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同时存在,并且一定是两个,同时作用对象不相同。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往往是同时针对两个物体而言,离开物体而谈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比较经常的错误。

平衡力:大小相等,可以是两个及以上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当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系统时才存在平衡力。平衡力并不一定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是仅当两个力时才是一定的。因为可以是几个方向的力,但是合力平衡。5

|评论(1)

2009-3-19 17:19 yyyymm84|三级

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共同的特点:

二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也正因为这一点学生常常混淆这两个概念。

它们的区别又是很明显的:

首先提出两个概念的本质问题不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描述的是两个物体间作用的规律,A对B有力的作用,B对A

必定也有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描述的是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在平衡状态的二力特点。

其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力的性质相同,要么都是引力,要么都是弹力,要么都是摩擦力等等;而二力平衡则不然,只要二力满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就是平衡力,不管二力的性质如何。

再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二力平衡不具有这一特点。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它是研究经典力学的基础。

1.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

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

要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

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在作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3.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并且指出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另需要注意: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

(4)与参照系无关。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拟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的中

心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以位移公式为载体,采用“导学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利用v-t图象,渗透极限思想,得出“v-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发现几道位移公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最后用实验方法对公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二课时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渗透极限思想,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通过v-t图象推出位移公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体验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学科知识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学过的瞬时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在上一章中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学生已能接受极限思想。

学生能力分析:

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在介绍v—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代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又一次应用了极限思想。要让学生初步认识极限思想,并不要求会计算,旨在渗透这种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的渗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习讨论引入新课:

问题: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得到下面的一条纸带,我们应如何测出小车在D点时的瞬时速度?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小结:

1.在变速运动中,可以用平均速度来近似地代表瞬时速度。

2.如果时间间隔Δt取得越小,平均速度就越接近瞬时速度。

取得共识,引入讲述:以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面我们用 v-t图象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

板书:一、用v-t图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明确学习目标)

【探究】为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我们先来看看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规律: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x=vt。

(教师活动)问题1: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是否也可以表示相应的位移呢?

启发:我们能否运用类似“用平均速度来近似地代表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当成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

(学生活动)回答:

(教师活动)小结:可以把整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过程分成几个比较小的时间段,把每一小段时间内的匀变速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