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30年代小说(老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部小说中,老舍正是通过一个人力车 夫(祥子)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在老舍 看来,祥子的悲剧在于病态的城市文明对 人性的伤害,而作者在进行社会、文化批 判的同时,又试图以"道德审视"的角度对 现代文明病的病源进行了探讨。
造成祥子三起三落悲剧的主因: 客观上: 1、 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 2、 虎妞的诱骗。 主观上: 1、个人奋斗的理想。 2、 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
老马(《二马》) 张大哥(《离婚》) 牛老四(《牛天赐传》) 祁老太爷、祁天佑、祁瑞宣(《四世同 堂》)等
新派市民:是老舍嘲讽的一种新潮而又浅 薄的角色。主要有: 张天真(《离婚》) 兰小山、丁约翰、祁瑞丰、冠招娣(《四 世同堂》)等
正派市民:老舍写理想市民是为了探索文 化转型的出路。 主要有: 赵四(《老张的哲学》) 赵景纯(《赵子曰》) 李子荣(《二马》) 丁二爷(《离婚》)等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老舍)
一、老舍的生平
老舍网站: /
老舍(1899-1966),现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人,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后取中间的“舍” 字,以“老舍”为笔名。《老张的哲学》 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时,第一期用的 还是本名"舒庆春",从连载的第二期开始, 第一次使用"老舍"作笔名。
虎妞形象: 在小说中兼有双重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 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她沾染了剥削 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 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 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 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她介入祥子的生活, 又造成了祥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
《骆驼祥子》主题意蕴(或祥子悲剧的含 义): ( 1 )通过祥子个人生活中三起三落的悲惨 遭遇,反映一般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悲剧 命运,并揭示了这种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暴露了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
( 2 )通过对一个纯朴农民生活、命运的描 绘,来探索现代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关系, 揭示了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人性的污 浊,表达了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 伤害的深深忧虑。
( 3 )通过祥子的性格悲剧来对传统文明与 落后国民性的批判。
五、老舍作品的“京味”和创作 特色
“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 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 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
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 《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 舍文集》等。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他的作品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格外关 注,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 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 恋,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对北京市民(中小 市民阶层)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 表达的。
三、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 界”
老舍的艺术视点具有独异性: 他关注的并非阶级或阶层的划分,而是 “文化”对于人性与人伦关系的影响, 老舍写“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对 于人性与人伦关系的影响。
人物形象系列
老派市民: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 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 思想的包袱。主要有:
《断魂枪》(1935),收入《蛤藻集》 是最能体现老舍小说特点的短篇小说。
《骆驼祥子》(1936)(连载于1936年 9至1937年10月《宇宙风》杂志第25-48 期,1939年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单行本) 是老舍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 代长篇小说的一部杰作。
《四世同堂》的创作历时五年(19441948),是他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 部表现北京市民生活的长篇巨制。其中, 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 《饥荒》。
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 座城市有关。"擅于运用俗白而富有生活 情趣的北京地方语言写作,敏于描绘北京 的风光、习俗及人物个性,敢于以喜剧风 格来演示悲剧故事,等等,都教文坛感受 到了缕缕新气息。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老 舍自幼濡染着的京城文化分不开。
老舍与京派小说的关系:
老舍是北京人,却不是京派的成员。从老 舍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格特点看,老舍与京 派有许多接近之处,如老舍和京派作家都 格外重视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习惯于用 文化来分割不同阶层的人,但不属于沈从 文所代表的京派。
“京味”表现: 1、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 风俗的描写。 2、对北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 3、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 4、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1、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 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基本主题 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 2、 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炼、纯净的 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3、鲜明强烈的“京味儿”。 4、幽默的格调。
城市贫民:从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关系这 一角度,体现了作者对二三十年代中国城 市社会的认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和 同情。主要有: 祥子、老马、小福子(《骆驼祥子》) 拳师沙子龙(《断魂枪》) 洋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四世同堂》) 艺人方宝庆(《鼓书艺人》)等
老舍与京味小说的关系: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是北京文化 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 界又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 成为一种文化史象征。一说到北京文化, 就不能不联想到老舍的文学世界。
老舍1930年代不能得到主流文坛欢迎原因 在宗派主义十分盛行的30年代,老舍与巴金 一样,与当时最具影响的"三大流派"(左翼 文学、京派文学、海派文学)无关,几乎也 不属于任何派别,完全是靠自己的文学成就 而立足于文坛的。
四、《骆驼祥子》:对城市文 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写作背景与动机: 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 所要观察的不仅是车夫的一点点浮现在衣 冠上的,表现在言语与姿态上的那些小事 情了,而是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 狱究竟是什么样子。
1923年(24岁)在《南开季刊》第2、3 期合刊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抗 战期间,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 作,为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副主 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 席等职务。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 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回国前后创作的《小坡的生日》和 《猫城记》,具有过渡性质,体现出老舍 不懈的探索精神。
《离婚》(1933)是一篇世态讽刺小说, 是老舍回归幽默、重返京味小说的第一部 作品,也是最能体现老舍小说艺术个性的 早期代表作。
老舍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主要收入 《赶集》(1934)、《樱海集》 (1935)、《蛤藻集》(19பைடு நூலகம்6)三部集 子中。这些作品主要以下层市民为题材, 表现了"老中国儿女"的生活和精神状况。
二、老舍的小说创作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与第 一个十年(1917-1927)的一个重要区 别,就在于长篇小说的繁荣,这个时期 以长篇小说著称的三大名家:老舍、巴 金、茅盾。
1926-1929年,当时尚在英国的老舍在 《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 《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 (1927)和《二马》(19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