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过渡

1、通过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立了功被封为上大夫,一个官职。

2、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他们俩关系如何?再回头看课文的题目将相和,和字什么意思?和睦和平和好。相就是蔺相如,将是廉颇。这么说廉颇和蔺相如关系很好咯?有的同学说好有的同学说不好,那么他们到底好还是不好,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接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渑池会见。

1、11到15段,讲的是渑池会见。渑池是一个地名,注意渑字的读音,和绳子的绳区分开。胆怯需要掌握怯字。去之前廉颇蔺相如的关系怎么样?“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说明这时他们之间至少是和平的关系。

1、看12-14段,在渑池上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看完用自己的话来说。

2、秦王让赵王鼓瑟。然后蔺相如就逼秦王也给赵王击缶了。瑟是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锦瑟无端五十弦"指的就是这种瑟。形状像琴。所以瑟字可以和琴字联系起来记忆。缶是古代的一种陶制乐器。蔺相如为什么要秦王击缶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蔺相如的什么特点啊?勇敢、聪明、机智。啊你来回答下,从哪里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啊?他竟然敢强迫秦王给赵王击缶。当时秦王身边肯定有很多侍卫。他不害怕,以死相逼。

4、他是怎么说的?“我就跟你拼了”请几位同学来试一试,想象下蔺相如会是什么语气怎么讲的这句话。

5、蔺相如为什么敢威胁秦王呢?秦王是害怕蔺相如吗?课文里那句话提到了蔺相如这么有恃无恐的原因?第14段。因为廉颇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秦王暂时还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6、侧面也展现了廉颇这个人物。秦王怕的不是蔺相如,而是廉颇。说明廉颇在打战方面让秦王都有所忌惮。

7、蔺相如很有把握才敢这么对秦王。这体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很聪明。

三、负荆请罪

1、这次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他可是用自己的性命捍卫赵王的尊严,也就是国家的尊严。又立了功,升了官。蔺相如也当上了上卿,他的官职相当于丞相。廉颇在当时是上卿,这个官职相当于大将军,因为古代文官比武官地位高,所以同样是上卿级别,作为文官的蔺相如比廉颇职位高。

2、这时候将与相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从和到了不和。

3、为什么不和了?“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了”。

4、为什么不服气呢?

(1)廉颇是怎么当上上卿的?靠打战,靠一次又一次的打战。战国时候,各个国家争战不断,廉颇可是当时很有名的大将。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说明打战面临着什么?死亡的危险。也就是说廉颇历经了无数次死亡的威胁,而廉颇的战绩如何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怎么样啊,大家一起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是一个成语。没有攻打不下的城池,没有打不赢的战争。连秦国都要顾忌他的军队。所以廉颇是靠什么才当上上卿啊。努力,实力,生命。容易不容易?太不容易了。

(2)蔺相如是怎么当上上卿的?用廉颇的话来说是“一张嘴”就靠一张嘴。那廉颇服不服气啊?

(3)所以我请同学读一遍廉颇的话,站在他的角度读出他的不服气来。

5、蔺相如有什么能耐。能耐是什么意思?能力,本事。廉颇说蔺相如没有什么能耐。大家同意吗?不同意。你来说。蔺相如机智勇敢,用生命维护自己国家利益。我们知道,可廉颇不一定知道。

6、这里我们看出廉颇是什么样的人?居功自傲。瞧不起人。闹不团结。

7、这时候将相不和,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他避开了廉颇。按理说这时候蔺相如官比廉颇大,还要躲着他?我们一齐来念下蔺相如说的话。非常好。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呢?反问句。大家尝试自己念一下,我不怕廉将军和我会怕廉将军吗?那一句语气更强烈?所以反问句的作用就是把意思表达的更加鲜明、强烈。

8、蔺相如的所作所为体现了蔺相如是什么样的人呢?蔺相如宽宏大量,顾全大局。躲着廉颇是为了赵国的安宁。

9、那么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话怎么做了呢?他反省了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来了。荆:首先是一个草本植物,所以是草字头,荆条是用来鞭打犯人的,所以下面是一个刑罚。我们可以看出廉颇是什么样的人呢?直来直去,有意见就提,知道错了就马上改。勇于认错是个难得的品质。

10、俩人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此过后(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

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不管是蔺相如的肺腑之言还是廉颇的负荆请罪都体现了他俩有怎样的共同品质?——爱国。

四、总结

1、最后我们来看,将相和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将和相之间的矛盾和和好,那么为什么还要讲前两个蔺相如的故事?是不是画蛇添足?答:不是。不写这两个故事,我们就不清楚蔺相如为赵国究竟立下了怎样的功劳。而这些,正是廉颇没有想到的,正是导致将相“失和”的直接原因。

2、《将相和》是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蔺相如和廉颇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最喜欢哪个人物?

3、小题目: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俩人可能说些什么,把他们说的话尝试写下来,。

说课: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18课《将相和》。这一组的课文都是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了解历史故事内容,通过品味故事的曲折生动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同学们学习廉颇和蔺相如的优点。重点是感受人物形象,难点是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安排两个课时。因为面对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所以注重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

《将相和》中的实在语用

福州市乌山小学唐山语用是当下语文教学中点击率最高的词汇,足以看到新课标引领下语文教师对语用的“悉心关照”。林其雨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中的语用环节真是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与思考。其中,最可贵的应是教师始终没有脱离文本语境去实现语用的价值。

1、语用在识字中。在“检查预习”中,教师抛出“将”“相”分别指谁后很自然地引出“廉”“颇”“蔺”等生字的学习指导。我们常认为高段学习生字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不然。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发现像文本中这样的三个生字算是“写”的难点,许多孩子练习多遍仍会出错,因此林老师指向识字难点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与低段识字不同,中高段识字教学更注重将其置于适合的文本语境中学习,更注重学习者自主地观察、发现、内化、实践。

2、语用在朗读中。在感知廉颇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重点抓住“廉颇很不服气……”这段话。首先,这个体味人物形象的文本点抓得很准;其次,林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较显梯度:感知读——理解读——联系体会读——pk个性读,环环递进,让学生从未知到理解到有自己的解读,最终以朗读表达的方式诠释个体感悟,孩子们在文本语境中有梯度地读实际上就是有梯度的思维,而这有梯度的思维也很好地以语用朗读的形式进行再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