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肇州县托古中学综合组许丽丽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农村初中学生

2.学科;历史(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3.课时:3

4.学生课前准备

(1)通过阅读课文以及上网搜索,让学生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如何评价唐太宗

(2)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唐太宗李世民的个人资料

(3)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思考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课题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使学生了解唐王朝建立的过程和建立之后是采取哪些措施治理国家

1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的基本事实

2通过互联网的搜索引导学生对唐太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唐王朝的建立过程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课。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首先介绍了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其次以唐太宗为中心,以贞观新政为主要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初唐政治画卷。“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几个统治得比较好的时期之一,为我们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盛世局面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

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理解法—使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

悬念设置—解决法—优化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人:

中国历史上有个封建帝王被称为“千古一帝”,是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难得的“治世”。今天我们学习(多媒体展示课题)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让学生看课本总结隋朝灭亡和唐朝的建立(播放视频,加深理解)(二)唐太宗李世民

1、利用互联网搜索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

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

展示李世民的人物图片。和他说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三)“贞观之治”

课件展示:在君民关系问题上,唐太宗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请大家思考:

①唐太宗把“水”和“舟”分别比喻谁?

②隋朝属于“水”“载舟”还是“覆舟”?

③唐太宗从隋朝灭亡的事实中总结了什么教训?

④从这一教训出发,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措施?

⑤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学生一一思考并且回答。

问题: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从谏如流?(演示魏征像)这是谁?

唐太宗以史为鉴、善于纳谏、知错就改的风范

(设计意图:以谈话法的形式,师生共同探讨,符合学生思维逻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唐太宗为什么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任能?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我国的封建制度能否保证每个皇帝都能任用贤臣呢?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使国家一直保持政治清明,选贤任能呢?(分小组集体讨论,最后请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指出专制制度下权力过于集中无法保证政治清明,因此,只有实行民主制度,使国家权力得到有效的监督才能真正保证官员得力,政治清明。这也是我们国家政治改革的努力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贞观新政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录像,希望大家用火眼金睛去发现唐太宗采取的治国新政有哪些。概括一下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改革?(设计意图:这段录像非常浓缩地概括了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看录像资料,能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学生:围绕录像内容纷纷发言,叙说自己发现的治国措施。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老百姓服役的天数,并可以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人身束缚较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三省”分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面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学生回答后,演示三省六部制的示意图,简要分析一下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它的进步之处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法律上,修改法令,编写《唐律疏义》。

(4)完善科举制。

《唐律疏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唐太宗时期为什么会被誉为“贞观之治”呢?

学生回答: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提问:唐太宗晚年的政局大不如前的原因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

讨论:结合史实,谈谈你如何看待唐太宗。

学生:讨论并总结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五)课堂小结

(视频播放音乐)课件展示文字:历史尽头的回眸,是一串奔流不息的轨迹,伴着丝绸古路悠扬驼铃,寻觅长安古城的雄风。我们看到了历史丰碑,镌刻出的辉煌画卷,那是武功赫赫,文采风流的盛世王朝,及那位知人善任,克己纳谏,以民为本,文德治国,以诚相待,对外友好,安世济民的唐太宗。在他统治时期形成的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历史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他的为君之道与治国思想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纳谏和用人方面的优点,特别是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唐太宗以自己的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设计意图:不仅总结本课内容,加深印象,而且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启发、问题讨论等方式,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教学效果。

(网络资源—优酷网、故事来源—上下五千年之李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