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层次和构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正符合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弼在《周易注 疏》里谈到的言、象、意的关系: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 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王弼阐述的“言、象、意”的关系,也正是 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者 之间的关系。
比如,绘画语言是色彩与线条,音乐语言是 旋律、和声、节奏,舞蹈语言是身体造型、动作、 表情和节奏,电影语言是画面、声音、蒙太奇和 长镜头,戏剧语言是动作、对白,文学语言是文 字。
无论鉴赏哪一门艺术,都须从艺术语言入手。
以电影《黄土地》为例,凝滞不动的高原、 高亢悲怆的民造成强烈的美学 冲击。
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也就是 说,艺术不是靠讲道理或逻辑证明的方式征服观 众,而是以艺术形象的魅力感染观众。成功的艺 术形象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
自古至今,艺术家们创造了姿态万千的艺术 形象,如乐山大佛、抓髻娃娃、浮士德、哈姆雷 特、安娜、贾宝玉、堂·吉诃德、阿Q、日瓦戈等 等,这些凝聚了人类心灵之光的艺术形象,记录 着人类的精神历程,一起构筑起文明的美学丰碑。
请看三幅作品:张旭《古诗四帖》,王羲之 《兰亭序》,弘一法师《华严经句》。思考它们 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有何异同。
书法塑造的是一种主体形象、情感形象。 弘一法师的字力求销形,但却表现出真正的 潇洒,不计得失、不为物欲所动,透露出远离尘 世的空旷高洁。
王羲之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他的字亲切而不 随俗,智慧而放达,虽然看穿了万物但又不愿意 放弃生活。
张旭是盛唐两大草书大家之一,他的字已经 超乎潇洒,自信且达观,傲然于世。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涵的形而上美 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艺术意蕴是成功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诗 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等句子,穿越千年时间隧道还葆有艺术 魅力,就在于它们不仅描绘了动人的艺术形象, 还蕴涵了丰富的艺术意蕴。
根据艺术感知方式的不同,艺术形象可分为 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形象与文学形象。
视觉形象是指通过视觉感知的艺术形象,如 绘画、雕塑、建筑等。它们大多存在于二维空间 或三维空间中,可以用眼睛观看。
听觉形象是指通过听觉感知的艺术形象,如 音乐等。听众只能根据自己的感知来重塑听觉形 象,带有浓郁的主观特色,难于作出明确的意义 判断。
从语言的性质和功用上区分,艺术语言是感 性的、审美的,科学语言是理性的、实用的。
艺术语言拥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包含着主观 情感和美学倾向,它的功能不是说明,而是表现; 科学语言一般是用理性的抽象语言来说明一件事 情,表述是客观的,不夹杂主观情感,它的功能 是说明,而不是表现。
二、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 形象,是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的统一。艺术形象 是艺术作品的核心。
视听形象是指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的 艺术形象,如电影、戏剧和舞蹈。它们既存在于 空间中,又存在于时间里。观众需要调动眼睛和 耳朵一起感知艺术作品,在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 延展中重塑艺术形象。
比较《莱斯标克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 两幅作品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艺术形象是人类精神探索的结晶,一个时代 的艺术形象总是带有这个时代独特的艺术精神和 文化气氛。中国艺术在漫长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独 特的形象,如书法等,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 富。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它是艺术语言 的目的,又是艺术意蕴的载体。观众接受艺术作 品,从艺术语言开始。
一、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用以完成艺术表达的独特媒 介。所有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完成的, 没有艺术语言就没有艺术作品。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由此 形成了艺术语言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艺术语言是用来完成艺术形象的。艺术语言 成功与否,要看它是否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 《黄土地》的电影语言恰好与影片所要表达的意 蕴相吻合,它成功地塑造了黄土地上陕北老汉形 象。这样的电影语言当然是成功的。
电影语言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革命性变迁。 20年代,这位“伟大的哑巴”开口了,1927年美 国的《爵士歌王》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1935年,马摩里安的五彩片《浮华世界》是电影 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此后,摄影机与胶片不断 进步,立体声、宽银幕等相继出现。至90年代, 电脑技术进入电影语言,如《阿甘正传》、《侏 罗纪公园》、《狮子王》等。
艺术作品的层次和构成
面对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感知的是什么? 对于音乐,首先感知的是音响;对于电影,首先 感知的是音响和画面的运动;对于建筑,首先感 知的是造型和色彩。
总之,对于艺术作品,我们首先感知的是它 的艺术语言,此后才开始进入艺术作品的形象和 意蕴。
从艺术分析的角度看,艺术作品可分为内容 和形式;从艺术感知的角度看,艺术作品又可分 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艺术语言也有创生、发展与衰落、更新的过 程。因此,艺术革新往往从艺术语言入手。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印象派绘画、邓肯的表 现派舞蹈、未来主义的诗歌等新的艺术流派都是 通过艺术语言的更新进行艺术变革。最有说服力 的证明就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文言到白话的转 变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语言 体系。
“《黄土地》的青年创作者对视听因素的使用 证明:他们已经具备了把电影表现手段当作语言 符号系统来使用的能力。这也就是说,不仅扮演 人物的演员在说话,画面中的一切视觉因素和听 觉因素都在‘说话’,在传达信息……影片的视 听语言向我们道出了这片土地具有地域性(陕 北),又具有历史性(民族文化的发源地),还 具有社会性(愚昧落后)。”(周传基)
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艺术意蕴。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 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 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 精神。”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 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王弼阐述的“言、象、意”的关系,也正是 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者 之间的关系。
比如,绘画语言是色彩与线条,音乐语言是 旋律、和声、节奏,舞蹈语言是身体造型、动作、 表情和节奏,电影语言是画面、声音、蒙太奇和 长镜头,戏剧语言是动作、对白,文学语言是文 字。
无论鉴赏哪一门艺术,都须从艺术语言入手。
以电影《黄土地》为例,凝滞不动的高原、 高亢悲怆的民造成强烈的美学 冲击。
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象性。也就是 说,艺术不是靠讲道理或逻辑证明的方式征服观 众,而是以艺术形象的魅力感染观众。成功的艺 术形象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
自古至今,艺术家们创造了姿态万千的艺术 形象,如乐山大佛、抓髻娃娃、浮士德、哈姆雷 特、安娜、贾宝玉、堂·吉诃德、阿Q、日瓦戈等 等,这些凝聚了人类心灵之光的艺术形象,记录 着人类的精神历程,一起构筑起文明的美学丰碑。
请看三幅作品:张旭《古诗四帖》,王羲之 《兰亭序》,弘一法师《华严经句》。思考它们 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有何异同。
书法塑造的是一种主体形象、情感形象。 弘一法师的字力求销形,但却表现出真正的 潇洒,不计得失、不为物欲所动,透露出远离尘 世的空旷高洁。
王羲之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他的字亲切而不 随俗,智慧而放达,虽然看穿了万物但又不愿意 放弃生活。
张旭是盛唐两大草书大家之一,他的字已经 超乎潇洒,自信且达观,傲然于世。
三、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涵的形而上美 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艺术意蕴是成功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志。《诗 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 水一方”等句子,穿越千年时间隧道还葆有艺术 魅力,就在于它们不仅描绘了动人的艺术形象, 还蕴涵了丰富的艺术意蕴。
根据艺术感知方式的不同,艺术形象可分为 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视听形象与文学形象。
视觉形象是指通过视觉感知的艺术形象,如 绘画、雕塑、建筑等。它们大多存在于二维空间 或三维空间中,可以用眼睛观看。
听觉形象是指通过听觉感知的艺术形象,如 音乐等。听众只能根据自己的感知来重塑听觉形 象,带有浓郁的主观特色,难于作出明确的意义 判断。
从语言的性质和功用上区分,艺术语言是感 性的、审美的,科学语言是理性的、实用的。
艺术语言拥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包含着主观 情感和美学倾向,它的功能不是说明,而是表现; 科学语言一般是用理性的抽象语言来说明一件事 情,表述是客观的,不夹杂主观情感,它的功能 是说明,而不是表现。
二、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 形象,是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的统一。艺术形象 是艺术作品的核心。
视听形象是指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的 艺术形象,如电影、戏剧和舞蹈。它们既存在于 空间中,又存在于时间里。观众需要调动眼睛和 耳朵一起感知艺术作品,在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 延展中重塑艺术形象。
比较《莱斯标克的维纳斯》和《蒙娜·丽莎》 两幅作品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艺术形象是人类精神探索的结晶,一个时代 的艺术形象总是带有这个时代独特的艺术精神和 文化气氛。中国艺术在漫长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独 特的形象,如书法等,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 富。
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它是艺术语言 的目的,又是艺术意蕴的载体。观众接受艺术作 品,从艺术语言开始。
一、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用以完成艺术表达的独特媒 介。所有艺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完成的, 没有艺术语言就没有艺术作品。
每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由此 形成了艺术语言的差异性与丰富性。
艺术语言是用来完成艺术形象的。艺术语言 成功与否,要看它是否成功地塑造了艺术形象。 《黄土地》的电影语言恰好与影片所要表达的意 蕴相吻合,它成功地塑造了黄土地上陕北老汉形 象。这样的电影语言当然是成功的。
电影语言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革命性变迁。 20年代,这位“伟大的哑巴”开口了,1927年美 国的《爵士歌王》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1935年,马摩里安的五彩片《浮华世界》是电影 史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此后,摄影机与胶片不断 进步,立体声、宽银幕等相继出现。至90年代, 电脑技术进入电影语言,如《阿甘正传》、《侏 罗纪公园》、《狮子王》等。
艺术作品的层次和构成
面对一件艺术品,我们首先感知的是什么? 对于音乐,首先感知的是音响;对于电影,首先 感知的是音响和画面的运动;对于建筑,首先感 知的是造型和色彩。
总之,对于艺术作品,我们首先感知的是它 的艺术语言,此后才开始进入艺术作品的形象和 意蕴。
从艺术分析的角度看,艺术作品可分为内容 和形式;从艺术感知的角度看,艺术作品又可分 为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艺术语言也有创生、发展与衰落、更新的过 程。因此,艺术革新往往从艺术语言入手。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印象派绘画、邓肯的表 现派舞蹈、未来主义的诗歌等新的艺术流派都是 通过艺术语言的更新进行艺术变革。最有说服力 的证明就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文言到白话的转 变是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语言 体系。
“《黄土地》的青年创作者对视听因素的使用 证明:他们已经具备了把电影表现手段当作语言 符号系统来使用的能力。这也就是说,不仅扮演 人物的演员在说话,画面中的一切视觉因素和听 觉因素都在‘说话’,在传达信息……影片的视 听语言向我们道出了这片土地具有地域性(陕 北),又具有历史性(民族文化的发源地),还 具有社会性(愚昧落后)。”(周传基)
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艺术意蕴。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 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 要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