生殖gametogony
交配→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 oocyst
2.孢子生殖sporogony 卵囊内的细胞核反复分裂,胞质亦分裂形 成了成孢子细胞sporoblast,再长出子孢子 sporozoite。 3.子孢子从卵囊出来,随血到唾腺。
TS
2. 红细胞内期erythrocytic stage
早期滋养体(环形体,ringform)
晚期滋养体(阿米巴形滋养体,amoeboid form)
裂殖体(schizont)早期→成熟→(裂体增殖) 被M吞噬 裂殖子(merozoite) 侵入RBC→
配子体形成
雄(小)配子体(microgametocyte) 雌(大)配子体(macrogametocyte) 蚊吸入
停止发作, 血检只有极少量疟原虫;经过数周,在无 再染的情 况下,又出现症状发作。一般在初发后3月内 出现;可能与残存的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大 量增殖有关。
复发(relapse):指疟疾患者初发后经治疗或未经治
疗,症状停止发作,血检不能查到疟原虫;在无再感 染的情况下,又出现症状发作。一般在初发后数周到 一年内出现;可能与迟发性子孢子有关。
3.裂殖子的释出和侵入红细胞
裂殖体 成熟
裂殖子 活动
红细胞变形 泡→入胞→封口三个过程
•裂殖子识别RBC表面蛋白受体 •钻入RBC膜
二、致病
1、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子孢子进入人体到疾病发作之前的时期。包括:红 外期 + 数代红内期
1)、间日疟
•一般症状:酷似感冒,初次发作时,可有数日 不规则的发热,随后呈典型的间歇发作。 •发作周期为48小时。 •典型发作:寒颤期、高热期、大汗期。 •发作2-3次后,脾脏可出现轻度肿大,质软,有 轻度压痛。反复频繁发作后,脾脏肿大明显,质 硬,压痛较重。
2)、恶性疟
起病急缓不一。多数患者仅有畏寒感, 但无寒颤,发热时体温渐升。可表现为弛 张热。发热时可伴有剧烈头痛,全身酸痛, 极度衰竭。重者有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偶 见有口唇疱疹、四肢麻木等。
9、凶险性疟疾 脑型、胃肠型、厥冷型、出血型等。
机理:机械性阻塞学说: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受体,增强
内皮细胞的粘附性, 脑微血管阻塞、缺O2、 养料耗竭
三、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采血时间: pf——在发作时采血,或查到 环状体后10天左右 采血查配子体。 pv、pm——发作后数小时至10小时采血,各期 均可见到。 方 法:厚血膜法 薄血膜法 Wright’s stain
疟原虫子孢子
四种疟原虫的发育过程的比较
P.v
红外期(速发型)发育时间 红外期迟发型子孢子 有 无 无 有
P.m
P.f
P.o
红外期裂殖体大小
红外期裂殖体数目 红外期特点 红内期发育周期 红内期裂殖子数目 红内期发育场所
42-60μ
12000个 48h 外周血液
48μ
15000个 72h 外周血液
60μ
(pv)氯喹+伯氨喹8日疗法
防止复发——杀灭红外裂殖体——伯喹
耐药性Pf:咯萘啶+青蒿琥酯+蒿甲醚(杀红内期)
机制:是红内期疟原虫裂殖子胀破RBC引起。
裂殖子
RBC碎片 残余和变性HB 入血
吞噬细胞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神经胶质神 经元释放的 花生四烯酸 转化为前列 腺素E,引起 发热。
内源性致热原
(IL-1,IL-6,TNF)
疟原虫代谢产物
外源性致热原
临床表现 周期性发作的冷、热、汗是疟疾的典型症状 但也可因为是初发或重复感染或混合感染而使周期 性不明显
三日疟原虫
(Plasmodium malariae P.m)
卵形疟原虫
(Plasmodium ovale P.o)
一、形态与生活史
♀♂配子体
♀按蚊 胃 有性生殖 终宿主

肝细胞、 红细胞 (红外期) (红内期)
世代交替
无性生殖
中间宿主
子孢子
疟原虫生活史
蚊体发育期——有性生殖(配子)
无性生殖(子孢子)
四、治疗学上的进展(详见防治) (一)灭蚊
(二)杀虫
分类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P.v )
间日疟 恶性疟 三日疟 卵形疟
48h
36— 48h 72h 48h
温带
热带 亚热带 热带 热带
普遍感染 流行最广 海南、 云、贵 少见 罕见
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在 蚊 体 内 发 育 成 熟 时 间 10-11d (25℃)
疟原虫营养代谢 •胞饮、吞噬摄取营养
•氨基酸来自血红蛋白、血浆。
血红蛋白:珠蛋白+血红素-----疟色素
•葡萄糖来自血浆, 但G-6-PD不患此病
生理
(一) 营养 Hb→珠蛋白+血红素 酶 作用 氨基酸 葡萄糖消耗量比正常大100倍 脂肪类耗量也增加4-5倍 分解 疟色素
人体发育期——红细胞外期(裂殖子)
红细胞内期(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Life Cycle of Plasmodium
The life cycle is complex, so we will go through it step by step to understand it.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最近,2003年夏天,美国海军,利比里亚
流行
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90个国家,20亿受害者,每年2—5亿人疟疾新 增病例,90%在非洲,每年死亡人数150万到 350万之间,是困扰非洲的三大传染病之一。
人疟媒介-按蚊(约60种/450种)
三、疟原虫的发现过程
1880年 法国科学家
阿方斯-拉弗朗认识到病原是一种单细胞
热型:即周期性,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pv、po —48h;
第一日 午 前 午后 午 前
pm—72h; pf—36~48h,渐不规则
第三日 午 前 午后 午 前 第四日 午后 午后
第二日
40 ℃
间 日 疟
36 ℃ 40 ℃
恶 性 疟
内脏 内 脏
36 ℃
图:间日疟热型与原虫发育的关系
3、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患者经治疗后
3)、三日疟
典型发作与前驱期的症状均与间日疟相 似。但起病较缓。不过在起病初期有严格的 72小时一次的周期性发作过程。
4)、卵形疟
与间日疟相似,但症状轻,寒颤不明 显,一般发作不超过6次,易于自愈。
6.疟性肾病 Pm, 水肿、腹水、蛋白尿、高血压,肾衰 7、其他:先天性疟疾、婴幼儿疟疾、共用针管、输血 疟疾 8、黑尿热 恶性疟患者多见, 病人有高热、贫血、腰痛、血红蛋白尿、 衰竭
(Pf与pm只有再燃;pv与po再燃、复发均有)
4、贫血:
机制: 1)与RBC大量直接破坏有关。 2)脾亢,巨噬细胞增多,吞噬增强 3)骨髓中RBC生成障碍 4)自身免疫破坏RBC
5、脾肿大 脾 充血、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所致,2~6倍大
热带巨脾综合症:巨脾、肝肿大、血IgM升高,抗
疟药有效
典型疟疾
完成有性生殖。
(一)人体内发育 1.红细胞外期 子孢子(sporozoite)侵入肝细胞 速发型:短潜伏期
红外裂殖体
红外裂殖子
迟发型:长潜伏期发作 复发 部分被巨噬细胞消灭 部分侵入红细胞
子孢子(sporozoite) 迟发型子孢子 (bradysporozoites,)
BS 速发型子孢子 (tachysporozoites)
2、流行环节与因素 1)传染源:外周血中有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2)传播媒介: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
输血(血中带有红内期疟原虫)
3)易感人群:孕妇、非疫区人群等 4)自然因素(温、湿、雨)与社会经济因素
五、防治
(一)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消灭传染源 控制症状——杀灭裂殖体——氯喹
1.红细胞外期 exo-erythrocytic stage
速发型子孢子 tachysporozoite侵入人肝细胞的发育、增殖。 迟发型子孢子bradysporozoite休眠半年或半年以上再发育。
生活史特点:
1.细胞内寄生,有宿主转换和世代交替的现象。 2.在人体内行裂体增殖及配子生殖的开始,在蚊体内
疟 原 虫 Malaria Parasites
概述 一、简介 疟原虫 疟疾 瘟疫 瘴气
二、流行--古老而现代的疾病
古老:公元前1550年
中国 《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三国演义》
国外 丹麦和英伦三岛,地中海地区
英国 查理二世、1679年法国路易十四的儿子
现代
金鸡纳、奎宁
华盛顿和林肯、非洲和亚洲
40000个 36-48h 8-36个
70x50μ
15400个 48h 6-12个
1.来自子孢子 2.在肝细胞无疟色素 3.无症状 12-24 个 (16) 6-12个
环、配在外 外周血液 周其他在皮 下脂肪及内 脏毛细管
红内期特点
1.来自红外裂殖子或红内期裂殖子 2.在红细胞内有疟色素 3.有症状 16d 12d -
的原核生物。
勒化伦发现与蚊子有关
In the 1890's a famous British scientist
Manson
1897年 英国内科医生 Ronald Ross爵士阐明疟 原虫 在按蚊体内的生活周期 1902年
1980年 美国医学家 沃杰西克-克罗托 斯基完整 解释了疟原虫的生命周期
染 色:Giemsa’s stain
2、血清学检查
1)抗原的检测 ELISA法
2) DNA探针杂交、PCR检查疟原虫DNA
Positive malaria IFA showing a fluorescent schizont.
Molecular Diagnosis A: Agarose gel (2%) analysis of a PCR diagnostic test for species-specific detection of Plasmodium DNA. PCR was performed using nested primers of Snounou et al.1 •Lane S: Molecular base pair standard (50-bp ladder). Black arrows show the size of standard bands. •Lane 1: The red arrow shows the diagnostic band for P. vivax (size: 120 bp) •Lane 2: The red arrow shows the diagnostic band for P. malariae (size: 144 bp) •Lane 3: The red arrow shows the diagnostic band for P. falciparum (size: 205 bp) •Lane 4: The red arrow shows the diagnostic band for P. ovale (size: 800 bp)
四、流行
1、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 北纬25。以南、北纬25~33 。 我国有四类地区: 北纬33 。以北、西北
传播媒介:(1)中华按蚊:平原地区 (2)嗜人按蚊:丘陵地区 (3)微小按蚊:南方地区 (4)大劣按蚊:主要在海南岛 传播方式 (1)经蚊媒传播 (2)经输血传播 (3)经胎盘传播 (4)经伤口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