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鞠躬)。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登高》,接下来,我将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个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诗歌,全诗通过诗人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这一单元侧重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鉴赏时,要注意知人论世;同时要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二、说学情

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感受过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而且大部分学生也能说出诗歌的极致魅力,尤其是杜甫诗歌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但学生的能力主要还是停留在初读和泛读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仍在形成之中,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四、说教学重难点

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我的: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方法,体会诗歌的悲凉气氛和诗人的深广的忧思。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悲国之秋

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能力。朗读学习法会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在研读部分,我还会采用提问法、点拨法以及小组合作讨论法,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法上: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着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谈话导入的方式,询问学生关于秋天的认知,让学生联系自己之前的诗歌积累,谈谈感受,进而引出课题——《登高》。

我导入语设计如下:

同学们,一年四季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与体验,老师想问问大家,同学们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嗯,我听到有同学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没错,秋天给我们的印象是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那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秋天的诗词呢?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嗯,靠窗边的女同学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的,给我们呈现的是飘泊天涯之人眼中的萧瑟秋景。还有吗?没错,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呈现的却是一幅绚烂多彩,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板书《登高》)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会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同时边读边解决字词和主要内容这两个问题。读毕,我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反馈。

字词方面,我会对学生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进行重点强调。如:啸、鬓等。并在师生的共同补充中明确,本文通过诗人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采用教师点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我会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找一找诗人为何而“悲”?我将在学生讨论结果即诗歌的颈联和尾联的基础上继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这两联。我预设学生会找到如下内容:内容一: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里我会让学生首先在了解“万里”和“百年”这两一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明确本句诗的含义:诗人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并通过朗读法让学生体会诗人常年漂泊在外的悲苦心情。

内容二: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我会引导学生着重赏析“艰难”“苦”“新停”三个词,重点赏析“艰难”二字,引导学生在分析出“艰难”在指个人艰难的基础上还有国家艰难。从而让学生体会诗人在国事衰微、个人潦倒的生活际遇中任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进而引申至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熏陶。这也是这首诗的主旨揭示,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内容三: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我会首先让学生明确“落木萧萧”和“不尽长江”属于作者表达的意象。针对“落木萧萧”“不尽长江”两个意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歌留下的空白,同时主要是让学生领悟诗人在面对落叶飘零,大江东去时的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环节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这里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律诗的节奏、押韵的顺畅之美。询问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容。并从诗歌的题眼“悲”字感受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环节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我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