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筛查与诊断的现状与未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筛查方法4:肿瘤标记物
• CA125:研究表明:糖类抗原CA125是诊断EC很 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但仅有25%de EC患者术前 CA125水平呈阳性,对诊断早期EC的阳性率和敏 感性均较低; • CA199:常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消化道肿瘤,尚 无大量研究探讨CA199在EC中的临床价值。
36
• 常因为细胞量少或在子宫腔内有蜕变而影响诊断 • 但一旦发现腺细胞应高度重视
直接取样法(DIS)
• 取材充分,可反映整个子宫内膜状态 • 避免宫颈和阴道的污染 • 操作安全简便,无需麻醉,门诊可进行,易被临床和患 者接受
25
DIS的方法选择
• 国外报道的方法很多:
• 刮取法、负压吸引法、灌洗法、 刷取法
2006年,发病率10.44/10万 • EC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 发达城市已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
Organization
Function
6
北京1993-2004年妇科恶性肿瘤住院人数
年份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宫颈原位癌 宫颈浸润癌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
子宫内膜样腺癌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粘液性腺癌
透明细胞癌
31
满足ECT必须具备三大条件
• 微创、全方 位足量采取 子宫内膜细 胞技术
• 均匀、清晰、 快捷的子宫 内膜细胞液 基薄层制片 技术
• 统一的细胞 学诊断报告 标准
32
ETC的应用研究---无症状人群
日本用细胞学方法筛查了21万妇女,其研究结果表明:
50%在10年内发生EC。 • 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可通过治疗有效阻止其发生为晚期浸润癌。
hyperstrogenism MLHImethylation PTFN MSI KRAS EH P53,HER2/neu P53 Atrophy NC EIC AH/EIC P53(LOH) E-CEDHERIN P16 HER2/neu NEEC PIEN ß-catenin KRAS MSI PLK3CA P53 E-cedherin P16 HER2/neu PLK3CA EH
高危因素为无排卵、不孕、PCOS、遗传因素(HNPCC) 长期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胰岛素抵抗、MMR缺陷
遗传易感性是EC近年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28
12
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可行性
子宫内膜癌具有明确的高危人群可以重点监测
超过95%以上的内膜癌发生于年龄>40岁的女性 单纯雌激素、肥胖、糖尿病、乳腺癌术后TAM治疗 有子宫内膜增生病史
筛查方法5: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的研究
• 研究发现:PTEN(基因突变与I型EC有关)蛋白产物的失表 达和CerbB-2的过表达,在E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 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EC的诊断,为评估预后提供 帮助。 • 肿瘤抑制基因P53(是II型EC最重要的特征之一)、P16、 WT1等均有一定特异度和敏感性。 • 5-10%EC的发生常伴有MMR(DNA错配基因)突变,属于 HNPPC. • 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短序RNA,在子宫内膜中调节TGF-β 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 EC干细胞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EC的发生、发展、转移、 复发及耐药的机制。 • Biol Reprod ,2012,82(4)
23
筛查方法2:ECT
√ √ √ √ √ √ 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的普查 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出血等病人的初筛 雌激素替代治疗前后的监测 乳腺癌患者使用三苯氧胺前后的监测 内膜增生和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后随访 不孕症患者检查子宫内膜
24
细胞取样方法
间接取样法:
• 敏感性低,多数报告仅为30%左右
• 由子宫颈或后穹窿涂片采集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
22
• 筛查方法1:TVCDS研究报道(3)
• TVCDS筛查子宫内膜癌对绝经后妇女有良好的敏感性 • 当被限制到一个更高风险时,可以降低其诊断的假阳 性结果 • 对绝经后妇女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膜厚度比其他原因所 致出血者增加 • II型子宫内膜癌常伴随的是萎缩性子宫内膜,超声检 查容易漏诊 • 对于生育年龄子宫内膜厚度,一些文献提出10-12mm为 界限,但尚无确切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8
子宫内膜癌筛查与诊断 的现状与未来
1
发达国家EC的流行现状
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发病率已占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1997
新发病例数>3万 死亡病例>6000
2005
2007
新发病例数>4万 死亡病例>7400
2013
新发病例数>4万 Function 死亡病例>7000
新发病例数 Questions >49560 About 死亡病例 >8190 Roadmap
不满意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 缺乏标记明确: 玻璃破碎无法修复: 细胞过度重叠,血液、炎细胞覆盖内膜细胞 标本固定差,过度干燥,污染等因素影响75%以上腺细胞观察
29
ECT诊断标准(2)
增殖期
未见上皮内瘤病变和恶性细胞
分泌期 萎缩期
单纯性增生
良性增生性改变
复杂性增生
子宫内膜息肉
30
ECT诊断标准(3)
高危 因素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不断扩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0
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 最快的国家之一 自1996年,仅仅6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 率即上升40%
11
年轻妇女发病率上升
年龄≤40岁的EC所占比例为1-15% 近20年来发病数由2/10万上升至40-50/10万
37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的研究
• 北大一院妇产科2009.8-2010.4对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明 确诊断的EC的70例患者,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内膜 细胞中Ki-67和PTEN的表达有助于提高细胞学诊断EC和 癌前期病变的准确性。 • Hiroki等对2001-2006年21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和癌组 织进行比较发现,120个miRNAs中有54个表达下调,55 个表达上调,其中miR-200被证实可作为EC的预测指标, 为EC的预测提高新的方法。 • Cancer sci 2010,101(1)
有遗传病史(HNPCC),占5-10%;
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阴道流血、排液、 积液、宫腔赘生物等
13
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从癌变进展到癌需要较长时间:5-8年。美国出版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
(Cytopathology of the Endometrium )显示,癌前期病变若不经治疗,近
19
筛查方法1:TVCDS
• 局限性:特异性低,造成不必要的诊刮
• 绝经后HRT治疗的患者 诊断界值是否适合于HRT者尚缺乏证据 • 乳腺癌术后TAM治疗的患者 TAM可致内膜息肉等良性病变和子宫内膜水肿 增厚,假阳性率高
20
• 筛查方法1:TVCDS研究报道(1):
• 有出血症状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5mm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是7.3%;而子宫内膜厚 度3-5mm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是0.07%. • 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达到11mm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是6.7%;而内膜厚度 <11mm时,风险仅为0.002%.
EH
LG-ECC
14
筛查和诊断的研究现状
15
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可行性
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
分段诊刮
• 侵入性检查,取材满意率和代表性较差,漏诊率2-10%
子宫内膜活检 • 负压收集组织,取材满意率和代表性受限
• 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术是目前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金标准
宫腔镜检查(HS) • 费用高,不联合子宫内膜活检时诊断能力有限
• MRI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多序列扫 描和高组织分辨率的特点,可供全面丰富的子宫解 剖细节和软组织对比度; • 对小病灶的检出率有较大优势 • 测量内膜厚度对肿瘤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是早期 诊断EC的基础 • Grasel等利用T2W1可以鉴别大部分EP和EC,其中 诊断EC的准确率达86%;随着DW1(扩散加权成像) 和DCE(动态增强成像)在EC诊断中的应用,期诊 断率也有所提高。
涉及35项研究5892例的荟萃分析
子宫内膜厚度≥4mm时,诊断子宫内膜癌 的敏感性96%,特异性为61%
Int J Gynecol Cancer 2012,22
18
筛查方法1:TVCDS
• 局限性:特异性低,造成不必要的诊刮
• 内膜不均质,宫腔积液,形态欠规则或局限的占位 性病变,难以准确测量内膜厚度 • 绝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周期性变化,难以确定诊断的 厚度界值 • 绝经后无症状人群中假阳性率高,无症状性子宫内 膜息肉存在于约10%-17%的绝经后女性
68
93 127 156 177 142 192 251 271 357 513 648
7
EC分型与发病相关因素
I型:雌激素依赖
II型:萎缩性子宫内膜 III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8
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
筛查的必要性
PCOS 雌激素替代 基因突变 遗传因素 绝经延迟 不孕不育 他莫昔芬
高血压
肥胖 糖尿病
589
517 620 715 1115 775 914 1122 1514 1617 1351 1899
285
215 245 269 284 316 350 429 592 589 654 768
80
129 145 172 225 248 300 362 430 533 778 1099
12
36 18 16 48 106 108 111 159 176 265 451
4
我国EC的流行现状
发病例数5万 死亡病例数1.8万 发病率升高和发病年轻化趋势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1
5
我国EC的流行现状
• 北京市1993年—2004年对44万住院患者妇科肿瘤疾病病 谱分析,宫颈:EC由20年前的5-10:1上升为现状的<1:1
• 上海:1998年,发病率4.45万/10万
Gynecol Oncol 2013,131(2)
16
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可行性
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 非侵入性检查,但特异性较低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 • 可在门诊无麻醉下进行,灵敏度特异性较高
肿瘤标记物和基因检测 • 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17
筛查方法1:经阴道彩超(TVCDS) 对绝经后出血患者 的诊断敏感性高
宫腔细胞学筛查检出的子宫内膜癌五年存活率为94.7%, 高于普通门诊就诊组的85.7%
改善了一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Tokni J Exp Clin Med 2004,20
33
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内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资料
重视程度
缺乏统一的 细胞学诊断 标准
带宫内节育 器患者取材 困难
34
筛查方法3:MRI
2
发达国家EC的流行现状
2002年
第10位死 亡病因 28.7/10 万 Function
2008年
Organization
19.8/10万
发病率
3
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发病率比率 34%
• 5年生存率67%
发达国家死亡率/发病率比率21%
• 5年生存率82%
Manage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Asia. Lancet Oncol.2009.10
21
• 筛查方法1:TVCDS研究报道(2)
• 2011年大样本多中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48230例 妇女进行TVCDS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中卫随访5.11 年 • 136例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患者,当已5.11mm 时为最佳厚度时,敏感度为80.5%,特异性为86.2%; • 为5mm时,敏感度为80.5%,特异性为85.7%; • 为10mm时,敏感度为54.1%,特异性为97.2%; • 96例绝经后无出血症状的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 患者 • 内膜厚度为5mm时,敏感度为77.1%,特异性为 85.8%; • 为6.75mm时,敏感度为84.3%,特异性为89.7%;
• 国内常用刷取法:
子宫内膜细胞刷吸采取法 有一外套 拉杆前端有宫腔刷,长20mm 宫腔采取标本前和取材后可将 宫腔刷藏与套管内 • 不致沾染宫腔以外的细胞 • • • •
26
27
临床操作演示
28
ECT诊断标准(1)
满意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 标记明确: 相关临床资料准确、安全: 除萎缩期内膜外均应包括不少于5-6堆子宫内膜细胞 存在异常细胞
筛查方法4:肿瘤标记物
• CA125:研究表明:糖类抗原CA125是诊断EC很 有意义的肿瘤标记物,但仅有25%de EC患者术前 CA125水平呈阳性,对诊断早期EC的阳性率和敏 感性均较低; • CA199:常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消化道肿瘤,尚 无大量研究探讨CA199在EC中的临床价值。
36
• 常因为细胞量少或在子宫腔内有蜕变而影响诊断 • 但一旦发现腺细胞应高度重视
直接取样法(DIS)
• 取材充分,可反映整个子宫内膜状态 • 避免宫颈和阴道的污染 • 操作安全简便,无需麻醉,门诊可进行,易被临床和患 者接受
25
DIS的方法选择
• 国外报道的方法很多:
• 刮取法、负压吸引法、灌洗法、 刷取法
2006年,发病率10.44/10万 • EC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 发达城市已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
Organization
Function
6
北京1993-2004年妇科恶性肿瘤住院人数
年份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宫颈原位癌 宫颈浸润癌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子宫内膜非典型性增生
子宫内膜样腺癌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
子宫内膜癌
粘液性腺癌
透明细胞癌
31
满足ECT必须具备三大条件
• 微创、全方 位足量采取 子宫内膜细 胞技术
• 均匀、清晰、 快捷的子宫 内膜细胞液 基薄层制片 技术
• 统一的细胞 学诊断报告 标准
32
ETC的应用研究---无症状人群
日本用细胞学方法筛查了21万妇女,其研究结果表明:
50%在10年内发生EC。 • 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可通过治疗有效阻止其发生为晚期浸润癌。
hyperstrogenism MLHImethylation PTFN MSI KRAS EH P53,HER2/neu P53 Atrophy NC EIC AH/EIC P53(LOH) E-CEDHERIN P16 HER2/neu NEEC PIEN ß-catenin KRAS MSI PLK3CA P53 E-cedherin P16 HER2/neu PLK3CA EH
高危因素为无排卵、不孕、PCOS、遗传因素(HNPCC) 长期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刺激、胰岛素抵抗、MMR缺陷
遗传易感性是EC近年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28
12
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可行性
子宫内膜癌具有明确的高危人群可以重点监测
超过95%以上的内膜癌发生于年龄>40岁的女性 单纯雌激素、肥胖、糖尿病、乳腺癌术后TAM治疗 有子宫内膜增生病史
筛查方法5: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的研究
• 研究发现:PTEN(基因突变与I型EC有关)蛋白产物的失表 达和CerbB-2的过表达,在E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 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EC的诊断,为评估预后提供 帮助。 • 肿瘤抑制基因P53(是II型EC最重要的特征之一)、P16、 WT1等均有一定特异度和敏感性。 • 5-10%EC的发生常伴有MMR(DNA错配基因)突变,属于 HNPPC. • miRNA是一类非编码的短序RNA,在子宫内膜中调节TGF-β 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 EC干细胞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EC的发生、发展、转移、 复发及耐药的机制。 • Biol Reprod ,2012,82(4)
23
筛查方法2:ECT
√ √ √ √ √ √ 高危人群子宫内膜癌的普查 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出血等病人的初筛 雌激素替代治疗前后的监测 乳腺癌患者使用三苯氧胺前后的监测 内膜增生和内膜癌患者保守治疗后随访 不孕症患者检查子宫内膜
24
细胞取样方法
间接取样法:
• 敏感性低,多数报告仅为30%左右
• 由子宫颈或后穹窿涂片采集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
22
• 筛查方法1:TVCDS研究报道(3)
• TVCDS筛查子宫内膜癌对绝经后妇女有良好的敏感性 • 当被限制到一个更高风险时,可以降低其诊断的假阳 性结果 • 对绝经后妇女可以观察到子宫内膜厚度比其他原因所 致出血者增加 • II型子宫内膜癌常伴随的是萎缩性子宫内膜,超声检 查容易漏诊 • 对于生育年龄子宫内膜厚度,一些文献提出10-12mm为 界限,但尚无确切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8
子宫内膜癌筛查与诊断 的现状与未来
1
发达国家EC的流行现状
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发病率已占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1997
新发病例数>3万 死亡病例>6000
2005
2007
新发病例数>4万 死亡病例>7400
2013
新发病例数>4万 Function 死亡病例>7000
新发病例数 Questions >49560 About 死亡病例 >8190 Roadmap
不满意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 缺乏标记明确: 玻璃破碎无法修复: 细胞过度重叠,血液、炎细胞覆盖内膜细胞 标本固定差,过度干燥,污染等因素影响75%以上腺细胞观察
29
ECT诊断标准(2)
增殖期
未见上皮内瘤病变和恶性细胞
分泌期 萎缩期
单纯性增生
良性增生性改变
复杂性增生
子宫内膜息肉
30
ECT诊断标准(3)
高危 因素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不断扩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0
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
我国糖尿病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 最快的国家之一 自1996年,仅仅6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 率即上升40%
11
年轻妇女发病率上升
年龄≤40岁的EC所占比例为1-15% 近20年来发病数由2/10万上升至40-50/10万
37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的研究
• 北大一院妇产科2009.8-2010.4对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明 确诊断的EC的70例患者,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内膜 细胞中Ki-67和PTEN的表达有助于提高细胞学诊断EC和 癌前期病变的准确性。 • Hiroki等对2001-2006年21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和癌组 织进行比较发现,120个miRNAs中有54个表达下调,55 个表达上调,其中miR-200被证实可作为EC的预测指标, 为EC的预测提高新的方法。 • Cancer sci 2010,101(1)
有遗传病史(HNPCC),占5-10%;
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阴道流血、排液、 积液、宫腔赘生物等
13
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从癌变进展到癌需要较长时间:5-8年。美国出版的子宫内膜细胞病理学
(Cytopathology of the Endometrium )显示,癌前期病变若不经治疗,近
19
筛查方法1:TVCDS
• 局限性:特异性低,造成不必要的诊刮
• 绝经后HRT治疗的患者 诊断界值是否适合于HRT者尚缺乏证据 • 乳腺癌术后TAM治疗的患者 TAM可致内膜息肉等良性病变和子宫内膜水肿 增厚,假阳性率高
20
• 筛查方法1:TVCDS研究报道(1):
• 有出血症状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5mm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是7.3%;而子宫内膜厚 度3-5mm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是0.07%. • 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达到11mm时,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是6.7%;而内膜厚度 <11mm时,风险仅为0.002%.
EH
LG-ECC
14
筛查和诊断的研究现状
15
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可行性
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
分段诊刮
• 侵入性检查,取材满意率和代表性较差,漏诊率2-10%
子宫内膜活检 • 负压收集组织,取材满意率和代表性受限
• 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活检术是目前子宫内膜癌诊断的金标准
宫腔镜检查(HS) • 费用高,不联合子宫内膜活检时诊断能力有限
• MRI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多序列扫 描和高组织分辨率的特点,可供全面丰富的子宫解 剖细节和软组织对比度; • 对小病灶的检出率有较大优势 • 测量内膜厚度对肿瘤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是早期 诊断EC的基础 • Grasel等利用T2W1可以鉴别大部分EP和EC,其中 诊断EC的准确率达86%;随着DW1(扩散加权成像) 和DCE(动态增强成像)在EC诊断中的应用,期诊 断率也有所提高。
涉及35项研究5892例的荟萃分析
子宫内膜厚度≥4mm时,诊断子宫内膜癌 的敏感性96%,特异性为61%
Int J Gynecol Cancer 2012,22
18
筛查方法1:TVCDS
• 局限性:特异性低,造成不必要的诊刮
• 内膜不均质,宫腔积液,形态欠规则或局限的占位 性病变,难以准确测量内膜厚度 • 绝经前子宫内膜厚度周期性变化,难以确定诊断的 厚度界值 • 绝经后无症状人群中假阳性率高,无症状性子宫内 膜息肉存在于约10%-17%的绝经后女性
68
93 127 156 177 142 192 251 271 357 513 648
7
EC分型与发病相关因素
I型:雌激素依赖
II型:萎缩性子宫内膜 III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8
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9
筛查的必要性
PCOS 雌激素替代 基因突变 遗传因素 绝经延迟 不孕不育 他莫昔芬
高血压
肥胖 糖尿病
589
517 620 715 1115 775 914 1122 1514 1617 1351 1899
285
215 245 269 284 316 350 429 592 589 654 768
80
129 145 172 225 248 300 362 430 533 778 1099
12
36 18 16 48 106 108 111 159 176 265 451
4
我国EC的流行现状
发病例数5万 死亡病例数1.8万 发病率升高和发病年轻化趋势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11
5
我国EC的流行现状
• 北京市1993年—2004年对44万住院患者妇科肿瘤疾病病 谱分析,宫颈:EC由20年前的5-10:1上升为现状的<1:1
• 上海:1998年,发病率4.45万/10万
Gynecol Oncol 2013,131(2)
16
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可行性
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 非侵入性检查,但特异性较低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CT) • 可在门诊无麻醉下进行,灵敏度特异性较高
肿瘤标记物和基因检测 • 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17
筛查方法1:经阴道彩超(TVCDS) 对绝经后出血患者 的诊断敏感性高
宫腔细胞学筛查检出的子宫内膜癌五年存活率为94.7%, 高于普通门诊就诊组的85.7%
改善了一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Tokni J Exp Clin Med 2004,20
33
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内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资料
重视程度
缺乏统一的 细胞学诊断 标准
带宫内节育 器患者取材 困难
34
筛查方法3:MRI
2
发达国家EC的流行现状
2002年
第10位死 亡病因 28.7/10 万 Function
2008年
Organization
19.8/10万
发病率
3
发展中国家死亡率/发病率比率 34%
• 5年生存率67%
发达国家死亡率/发病率比率21%
• 5年生存率82%
Management of endometrial cancer in Asia. Lancet Oncol.2009.10
21
• 筛查方法1:TVCDS研究报道(2)
• 2011年大样本多中心巢式病例对照研究,48230例 妇女进行TVCDS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中卫随访5.11 年 • 136例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患者,当已5.11mm 时为最佳厚度时,敏感度为80.5%,特异性为86.2%; • 为5mm时,敏感度为80.5%,特异性为85.7%; • 为10mm时,敏感度为54.1%,特异性为97.2%; • 96例绝经后无出血症状的子宫内膜癌和不典型增生 患者 • 内膜厚度为5mm时,敏感度为77.1%,特异性为 85.8%; • 为6.75mm时,敏感度为84.3%,特异性为89.7%;
• 国内常用刷取法:
子宫内膜细胞刷吸采取法 有一外套 拉杆前端有宫腔刷,长20mm 宫腔采取标本前和取材后可将 宫腔刷藏与套管内 • 不致沾染宫腔以外的细胞 • • • •
26
27
临床操作演示
28
ECT诊断标准(1)
满意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标本 标记明确: 相关临床资料准确、安全: 除萎缩期内膜外均应包括不少于5-6堆子宫内膜细胞 存在异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