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 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 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 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 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 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 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 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 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 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 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 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 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文言虚词
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学习时以考试说明提供的18个虚词为 重点。具体注意三个方面:
1.联系语境
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臵和前后搭配 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
2.区分虚词
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 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
3.特殊虚词
a.把握“诸、盍、焉、耳、尔、旃、叵” 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 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 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 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 思来考虑。 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 是”、“然后”、“可以”、“从而”、“其 实”等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
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 “招惹”。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 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 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 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 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 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 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 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 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
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谓语+于……”式。用介词
“于”引进行行为的主动者,表被பைடு நூலகம்。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见+谓语”式。 如: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如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 则使用“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受+谓语”式。
如:有罪受贰。(《左传· 哀公六年》)
“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 略了介词“于”,主动者没有引出。如需
引出主动者,就构成“受+谓语+于”的
形式。
如:“受制于人。”
6、“被+动词”式。这种句式与 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 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
三、宾语前置句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
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者,……”式。主语后
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 用“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
也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 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4、“……,……”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
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豕人立而啼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陆贾)迺病免家居
童子隅坐而执烛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 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例如:(1996年全国高考题)“世方雷同,毋以此贾 祸”,题目中给的词义是:贾祸—消除祸患。我们根据 上文内容可以判定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
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
且愚人尚羞之,况于将项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巧释文言实词含义八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 常见实词数量多,变化多,同学们 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积累, 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从中找 出规律,巧释词义。只有二者巧妙 结合,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
5、“……为……”式。用动 词“为”表示判断。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6、用“乃、即、则、皆、必”等
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
示否定判断。
如: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
善……
(《六国论》)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
文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
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
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
的意思。
六、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 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 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 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 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 “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 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
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
七、字形推断法(根据造字特点来推断词义)
汉字为表意文字,所以, 根据造字特点可以推断词义 .
例如:爨 意不离字

八、代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 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 者即为正确答案。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 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 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 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 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外连横而斗诸侯
毕礼而归之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动词用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 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 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 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樵炊爨”, 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 “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 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 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 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也--因为
文言句式
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
宾语前臵句、成分省略句四类。
一、判断句
常见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式。主语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臵人所罾渔腹中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顺流而东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臵 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臵相,相田文 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
4、“为+动词”式。在动词前边加
介词“为”,它可紧挨着动词(省略
了宾语),也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
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为……所……”式。用“为”引进主动者, 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承前 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臵 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 大致有三种情况。我们分别陈述:
动词宾语提前之一:
形容词用作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 是故圣亦圣,愚亦愚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齐(剂)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 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 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 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
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
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纲要求: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经过一再简化,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 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 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 因、天、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
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古汉语 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也”式。主语后
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
面用“也”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式
中“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
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虚心而师百氏。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 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