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416《五四爱国运动》教案(一)(岳麓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特有功能,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其爱国主义教育。
2.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养成,关注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历史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3.探索新的评价机制,力图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
(一)知识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运动”精神。
2.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方法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探究者和知识创造者:
1.自主学习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合作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
课标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知识重点是五四运动的史实,应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和运动的影响。
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是对五四运动的价值评判,由此应感受对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
1.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也是重点,学生对此应有较深刻的印象。
3.已经有部分同学加入了共青团,对“五四”的含义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认识。
4.学生的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烈。
五、教学资源
1.教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章18课)
2.文字材料(书籍,报刊,期刊)及其音像资料(电影《我的1919》等)。
六、教学环境和辅助工具
多媒体教室、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简表
教学环节学导活动能力培养
设置氛围引入问题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入学习
内容。
激发求知欲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问题一: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
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青年节是五月
四日,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问题二:五四运
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对运
动爆发原因的思考。
分析归纳能力
综合概括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探寻缘起选择反映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事件的电影《我的
1919》片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教师
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置,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事
件的缘由。
综合概括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解题能力
角色体验重现历史教师提出角色带入的建议: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
人,你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给学生一
定的探究讨论时间,倡导合作互动。
老师可以参
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师生互动。
几分钟后,
学生的活动可开始,老师适当地给予鼓励和意见。
宏观把握历史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
五四精神通过有关五四精神的文字材料,锻炼学生的提炼
时代旋律 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归纳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
它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总结五四精
神,并与时代呼应,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分析能力 归纳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新课
【设置氛围引入问题】:
上课伊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
字幕在幻灯片1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
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二)学习过程
1
.五四运动的起因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问题一: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大家都知道青年节是五月四日,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
学生作出一些对五四运动基本情况的回答后,老师再引出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创设情境探寻缘起】:
幻灯片2:展示顾维钧的照片,并配合简短的文字说明。
播放影片《我的1919》片断
片断1: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初,中国驻美公使顾维钧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
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辩论会上,顾维钧慷慨陈词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学生被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被这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的才智所折服,为他的爱国情操所感动,为旧中国的艰难境地而深思。
老师趁机提出了问题: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巴黎和会有什么关联?
②顾维钧的义正严辞能够扭转局势吗?为什么?
(幻灯片3)
学生开始自发的小组讨论。
教师不急着肯定或者否定,接着播放第二个电影片断。
电影片断2: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
消息传出来了,群情激愤。
北洋政府来电要求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见附件)
学生的情绪也被感染了,沉浸在那段屈辱的历史当中。
老师再提出问题:
①这样的消息传回国内,民众的反应会如何?
②日本的为什么要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什么是《二十一条》?
③课本的宣传画《蝎子政策》说明了什么?
(幻灯片4)
学生开始就问题开始看书,随后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表看法。
人数不限,鼓励多发言。
老师最后作简单的小结。
指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五四运动的经过
【角色体验重现历史】
老师提出角色带入的建议:
问题三: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你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①学生、商人、工人在当时的情况表现如何?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在斗争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通过口号反映时代特征,抓住事件重点所在,比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鼓励学生设想除了课本上的口号外,还可以写些什么标语和口号出来?)
(幻灯片5)
给学生一定的探究讨论时间,倡导合作互动。
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师生互动。
几分钟后,学生的活动可开始,老师要适当地给予鼓励和意见。
随后展示一些五四运动的历史照片。
【善用史料锻炼思维】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学生的爱国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了高潮。
【历史回音发人深省】
问题四: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约?
电影片断3:
顾维钧在和会发表演说,疲惫但是坚定有力量的声音,中国第一次对帝国主义说出了“不”!“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见附件)学生会被这样的情景和爱国热情感动!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时机,这时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对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事件的感想,赞扬顾维钧等人的爱国行为,展示当时的报纸刊登的拒签消息,同时提出问题:
①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约?
②五四运动在其中起到了什么重大历史作用?
(幻灯片6)
学生的个别发言后,老师指出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的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
3.五四运动的影响
【五四精神时代旋律】
指导学生看课本上陈独秀和李大钊的照片,指出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简单解释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展示幻灯片7:有关五四精神的文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三大信誓是:改造强盗社会,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
——李大钊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是自由的别名。
——陈独秀
材料四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提出问题:
①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②从以上材料中归纳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所在。
③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④五四运动在整个民主革命中占有什么重要地位?
⑤新时代,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就以上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指导他们将五四精神归纳成8个字:
展示幻灯片8: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老师提出问题:新时代,在仍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前,我们年轻的一代需要如何传承五四精神?引发学生的讨论,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展示幻灯片9:新时期的五四精神~解放思想、勤于学习、开拓创新、勇于奉献。
可以有更多的补充,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
(三)课堂小结:
幻灯片10:将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历史照片徐徐呈现,配合《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音乐,让历史重现。
也将它作为对五四运动的小结。
最后推出概括五四精神的8个大字: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在此定格。
(四)题型练习:
课本95页(略)。
八、板书设计:
1、起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上海工人的三罢斗争、北京政府罢免曹章陆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九、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附件:
(一)《我的1919》电影片断1: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慷慨陈词:
景:巴黎和会会场
顾维钧(十分严肃地):“(英语)今天,我为我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向世界表明中国的立场感到由衷的高兴。
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因为,这是和平的大会,它不仅将给世界带来和平和公正也将给中国带来和平和公正。
我们怀着这样的期待和希望来到和会。
我们努力实现着我们渴望已久的梦想。
但是,这绝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因为,它是真实的。
它是一块有着黄色土壤的中国领土,一条孕育着中国古老文化的河流抚育着它成长。
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中国人的心里,它是神圣之地,中国文明的摇篮。
它的名字叫山东!”
顾维钧:“(英语)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
众人:“……”
顾维钧:“(英语)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山东是永远是中国的,她就象母亲的孩子,永远不会送给任何人!”
(二)《我的1919》电影片段2:
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
消息传出来了,群情激愤。
北洋政府要求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片断二:
景:华侨会馆
萧克俭(愤怒地):“美国人说,要把山东给日本人!
场内顿时一片骚动。
萧克俭:“他们要把我们的山东给日本人!”
观众:“……”
萧克俭站在台上慷慨陈词。
萧克俭:“英国人说,中国要么把山东给日本人,要么接受二十一条!”
群情激愤:“……”
萧克俭(画外):“而法国人说,很好──”
萧克俭:“——他们说这是一个好办法,他们双手赞成!”
观众:“……”
景:吕特蒂旅馆(中国代表团总部),会议厅
办事员将电报送至陆徵祥跟前。
陆徵祥展读电报,面色越来越凝重。
读后将电报放在桌上。
围坐长桌两旁的众代表看着陆徵祥。
陆徵祥(沉重地):“大总统电:如商榷无望,请务必签字。
”
众代表:“……”
(三)《我的1919》电影片断3:
顾维钧在会场发表演说,疲惫但是坚定有力量的声音,中国第一次对帝国主义说出了“不”!
景:巴黎和会会场
顾维钧:“(中文,同步英文翻译伴音。
疲惫但是坚定有力量的声音)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会场:哗然……
顾维钧:(激昂)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五四运动,永远的记忆;
五四青年,永远的楷模;
五四精神,永远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