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实验探索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摩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摩尔的概念的内涵。
2. 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原子、份子、离子的概念,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
2. 新课讲解(15分钟)a.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量物质的量的含义。
b. 介绍摩尔的概念,解释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并与质量进行比较。
c. 讲解摩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的计算方法。
3. 实验探索(30分钟)a. 给出实验器材和化学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b.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物质的量,并进行相关讨论。
c. 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结果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4. 拓展练习(20分钟)a.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b.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尔的计算方法。
5. 归纳总结(10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摩尔的计算方法。
b.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问题和困惑。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 化学品:氢氧化钠、盐酸等。
3. 练习题:摩尔的计算题目。
七、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
2. 练习题答案: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学“物质的量”这个东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去超市买鸡蛋,我们不会说“我要买几个原子的鸡蛋”,而是说“我要买几斤鸡蛋”或者“我要买几个鸡蛋”。
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像鸡蛋这样的宏观物体,我们用“斤”“个”这样的单位来衡量就很方便。
但是在化学世界里,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粒非常非常小,小到我们根本没法一个一个去数。
就像沙滩上的沙粒,多到数不清。
那咋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衡量它们,这个工具就是“物质的量”。
接下来咱们看看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是怎么安排的。
教材从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引入,比如说“一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一下就抓住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然后逐步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以及它和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知识目标就是让同学们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它的单位摩尔,还有阿伏伽德罗常数。
能力目标呢,是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目标则是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
教学重点当然就是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啦,这可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教学难点在于让同学们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进行计算。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说,通过举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宏观和微观的差异,从而明白物质的量存在的必要性。
再比如说,通过课堂练习,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详细说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杯水,然后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吗?”同学们肯定会一脸茫然,这时候我就趁机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是讲解环节,我会用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比如说,我会说:“假如把一个水分子看成一个苹果,那一杯水里的水分子就像一筐苹果,我们总不能一个一个去数吧,所以就需要一个新的单位来衡量这一筐苹果的数量,这个单位就是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概念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它将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为化学计算和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提供了桥梁。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概念,以及物质的质量、体积等宏观物理量。
而“物质的量”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为后续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奠定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节内容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仍有待提高。
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并且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定量研究的方法,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了解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计量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微粒数的换算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掌握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体积和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及换算。
o学会使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进行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o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提升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点:物质的量的定义、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之间的换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应用,复杂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标准气体等。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相关视频、在线题库。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后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例如,可以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找出共性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学生学习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物质的量进行了介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物质的量,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
二、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但对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类比、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三、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采用讲授法、类比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水和一试管水,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它们所含的水分子数,从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授新课:- 通过类比米粒和水分子的计数方法,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 讲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摩尔的使用方法。
-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推导出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3.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2.3.物质的量说课稿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说教材在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物质的量》安排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等一些概念的建立和表达式的学习,在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钠和氯元素化合物之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降低了内容的阶梯难度,物质的量贯穿高中化学教材始终,是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
二、说学情首先,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同时学生对物质质量、物质体积等宏观概念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两项基本知识有利于建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其次,高一的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学习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1.通过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等概念和关系式的学习,知道宏观和微观世界可以通过物质的量这个桥梁联系。
2.通过类比等方法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的过程,建立逻辑推理、归纳推理、模型认知能力。
3.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锻炼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四、说重难点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第一个难点和重点,此知识是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了设问、类比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同时利用课件、教学视频等增加学生直观性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力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流程: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导入是由宏观到微观,通过类比,建立“堆量”的概念,由此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导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我们会说一张桌子,一个凳子,一台电视,一袋米不说多少个米粒,一盒曲别针,所以对于大件以单个计量,对于小的以集团计量,那我们是怎样描述水的,一吨水(3.34*1028个水分子)、一千克水、一升水、一毫升水。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杯、铅笔、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进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用来表示物质中所含的基本单位的数量。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符号为mol。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定数量的铁钉和铜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b. 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的铁钉和铜钉的数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c.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烧杯中的铁钉和铜钉的数量不同?是不是表示了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不同?4. 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a. 通过化学方程式,学生可以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b. 通过已知物质的量计算未知物质的量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c.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应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a. 如果有100g的氢气,求其物质的量。
b. 一辆汽车每100km消耗10L汽油,求汽油的物质的量。
6. 归纳总结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7. 实践应用布置一些实际应用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下节课进行讲解和讨论。
五、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法: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的量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描述物质数量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物质的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概念1.1 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指物质内包含的基本单位数量,通常用摩尔(mol)来表示。
一个摩尔的物质包含约6.02 x 10^23个基本单位,这个基本单位可以是原子、离子、分子等。
1.2 摩尔的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它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数量。
1摩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克。
1.3 摩尔与质量的关系摩尔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化学式进行表示。
例如,1摩尔的氧气分子的质量为32克,1摩尔的氢气分子的质量为2克。
二、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2.1 摩尔摩尔是描述物质数量的基本单位,它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量。
在化学计算中,常常使用摩尔来计算反应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
2.2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是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2.3 摩尔体积在气体反应中,摩尔体积是指1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
根据理想气体定律,1摩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升。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3.1 反应物的计量在进行化学反应实验时,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生成物的计量通过反应物的摩尔量和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物的摩尔量,从而预测反应的产物和产量。
3.3 摩尔浓度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摩尔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通常以mol/L表示。
通过摩尔浓度的计算,可以确定溶液的浓度和配制溶液的方法。
四、物质的量的重要性4.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帮助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准确性,通过计算物质的量可以避免实验误差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2 反应的平衡性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平衡是保证反应进行的关键,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摩尔量可以实现反应的平衡和产物的最大化。
物质的量-说课稿
练习二:(3)0.04 mol二氧化碳含有多少个二氧化碳分子? (4)1 mol氢气含有多少氢原子? (5)3 mol水含有多少个氢原子?多少个氧原子?多少个原子?
导出物质的量、微粒数目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微粒数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训练学生的思维
物质的量(一)说课
【教材深入剖析】【学生学情分析】【教法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
练习三:(1)1molO中约含有___个O; (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个H2SO4, (3)4molO2含有_______molO原子,_______mol质子 (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个Na+
【教材深入剖析】【学生学情分析】【教法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二 教学目标确立 三 教学重、难点确定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质的量(一)说课
【教材深入剖析】【学生学情分析】【教法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
物质的量(一)说课
物质的量(一)说课
【教材深入剖析】【学生学情分析】【教法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本内容与前后章节知识联系 物质的量属于本章内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部分主要内容之一, 它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好铺垫。 本节内容授课时间为两课时,第二课时的内容摩尔质量及其关系。此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包括以下二个方面内容: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②阿伏伽德罗常数. 此内容为全新的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物质的量吗?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讨论。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目,用国际单位摩尔(mol)表示。
”并解释摩尔的定义和意义。
3. 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计算题,向学生展示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白板或投影仪展示计算步骤,让学生跟随计算。
4. 实验探究(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探究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师可以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5. 拓展应用(15分钟)结合实际生活和化学知识,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药物剂量的计算、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等。
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探索更多关于物质的量的知识。
6.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巩固学生的理解。
7.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8. 课堂展示(10分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展示给全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资源1. 课件或投影仪2. 实验材料和器材3. 课堂练习题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记录的规范性等。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一、引入物质的数量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化学反应、计算题、实验操作等的基础。
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性地用体积、重量、颜色等性质来描述和鉴别物质,而不是用物质的数量。
比如我们会说“这瓶水有1L”,而不是“这瓶水有0.06mol的水分子”,因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就很有必要了。
二、物质的量的定义物质的量是用“物质的量n”来表示的,它的定义是:物质的量n等于该物质中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等的数量,用西塔符号n表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摩尔(mol),1mol是由12g的12C同位素的原子所含的数量。
一个物质的量为1mol时,其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等的数量也就相应地成为阿伏伽德罗常数(Lavoisier’s constant或Laplace constant),国际单位制中的符号是NA,其值为6.02214154×10^23 mol^-1,也就是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三、物质量计算的公式在进行物质量计算时,我们需要用到物质的量计算公式,其中最常用的就是N=n×NA,其中N指物质中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等的数量,即分子数、原子数或离子数等的数量,它们直接相关,而分子的质量和单个原子质量(即摩尔质量)则与它们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给定物质的质量和元素的原子量时,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物质量。
下面分别介绍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1. 分子的物质量计算公式当我们给定分子的质量时,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物质的量:$$ n=\\frac{m}{M} $$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M为物质的摩尔质量。
比如有99.2g的硫酸铜,如果计算其摩尔数,可以用以下方法:$$ M_{CuSO_4} = 63.5 + 32 + 4\\cdot16 = 159.5g/mol $$即硫酸铜的摩尔质量为159.5g/mol,因此:$$ n=\\frac{99.2g}{159.5g/mol}=0.622mol $$达到目的。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摩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摩尔的概念解决与物质的量相关的问题,能够在化学方程式中根据物质的量关系进行计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量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a.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b. 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c.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的计算。
2. 教学难点:a. 摩尔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b.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例如:将一杯水和一杯盐溶液放在一起,哪个的物质的量更多?为什么?2. 讲授(30分钟)a.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解释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b. 摩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引入摩尔的概念,解释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并介绍摩尔的计算方法。
c.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的计算:通过实例演示,讲解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关系的计算方法。
3. 实验(20分钟)进行与物质的量相关的实验,例如:用酸和碱反应制备盐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变化,并结合摩尔的概念进行计算。
4. 拓展(15分钟)a.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b. 拓展知识:介绍物质的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化妆品、食品加工等行业中的应用。
5.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图表和实验过程,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第一篇: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教好本节课,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b.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c.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因此,我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确定为本节重点。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因此,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类比及逻辑推理、形象化的启发式方法解决抽象问题,同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即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物质的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4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己说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一等奖说课稿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一等奖说课稿《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一等奖说课稿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
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它要求学生从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
因此,物质的量的概念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1)学习兴趣: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好奇心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
(2)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宏观概念有比较清楚了解;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3)学习能力:高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高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印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和相关计算,形成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培养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定量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贡献,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的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_物质的量的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由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物质的量的说课稿”。
关于《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说课稿湖南汉寿五中李列群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本节内容分三个课时,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首先,我谈谈对本节教材的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非常重要。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法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理解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及单位之一,也是化学学科中经常使用的物理量;为以后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概念打基础,因此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建构和理解定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物质的量——摩尔”在后续应用中,学生有很大的障碍。
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是教学的难点。
物质的量说课课件
物质的量
摩
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
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
物质的量 符号:n ➢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
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 …… ➢ “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不可拆开 ➢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摩尔
•
练习
• 1、下面有关摩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的一种基本单位
• B、摩尔是表示物质微粒数量的单位
• C、摩尔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衡量标 准的物质的量 的单位
• D、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 1mol大米
1 摩尔氧
• 1 摩尔氧原子 2 摩尔分子氢
• 3 摩尔 水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量筒
水
教 1、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 材 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的
2、概念多且较抽象,理 特 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点
3、计算多,实用性强,
能力要求高。
以往教学得失
• 以往教材重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教 学中教师以课堂、课本为中心的知识 传授,忽视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和学生 学习的主体地位。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说课流程图
教材分析 教法阐述 学法指点 教学过程 教学说明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1、本节内容是深入学习化学的桥梁 • 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制造分子,物
质的量为高中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 质之间的联系从本质上认识物质架设起桥 梁。 2、本节内容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与基础 •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中心,本节对 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构成中学化 学计算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蒙作用。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物质的量吗?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有什么区别?2.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量。
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等。
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3. 计算方法(20分钟)3.1 计算公式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物质的量 = 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
例如:某个物质的质量为m克,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为M,那么物质的量n = m / M。
3.2 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例题1:已知某物质的质量为80g,相对分子质量为40g/mol,求物质的量。
例题2:已知某物质的质量为20g,原子质量为10g/mol,求物质的量。
4. 单位换算(15分钟)4.1 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讲解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1摩尔(mol)是指物质的量,其中包含6.02×10^23个粒子。
即1mol = 6.02×10^23粒子。
4.2 单位换算方法讲解单位换算方法:摩尔与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例如:已知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摩尔,求粒子数N。
N = n × 6.02×10^23。
5. 实际应用(15分钟)5.1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比。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表示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引言概述:物质的量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物质的数量大小。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是一个关键的参量,它决定了反应的进行程度和产物的生成量。
本文将从物质的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单位、摩尔质量和摩尔比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物质的量的定义1.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目,用摩尔(mol)作为单位表示。
一个摩尔的物质的量等于其所含有的粒子数目与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 × 10^23)之积。
1.2 摩尔与质量的关系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含有的摩尔数之比。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尔(g/mol),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1.3 摩尔与体积的关系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这个比例关系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所描述。
二、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2.1 摩尔计算计算物质的量时,可以根据物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物质的量(mol)=质量(g)/摩尔质量(g/mol)。
2.2 体积计算对于气体,可以根据物质的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物质的量(mol)=体积(L)/摩尔体积(L/mol)。
2.3 反应计算在化学反应中,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已知物质的量计算其他物质的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比例关系,可以利用摩尔的关系进行计算。
三、物质的量的单位3.1 摩尔(mol)摩尔是国际通用的物质的量单位,它表示一定量的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目。
摩尔的定义是:1 mol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
3.2 摩尔质量(g/mol)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的质量与其所含有的摩尔数之比。
它是计算物质的量和质量之间的转换关系的重要参数。
3.3 摩尔体积(L/mol)摩尔体积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