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人教版选修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改革不完全彻底 如:按爵位等级占有 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文化高压 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开文化专制之先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 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4)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 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导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纷纷推行变法,掀起了改革高潮。在这 些变法实践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商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了 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 后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 大增强了国力,使秦国得以在列国纷争 中脱颖而出,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 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 (一)经济——以农求富
1)废除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发展小农经济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经济实力
便利各地经济的 交流和发展 利于统一赋税 消除割据势力
(二)军事——强兵
①奖励军功,行二十等爵制 增加士气,提高战斗力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贵族特权,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③严行户籍制 实行什伍制
三、变法的特点:
核心:农战、法治
(1)措施最全面: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 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 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想武器
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改革
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土地的私有
鲁 国: “初税亩” “履亩而税”
公开承认土地的私有
2.战国时期:地主阶级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公元前445年
率
李 悝
1)尽地力之李悝教,发展农业生产
先 强
2)推行“平籴法”
盛
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①时代发展的需要: 1.经济方面:
——变法背景
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 系形成
2.政治方面: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3.军事方面:兼并战争频繁,诸侯为了富国强兵
4.
文
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
面
:
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格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法家学说成为诸侯国变法的思
吴起
楚国吴起变法: 1)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爵禄 成
2)强令旧贵族迁居
为
3)裁减冗员,节余养兵和奖励军功. 吴起强
4)要求官员秉公执法
国
小结:各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1变)法秦穆的公必称要霸西性戎:。秦穆公时秦国步入了强国的行列。
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2)公元前4世纪开始实行改革,但总体面貌无根本改观。
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秦行商君而富强。
——《韩非子·问田》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 如:连坐法
2.变法的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2)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3)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3.机遇的出现:
(1)晋国分裂,遏制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一.商鞅与变法的准备
孝公“求贤令”
商鞅入秦
说服秦王
论战权贵,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4、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政策。 5、改革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
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5)“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 (6)商鞅个人的改革精神,不惧权贵,执法如山 。
五、启示:
1、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 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 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 径。 3、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 才有光明前程。
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①推动社会转型: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 确立了封建经济制度;
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制度最终 确立下来.
②国家统一:
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效果
富国强兵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
保证兵源,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三)加强集权
措
施
废分封,普遍推行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实行连坐法
思想 焚烧诗书,制订秦律 法律
(四)社会风尚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统治 便利征税 保证兵源 加强思想统治 用法律巩固改革
造就个体小农家庭 有利财政收入增加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 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 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 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 君之家。
——《 史 记 ·商 君 列 传 》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 收富国强兵之效
①政治上:
1、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
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许多具体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②经济上:
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促进秦国农业生产发展, 实力增强)
③军事上:
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 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4、文化高压 压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开文化专制之先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四、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 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4)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标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 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导言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纷纷推行变法,掀起了改革高潮。在这 些变法实践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商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了 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 后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 大增强了国力,使秦国得以在列国纷争 中脱颖而出,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 定了基础。
二、商鞅变法 (一)经济——以农求富
1)废除井田, 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提高生产的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发展小农经济
稳定财政收入 增强经济实力
便利各地经济的 交流和发展 利于统一赋税 消除割据势力
(二)军事——强兵
①奖励军功,行二十等爵制 增加士气,提高战斗力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贵族特权,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③严行户籍制 实行什伍制
三、变法的特点:
核心:农战、法治
(1)措施最全面: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 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 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想武器
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改革
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土地的私有
鲁 国: “初税亩” “履亩而税”
公开承认土地的私有
2.战国时期:地主阶级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公元前445年
率
李 悝
1)尽地力之李悝教,发展农业生产
先 强
2)推行“平籴法”
盛
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①时代发展的需要: 1.经济方面:
——变法背景
伴随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 系形成
2.政治方面: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3.军事方面:兼并战争频繁,诸侯为了富国强兵
4.
文
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
面
:
民间办学兴盛,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格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法家学说成为诸侯国变法的思
吴起
楚国吴起变法: 1)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爵禄 成
2)强令旧贵族迁居
为
3)裁减冗员,节余养兵和奖励军功. 吴起强
4)要求官员秉公执法
国
小结:各国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1变)法秦穆的公必称要霸西性戎:。秦穆公时秦国步入了强国的行列。
但是,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 (2)公元前4世纪开始实行改革,但总体面貌无根本改观。
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秦行商君而富强。
——《韩非子·问田》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三、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 如:连坐法
2.变法的有利条件:
(1)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2)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3)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3.机遇的出现:
(1)晋国分裂,遏制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一.商鞅与变法的准备
孝公“求贤令”
商鞅入秦
说服秦王
论战权贵,扫清障碍。 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4、改革者应有坚定的意志、务实的政策。 5、改革措施应适合国情,顺应民意。
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5)“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 (6)商鞅个人的改革精神,不惧权贵,执法如山 。
五、启示:
1、改革是曲折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 方略的重新选择,而且是利益关系的重新 调整,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
2、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 径。 3、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 才有光明前程。
2.对历史发展----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①推动社会转型:
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建立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从根本上 确立了封建经济制度;
政治上,促使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制度最终 确立下来.
②国家统一:
为秦统一中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的效果
富国强兵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
保证兵源,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三)加强集权
措
施
废分封,普遍推行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实行连坐法
思想 焚烧诗书,制订秦律 法律
(四)社会风尚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统治 便利征税 保证兵源 加强思想统治 用法律巩固改革
造就个体小农家庭 有利财政收入增加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 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 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 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 君之家。
——《 史 记 ·商 君 列 传 》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 收富国强兵之效
①政治上:
1、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
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许多具体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②经济上:
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 土地私有制。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促进秦国农业生产发展, 实力增强)
③军事上:
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 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