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政策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政策制定
思考题
一、政策问题构建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二、政策议程建立的特点是什么?
三、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一、政策问题构建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1、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是否是政策问题。政策制定的目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影响社会进步与公平、公正的急性或慢性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后,应该确认它是否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应该解决的问题,要考虑政府介入和采取行动是否具备合理性和正当性,政府是否具备解决能力等。
2、确认问题情境。也就是要了解问题的由来、是谁提出的问题,问题现状、问题涉及的标的人口的数量、严重程度及问题的性质,可以采取的行动方案并预测其后果,由此确定问题情境的类型。
3、了解政策利害关系人的切身感受。了解政策制定者、政策标的人口或与问题有关的人的切身感受、立场、观点,对此一政策问题是否存在共识,对于清楚地认知政策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有重要价值。
4、问题陈述。要用清晰、明确的语言或模型描述问题,以便使核心的政策制定者洞悉问题情境,保证合理的问题建构进入政策议程。在问题陈述阶段,需要明确以下内容:一是澄清问题的本质,二是陈述问题发生的原因,三是确定标的人口,四是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题建构作为政策制定过程的第一步,关系到政策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因而必须做到真实,尽可能使之与客观实际相符合,从而
保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二、政策议程建立的特点是什么?
政策议程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阶段。
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并呼吁政府出面解决的过程。在这一阶段,由于媒体或某些个人、组织的传播,某一社会问题已引起公众的关注,大家议论纷纷,一致认为此事应该由政府出面解决。当公众向政府寻求解决办法时,政策议程便进入政府议程阶段。
政府议程是指引起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进入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加以讨论,以确定是否采取行动的议程。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第二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政策问题只有进入政府议程才能解决的可能。
这两个议程一般是相互联系的,公众议程是政策议程的起始阶段,政府议程是政策议程的高级阶段。并非所有进入公众议程的问题必然进入政府议程,也并非所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都必然经过公众议程。可以得出:公众议程并不必然是政府议程的必由之路。
三、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在中国由于社会结构分化程度较低,社会利益的表达与综合并非由各种社会结构来承担,而是由政治系统内部权力精英通过分析、研究和调查而将他们所认定的社会利益输入到公共政策中去的,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表明我国政策制定过程呈现一种“内输入”的特点。
这一特点可以概括为: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是从客观到主观、从物质到精神、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个性到共性的过程。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是从群众
到领导、从民主到集中、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是从调查到研究再到决策的过程,是运用蹲点调查、解剖麻雀的方法得出一般结论的过程。
P.S.
1、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问题的特征):一是客观性,即政策问题往往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二是主观性,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是否将它确认为政策问题要依赖于人的主观认定。三是关联性,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四是时代性,政策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呈现出动态性的特点。
2、公共政策问题的情境:确定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3、政策问题的结构:结构良好、结构适中、结构不良。
4、中国政策议程建立的推进因素或途径:
一是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者。二是专家学者(以思想库或智囊团的形式)。三是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四是政治团体(共青团、工会、妇联、工商联和民主党派)。五是大众传媒(功能性途径)。六是科学技术进步。七是突发性的事件或危机。八是公民个人。
5、推进政策议程建立的策略:一是政府积极,二是社会积极,三是政府与社会双方均积极。
政府积极:一是对于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二是对于政权稳定问题,三是涉及政府自身利益的问题。
社会积极:相比之下,政府消极。一是政府基本上不知道问题的存在。二是政府知道问题存在同,但没有权力去解决。三是政府知道问题存在,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政府所掌握资源有限,一时没有能力解决。四是政府知道问题存在,也有能力解决,只是政府还有更重
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因而尚未排上政府的政策议程。
双方均积极:一是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希望解决的问题具有一致性。二是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希望解决的问题相反,双方的主动行为构成某种矛盾。三是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分歧的一面。
6、方案规划:为了解决某一具体的政策问题而由政策制定者精心设计的行动计划和步骤。
方案规划目的:解决政策问题;基本内容:方案设计和择优。
方案规划原则:信息准全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民主原则、可行原则(政治、经济、技术、法律、伦理的可行性)、协调原则(纵向、横向、上下衔接)。
方案规划的程序:目标确立(系统性、可行性、动态性)、方案设计(有限方案的搜集、方案的初步设计、方案的精细设计)、预评估(后果预测,一是常规情况下,一是非常规情况下)、方案抉择。
7、政策合法化:指政策方案经由特定国家机关的审议、修改、通过、批准、签署、公布等程序而获得合法地位或成为法律的行为过程。
政策合法化的内涵:
一是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二是政策合法化的客体不仅包括政策也包括法律。从广义角度看,法律也属于公共政策的范围。三是政策合法化是一系列有着特定程序的活动。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是由审议、修改、通过、批准、签署、公布的一系列活动有序构成。四是政策合法化是政策获得合法性的必由之路。任何方案不经国家政权机关特定审批程序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不能成为公告天下、具有强制力的政策。
政策合法化的特点:
一是公共政策合法化有其特定的主体,必须是享有权力的国家机关。二是公共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方案规划存在相似性。三是公共政策