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李白的《送友人》一诗,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以浮云孤飞,来去不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定,喻游子之心;落 日将下,依依不舍,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喻故人之情。 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 衬托离情别绪。 这是一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 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 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 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情有景,情 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难舍难分的情绪。全诗写得新颖别致、 丰采殊异。
送 友 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写送别的景致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和送别之事。
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Yān jì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 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 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火,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日圆。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构图美: 长河奔流 ——空间阔大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美:
——层次丰富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 色彩美: 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意境:在 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 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且大。)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 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 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 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 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3、文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悦、惜别 颔联(比喻)
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 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连 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广阔,写景有 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 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 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江水以人的浓厚的感情,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 里,依依不舌送我到楚地,愈觉情味无穷。 “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讨论
1、 课题为《渡荆门送别》, 谁为谁送别?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 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它怀着深情厚 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 自己的思乡深情。
2、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在哪里?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 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 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 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 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出蜀东下,开始 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此时诗人, 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 霄的峻岭,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 番景色。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 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 燕然前线呢!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结构思路)
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 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 居延 ,山高路远。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作者在5岁那年便随父亲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 少年时代,因此常称四川为“故乡”。长江水自蜀东流 而下,所以作者称它为“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 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 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对这种情感并不 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
渡 荆 门 送 别
远渡地点 出蜀目的
山水 月云
叙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远景 近景
对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偶 俯视 仰视 拟人
绘 景 抒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由景及情 留恋故乡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 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 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 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全诗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 之情。
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 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 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 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 字轻轻带过。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 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 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 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 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 本扁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 作于赴边途中。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 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 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 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 落日。
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 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诗中感情:
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苦闷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感慨赞美
《使至塞上》:以传 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 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 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人, 唐代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 仙”,著有《李太白集》。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 豪迈奔放,别具一格。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 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 甫吟》,《将进酒》等,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 宣城谢朓北楼》、《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 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 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 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 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是继屈原之 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 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后代的诗歌 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 外,还不忍分别。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 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采用正面描写,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苍 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 的平原。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 流。
王 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 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 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 著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 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 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 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 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 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从蜀地远渡出游,来到荆门这个地方。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峦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 广阔的原野。江水冲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 昏时,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 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 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 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 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 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 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 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 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 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 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 中。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其状如门 , 又与北岸之虎牙山相对,水势湍急,十分险要。 荆门外:指荆门以东,过此即入古楚国境内。 来从:作“来到”或“来向”解。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天镜:指水中所见一轮明月之影。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色。 仍:频频。 怜:爱
这也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 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中是怎 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描绘近景,江面 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 镜。“云生结海楼”是日间仰视所见,描绘远景,仰望天 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景观壮阔,远近景结合;给人空间感和流动感。 颈联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 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 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